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顺应我心-苏平老师《培训师成长手册》分享

[复制链接] 0
回复
243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6-22 17:3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友苏平老师(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tp_26d9ed9792)的大作《培训师成长手册》顺利出版,今天收到样书,很是欣慰:这是苏老师的第二个孩子,应该说是悦悦的哥哥(呵呵),自己作为见证人,深感苏老师的不易。很多人想到了,但是苏老师做到了。从这方面讲,苏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有友如斯,幸甚。是为记,在此大力推荐苏平老师的《培训师成长手册》,希望能够助力有志于成为培训师的朋友的职业成长,再次感谢苏平老师对中国培训行业的贡献。


以下是应苏老师之邀于书中的分享:


顺应我心

------苏平老师《培训师成长手册》分享


一、前 言

苏平老师是我敬重的一位职业培训师,初识于栖息谷管理论坛,由线上及线下,无数的沟通交流中,苏老师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十多年的职场历练,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百战归来的笔耕不辍,具备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人积极乐观的心态,标杆示范,影响和带动几百位国内培训界同仁,共同搭建了一个国内最专业、纯净的培训师交流学习平台-培训师沙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几年的辛勤投入,已是桃李遍华夏。

同样作为苏老师的同行,自己在前行的路上深切感受到,职业培训师是个良心活儿,“人在做,天在看”,苏老师长久以来近乎“偏执”的坚持为客户量身定做的观点便是一个最好的实证。这也正切合了苏老师长久以来的心愿:从专业出发,职业的做事,做一名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培训师,用自己的专业去帮着学员和企业实现增值,善莫大焉。插个趣闻:同行董栗序老师每每谈起苏老师的时候,总是以“我们老大”起头,而苏老师则谦称自己为“小二”,从这个角度来讲,优秀培训师应该是一个有着卓越影响力的人,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应苏老师邀请,我非常愿意把自己的培训师成长之路与各位读者朋友做一个分享,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苏老师的心血大作,无论从构思和内容编排上,这都称得上是近几年培训界为数不多的实战典范之作,希望能够引发更多的读者朋友的共鸣。


二、无心插柳,与培训结缘


有朋友问:职业培训师,是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职业,请问这样的职业发展符合你当初的职业规划吗?说句心里话,如同一段恋情,初恋时我们都不懂,职业规划也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还是相对单纯和“无知”,同时培训师这个行当在当时尚属起步,不想现在所谓“金领”行业,所以也不可能吸引太多人的注意。

自己应该属于比较幸运的那种。初到公司应聘的是销售,但因为在岗前培训表现突出,临下市场领导突击谈话,结果走销售之路未遂,留在总裁办做HR。前提是需要在公司车间实习半年,当时记得心情颇为郁闷,但进入工作状态后方才明白领导苦心。要想做好HR,必须要了解基层的声音,和工人师傅的接触让我至今受益,终于明白稻盛和夫所说:现场有神明。那时候公司业绩蒸蒸日上,领导用人也不拘一格,自己在实习阶段就有幸担任了实习带班长,有了基层管理的实践经验,确实收获许多。也正是这段经历,我逐渐清晰定位:做HR,培训方向。实习结束调任总裁办,便主动选择了培训岗。自此和培训结下不解之缘。

应该说培训之路是从那段最初的时光开始的,之前一直信奉叶茂中的那句话:不做总统就做营销人。所关注的领域也大多是营销方面,销售与市场从创刊到2000年的期刊几乎都看过。但现在看起来,当初的积累现在都派上了用场。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应该说是HR、培训领域,但是一直在努力的营销自己。

所以在后来的培训课上,与学员来探讨同样的话题的时候。我的个人建议是: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头脑。至今我还在想这些问题:为什么岗前培训时抢先举手发言的是我?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基层实践机会?为什么车间实习的后半期,突然意识到培训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大学期间的那些广泛阅读,和现在的工作又有如何关系?。。。。。现在回顾总结下,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清晰的脉络,从而加以印证偶然中的必然性。冥冥之中,无心插柳,却让自己走上了培训这条路,这一去就是十年。


三、十年磨剑,终日乾乾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企业,处在一个很关键的转型期。而此时部分国内优秀企业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变革,自己当时所在的企业就是其中之一。自己也刚好赶上了企业的变革期,这点和中兴通讯王昌国老师、华为的杨发明老师沟通的时候深有同感,苏平老师也是在当时中国经济最发的的珠三角地区迈出培训师生涯的第一步,所以外围大环境很重要,感谢时代的机遇,感恩企业的栽培。

自己所在的五年,公司所投入在培训和咨询方面的费用就达千万之巨,现在回想,才知道多么的不易。有几点是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是严格的岗前入模子培训,严格筛选;二是对销售人员、管理层培训的持续投入;三是标杆学习,当时我们设定的标杆是西安杨森,一时间言必称杨森,从杨森的销售经理、客服、生产经理,通过各种渠道请过来,极大程度开阔视野,提升大家的认知。生产系统管理学海尔,现场管理6S、看板管理搞得深入人心。四是从咨询公司取经。我所在的几年,是公司管理资源投入力度最大的几年,从第一个项目花费几百万请顶级公司做战略咨询,到后来的人力资源咨询、企业文化咨询、全面预算咨询、战略采购咨询等,几乎是空前的,结果是公司学会如何使用咨询机构为我所用,虽然其中交了些学费,但现在看来,绝对物有所值。五年的磨砺,搭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培训,向管理要效益,自己亲眼目睹一个地方企业成长为国内一线上市公司,完成破茧成蝶的蜕变,同时也培养了第一批本土化管理人才。

离职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走。这有些戏剧性。当时是帮一个猎头朋友推荐候选人,可无心插柳,居然被客户方看中,然后就是三年之约。从培训到HR总监,一个模块到一个部门的把控,我想还是跟自己几年下来所参与的项目有关,虽然负责培训,但也兼着其他模块的工作,同时通过项目系统学习了人力资源知识。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前提条件。做了HRD之后,从最终的职能层面到公司运营再到战略层面,确实经历一个较长的转型过程。期间经历了一些挫折教训,这主要表现的是对公司业务不熟悉,无法快速辅助业务的运营。好在董事长和总经理充分信任,也给足了时间和耐心,逐渐进入工作状态。三年时间应该说是基本完成了企业交办的任务。这个阶段,已经逐渐深入到企业的运营层面去思考,人力资源包括培训之对于企业的意义所在,自己的眼界和关注领域已经开始转向企业的核心价值链。

按照《易经》乾卦的说法,这几年是沉淀的阶段,从最初的潜龙勿用,潜心学习感悟,到九二的见龙在田,得到各方贵人的指点,然后是九三的终日乾乾,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十年磨一剑,这算是收获了职场的第一桶金,也为转型职业培训做了一个最好的铺垫。


四、顺应我心,培训转型


前段时间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离职创业,一时间赚取了很多人的眼球,我便是其中一个。开复老师的离职公告信中,最为打动自己的就是他引用乔布斯的一句话:follow your heart(顺应我心)。我想这句话同样也能代表自己的心声,并概括这十多年的由HR到培训师的职业之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HR时间越久,就越发感觉到认知自我的重要性。德鲁克的那句话:你是谁?什么是你的优势?你的价值观是什么?越来越清晰的回响在耳边。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注定是因为专注而卓越的。由于工作关系,自己做过MBTI和PDP等一系列测评,从结论来看自己的性格特质还是比较适合社会性工作,比如培训师这个行当,“好为人师”,乐意分享,对人性对组织长久持续的关注,这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一切顺应我心。

曾经对HR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了分析,具体见下图。总结HR发展路径,也许自己更适合方向三、四,当然其中有些是可以同时并举的,关键看是否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

所以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和董事长谈要创业,然后果断离职。幸运的是得到了他们宽容与支持,现在这几个前雇主都已成为自己的重要客户。转型这两年,辛苦之余,更多的是自信心的增长。记住两句话:为客户着想,追求双赢。这也是MOT的课程精髓。当时跟所在企业老板包括后来合作伙伴的说法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脱离“圈养”,开始野蛮生长,唯一能够衡量的在于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对客户的服务的增值,这才是最根本的差别。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培训师这个行业更是如此。只有发自内心的近乎偏执的投入,才能收到预期的成果。从收益上讲,培训师是个永远无法赚大钱的行业,因为时间有限,培训师个人精力有限。现在的社会环境比较浮躁,大家都在热炒商业模式如何,但其实最好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我个人认为是个人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前提是要认知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一名职业培训师,就是相当于创业,我想最好的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品牌或者项目来经营,首先是定位,做好个人的品牌建设。作为培训师不是万金油,一定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专注聚焦,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自身的特点来看,目前的定位为专著组织与人本管理,这也是自己长久持续关注的领域;其次去做好自己的品牌课程研发,比如杨国安老师的“杨三角”、苏平老师的“问题树模型”,IBM的MOT、柯维公司的7H等。这方面个人建议要多学习,掌握经典的理论架构,在巨人肩膀上创新,同样采集企业的实战案例,来确保课程的活化和有效性。最后要低调做事,多多研究客户需求,整合让利渠道合作伙伴,共谋发展。


五、永远在路上


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这一点和许多的培训师朋友都达成了共识,譬如舞者,穿上了红舞鞋,便永远的开始,没有结束。离群索居,颠簸在路上,充电与放电,持续的成长,都构成了培训师这个群体内心的万般纠葛。但有失终有得,授之以渔,启迪学员无数,这种成长的感觉沉甸甸,明道、取势、优术,今日的辛勤浇灌,明朝的桃李芬芳。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作为新时代的“传道者”,培训师,我们永远在路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