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加强风险管控

[复制链接] 1
回复
9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1-12 11: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加强风险管控fficeffice" />

   

据汤森路透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并购规模在连续5年创出新高后,在2008年结束升势,全年宣布的并购个案涉及金额为2.9万亿美元,较2007年减少了29.6%,是2005年以来并购活动最不活跃的一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事,中国并购活动仍保持强势,并购额飙升至159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2007年跃升了44%;是亚太区唯一取得增长的国家,并且海外并购上升明显。

如此高频率的并购,充分反映出能进弱退的本质。中国企业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是改革开放30年来加入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长期的国际竞争博弈中,中国企业逐步走向成熟,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成为国际竞争格局中的“能者”;而遭受经济危机损失惨重的很多国外企业,则处于劣势地位成为“退者”。最终促成了中国企业纷纷出海的壮观景象。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是可喜现象,反映出中国企业在长时间的淬炼之后的脱胎换骨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然而,在这轮跨国并购热的背后,却有几个隐忧,成为威胁企业经营的重大风险。

首先,有些并购案并非出于价值链的切实需求。有关调查分析表明,目前企业并购的积极性基本上是由低成本扩张引诱的。许多企业对低成本扩张理解存在误区,导致企业间的并购、规模的扩张出现非理性和盲目性,而不去考虑高负债经营所潜伏着的支付危机和由于并购后效益下降所引发的高风险。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危机面前,面对部分海外企业萎靡不振,很多中国企业存在一种买便宜货的海外抄底心态,从而让风险更为突出。由于是基于低成本而非价值链扩张,很多企业在并购后并没有实现增强实力的目的。仁达方略的研究显示,在过去5年里,中国在德国进行了多起并购。但是其中只有20%运作得比较稳定,80%不太好。可以说,不理性并购一直是中国企业的顽疾,这必将成为危及中国企业的最大风险。

其次,重组和整合风险也颇为严重。企业并购从全社会范围来看,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企业看,直接目标是提高总资产收益率。若要实现这个目标,须及时对公司进行重组。可以说重组、整合是公司并购后的自然延伸,其内涵和意义决定了他的作用远远超越了并购的范围。仁达方略认为,如果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缺乏相应的整合能力,那么企业并购就失去了意义,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管理、资产等方面的困境,即整合风险。这种整合风险包括经营整合风险、管理整合风险和文化整合风险三个方面。如果战略布局不妥当,整合不到位,中国企业就有可能面临吃得太多、消化不良的尴尬。

再次,汇率风险不容忽视。目前很多国内企业的优势在于生产运营方面,在国外市场的开拓方面则存在巨大劣势。其中一个典型的方面就是欠缺规避汇率风险的经验。当下的国际市场是一个波动非常大的市场,比如,20088月上旬以前,澳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在16.5上下波动,而到了11月中下旬则跌至14.5以下,缩水了近三分之一。这对2008年三季度前实施海外并购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企业应该联合金融仅够共同规避风险。在银企合作中,企业要与相关银行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抵御操作风险。

最后,细节重视不够带来的并购风险。对于初露峥嵘的中国企业而言,虽然雄心勃勃,志在四方,但往往存在对并购法律、劳工条款、监管规则乃至国外企业文化等方面参悟不够的共同弱点,所以,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了解,知己知彼,在细节上力求完美,进而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风险,是收益的孪生兄弟,零风险的并购只是商场童话。对于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中崭露头角的中国企业来说,在追求海外并购带来的巨大收益的同时,第一步要做大的就是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

沙发
发表于 2010-1-12 15:25:45 | 只看该作者
抢个沙发坐坐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