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围绕着唐骏的话题纷纷扰扰,让人一时间真假莫变。回头看看以前唐骏的演讲,不论真假,总归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迪,今天,我们拿出一段,来看看中美的文化差异:
“我进入微软以后,在一万五千人中是倒数第一,在技术方面是最差的,我若在技术上与他们竞争,过二十年三十年我也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人,顶多是个高级工程师。我想应该避开和他们正面竞争,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在那五个月后,我发现开发模式上的错误——英文版本开发出来后,需要过八个月中文版本才开发出来,过五个月日语版本才开发出来。好多人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有好多人提出来许多书面方案交给经理,将近有八十多份。但是你想想你要作为那个经理,你会看这么多的方案吗?所以,交书面方案效果甚微,我就想如果我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既找到了方法也找到了技术支持,那样就会很有效果。
然后我就开始发挥我勤奋的特点,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分析这三种版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找出一种模式可以将三种不同版本都用这一模式进行开发,又找到了技术支持,然后写了一份书面报告,不仅提出这个问题也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将编的程序都放在这里面了。经理开会一致通过了该方案,决定公司3500个人都使用这种研发模式,这样就需要成立一个宣传部门,在公司宣传这种模式,我称之为唐氏研发模式,理所当然的候选人就我一个,没有竞争对手。这样,在进入微软八个月后,我就当上了部门经理。(热烈的掌声起……)这就是我要讲的差异化竞争。”
当初听了这一段后,在“热烈的掌声响起”的时候,我也笑了,因为我相信这个故事,想必那些鼓掌的人,也相信这个故事。那么为什么大家相信这个故事呢?恐怕相信的人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心理暗示,那就是,微软是一家美国公司,这种事发生在美国。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思考,人们才不会去怀疑这件事的真实与否,而是更愿意去相信。
美国的文化是一种成就取向的文化,鼓励人们去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地位,一切成就都靠自己,所以美国人没有感谢天、感谢地、感谢人,他们感谢自己。那么,谁做部门的经理,就得看谁真有本事,更适合这个职位,所以刚进微软8个月不是问题,年纪轻也不是问题,只要做出了成绩,获得升职是顺理成章的事。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又会怎样?相对来说,中国的文化更偏向于地位取向,原有的资历会影响到许多方面,如果某个类似唐骏的年轻人在一家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里面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会不会升为经理呢?请允许我不厚道地猜一下,多数的情况是这种研发模式被采用,但必须是在“领导的关怀下,同事的帮助下”完成的,最后这个新部门的经理也不会是这个年轻人,而是上级指派的一位更为老成的经理人,同时把这位年轻人拉进这个部门,作为干活的主力。如果更不厚道一点,很有可能年轻的努力成果直接被更有地位的人窃取……
所以,当唐骏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由于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多数人都相信了这件事发生的可能,如果唐骏说自己在某个国有垄断企业通过一种新研发模式在8个月升为经理,恐怕掌声就不会响起来,大家都会心领神会:“上面有人!”
只可惜,唐骏风波一出,恐怕现在很多人也不愿意相信这个故事了,也罢,毕竟美国不是天堂,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也是家常便饭,如果将来谁进了微软,取得了成就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那也别抱怨,人生嘛,不就那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