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关键词:软件思想 人性 确定性 量化
说了半天的前沿,都还没有扯到主题。呵呵,好了,该说说一些实际的东西了。
我理解:一个软件的核心灵魂,是他的管理思想。经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他对我启发是,你想要的一个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我想了过后,我觉得,应该是要做一个最好的闹钟!闹钟当然是一个形式。就像汽车上容易操控的方向盘。但是本质上,汽车跑的好,跑的快还是要研究动力系统、平衡系统等内部循环机制。
自我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发挥人性的长处,弥补人性的弊端,重点是弥补自己的短处。要管理,当然首先要自我认知,连对象是什么都不知道,谈什么管理?!
我理解的人性有几个主要的效应:一是适应性。这种递减效应,会使得开始的高情绪状态逐步减低到平常状态。很多励志类文章或者训练,都是一时冲动,虽然短期有效,但是回归现实后就很快失效。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二是主观性。很多事情的评价,都是建立在自我感觉的基础上,有的时候状态好,就发挥的好,状态不好,就放任自留。三是片面性。因为自我的控制主体有理智、情绪,精神、生理等多种因素。我觉得,很多情况下,理智都没有好好的对待其他的几种,所以理智的片面决定导致了自身根本无法驾驭现实。四是滞后性。人的想法、行动、结果呈现不同层级的滞后。就是说,人很容易有一个想法,但是,为这个想法付出行动却滞后的多,甚至一个想法也许要一辈子的行动,而结果对于行动来说,更具有滞后性,一个人长期的努力,往往看不到结果或者希望,这样非常容易放弃。其他还有一些效应,如调焦效应。人的意识在不同情境下会迅速聚焦不同主题,速度之快,难以想象。以上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我们去适应内在的规律,然后利用这个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原先的自我管理和现在看到的很多管理系统类似,都是以规划为开端的,说到底,都是理智的为主,权力为王,发号司令,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其他因素的变化,理智并无能力操控一切,有的时候,反而是添乱的一方。某种程度上,管理者没解决问题,其本身就是问题。经过我事实的实践,我觉得,理智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理智不是绝对的,应该发挥其擅长的方面。譬如组织等。在安排妥当后,理智应该退出,让行动自己做主。我们很多的自我管理,在PDCA循环中,往往呈现逐步递减,所以,根本不是改进,而是一种应付了。
理智的长处在于思考、规划。而很多我看到的西方的对自我的评估和认识,要么过于复杂,要么不切实际。实际上,我设计的自我管理系统的实践根基就是确定性。要素第一是要量化,不量化就无法衡量,正是数字无情,所以才能更加相对客观现实。所以,在我中学时我第一次尝试自我管理时,我就提出,如果违反某项规定,要罚款五元到另一个所谓的“公款”,这个做法一直沿用至今。事实上,我个人并不是一个对钱特感兴趣的,所以,很长时间内,我的罚款越来越多,自己却无动于衷。但是,这却开启了一个用数据量化统计自身行为结果的模型。后来,我开始设计工作、关系、家庭、生活的数据模型,前不久,我将每日的统计总数据和分数据在EXCEL中汇总成曲线图,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一步。
我们有很多好的管理思想,都需要确定性,譬如,要事第一,我觉得不仅仅是规划中,更应该是在检查中,那么就需要把全天所有的重要事务列出来,最重要的事,有没有完成。譬如每天改进一点点,你连昨天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如何改进一点点,还有什么每天进步0.5%,你告诉我,你昨天的数据是多少?所以,很多思想,必须通过数据模型来实现,也许不好,但有甚于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