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读金融的逻辑后有感而发

[复制链接] 6
回复
22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1-31 05:1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看到28页,留下自己的观点。有对有错。首先,书中对金钱的分析非常精彩。但单纯从金融角度逻辑分析有失偏颇,能够对钱产生影响,现阶段社会中人、政府、感情等因素没有考虑到。

 

1 关于政府和公民的理论是没错的,但那是在美国建国初期,随着社会发展使公民持有国债制衡政府的二元理论之外加入了金融财团这个第三方角色之后制衡机制失衡了。总统和议员是选举产生的,左右选举最大的力量是媒体宣传,媒体掌握在金融财团手中。所以金融财团的力量增强,公民制衡政府的力量减弱。

2 对于徐工集团收购的看法仅局限于资本运作,现阶段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到达美国的水平,就像成人可以搬动100斤大米,儿童最多只能搬得动10斤大米。

3 即使经过经济危机,美国人的消费理念也不会改变,仍然靠借贷消费。因为人受到社会影响,同样是媒体影响社会认知。抛去金融理论单从人性来看,欲壑难填,金融财团和美国人的欲望就像已经打开的潘多拉盒子,覆水难收。二者都是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必然结果。人们对未来风险的恐惧会随着时间和银行家推出更“安全”的金融产品而淡化。借贷消费的欲望就像飞驰的火车一样即使偶尔减速停站几分钟,未来的趋势不会变。

4 中庸追求的是一种平衡,稳定的社会价值观应当是金钱和情感的平衡统一体,当一方发展到极致获得强大就打破了平衡。华尔街金融财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创新出金融衍生品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这就是经济人价值观发展到极致大大削弱了思想情感(宗教信仰,信托责任)的平衡。

教授举例:一人买房侵占了多个亲人的利益,我觉得也不尽然。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金钱所不能比拟的,地震时父母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宁可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钱和爱之间那个更重呢? 上阵不离父子兵,亲兄弟明算账,但很少听说过亲父子明算账的吧。因为父子之间已经超越了两个人的界限,在一定意义上父亲视儿子为自己的传承,自己的一部分。

就算在美国,他还有个感恩节,抛开日渐衰微的美国宗教信仰不讲,拿经济人假设即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逻辑推理,逆向思维,给自己最大恩惠的难道不是自己的父母?

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用马洛斯需求理论比照,物质利益的作用力边际递减,感情信仰的作用力却是边际递增的。刚进公司的时候多发100元奖金都很满足,随着工资和岗位的提升同样的100元对人的影响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从共产主义红军到公司的起源(西方宗教信托责任),到自杀炸弹 呵呵 包括琺囵宮教徒自焚都是信仰的力量。其实在当今物欲横行的经济社会,信仰的力量渗透能力和作用力实际上更加强大,耐克依靠品牌 品牌源自精神理念,去掉那个对勾它就什么都不是了。华为的狼文化,牛根生创业时散尽千金领袖气魄,一些科技企业宽松的工作环境的工作自主性,静雅所具备的山东人自豪感,索尼三星微软等企业领导技术进步。。。。。。诸如此类成功企业基础是信仰,这也是公司发展减速,停滞,甚至内耗的根本,没有使员工和企业产生心理共鸣的企业文化。同欲则强。

虽然写了诸多负面评判,但我非常感激这本书帮助自己把以前记忆中的碎片连贯理顺了。站在金融学者的角度来看我的观点可能十分可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最怕的没有板砖,呵呵 不是犯贱是怕听不到反面的声音也就束缚了自己的视角。

沙发
发表于 2010-1-31 21:22:58 | 只看该作者
我最近也读了这本书,倒觉得不怎么样呢。书本身还好,但作为一个名教授,分量不够匹配,都是一些关于主要观点重复来去的文章。如果是单独发表在报纸上还可以,作为一本书而言,容量和诚意都不够。
板凳
发表于 2010-2-1 12:18:5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还在阅读中,感觉不是太好。呵呵!有点不成体系。
4
发表于 2010-2-2 10:43:11 | 只看该作者
在学习过程中
5
发表于 2010-2-2 16:00:45 | 只看该作者

本来很想去读读这本书的,但大概翻了下,不知怎么就不想读了

6
发表于 2010-2-5 23:06:5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分析得不错,受教了
7
发表于 2010-2-19 09:11:26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