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柠檬酸酸 - 

[转帖]与各地商人过招的绝胜攻略: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复制链接] 27
回复
539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0:16:58 | 只看该作者

闽南商人性格调查报告及深度剖析

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

    受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福建各地人的性格很难一言以蔽之。闽北人安贫乐道,闽东人求稳怕乱,闽西人重宗内聚,而闽南人则讲究“过番”、“出洋”,到外面闯世界。从商人素质和商业精神的角度看,闽南人是最优秀的一群。

    闽南本来就不适宜农耕,商人出海归来,常常带回大把大把的钞票,于是,“出海从商”就成了闽南人的最佳职业选择。自古以来,闽南做生意的就特别多,经商成为他们的一个主要职业。

    闽南,人们一生下来耳闻目睹的情景就是祖辈父辈外出经商,所受到的教育就是“经商好,商中自有黄金屋,商中自有颜如玉”,所以,闽南人十三四岁就走上了经商之路。这在闽南不仅已是见怪不怪,而且天经地义。闽南人更善于从经商实践中汲取智慧。

    闽南人具有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

    林土秋的制鞋厂是晋江最大的制鞋厂之一。但十几年前,林土秋还是一个光脚的农民。有一次,姐姐从海外回来探亲,晾衣服的同时晾了一些小杂碎。有一件东西叫他觉得挺新奇,有点儿像牛眼罩。姐姐要牛眼罩干什么呢?林土秋用手偷偷地捏一捏,还有弹性,……他不好意思往那儿想,就让自己的妻子去问。原来是胸罩,这是一个活了小半辈子的农民拐了一个弯从华侨姐姐那里打听到的新名词。这玩意儿挺新鲜刺激,于是这位晋江农民萌生了怪念头。

    他让姐姐临走时把那新鲜玩意留下了。他拿着捏一捏觉得挺软,可又不瘪下去,拆开一看,原来里边包着两片海绵,哪儿有海绵呢?找到文具店,发现乒乓球拍上有,他买了10副乒乓球拍,回来仿做了10副胸罩,拿到厦门一家服装商店寄卖,自己混在顾客中看。结果,他亲眼看到那10副胸罩不到半小时就卖光了。商店马上决定订2000副,当然不能再拆乒乓球拍,可哪有海绵呢?林土秋又找到药店,最后找到了厂家。这位农民身上天生流淌着商品经济的血液,他好奇,敢创新,他敢走进那茫茫人群中去寻找市场。终于,他成功了。

    在福建,像林土秋的人还很多,他们赚钱意识可以说是闽南人商品意识的一个突出反映。

    基于闽南人的这一特性,在与闽南人做生意时: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可能获益匪浅;同时,多与他们接触,其经商意识也会给你许多启迪。

    开拓进取,敢拼敢赢

    在闽南,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不当老板不算猛男。”

    经商办企业当老板是闽南人的价值取向,是闽南人的第一职业选择。闽南人搞清了市场就办厂,他们不做守财奴,不喜欢存款而喜欢创业。赚钱是一种满足,创业过程是一种最大的满足。他们在本地办了厂,然后向外地延伸,他们不会陶醉在已有的世界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走进闽南,可以经常看到,20出头的小伙子有条不紊地管理着一个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企业。

    闽南人爱拼敢拼。有一首闽南歌曲叫《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在闽南家喻户晓,几乎人人会唱,被闽南人自豪地称为闽南的“国歌”。“拼”和“赢”两个字,十分形象贴切地刻画了闽南人那种勇于开拓、敢闯敢冒险的精神。

    晋江恒安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连捷就是一位敢为天下先、勇于冒险开拓的农民企业家。出生于闽南安海的许连捷,十几岁就开始打拼天下,他做过红薯粉条,卖过水果蔬菜,吃过不少苦头。但在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他发不了财。改革开放后,许连捷被压抑已久的创业欲望和经营才能一下子迸发出来。他率先在家乡办起了服装加工厂,接着内联外引,创立了以“安乐”卫生巾为主要产品的中外合资企业——恒安实业有限公司。

    许连捷是一位开拓型的典型闽南商人。当公司刚刚打好基础,他就把眼光瞄准了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上海。他知道,他的“安乐”产品如果能在上海站稳脚跟,不仅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是,黄浦江畔卫生巾的大小工厂起码有十几家,他这个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企业能挤得进去吗?恒安说要打入上海,就非打入不可,许连捷有胆有识有韬略,亲自披挂上阵,带领一批能征善战的业务员,开进了上海。然而,转眼两个月过去,磨破嘴唇踏破鞋,他们在十里洋场吃尽闭门羹,就连试一试的一位女士都找不到。许连捷不无感慨地说:“那段日子,风风雨雨,一言难尽”。但是,许连捷不灰心,不气馁。终于“上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家公司愿意进货,但压价太凶。当时“安乐”卫生巾算上各种费用,最少也得卖9毛,可对方只肯出8毛,多一分也不要。

    俗话说:赚头生意有人做,蚀本生意没人做。但是,精明灵活的许连捷,早已对这家公司的信誉、销量了解得一清二楚,就怕你不买,等你尝到甜头还得找我。许连捷当场拍板:“卖,但只给200箱。”对方见状,立即变卦:“7毛9成交,不然不买。”商场如战场,事已至此,许连捷也只好签约交付,好一笔不公平的交易!但是,他早已成竹在胸。果然几天后,这家公司也从闽南人身上找到了赚钱的门路,于是自找上门,要求再购,并愿以每包9毛7分的价格订购2000箱。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现在这家公司已成为恒安公司的最大贸易伙伴,每年订购十万箱,成交金额上千万元。

    开拓进取,敢闯敢拼,算度精深,许连捷身上体现了闽南人的商人品质。同时,一个善于做生意的人如果也具有这种精神,与闽南人合作,定然会发大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0:17:24 | 只看该作者

石狮商人性格调查报告及深度剖析

天生爱做生意

    研究福建商人的精神,不研究石狮人,是一种遗憾。

    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但石狮人却具有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但石狮人的市场意识几乎可以与发达国家的生意人相媲美。

    石狮人天生就爱做生意。石狮人经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那时候,泉州是中国的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了明末清初,石狮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开辟了五个墟(集市),即粮墟、鱼墟、牛墟、菜墟、布墟,逢三、六、九来赶墟的人越来越多。但战乱频繁,集市时冷时热。这里土地贫瘠,求生不易,石狮的男人一代又一代下海而去,到香港、澳门、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日本等地谋生。这些人两手空空出去,靠着勤劳,当劳工,做小买卖,积攒了些钱,陆续回去投资建设。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侨集资在这里建起了18条商业街道,这就是现在的石狮旧城区。

    先祖们的拓海贸易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犹如生命基因遗传给了后辈的石狮人。稍有机会,石狮人就想做生意。即使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石狮人经商做买卖也未绝迹。石狮因“商”而产生,也因“商”而受到“左”的势力的打击,其间经历了“七落八起”的曲折历程。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石狮人凭着对“商”的信念、执著,又很快赶过来,并且以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一轮的经商活动,其经商的天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2001年一向低调的福建石狮人许荣茂声名鹊起。这一年,许荣茂首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即跻身第五名。石狮人许荣茂可以说是石狮商人杰出的代表。

    1995年,房地产市场极其低落,当北京的众多房产商正愁眉不展时,却悄然地杀入了一位神秘的外来者。外来者一出手就不凡,拿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10万平米的地块,开发当时“钱”景乐观的亚运花园。此人正是许荣茂。1997年,许荣茂再次引起北京地产界震动,他投资的“华澳中心”开盘,20万平米的项目在当时可谓大冒风险,但是其楼盘的优良品质也着实让北京人开了眼界。这时尽管房地产的冬天何时结束似乎还遥遥无期,但许荣茂的投资依然没有刹车的迹象。紧接着,16万平米的紫竹花园、20万平米的御景园相继上马,几个项目的累计投资额超过了40亿人民币。此时的许荣茂,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投资理念,他在北京做的全都是高档外销公寓。依目前计算,许荣茂几乎占去了北京1/3以上的高档住宅市场,申奥成功又给许荣茂带来了机遇与灵感,他已经在北京圈地50万平米,计划明年开始投入30亿元打造“奥运花园”。

    石狮人做生意很有眼光,也很有魄力。“野豹”董事长蔡东升办公室里有两张地图,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却没有省内地图。在蔡东升和石狮商人们的眼睛里,盯着的是一个更大的市场。蔡东升说的一句话:“石狮是出发点,但绝不是终点。”

    石狮人什么都不怕,就怕不让做生意。石狮人不仅乐于做生意,而且善于做生意。

    好打“侨”牌

    石狮人做生意,擅长打“侨”牌。

    石狮多华侨。在人口仅27万人的石狮市,旅居东南亚、日本、欧美的华侨及港台同胞多达60万人。石狮人几乎家家都有“海外关系”。这种关系,使石狮人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了冲击。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却大大地派上了用场,成了石狮人发展商品经济的一张王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石狮的港澳侨台“四胞”陆续回乡探亲,进香谒祖和旅游,他们随身带来了许多带有洋标记的东西:西装、电子表、衬衫、皮鞋、计算器、收录机、彩电……获得亲友馈赠的石狮人不是一味享受着它们,而是立即想到了把它们变成钱,于是,这些洋货便走出家门,上了市场。这一下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小商人和顾客。与石狮人做生意,许多人都发了财。

    由于有着侨汇“闲资”、侨房“闲房”、侨眷“闲人”,又在国家对集体办企业、引进外资给予鼓励的大环境下,石狮人走上了生产小洋货的路子。石狮人靠打“侨”牌,市场繁荣起来了。到1988年,全市有1万多个商业店摊,1300多家工业企业,服装占70%,形成了一个“服装城”。有这样一首诗来形容石狮:盖地铺天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客来四海皆惊异,货去神州尽道“洋”。

    石狮人的“侨”牌越打越响,生意越做越大,成了东南民营企业的一颗明珠。

    因此,与石狮人做生意,也可以利用其侨乡的地位,大打“侨”牌。用其海外关系,内引外联,做好进出口贸易生意;充分利用其侨汇多,资金雄厚的优势,与他们联合办厂,共同开发;充分利用其侨胞多的优势,发挥其中介作用,通过石狮人把自己的产品推上国际市场;要防止他们的水货和假洋货。

    一套服装走天下

    石狮是有名的全国最大的服装市场之一,现在全市有个体工商户8057户,大小摊店17000多家,它们分布在18条商品街、4个小商品市场和4座商业大厦内,成为石狮市商贸活动的最强大的一支主力军。

    这些年,石狮人“一套服装走天下”,腰包鼓了起来。但他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要想长领风骚,非得借助知识、发展科技不可。于是,高薪聘请科技人才,送子女自费上大学蔚然成风,并且已经开始创办民营的科研机构,目前全市有民办科研所33家。

    石狮服装是从“庆亚运服装大展销”进军北京一炮打响的,继而他们再接再厉,继续进军大连、沈阳、哈尔滨,直取郑州、武汉、成都,先后在20多个大中城市举办展销活动,活动的结果是,在全国的大型商场设立了1300多个专柜。

    与此相匹配的是,石狮的3000多名营销人员,活跃在大江南北;石狮的120多家民营联运站、200多辆卡车,根据客户的要求,及时将货物运往全国各地。从而形成了辐射全国的服装市场体系。

    石狮人发挥侨乡优势,生产优质、新潮的服装,又楔入国际市场。目前,石狮市4000多个厂家生产的7000多万件(套)各种服装和其他商品,有40%销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石狮人看到举国上下齐开放,外地的地价、劳力、产品成本都要大大低于石狮时,他们又有了新举动:到外地去办厂。由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因此,许多人纷纷与石狮人做起了生意。目前,在石狮有15万的外地劳工;有2000多人在石狮办了小吃摊,有的是专门给这些劳工送饭的;每天进出石狮买卖衣服的外地人达3万多人次。石狮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地。

    因此,做服装生意,就到石狮去,不仅方便服务好,而且物美价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0:17:47 | 只看该作者

东北商人性格调查报告及深度剖析

讲义气,重朋友

    东北人很讲义气,他们做生意,以诚相待,很重朋友之情。

    在与东北人做生意时,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别谈钱,一谈钱感情就远了。”尽管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人重义轻利的心态。一位长期与中国人做生意的意大利客商私下里曾说:“跟上海人谈买卖很累,跟东北人做生意倒挺轻松。南方人精细且斯文,北方人粗放而率直。”

    东北人最讲义气,性情豪爽,为了朋友甘愿两肋插刀,把友情看得比命都重要,东北汉子心眼都挺好,交朋友遇到知己能把心掏出来。就说喝酒吧,往往把客人往死里灌,似乎不喝得爬桌子腿,就不够朋友。只要喝透了,没有不能办的事。并且,生意人坐在一起,在酒桌前就不能说不会喝或胃痛。因为好酒的东北人觉得不喝透就是不够朋友;既然酒喝不透,直接推论就是不够朋友。和不够朋友的人办事,还有意思吗?

    重义气,使东北人在商界获得了值得信赖的好名声,很多人在与东北的商家打交道时,表现得比较实在,容易相处。

    因此与东北人做生意,只要会用些感情投资,没有办不成的事。哥儿们义气用事,这是东北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点。

    在生意场上,买方和卖方的目的就是金钱交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就会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使买方觉得卖方诚实可信,卖方也觉得买方有信义,可以信赖,这样双方自然会增加合作的机会。因此,讲义气,重义气,东北商人做生意的这一特色促使许多东北商人成为大腕级的富豪。但是,重义气,虽然使大家不必因竞争伤和气,却与现代商业竞争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迟早要被时代所淘汰。

    强悍易怒,脾气大

    东北人被外地人称为“东北虎”。人们之所以以出产于东北的大型食肉猛兽——虎而比喻东北人,无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东北人“人高马大”,吃东西狼吞虎咽;二是东北人尚武好斗,民风强悍。因此,用“东北虎”来比喻东北人骁勇、强悍的性格是比较恰当的。这是东北人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文化积淀。

    在东北城乡,一丁点小事儿,三句话说不出,立刻动手,仅仅拳脚相加还是“文明”的,某些无聊的看客还会觉得没劲。东北人善打架,其他许多地方的人也善打架,这有什么不同啊?但是,只要你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东北人打架是一个“猛”字,一个“虎”字,外地人似乎缺了这两点。比如说,打起架来,东北人一定要就近找到武器。如果地上有砖头,决不会捡土坷垃;地上有铁棒,决不会捡木棒;地上有斧子,决不会捡镰刀,什么解决问题找什么。而在攻击的部位上,也是找准要害:如果能打脸,决不打屁股;如果能打心口,决不打腿;如果能抡拳头,决不抡巴掌。细想起来,其实,这也是符合东北人的豪放性格。

    东北人这种地域性格在商业活动中也不时表现出来。在做生意过程中,东北商人喜欢吹胡子,瞪眼睛,撸胳膊,挽袖子,天不怕,地不怕,十个不服,八个不惧。解放前,在上海滩上,如果人家听说对方是东北蛮子,大都是要让东北人三分的,因为东北人太“虎”气,惹不起,只好去躲。就是到了现在,与东北人做生意的商家,大都觉得东北人脾气不好,三句话合不来就动口骂人,甚至动手动脚动刀子,有时一句话说不好,弄不好就闹个鼻口流血。

    因此,与东北人做生意,首先要对东北人的这股脾气有所认识。这是赚东北人钱的基础。同时,与东北人做生意打交道,必须要诚实不欺,否则就要吃亏。

    有这样一个例子。东北某地有一位专做餐饮的大款,在长春开了一家四川风味的餐馆。各项准备齐全后,请了两名四川厨师,每人月工资500元。按照东北人大方的习惯,他先给四川厨师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可万万没想到,就在开张前一天,两名厨师全跑了。这可使这位老兄傻了眼,裁了大跟头。一气之下,他饭店也不开了,带了两个铁哥儿们,坐上飞机直奔成都,找到了那两个厨师的家。这可倒好,那两个家伙风尘仆仆,坐火车也是刚进门。东北的这位朋友便不由分说,一阵猛揍,把两人全都打趴下了,一个劲地求饶。东北朋友竟敢深入虎穴,跑到人家门口去算账,也可谓豪气凛凛,使人为之一叹。这或许就可以概括出东北人的性格,也由此配得上“东北虎”称号。

    因此,基于东北人的这一特性,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必须不能欺骗或者耍奸,否则,就会触范“虎威”,重者受皮肉苦,轻者以后决没有合作交往的机会了。

    豪爽大方

    大概与黑土地孕育出来的关东大汉豪爽的性格有关,东北人到外地旅游、经商往往出手大方,不在乎别人算计自己那几个小钱,因此,与他们谈生意时得注意要铺张大方些。

    东北人的豪爽耿直在全国是闻名的。所以外地人认为,对东北人只要能顺毛溜,交东北人比交其他省份的人强百倍。

    东北人讲义气,但这又往往以粗犷、带野性味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说,张三帮了李四的忙,李四觉得很实在,免不了要打过来一拳,骂道:“你这混小子,倒是满能干大事。”而张三倒也很实在,很哥儿们,回敬一拳,应道:“我不帮你这个小杂毛,谁来帮你?”于是大家都很快活。这也符合东北人的性格,不骂几句,恐怕令大家觉得不太舒服。

    东北人坦诚,换句话叫直心眼子没心眼子;其不好听的叫法,是“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香油”。有啥就唠啥,对什么不满就要发泄,这种发泄又缺乏南方人的含蓄,而是一竿子插到底,并且对任何事都采取倔驴式的做法。有些人也许抓住了东北人豪爽耿直心理,和东北人处得宛如一家人,亲兄弟姐妹一样,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

    无酒不成商,酒场谈生意

    东北人大概受天气寒冷的影响,养成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招待客人热情大方,毫不吝啬,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大喝特喝,不醉不休,“宁伤脾胃,不伤感情”,是东北商人酒场上的座右铭。

    东北人“豪饮”的大名,早已远扬四海,与欧洲的德国人、法国人、俄国人相比,毫不逊色。东北的哈尔滨素有“啤酒之城”的美誉,在这里,哈尔滨人出奇的酒量常常令外地来的客商瞠目结舌。两个小伙子,三伏天,在一家小酒馆里,喝一箱24瓶的啤酒,是一桩很平常的事。

    在哈尔滨,如果你只能喝一瓶啤酒,就是一件颇痛苦的事了。如果带着一瓶啤酒的量,坐在酒桌上,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没有面子,形象特“矬”,说起话来不仅没有底气,而且状态也特别“小丑”。

    在东北,五六位生意人聚一桌,喝个四五十瓶啤酒,再加相当数量的白酒,实在是平平常常的事。东北人喜欢喝酒,会喝酒。对东北人来说,做生意和喝酒是密不可分的,无酒不谈商,许多大生意都是在酒桌上拍板的。东北人到外地去投资办什么事情,用酒宴的方式款待南方客人,切不要以为款待你的东北人是个酒鬼,一个大手大脚不值得信赖的粗人。这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风习而已。

    东北人讲义气,重交情,和东北人谈生意最好先联络感情,而感情又往往可以通过喝酒来加深。在东北人眼中,喝酒是感情深浅的衡量。“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因此,在与东北人做生意时,如果你能喝酒,甚至你虽然不能喝酒,却敢于硬喝,一切都豁出去了,你会得到某种报偿的。因为,通过喝酒,赢得了东北人对你的信任,他们认为你是一个实在的人,一个可交的人,你以后有什么事要办,一切都开绿灯,一切都为你提供方便;而那些不能喝酒,或者坚持不多喝的人,会引起在座人的反感,他们会认为你不真诚、虚伪、心眼太多、不可交。今后要办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的。
14
发表于 2010-5-21 16:30:0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很传神
15
发表于 2010-5-21 18:48:2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啊!!支持一下

16
发表于 2010-5-21 20:17:19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定道理
17
发表于 2010-5-21 22:14:01 | 只看该作者
说的不错,呵呵!
18
发表于 2010-5-22 09:03:33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
19
发表于 2010-5-22 22:49:19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
20
发表于 2010-5-24 10:41:18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