|
“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从本质上来讲,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是制定国家五年发展战略。那么国家战略有哪些模式呢? 国家战略一般有八种模式。 第一种,海洋模式 所谓海洋模式,这种国家遵照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忠告,忠诚地和别的国家之间形成一个比较优势的分工,善于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所以全球国家之间可以优化配置。擅长有劳工的出劳工,有资源的出资源,有专利的出专利。整个形成一个国际范围的劳动大分工,然后再把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去消费。这就是所谓的海洋模式,又称比较优势模式。 这个模式直接带来的是有些国家变成了国家打工崽。事实上,在产业链分工里面是有优劣的,真正控制着标准、控制着技术、控制着上游的、控制知识产权的国家,对下游分工合作的国家有强烈的制约权。所以海洋模式或者比较优势模式是一个洋奴模式,近些年很多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也意识到这个模式带来的可怕的灾难,开始要调整这个模式。 第二种模式:大陆模式 所谓大陆模式就是农村的农民进城打工,打到工以后把钱寄回乡下,乡下也得到发展了,城里面的城市化建设也得到满足了,双方都得利了。这个往往适用于那种内陆型国家,有广大的农民,有少量的城市,要如何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如何实现经济的流动就形成了进城务工模式?比如说中国的沿海就是结合海洋模式,综合了海洋模式和大陆模式两者特点的一种发展模式,一方面向国际三来一补,产业链分工,做国际大车间加工厂;另外一方面把大量的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吸引到这里来形成再分工,形成再分配,那么大陆模式简单讲的话,仍然是只是一个财富分配的模式。 第三种模式,山地模式 多为内陆和山地国家的发展模式,比如瑞典等国家采取的模式,山地模式这种国家往往自力更生,不依靠他人,硬从基础做起,会活生生把一个工业体系乃至多个关联的产业体系搭建起来,从而突破技术封锁和产业壁垒,直接切入高利润区。比如说,瑞典能够把化工医药产业攻下来,就是凭着它不懈的努力。山地模式认为做比较优势、做加工、做贸易,简单地让农民进城打工没有什么巨大的意义。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要进行研发,比较要进行创新,然后创新了以后再去和别的国家搞分工、搞贸易时,才拥有发牌权和顶端优势。 第四种模式,基干产业模式 全世界产业有这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产业之间地位都是平等的。有一些产业特别基础,掌握了这些产业才有可能掌握下游产业,才能掌握一些应用性的产业,所以有一些产业是整个经济的根。比如说重化业、钢铁、核工业,装备产业,飞机制造、生物产业、基因产业等等,共同特点是,它是所有产业的母产业,甚至有人把它叫做母机。有了母机才能生产出机器来,才能生产出装备来,装备才能继续生产产品。所以一个国家在全球要活下来,不是简单地去做一般性的产业,甚至某些服务产业就可以了,它必须要掌握基干产业,如果掌握基干产业,你在全球产业链分工过程当中才会有发牌权。如果别国对你进行封锁,你也有自力更生的一个根。但上面提到的海洋模式会给很多国家幻想,认为似乎用不着进行基干产业打造也可以强国富民。对这个问题,唯有日本的认识和做法清醒的令人可怕,换言之,世界上唯有日本可以完全绕过美国而能够完成所有的产业功能。 第五种模式,基干产业+科技模式 不仅有基干产业,而且国家层面推动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地支持创新,这种模式就更了不起了。 第六种模式,基干产业+科技+金融模式 这个模式既能够把基干产业做出来,围绕着基干产业还会不断地形成很多知识产权、专利,然后向全球兜售,最后如果你不承认我的知识产权,或者你对我的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背后的基干产业有威胁的话,我还有金融这一个武器攻过来,那么这时候其他国家就在我面前完全没有抵抗之力了,美国就采用了类似的一种模式。 第七种模式是联盟及互补模式。比如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十国等等,国家与国家之间构成一个联盟,互相零关税或者低关税,贸易畅通往来比WTO有效多了,而且能够形成局部竞争力。欧盟就是典型的一个国家间联盟。 第八种模式就是全世界目前只有美国才能实施的国家管控模式。做霸主,实施霸权主义。美国通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北约等等,延伸出的像八爪鱼一样的手基本上在全球牢牢树立了它的霸权,它的霸权非常不容易推翻,而且还将会持续地扩张它的霸权,所以本世纪包括下个世纪,人类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仍然是美国的兴衰,尤其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想看看这个霸权到底是怎么衰落。 围绕国家战略这个命题,不仅中国在推科学发展观,事实上各个国家都在推类似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英国呼唤创意产业的出现,欧洲推崇更新的科技型产业的出现,绿色产业的出现,包括欧洲鼓励宜家,家乐福等公司的全球化运作等等。甚至各国政要围绕着他们国家的核心企业的全球化,做很多穿梭外交。这都属于各个国家正在推行的类科学发展观似的,一个国家大背景。 八年前我就撰文指出中国居然没有一个国家战略,只有五年规划、其实它就是个经营计划,这统筹和指导不了一个偌大的中国的而发展。一个国家起码必须跨越几十年进行思考,更何况大国,乃至面临复杂环境的大国更需要一个国家战略。比如俄皇彼得遗嘱对俄罗斯发展的指导持续了二百年,而著名的德国皇帝威廉遗嘱也指导了德国一百多年的发展。时常有学者指出中国缺少个金融战略,能源战略,外交关系战略,南海战略等,出事了就说这方面没有战略,其实是骨子里面是没有一个总体思考,老想拿局部战略来拼成一个总体战略,这很可笑。但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复杂的战略环境,甚至我们的很多对手有剽悍的武装到牙齿的国家战略的时候,做好国家战略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两年前中央在十七大上提出中国下一步发展要强化国家控制力,相关阐述和我的思路一致,但我们想想如果更早些干起来的话会如何呢。同样,国家省市此时还缺乏对很多前瞻性问题的严肃思考,比如构成中国经济主体和骨架的集团型企业在中国怎么发展?央企在引领中国转型,引领产业升级和代替国家政策进行有形调控方面有何作为?各省各区域怎么培植自己的几个骨干产业集团来引领各省和区域发展?而集团型企业自己怎么把握时机,充分利用中国的高成长因素,用集团化因素对涌现的商机进行发掘,使本集团获得数倍的成长和效益?等等。(华彩咨询十二五规划视点;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