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商振 - 

[原创]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商业逻辑

[复制链接] 21
回复
522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10-4-6 11:38:54 | 只看该作者

本来笔记本行业有两个巨头,商用ibm,娱乐家用apple,自从联想收购了ibm之后,apple一节独大,ibm消失了

thinkpad出来了!

吉利收购沃尔沃值得期待,毕竟都是国家手下的棋子嘛!

 

12
发表于 2010-4-6 20:22:43 | 只看该作者
持续观望~~~~~~~~~~··
13
发表于 2010-4-8 19:15:20 | 只看该作者

不要以为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什么好事,楼主的假设体系是建立的良性的基础上的,如果收购的这部分不是高盈利性资产,想一下吉利的结局是什么,花钱不讨好还是有可能的!

我国承诺2020年的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至少40%,汽车产业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是在增加碳排放量,很多国家都在琢磨对碳排放大做文章,争取征收此类关税,吉利生产的越多,在条件唯一约束下岂不是碳排放量会越增加,它把车卖给谁?国内么,只会使得能源紧缺的情况加剧,国外么,那就得承受更高的关税,收购了却赚不到钱,仅仅技术提升而且是民用技术,有何作用!

14
发表于 2010-4-9 13:10:07 | 只看该作者
 收购事件喜忧参半,喜的是吉利的魄力和眼光,跻身于高端车行列的决心;忧的是沃尔沃品牌可能的蜕变,高端车的运作能力。
15
发表于 2010-4-24 15:07:42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能够走得更远。

16
发表于 2010-4-24 16:15:3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就是错别字太多。

 

17
发表于 2010-4-25 03:07:30 | 只看该作者
www.6D%34%34%38.com/info/docview_194696.html
18
发表于 2010-4-26 14:39:10 | 只看该作者
收购的如此彻底,对吉利来说应该是好事,技术、销售渠道、专利、品牌等一切沃尔沃的一切通通收入囊中,对吉利的发展只有利好,当然也要看吉利接下来怎么管理和运营公司了。
19
发表于 2010-4-28 10:54:04 | 只看该作者

吉利收购沃尔沃,自认为可以解决沃尔沃的困境方法:

一、本地化采购,降低整车的构成成本,也就是所谓的在中国建厂(既有零部件供应,沃尔沃的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都在中国设厂。也有整车生产,即大家担心的中国式沃尔沃的出现,品牌稀释和技术消化能力不够)

二、扩大销量。沃尔沃的平均每辆车的高研发成本可以通过扩大销量来降低成本,这依赖吉利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建设。(经销商、自己的4s店、与地方政府合作进入政府采购对象内等)

风险在于:

一、本地化采购和建厂仍旧依赖于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扭曲的大宗商品价格(石油、橡胶等)。如果随着市场的开放和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贯彻劳动法规,提高基本工资,这个缩减成本何其难也。同时在瑞典总部和其他沃尔沃主要生产基地,员工总数已逐年递减,海外裁员行动的机会太渺茫(TCL、宏基等前车之鉴,同时这次收购的融资结构里面既有瑞典政府出面担保的欧洲主权投资机构的资金,吉利已经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签订了不可撤销的承诺)

二、扩大销量的设想有赖于国内轿车市场的整体兴盛。虽然沃尔沃在安全、环保技术有领先地位,但JDpower的2009全球汽车首次使用的每百辆车的事故次数(IQS)发现,沃尔沃汽车已在行业平均值以下(大家可以去看JDPOWER的专业调研报告)。毕竟汽车技术既是高投入的,也是集体联动的,不存在绝对的领先地位。意味着在R&D方面,沃尔沃会继续需要吉利的资金投入。而吉利的投融资来源对象多是海外投机机构和国内地方政府行政指令下的银行贷款。海外投资机构的投资预期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此时就出现了围绕一个猜想————中国汽车市场,中国老百姓的口袋,作出了循环往复的问题意识和解决方案。同时政府部门和银行的过度支出总会面临宏观调控下信贷收缩的风险,在通胀预期的压力下,中央政府的大棒随时可知。扩大销量只能有赖于老百姓的消费性格了!

20
发表于 2010-4-28 14:35:17 | 只看该作者
 对吉利一定好,对沃尔沃不一定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