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qiuzhizhe - 

代理保质期为3个月的食品需注意什么,急!!!!!!

[复制链接] 12
回复
210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6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我已照你的方法行动了,我想大概知道就可以,误差允许在10%左右,我就可以接受,希望能有结果。
12
发表于 2003-11-19 21:13:00 | 只看该作者
商务谈判中的四种探测技巧

《演讲与口才》四川 喻滨 吴晓燕 (2003-01-04 08:00:01)



    在商务谈判中,对方的底价、时限、权限及最基本的交易条件等内容,均属机密。 谁掌握了对方的这些底牌,谁就会赢得谈判的主动。因此,在谈判初期,双方都会 围绕这些内容施展各自的探测技巧,下面就有关技巧做一些介绍。

    一、火力侦察法。

    先主动抛出一些带有挑衅性的话题,刺激对方表态,然后,再根 据对方的反应,判断其虚实。比如,甲买乙卖,甲向乙提出了几种不同的交易品种 ,并询问这些品种各自的价格。乙一时搞不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甲这样问,既像 是打听行情,又像是在谈交易条件;既像是个大买主,又不敢肯定。面对甲的期待 ,乙心里很矛盾,如果据实回答,万一对方果真是来摸自己底的,那自己岂不被 动?但是自己如果敷衍应付,有可能会错过一笔好的买卖,说不定对方还可能是位 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呢。在情急之中,乙想:我何不探探对方的虚实呢?于是,他急 中生智地说:“我是货真价实,就怕你一味贪图便宜。”我们知道,商界中奉行 着这样的准则:“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无好货”。乙的回答,暗含着对甲的挑 衅意味。除此而外,这个回答的妙处还在于,只要甲一接话,乙就会很容易地把握 甲的实力情况,如果甲在乎货的质量,就不怕出高价,回答时的口气也就大;如果 甲在乎货源的紧俏,就急于成交,口气也就显得较为迫切。在此基础上,乙就会很 容易确定出自己的方案和策略了。

    二、迂回询问法。

    通过迂回,使对方松懈,然后乘其不备,巧妙探得对方的底牌。 在主客场谈判中,东道主往往利用自己在主场的优势,实施这种技巧。东道方为了 探得对方的时限,就极力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好客,除了将对方的生活做周到的安排 外,还盛情地邀请客人参观本地的山水风光,领略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往往会在 客人感到十分惬意之时,就会有人提出帮你订购返程机票或车船票。这时客方 往往会随口就将自己的返程日期告诉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对方的圈套里。至 于对方的时限,他却一无所知,这样,在正式的谈判中,自己受制于他人也就不足 为怪了。

    三、聚焦深入法。

    先是就某方面的问题做扫描的提问,在探知对方的隐情所在之后 ,然后再进行深入,从而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一笔交易(甲卖乙买)双方 谈得都比较满意,但乙还是迟迟不肯签约,甲感到不解,于是他就采用这种方法达 到了目的。首先,甲证实了乙的购买意图。在此基础上,甲分别就对方对自己的信 誉、对甲本人、对甲的产品质量、包装装潢、交货期、适销期等逐项进行探问,乙 的回答表明,上述方面都不存在问题。最后,甲又问到货款的支付方面,乙表示目 前的贷款利率较高。甲得知对方这一症结所在之后,随即又进行深入,他从当前市 场的销势分析,指出乙照目前的进价成本,在市场上销售,即使扣除贷款利率,也 还有较大的利润。这一分析得到了乙的肯定,但是乙又担心,销售期太长,利息负 担可能过重,这将会影响最终的利润。针对乙的这点隐忧,甲又从风险的大小方面 进行分析,指出即使那样,风险依然很小,最终促成了签约。

    四、示错印证法。

    探测方有意通过犯一些错误,比如念错 字、用错词语,或把价格报 错等种种示错的方法,诱导对方表态,然后探测方再借题发挥,最后达到目的。例 如,在某时装区,当某一位顾客在摊前驻足,并对某件商品多看上几眼时,早已将 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摊主就会前来搭话说:“看得出你是诚心来买的,这件衣服很合 你的意,是不是?”察觉到顾客无任何反对意见时,他又会继续说:“这衣服标价150元,对你优惠,120元,要不要?”如果对方没有表态,他可能又说:“你今天身上带的钱可能不多,我 也想开个张,打本卖给你,100元,怎么样?”顾客此时会有些犹豫,摊主又会 接着说:“好啦,你不要对别人说,我就以120元卖给你。”早已留心的顾客往 往会迫不及待地说:“你刚才不是说卖100元吗?怎么又涨了?”此时,摊主 通常会煞有介事地说:“是吗?我刚才说了这个价吗?啊,这个价我可没什么赚啦 。”稍做停顿,又说,“好吧,就算是我错了,那我也讲个信用,除了你以外,不 会再有这个价了,你也不要告诉别人,100元,你拿去好了!”话说到此,绝大 多数顾客都会成交。这里,摊主假装口误将价涨了上去,诱使顾客做出反应,巧妙 地探测并验证了顾客的购买需求,收到引蛇出洞的效果。在此之后,摊主再将涨上来的价让出去,就会很容易地促成交易。
13
发表于 2003-11-19 21:13:00 | 只看该作者
商业谈判中的报价技法

《演讲与口才》山东 南西 (2002-12-31 08:00:01)



    商业谈判的主要内容是价格、交货期、付款方式及保证条件这四大项,而价格 因素是谈判中的焦点。谈判中,报价是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那么,究竟是哪 一方应先报价?先报价好还是后报价好?还有没有别的报价方法?
    下面,我们详细谈一下这些问题。
    依照惯例,发起谈判者应该先报价,投标者与招标者之间应由投标者先报,卖 方与买方之间应由卖方先报。先报价的好处是能先行影响、制约对方,把谈判 限定在一定的框架内,在此基础上最终达成协议。比如:你报价一万元,那么 ,对手很难奢望还价至一千元。南方一些地区的服装商贩,就大多采用先报价 的方法,而且他们报出的价格,一般要超出顾客拟付价格的一倍乃至几倍。1 件衬衣如果卖到60元的话,商贩就心满意足了,而他们却报价160元。 考虑到很少有人好意思还价到60元,所以,一天中只需要有一个人愿意在160 元的基础上讨价还价,商贩就能赢利赚钱。当然,卖方先报价也得有个 “度”,不能漫天要价,使对方不屑于谈判——假如你到市场上问小贩鸡蛋多 少钱1斤,小贩回答道300元钱1斤,你还会费口舌与他讨价还价吗? 先报价虽有好处,但它也泄露了一些情报,使对方听了以后,可以把心中隐而 不报的价格与之比较,然后进行调整:合适就拍板成交,不合适就利用各种手 段进行杀价。
    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某公司当电气技师时,他的一项发明获得了专利。公 司经理向他表示愿意购买这项专利权,并问他要多少钱。当时,爱迪生想:只 要能卖到5000美元就很不错了,但他没有说出来,只是督促经理说:“您 一定知道我的这项发明专利权对公司的价值了,所以,价钱还是请您自己说一 说吧!”经理报价道:“40万元,怎么样?”还能怎么样呢?谈判当然是没 费周折就顺利结束了。爱迪生因此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巨款,为日后的发明创 造提供了资金。
    先报价和后报价都各有利弊。谈判中是决定“先声夺人”还是选择“后发制人 ”,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
    一般来说,如果你准备充分,知己知彼,就要争取先报价;如果你不是行家, 而对方是,那你要沉住气,后报价,从对方的报价中获取信息,及时修正自己 的想法;如果你的谈判对手是个外行,那么,无论你是“内行”或者“外行” ,你都要先报价,力争牵制、诱导对方。自由市场上的老练商贩,大都深谙此 道。当顾客是一个精明的家庭主妇时,他们就采取先报价的技术,准备着对方 来压价;当顾客是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子时,他们多半先问对方“给多少”,因 为对方有可能报出一个比商贩的期望值还要高的价格。
    先报价与后报价属于谋略方面的问题,而一些特殊的报价方法,则涉及到语言 表达技巧方面的问题。同样是报价,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效果也是不一样 的,下面举例说明之。省保险公司为动员液化石油气用户参加保险,宣传说: 参加液化气保险,每天只交保险费一元,若遇到事故,则可得到高达一万元的 保险赔偿金。这种说法,用的是“除法报价”的方法。它是一种价格分解术, 以商品的数量或使用时间等概念为除数,以商品价格为被除数,得出一种数字 很小的价格商,使买主对本来不低的价格产生一种便宜、低廉的感觉。如果说 每年交保险费365元的话,效果就差的多了。因为人们觉得365 是个不小的数字。而用“除法报价法”说成每天交一元,人们听起来在心理 上就容易接受了。
    由此想开去,既然有“除法报价法”,也会有“加法报价法”。有时,怕报高 价会吓跑客户,就把价格分解成若干层次渐进提出,使若干次的报价,最后加 起来仍等于当初想一次性报出的高价。
    比如:文具商向画家推销一套笔墨纸砚。如果他一次报高价,画家可能根本不 买。但文具商可以先报笔价,要价很低;成交之后再谈墨价,要价也不高;待 笔、墨卖出之后,接着谈纸价,再谈砚价,抬高价格。画家已经买了笔和墨, 自然想“配套成龙”,不忍放弃纸和砚,在谈判中便很难在价格方面做出让步 了。
    采用“加法报价法”,卖方依恃的多半是所出售的商品具有系列组合性和配套 性。买方一旦买了组件1,就无法割舍组件2和3了。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买 方,在谈判前就要考虑商品的系列化特点,谈判中及时发现卖方“加法报价” 的企图,挫败这种“诱招”。
    一个优秀的推销员,见到顾客时很少直接逼问:“你想出什么价?”相反,他 会不动声色地说:“我知道您是个行家,经验丰富,根本不会出20元的价钱 ,但你也不可能以15元的价钱买到。”这些话似乎是顺口说来,实际上却是 报价,片言只语就把价格限制在15至20元的范围之内。这种报价方法,既 报高限,又报低限,“抓两头,议中间”,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讨价还价是允 许的,但必须在某个范围之内。比如上面这个例子,无形中就将讨价还价的范 围规定在15至20元之间了。
    此外,谈判双方有时出于各自的打算,都不先报价,这时,就有必要采取“激 将法”让对方先报价。激将的办法有很多,这里仅仅提供一个怪招——故意说 错话,以此来套出对方的消息情报。
    假如双方绕来绕去都不肯先报价,这时,你不妨突然说一句:“噢!我知道, 你一定是想付30元!”对方此时可能会争辩:“你凭什么这样说?我只愿付2 0元。”他这么一辩解,实际上就先报了价,你尽可以在此基础上讨价还价了。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商业谈判中的报价与商品的定价是有些雷同的,从某 些方面也可以说,谈判中的报价就是一种变相的商品定价,因此在谈判中的报 价技法就可以借鉴一下商品定价的方法与策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