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顾问 陈树志
近10年来,我国医疗器械销售呈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专家分析,今年及今后几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本文将从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程度、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结构、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利好因素以及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进行分析。
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很快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迅速膨胀,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已经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加的主要区域。今后几年,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我国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发达国家这两者的销售额比例约为1:1,而我国仅为1:10,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活跃,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中国成为了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迅速。近5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平均增速为20.81%。2006年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达到427.71亿元,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47.95亿元,同比增长28.11%,其中高端医疗器械销售额已达100亿元,平均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医疗器械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71.66亿元,同比增长20.93%,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5%,届时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二、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结构分析
1.我国医疗器械中低端市场以国内企业为主
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医疗器械市场背后却暗藏隐忧,与我国制药工业类似,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存在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实际上,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坎较高,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多数都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或是为国外企业提供零配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产品在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上与国外企业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器械公司达1.2万多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能集中在低端市场血拼。据统计,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中,销往三甲医院的高档医疗器械产品占到30%~35%;而低档产品则占到65%~70%,远高于45%的全球平均水平。
2.我国医疗器械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
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很低,目前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为五六家跨国企业,即便是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有率也还比较低。面对如此广阔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尽管国内有着如此众多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而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也已经被国外公司瓜分。目前,我国企业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根据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2007年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专项调查,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所占据。
虽然国内一些自主研发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而且价格优势明显,对同类国外产品可能会造成威胁,但这样的产品为数并不多。跨国企业竞争的焦点是设计理念、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而高质量的产品正是国内大型医院所青睐的,因此国外产品多销往国内的大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
三、多重利好因素将促使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发展
1.国内政策有利因素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我国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已基本明确,国家将逐年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制定基层医院的装备标准和相关政策,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设备有着旺盛需求。到2010年,国家对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30%用于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首次写入了国家发改委的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中。另外,在政策的微观层面,国家对用药收费加以限制,国家通过对医保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废止医院自行采购而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对医院而言,如果没有了药品收入的支撑,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很难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造医院软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将产生对质量好、多功能的中高档治疗性器械医疗设备的需求更为热切。
2.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因素
随着技术进步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将促进国内装备的更新换代,扩大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伴随技术进步,我国不断采用高新技术,使医疗器械在灵敏度、适用性、早期诊断、微量分析、诊断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率等方面得到大大提高,这势必将促进一大批老产品的提前退役,引发新的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比较低,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因此这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
目前医疗仪器的升级及更新也给市场带来了需求,例如,超声波仪器以前屏幕是黑白的,现在则都换成了彩色的。医疗保健产品的发展趋势是从医院的检验科进入医生的办公室,进而步入家庭,为病人提供便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便携式医疗终端的应用,使患者在家中或外出时可以随时使用医疗设备。随之而来,我国的医疗器械产品结构也在进行调整,医疗器械功能由单纯的诊断、治疗、化验型向诊断、治疗、检验、分析、康复、理疗、按摩、保健等向多功能的延伸,将会不断调整医疗器械产品的结构,使其市场不断扩大。另外,现在人们非常认同对疾病预防以及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这也促进了对检查诊断等基本医疗仪器如X光、超声波、CT、PET、MRI等的需求。
3.人口及社会发展因素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迅速,而人口自然增长是促进医疗商品消费最基本的因素。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增加,人口结构中的老龄化人口数量日益增多,人口老龄化现象非常突出,这些老龄化人口对医疗有非常大的需求。另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产阶级数量日益增多,中产阶层日益成为社会阶层的中坚阶层,这一阶层收入比较高,他们普遍追求提高生命质量,具有比较强的健康保健意识,对医疗器械产品也有比较大的需求。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消费中,家庭医疗器械消费已经占到75%左右,远高于全球45%的平均水平。
四、市场发展趋势
1.医疗器械市场产品结构开始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日益富裕,意识上也日益进步,国民对自身健康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逐渐向多功能方向延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也随之扩大。我国的早期诊断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家用保健器械市场也得到大幅增长,家庭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市场上将会大量出现家用化、便携式、网络化的家用医疗电子器械产品。
2.跨国公司进军国内市场步伐加快
为了进一步拓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期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一体化运作。GE在上海高科技园成立中国研究中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G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在我国整个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中,G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是该市场中的绝对领导者;西门子医疗集团于1999年开始就已经在上海投产CT机,随后,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又在上海浦东建成新的CT生产工厂;飞利浦电子集团于与中国东软集团旗下的东软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东软飞利浦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CT机、X线机、超声设备等高端产品;东芝医疗器械在大连的生产基地开始正式生产CT、超声波诊断、X光全身诊断以及生物化学分析共4大类医疗设备;柯达公司在上海建立2个新的研发中心,进军医疗影像诊断行业……。跨国集团除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争夺外,还试图向一部分颇有潜力的低端市场扩张,随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将会通过兼并、直接建厂、扩大产品线等方式进一步争夺国内市场份额,我国的各类医疗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3.国外资本将进一步进军中国市场 随着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使用率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无论医用器械还是家庭用器械的使用量,在未来都会出现大幅增长。而且,由于我国医药业的开放度有限,医疗器械业成为了吸引外资的焦点。在新药开发越来越难,费用和周期不断提高、延长,越来越讲究药品安全性的大环境下,重磅新药不断在后期的临床试验中失败。健康产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们开始把关注焦点放到医疗器械领域,一场争夺医疗器械优质资源的兼并整合浪潮正在悄然掀起,医疗诊断技术和服务正在成为投资和并购的热点。 中国大陆将成为外资药企扩张业务的首选之地,外来资本进入中国医药行业的速度明显加快,如高盛、美菱、软银等投资银行帮助国内企业打通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道路,随着中国医疗器械法规的完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市场,但很多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缺乏研发投入,丧失了很多的机会。随着资本的进入,这一问题将会得到解决,投资机构也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