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生活佛——不生气的智慧(2)

[复制链接] 8
回复
20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9-15 21:2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快乐不是算计得多,而是计较得少

 

人之所以不快乐,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在这些错误的东西里,计较得失使很多人无法摆脱。生命是有限的,你把精胃都用来斤斤计较,哪还有时间去感受快乐呢?

 

1、获得快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

        《释氏通鉴》的作者龙牙遁师曾隐居在左牙山法济禅寺刻苦参禅,这样的日子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也没有悟出“道”。

        为了求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居遁禅师只得前往终南山拜师,他所拜的师父就是翠微禅师。但是,翠微禅师虽然收下了他,却一直没有给他教导,这样的时光过了一个多月,居遁禅师终于忍无可忍。一天,他径自去进法堂向翠微禅师问道:“学僧来来到禅师的座下参学已经好几个月,为何禅师从不开示一法?”

        翠微禅师听了以后,反问道:“嫌什么?”居遁禅师不知道的这句话是不是开示,因为没有得到要领,他只得退出来。

        这一次没有得到开示,居遁禅师很不甘心,于是又前往德山向宣鉴禅师学法。不过让居遁禅师失望的是,这里的情况甚至比他在终南山翠微禅师那里的情况更糟。一连几个月,他也没有学到法的真谛,他仍然没有大彻大悟。

        有一天,他又鼓起勇气向宣鉴禅师说:“学僧早就耳闻德山禅师佛法高深,但是我来这里已好多时日,却得不到禅师的一句佛法。”德山禅师听了以后,也回答道:“嫌什么?”

        这一出人意料的回答,让居遁禅师非常吃惊,两句一模一样的话竟出自两位大师之口,自然引起了他的深思。但是他想来想去仍是不得要领,于是他继续前往良价禅师讨教。

        有了前两次的磨砺,居遁禅师在良价禅师处时,多少有了点儿耐心,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开始静下心来修炼,但他仍然希望得到大师的开示。后来有一次,居遁禅师找到个机会,向洞山良价禅师问道:“我修炼佛法正到了紧要之处,还希望大师能给一点儿开示和提点。”这次,洞山良价禅师的说法倒是不和前两次一样了,但是他告诉了居遁禅师一句更让人绝望的话:“等洞水逆流的时候,我再向你说。”

        这句话,居遁禅师思索了好久,终于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修禅本就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为什么要给自己想象出那么多的困难和逆境呢?”居遁禅师听了这番开示,终于明白了前面两位大师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问他“嫌什么”的原因了。

 

 点评:生活既平淡又精彩,既有大喜又有大悲,要想在这惊涛骇浪中获得快乐,最关键就在于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参禅的“道”,更是生活的“道”。平常心是人性的灵光,是生活的真谛。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那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的那份自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21:30:30 | 只看该作者
 

2、心中无妄念,气自然无生

         寿州道树禅师,本来是唐州人。自幼熟读经书,快五十岁的时候,他遇见了高僧的点拨,随即出家。他曾立志游历四方以弘扬佛法,后来年岁大了,也就走不动了。于是就在寿州的三峰山上建了一所寺院。

          这本来不会妨碍到任何人,但是与寺院相邻的是一家道观。道观里有一位道士,测算出道树禅师的寺院所占的风水地利,很有利于自己的命格,于是便开始觊觎起来,打算想个法子,把寺里的僧人都赶走,然后将寺院据为已有。

         于是他便想了一些歪门邪道,今天使用一些呼风唤雨的法术,明天招来个妖魔鬼怪,白天晚上整日作法,搅得道树禅师寺院里的和尚都不得安宁。因此,寺院里的年轻和尚多半都被这整天施展妖法的道士给吓走了,但是道树禅师却一住就是十多年,从来没有过搬走的意思。

          后来,作法的道士黔驴技穷,有限的招数都用了好几个轮回也没有奏效,道树禅师和几个小和尚还是每天出出进进,参禅打坐,丝毫没有要搬家的迹象。实在没有办法,道士虽心有不甘,但也只好放弃了占据寺院的恶念,三峰山从此风平浪静。

          后来,一些被吓走的小和尚听闻道士再也不作法了,便纷纷又回到寺中。见了面,他们就误码道树禅师:“禅师,论法术,道士那些有些卑下的邪门功夫虽然为人所不耻,但也算是高强。为什么您能不动一分一毫便让他不再兴风作浪呢?你到底是用了什么样的功夫呢?”

         “我可没有什么邪门的功夫,”道树禅师回答说,“我只有一个‘无’字,就可以战胜他们。”

        “无字,既然都是无了,怎么还能战胜呢?”小和尚们很是不解。

       “无,怎么不能战胜?”道具树禅师解释说,“他们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们无法术,无就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因此,无能胜有。”

 

点评:心中无妄念,气自然无生。太多计较,容易生妄念,妄念扰乱人的心志,心志一乱,再好的法术也发挥不了作用。人生在世,贵在无妄无念,无妄无念最有力量。人生的目的是幸福,而最大的幸福是获得佛性,沐浴于佛性的境界是人生最快乐的境地。

    当你为一套本该不属于你的房产而与人争锋,当你为部门主管的位子而诡计频出的时候,你已经输了,输掉了享受快乐的那些时间,即便你最后如愿以偿,这个艰辛的过程也会让你劳神费力,烦恼不已,气愤不已。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21:31:23 | 只看该作者
 

3、不与人做无谓的争执,则会少一些无缘无故的怒气

         唐代普愿禅师出于著名的马祖道一禅师门下,他在池州三十多年不下南泉山,因此被世人称做“南泉普愿禅师”。南泉斩猫是史上一段著名的佛门公案,说的是:

         有一天,南泉禅院东西两堂的和尚为了一只白猫起了争执,南泉禅师闻声赶来,问明他们争吵的原因。然后,伸手捡起地上劈柴用的斧子,手持利斧问众弟子:“谁能说出猫有无佛性的道理,将免除此猫一死。”

         弟子们无人回答,南泉禅师破了杀戒,将猫拦腰斩断。过了一会儿,外出归来的赵州禅师看见院子里的猫血就向师兄们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小师弟向他描述了事情的经过,并特意强调是师父亲自砍死了猫。

         听完整个事件之后,赵州禅师当即脱下自己的草鞋,顶在头上走了出去。有人将他这一奇怪的举动报告给了南泉禅师,禅师感叹道:“今天若是赵州在场,那猫早就得救了。”

 

点评:世界上有些事情本来就没有定论或是一个标准答案。猫有佛性也罢,无佛性也罢,是无谓的争论。整日忙于无谓的争论,就好比用头穿鞋而行走,是本末倒置的。无谓的争执常常导致无谓的怨气,不与人做无谓的争执,则会少一些无缘无故的怒气。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21:32:10 | 只看该作者
 

4、有所求,则没功德

 

        中国佛家禅宗一派的初是菩提达摩,他的“不立文字,教个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俗称达摩禅师。当年,身为南天竺人的达摩祖师坐着中国商船,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经过斯里兰卡,马六甲海峡,琼州海峡,一路北行,到了中国南海。

        当时,中国正处在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是政权割据,攻城掠地,人们性命朝不保夕,另一方面又是佛教和各种迷信、鬼故事盛行,人们在这种慰藉中获得尘世上所没有的宁静。南朝信佛的皇帝听说有高僧从西天天竺而来,立刻盛情邀请入宫。于是,两人之间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

         梁武帝很自信地说:“大师,我一生信佛向善,建造寺庙,铺设桥梁,供养和尚无数。可有功德?”达摩祖师微笑着说:“你是有所求,没有实在的功德。”

         这句实话,让两个人之间的谈话变得很不愉快,对于双方对方都没有好印象,达摩祖师最后叹了口气,走出了金陵城。面对浩浩荡荡的扬子江,他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江边便有人看见一个宽裕大袖的和尚,踩在一束芦苇上,稳稳地飘过江,消失在烟波浩淼之中。

 

点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一味追求等价交换,当回报不等价时,心中自然无限遗憾甚至抱怨,这无疑是为自己徒弟增怨气。有所求,则没功德。与其如此,不如不付出。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21:33:06 | 只看该作者
 

5、人生不是为生气的

 

    兰花以其淡泊、高雅的精神载体,被人们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佛门弟子本身喜爱种植花草,兰花更是他们的首选。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期弘法讲经之余,他的爱好就是研究和培植兰花,在他的院子里,有一个巨大的兰花架,上面长满了他花费了许多时间栽种的各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个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他的弟子们:“务必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他出游的这段时期,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一个小和尚在浇水时,却一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

         虽然弟子们及时又把兰花移植到了新的花盆里,但是兰花的叶子都已经破损了,花也凋零了。看到这些残存的花秧,弟子们都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集体向师父赔罪领罚。

         过了不多久,金代禅师回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他的兰花。不闻知兰花架倒塌的事件后,他便召集弟子们前来。

          弟子们都下坏了,尤其是那个把花架弄倒的小和尚,差点儿逃出寺去。谁知,当他们赶到师父的院子里,禅师不但没有责怪他们,反而说道:“不要太在意,我没有生气,更不会惩罚你们。我种兰花,一来是打算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里环境,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金代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罣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点评:人生的一切,在你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因此,人生来不是为生气的。有些事情,你去做不是为了生气的,有些相遇,也不是用来生气的。在和你亲近的人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和你相遇的”,那么就能为我们烦恼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当自己的快抓不住情绪时,想想这句话,或许会让幸福中多增加一些甜蜜的因子吧!

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0:37:02 | 只看该作者

6、在了解真相前,别忙着生气

      宋代高僧省念是五代临济宗僧,幼年时在山东南禅寺剃度,专修头陀行,并密诵《法华经》,人称“念法华”。后来师从风穴延沼禅师,得其心法,并开法于河南省临汝的首山,所以世人也称其为“首山省念禅师”。

        一次,有位修行僧问省念禅师:“如何才是佛?”

        省念禅师回答道:“新妇骑驴阿家牵。”意思就是说,媳妇骑着驴子,婆婆牵着。

       修行僧不解,觉得“新妇骑驴阿家牵”有悖常理,后来他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能够预知世事的大师在一个富有却品质恶劣的人家住了一夜之后,补好了他家的墙壁,后来却在一家贫穷而善良的人家过了一夜之后对他家唯一一头牛的死无动于衷。弟子问他为何如此善恶不分,大师说:“那是因为富人家的墙洞深处有金子,我帮他补墙是为了他的财产着想,而穷人家原来要死的是男主人,却让牛当了替死鬼,这不是好事吗,我为什么要悲恸呢!”

        修行僧突然觉得这个故事与“新妇骑驴阿家牵”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即大悟。

 

点评:百闻不如一见,而亲眼见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真相。很多时候,我们刚听了别人说了一句事情的开头,便会极力反驳甚至勃然大怒。其实,当你听完对方的整个陈述后,就会发现,事实也许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所以,在你了解事情的真相前,先别忙着生气。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0:50:54 | 只看该作者

7、快乐不在于你是什么,而是你做什么

 

    一个夏天,赵州禅师与他的忠实弟子文远和尚闲坐在房内。百无聊赖的他,突然有个念头掠过脑海,他便对文远和尚说:“文远,让我们来个比赛,看谁能用比喻把自己比得最低。”

    文远和尚接受了师父的这个挑战,他们并商定谁赢了,谁就要输掉一块饼。于是,赵州禅师先说:“我是一只驴。”

    文远和尚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

    赵州禅师又说:“我产驴子的粪。”

    文远和尚再说:“我是粪里的虫。”

        到了这时,赵州禅师不能再说,便问:“你在粪中做什么?”

     文远和尚回答说:“我在那里渡暑假。”

点评:人人有享受快乐的权利,快乐的获得不在于你是什么,而是你做什么。即使你是一只粪中虫,做能让你快乐的事,那你也是快乐的。同样的道理,即便你是个基层员工,只要你做的事情是你感兴趣的,你可能比你的主管活得更自在。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6:59:41 | 只看该作者

8、太较真就会起火,不在乎就过去了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的路上,遇到一对吵架的夫妇。他不知到底是因为何事,妻子突然大骂丈夫:“你算什么丈夫,一点儿都不像男人!”

   “你骂,你如再骂,我就打你!”受到侮辱的丈夫立刻威胁妻子道。

    强势的妻子并没有被吓倒:“你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仙崖禅师有意劝架,但又不便插嘴,只好高声对过路行人大声叫道:“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要买门票;现在看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啊!”

    仙崖禅师这么一喊,真的有很多过路的人围了上来。但是这对夫妻却不在乎,仍然继续吵架。

   “你再说一句我不像男人,我就杀人!”看到这么多的人,丈夫的面子上有点儿挂不住。

    妻子却并不买他的账,大声喊道:“你杀!你杀!我就说你不像男人!” 

       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状态,仙崖禅师只得再次出手,他又一次高声叫道:“精彩极了,现在要杀人了,快来看啊!”

    这对夫妻还没做声,一位路人开始不满了,说道:“你这个和尚!大声乱叫什么?他们夫妻吵架,关你何事?”

    仙崖禅师反唇相讥:“谁说的,怎不关我事?你没听到他们要杀人吗?杀死人就要请和尚念经,念经时,我不就有红包拿了吗?”

   “真岂有此理,为了械包就希望杀死人!你是怎么当和尚的,还出家人呢?整个一个财迷。”那个路人对禅师的说法颇为不满。

    仙崖禅师笑道:“希望不死人也可以,那就让我说句话。”

    听到他们的对话,连吵架的夫妇都停止了吵架,双方不约而同地围上来听听仙崖禅师和那个路人在争吵什么。

    仙崖禅师对吵架的夫妇说教道:“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时都会融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时都会煮熟;夫妻,有缘生活在一起,要做太阳,温暖别人;做柴火,成熟别人。希望贤夫妇要互相敬爱!”

 

    点评:人各人很容易产生观念上的差异,太较真就会起火,不在乎就过去了。冲动只在一念之间,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这一念犹如恶魔一般,足以毁掉你多年的修行与心血。

 

 

9
发表于 2011-2-14 15:28:53 | 只看该作者
 怎一个"好"字了得呢?  人生是所有人都努力去读,但却没有几人能真正参透,最难学习的一本书.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