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与里孰轻孰重的问题,已经有无数人探讨过了。而且答案几乎一致:里重于表,内涵重于外貌,意义重于形式。吾不敢苟同。
世上有太多人,是为了意义而生存。知识被分为有用和无用,朋友被分为各种等级,人生被分为有意义和无意义,甚至每做一件事情,都要问自己,这件事是否有意义,是否对自己有利。
正是在如此的功利论大行其道之下,出现了各种成功学类书籍的畅销。人们追随大潮匆匆忙忙的用各种被公众评判为有意义的事件填充于自己苍白的人生,然后才敢松口气,告诉自己没有虚度光阴。可惜的是,这种以意义为指引的生命追求偏偏弥散了灵魂的本质方向。意义,是虚幻的。对它看的过重,不断寻求它,过于依赖它,是一种可悲的本末倒置。
我们需要的是一次次对自我对公理的重新认知与批判,一次返朴归真的反动,然后遵循内心最原始的指引,追寻生活最本质的愉悦与赐予。这个时候,我不得不赞扬感情,这一奇妙的维度。虽然我从来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却也曾经将理性这一维度推崇到至高点,与此同时伴随的便是对于感情维度的疏忽。可是,人类心底的感情喜恶却是衡量你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的最有效的指标,也是最无法自欺的部分。从这个角度说,当我们每个人最终面临死亡的宣判时,当我们赤身裸体公平的站在天堂的门口时,当我们获得永恒安宁前回首一生时,到底是意义最终在心间留下了痕迹,还是曾经的欢愉与痛苦更加真实呢?
如果摆在我面前,一本成功学秘笈和一本让人读完后能够获得身心愉悦与安宁的小说,我会选择后者。在这个匆忙浮躁的空间中,那片刻的安宁是一种更为珍贵的体验。阅读,使我们有机会接近上帝,抵达灵魂,更多的则是一种对于美的追求。美学大约是一种最为“无用”的学说,却偏偏占据了哲学的最高形态。人们最终的追求,不过是至真至善至美,这些超越于意义的存在,赋予人心最初的感动与滋润。
最后,关于表与里必然要提到的分支,我已经懒得再论述关于外貌美和心灵美这个狗屁不通的论题了。直接搬来一个男子在博客中坦诚的讲述,道合者自能理解:
(天空顿时风雨交加 ,倾盆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