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存发展的四条警戒线
一个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培育一个人才辈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一个企业是否充满生机与活力,一是看技术创新能力,即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二是看管理创新能力,看企业的管理模式,看员工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凝聚力。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四条警戒线,第一条警戒线:一个企业在正常经营期内,每年中、低档员工的淘汰率如果低于2%,因企业没有中、低档员工的轮换、退出机制,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沉员过多,没有生气,企业就要出现衰退。我认为:一个正常的企业,每年应淘汰3%--6%的员工,才是合格的。
第二条警戒线:员工收入总额中必须有一部分是活工资,只有活工资才能激发员工的首创精神。固定工资之外活工资部分,如果长期低于20%,这个企业不会产生持久的创新能力。美国的企业,一般是活的部分占30%,死的部分占70%。日本、韩国一般是四、六开,这跟民族文化传统有关系。我认为:企业要保持创新能力,活的部分应在25%左右,死的部分应在75%左右。其中:科技人员、营销人员工资活的部分应在35%以上。在一个企业内部,因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不同,不同岗位的职责也不同,不能实行一个模式的工资政策和标准。
第三条警戒线:企业内高素质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不能低于20%,否则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也活不长,长不大。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的比例可以适当低一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则必须高于这个要求,达到40%以上。例如:美国微软公司,高素质的员工占90%以上,并能够把员工凝聚在一起。中国海尔集团公司,高素质的管理与技术人员的比例在40%以上。
第四条警戒线:在普通的竞争行业,个人独资股本的企业是做不大的,迟早要走向衰亡,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企业的核心员工要持有公司的重要股份,让优秀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是保持企业生命力的秘诀。如果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怎么分配股本结构?这与企业的规模大小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企业规模越大,员工持股的比例也应较大。如果资本量化容易,员工持股数对总股本的比例应该有一个适当的界定。假定员工持股总数是20%,则普通员工持股数就应占1/2,中层骨干占1/4,高级经理人才占1/8。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才队伍上,真正将优秀的人才留下来,将素质差的人逐步淘汰掉,为企业构建一个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竞争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