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华为发布最牛成绩单:去年销售收入300亿美元

[复制链接] 6
回复
318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1-4 09:0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为发布最牛成绩单:去年销售收入300亿美元

 

2010年01月04日02:39   第一财经日报  马晓芳

 

  导读:华为成绩单显示,2009年华为实现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完成了2008年定下的目标:实现销售收入215亿美元,华为预计2010年的销售额将达到360亿美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元旦》一诗中的后一句,被华为总裁任正非用做了2010年新年贺词的标题。尽管发布新年贺词是华为的惯例,但由任正非亲自署名的并不多见,可见过去这不同寻常的一年,对华为意义重大。

  《第一财经日报》最新拿到的华为成绩单显示,2009年华为实现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完成了2008年定下的目标:实现销售收入215亿美元,华为预计2010年的销售额将达到360亿美元。

  “可以肯定的是2009年奖金肯定很多,2010年一定比2009年多。”华为一位内部员工对本报记者兴奋地表示,辛苦了一年,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

  “风华绝代总是乱世生”

  2009年对所有电信设备商而言,都是备受考验的一年,华为也不例外。全球绝大多数区域的投资都在下降,特别是刚进入2009年时各个地区都呈负增长,但是华为笑到了最后。

  2008年,华为销售额为233亿美元,销售收入为170亿美元。华为在2009年的销售额和销售收入分别比2008年强劲增长了28.8%和26.5%。“风华绝代总是乱世生。”任正非在新年贺词中用这句话来表示对业绩的满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3G的启动,中国作为华为的本土市场,收入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亿美元。这意味着海外市场的收入比重在华为国际化以来,首次出现了下降,比重约为53.5%,而2008年该比例已经达到75%。在海外市场萎缩的背景下,中国市场成为华为业绩的顶梁柱。

  此外,“光传输、接入网,我们走向了世界第一,有力地支撑了公司的发展;3G、LTE构筑了全球第一的竞争力;路由器走出了困境,实现了与业界竞争力同步。”任正非说。而专业服务业也已连续三年实现50%以上的增长,成为支撑华为高速发展重要因素;软件业走出了停滞不前的状态,连续两年增长超过30%,终端、配套件等业务类别也保持了优良的竞争态势。

  为感谢员工做出的贡献,任正非表示,做出优秀贡献的员工年终收入会有较大增长。

  “没有什么能阻挡前进”

  由于2009年刚刚结束,其他设备商尚未公布业绩,因此尚无法用华为的业绩与同行对比。不过,以2008年为参考,思科当年销售额为395亿美元、爱立信为252亿美元、阿尔卡特朗讯为215.7亿美元、诺基亚西门子为194.4亿美元。

  其他设备商在去年前三季度的销售额都有所下降,因此,华为2009年的215亿美元销售收入,有可能超过阿尔卡特朗讯,与爱立信比较接近,位列国际第三大设备商。如果按照无线设备的载频计算,其实华为已经在2008年第三季度超过诺西,成为第二大设备商了。

  任正非表示,在过去这困难的一年里,华为同步展开了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改革,“2009和2010年市场服务的组织变革,一定会促进我们成为全球最主流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从今年开始,改革还会进一步延伸到研发等后方机构。改革宗旨是,从过去的集权管理,过渡到分权制衡管理,让一线拥有更多决策权,在适应情况千变万化中及时决策。用任正非之前的一篇文章做总结,就是“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实现各级组织向利润中心为目标的组织机构转移,最终在2010年实现360亿美元的销售额目标。

  如何看待华为目前面临的挑战?任正非在新年贺词的最后振奋表示,“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唯有我们内部的腐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待来年我们再共饮庆功的酒。”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09:40:47 | 只看该作者

华为总裁任正非新年致辞:没什么能阻挡前进

 

2010年01月01日15:55C114中国通信网

 

  [导读]任正非在文中自述:“我们已经听得到新年的炮声,炮火振动着我们的心,胜利鼓舞着我们,我们只要坚持自我批判不动摇,我们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华为总裁任正非新年致辞:没什么能阻挡前进

华为总裁任正非 (腾讯科技配图)

本文是华为总裁任正非在2009年12月31日发表的新年致辞。往年的公司新年致辞,任正非并非亲自为之,因此今年意义格外不同。

任正非提到,华为2009年销售额将超过300亿美元,销售收入将达到215亿美元;2010年销售额则要达到360亿美元。同时他嘱咐员工“不要忘了给爸爸、妈妈洗次脚”,“不要忘了身边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提醒“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唯有我们内部的腐败。”

文题“春风送暖入屠苏”源自北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原诗描写在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原作者抒发了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结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如任正非在文中自述:“我们已经听得到新年的炮声,炮火振动着我们的心,胜利鼓舞着我们,我们只要坚持自我批判不动摇,我们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以下为全文:

春风送暖入屠苏——2010年新年献词

任正非

值此09年的一页将翻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之际,我代表公司向奋斗在各条战线、各个区域的全体员工致敬,你们辛苦了!特别是对那些还奋斗在艰苦地区、艰苦岗位的员工,我诚挚地表达深深的谢意。你们承载了我们更多的希望,更美好的明天。我也代表公司深深地感谢数十万家属给我们的支持、理解和克制,没有您们的牺牲与奉献,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成功,您们辛苦了!

我们09年销售额将超过300亿美元,销售收入将达到215亿美元,客户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与相应业绩相关的是,做出优秀贡献的员工,今年的收入会有较大的增长,希望您们全家过一个好年,只有您们消费了,前线将士才会感觉到您们对他们的肯定,只有您们花多了,才会激励他们明年更加努力,他们才会倍感劳动光荣,倍感亲人给他们的温暖。记住:“不要忘了给爸爸、妈妈洗次脚”,“不要忘了身边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员工不愧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么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这么优异的成绩。“风华绝代总是乱世生”,今年全球绝大多数区域投资都趋下降,一开年各地区部都呈负增长,能实现这样的成绩,怎么不是风华绝代,怎么不是英雄倍出。

在这一年里,中国作为本土市场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亿美元,光传输、接入网,我们走向了世界第一,有力地支撑了公司的发展;3G、LTE构筑了全球第一的竞争力;路由器走出了困境,实现了与业界竞争力同步;专业服务发展迅速,不仅支撑了公司的高速发展,更实现了自身产业的健康成长,连续三年实现50%以上的增长;软件产业走出了停滞不前的状态,连续两年超30%的增长;终端持续保持了优良竞争态势;

配套件异军突起,掀起了一片光辉的未来;我们成功地在突尼斯铺设了第一条海底光缆。供应链在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交付上,打了一系列漂亮仗,以这些关键事件的舒展,将更加全面地促进职业化与流程的优化和进步。财经管理已开始全面进步的冲刺,IFS继续从第一波向第二波纵深展开,完成了LTC的流程、组织设计工作,二者将构筑明年的进步。我们对后勤服务进行了改良,我们的行政服务及客户服务有了相当的进步,海外员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异国他乡,有了家的感觉,吃饱了就不想家,成为当地的服务标志。明年的巴塞罗那展,会看到我们客户服务系统的大进步,到时,请全体海外员工检阅。

我们在这困难的一年,同步展开了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机制的改革;改革的宗旨是,从过去的集权管理,过渡到分权制衡管理,让一线拥有更多的决策权,以适应情况千变万化中的及时决策。这种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已让绝大多数华为人理解并付之行动。

我们确定了以代表处系统部铁三角为基础的,轻装及能力综合化的海军陆战队式的作战队形,培育机会、发现机会并咬住机会,在小范围完成对合同获取、合同交付的作战组织以及对重大项目支持的规划与请求;地区部重装旅在一线的呼唤炮火的命令下,以高度专业化的能力,支持一线的项目成功。地区部是要集中一批专业精英,给前线的指挥官提供及时、有效、低成本的支持。我们同时借用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组织模式,提出了片区的改革方案。片区联席会议要用全球化的视野,完成战略的规划,并对战略实施进行组织与协调,灵活地调配全球资源对重大项目的支持。

“蜂群”的迅速集结与撤离的一窝蜂战术,将会成为新一年工作的亮点,并以此推动各地区部、代表处、产品线、后方平台的进步。今、明两年市场服务的组织变革,一定会促进我们成为全球最主流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也一定会提升竞争能力,形成利润能力,实现各级组织向利润中心为目标的组织及机制的转移和建设,并实现2010年销售额360亿美元的进步。明年我们将对研发等后方机构进行改革,以适应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的管理模式的转变。

为了保证这种授权机制改革的运行,我们要加强流程化和职业化建设,同时加强监控体系的科学合理的使用。IFS给我们的最大收益是,支持我们这种以前线指挥后方的作战模式成为可能,随着大量的有使命感、责任感的CFO派往前方、前线,作战部队的作战会更加科学合理。为了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我们要抛弃狭隘,敞开胸怀,广纳天下英才,以成功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我们的奋斗队伍。我们要加强本地化建设,提升优秀员工的本地化的任职能力。我们自身要英勇奋斗,不怕艰苦勇于牺牲,天将降大任于你们,机会对任何人都是机会均等的。对内我们要允许不同意见、不同见解的人存在,基层干部要学会善待员工,不要一凶二恶,我们选择更多的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人,加入各级管理队伍。只有我们的队伍雄壮,才会有成绩的伟大。

我们要坚持从成功的实践中选拔干部,坚持“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的理念,引导优秀儿女不畏艰险、不谋私利,走上最需要的地方。并长期保持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永远坚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点加速成长,接受公司的选择。我们的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聚焦于本职工作,我们要坚持三权分立的干部监察制度,否定、弹劾不是目的,而是威慑,使干部既可以自由地工作,而又不越轨。

我们也要从各级党组织中选拔一些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坚持原则的员工,在行使弹劾,否决中,有成功经验的员工,通过后备队的培养、筛选,走上各级管理岗位。我们要充分发挥干部后备队选拔、培养干部的作用,使一些优秀的员工,找到更适合他们的岗位。我们的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敢于讲真话,不捂盖子,报喜更报忧,公平对待下属与周边合作,敢于批评公司及上级的不是。我们反对唯唯诺诺、明哲保身,这样的人不适合作为管理干部,我们在新一年要调整他们的工作。不敢承担责任、观察上级态度,是不成熟的表现。那种工作方法粗暴,是缺少能力的表现。我们在新一年中要逐步减少这类干部。

我们已经听得到新年的炮声,炮火振动着我们的心,胜利鼓舞着我们,我们只要坚持自我批判不动摇,我们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唯有我们内部的腐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待来年我们再共饮庆功的酒。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09:51:05 | 只看该作者

IT经理世界:任正非告别“野蛮增长”

 

 2009年08月05日13:04   《IT经理世界》  李云杰 

 

告别野蛮增长,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均衡发展,华为公司于2007年启动的财务转型功不可没。

作者:李云杰

2008年8月份,在中国电信一期CDMA网络的300亿元设备招标中,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7亿元的超低报价,一举将其份额由3%提升到29%。

当时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这种低价“圈地”行为将伤害其利润,甚至会导致现金流危机。然而,根据2009年4月份华为公司公布的2008年财报,当年营业利润率由2007年的10%上升到2008年的13%,而且销售收入增长也比成本增长高出3.4个百分点,费用率也由2007年的28.47%降至26.7%。

有华为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说,华为利润率的上升和费用率的下降要得益于公司在2007年下半年启动的财务转型。

财务转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与国际一流的企业一样,把财务体系深入到运营的每个环节,使得每一单赚不赚钱,赚多少,都心中有数。

告别“野蛮增长”

2007年初,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亲自给IBM CEO彭明盛写了封信,希望效仿IBM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转型。华为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财务咨询顾问,IBM公司自己的财务人员必须亲自参与其中。之所以认定IBM,不但是因为前期IBM帮助华为实施IPD等项目,带给华为“脱胎换骨式的改变”;而且,任正非认为,作为百年老店,IBM公司财务管理非常严谨,全球化运作最为成熟。

2007年7月份,IBM邀请华为公司近10位财务相关人员到美国总部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了解其财务系统情况。不久,华为公司就正式启动了IFS(集成财务转型)项目。与此同时,IBM正式把华为公司升级为事业部客户——在其全球几十家事业部客户中,华为是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对这样的事业部客户,IBM不但会组建一支由骨干组成的全球团队,还会提供全方位的定制服务。该团队在组织架构上直接向美国总部汇报。

很少有人知道华为公司为此投资几何,但IBM肯把华为公司升级为事业部客户,此项转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由此可以推断,在此项目上的花费肯定是量级够大。而且,这点也可以从参与财务转型的IBM人员的级别得到证明——多数都是各个地区的CFO级别的人。

那么,任正非为什么要不惜血本进行财务转型?

2007年,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任正非曾不无忧虑地说道:“我们的确在海外拿到了不少大单,但我都不清楚这些单子是否赚钱。”

尽管从2000年开始华为公司的财务部门已经参与成本核算,但是公司还是缺乏前瞻性的预算管理——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很难做到这点,但这却是跨国企业擅长的。如果留意过IBM、思科等国际大公司等对未来财务指标的预期,你会发现这些公司的财务预期都会非常准确,这是因为这些国际大企业的财务体系都参与整个业务流程。比如,每个产品的定价和成本核算等工作,都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运作流程,以确保每一单出去投标都能清楚地计算出成本和利润。

此前,华为公司和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一样,财务部门还没有参与每个产品定价和成本核算,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财会角色上。规模小的时候,公司还可以人为控制风险。但是,就华为来说,当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业务已经全球化,供应链越来越长,客户差异性越来越多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全球化的财务管理,财务风险将难以控制。

和其他国内企业一样,华为公司也走过一段粗放式增长的时期,目前,尽管华为公司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化,但是很多环节仍然存在着浪费。据一位在华为北研所工作的测试工程师介绍,华为在产品研发环节中由于测试不严格等原因产生大量废料,他认为这些浪费大多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事实上,近几年,随着业务的突飞猛进,华为公司的利润率却逐年下滑。根据华为2007年年报,华为营业利润率从2003年的19%下降到了2007年的7%,净利润率则从14%下降到了5%。

尽管华为的扩张步伐强劲,但是如何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成为华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任正非正是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在2007年初亲自写信向IBM“求助”。把规范的财务流程植入到华为公司整个运营流程,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平衡发展,告别不计成本的“土狼式”冲锋,才能更有效地支持全球化运营和增长。

让财务“监管”无处不在

华为财务转型项目进行了一年多时间,随着财务逐渐融入整个商业流程,华为公司的管理模式、“打单”模式和人员培训等都开始遵循新的流程。

现在,整个华为公司都在强调有效增长、提升人均效益,“利润”和“现金流”成为与“收入”同样重要的考核指标。华为公司鼓励员工往前冲,但不鼓励不计成本式地占领市场,而是更强调盈利能力,并将此体现在考核指标上。比如,华为对各个层级的一把手,实现以有效增长、利润、现金流、提高人均效益为起点的严格考核:凡不能达到人均效益提升改进平均线以上的,要进行问责。华为财务转型后的财务部门参与到整个商业流程体系中,对这些财务指标的考核更容易实现。

在新的财务管理流程体系的保障下,华为公司在今年年初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调整。此前的组织结构有些类似于IBM的横跨各业务部门的一体化销售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组织架构。它强调资源共享——一个客户经理代表所有产品面对一个客户,其好处是对客户有统一的接口。但由于华为产品跨度太大,内部沟通复杂,这给内部的协作和与合作伙伴的协作带来了挑战。据华为公司一线售前服务人员透露,一些业务部门对一线服务支持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经常会出现内部相互扯皮的现象。2009年年初,任正非在题为《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的内部讲话中,用惯用的军事化语言对华为正在进行的组织结构调整的原因进行了明确的表述:“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前方的作战部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在找目标、找机会以及将机会转化为结果上,而大量的时间是用在频繁地与后方平台往返沟通协调上。而且后方应解决的问题让前方来协调,拖了作战部队的后腿……”

华为公司把原来跨业务部门的销售模式调整为现在的按业务块划分的结构,它把原来的统一销售部门打散,划归到各个业务部门中,形成按业务单元把产品部门和销售部门、服务部门完全一条龙结合在一起的、类似于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任正非受美军特种部队的启示颇大:美军特种部队前线小组由一名信息情报专家、一名火力炸弹专家、一名战斗专家组成一组,这样华为公司就把原来由客户经理一人面对客户的模式调整为以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组成的三人工作小组,形成面向客户的“铁三角”基层作战单元。基层作战单元,在项目管理上,依据IBM顾问提供的条款、签约、价格三个授权文件,以毛利及现金流进行授权,在授权范围内直接指挥炮火,超越授权要按程序审批。调整后,由以前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小团队作战,而且决策过程缩短,内部沟通成本大为缩减。

华为公司从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管理模式,但是,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张,这种中央集权的管理架构带来的效率低下、机构臃肿日渐突出。于是,华为在新的财务体系的保证下,决心实现部分权力的下放。“如果没有配套财务管理体系的支持,华为是不敢轻易放权的。”华为的一位财务咨询顾问说。

华为很清楚,虽然近几年销售收入增速大于爱立信,但是在利润率和人均效率上一直有较大的差距。从人均效率看,华为2008年人均生产效率为21万美元/人,低于爱立信的35万美元/人。现在华为已经成为年收入183亿美元、75%收入来自海外市场的国际化大企业,华为不仅要在规模上与爱立信等世界级企业比拼,也开始在利润率和人均效率上向这些世界级企业看齐。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09:53:38 | 只看该作者

任正非论技术自主和拿来:新开发超30%是浪费

 

2009年05月12日08:37   21世纪经济报道  丘慧慧

 

任正非论技术自主和拿来:新开发超30%是浪费

华为总裁任正非(腾讯科技配图)

那些围绕着华为的华丽数据,强烈地抓取着公众的视线。

“第一次,一家中国公司在2008年名列PCT(全球《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榜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个总部设在中国深圳的国际电信设备商,2008年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过了日本的松下和飞利浦。”1月2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其网站上公布2008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时,如是表述。

但是,“全球专利申请第一”的光环以及蜂拥而至的媒体报道,却让华为深感忧虑。

华为的忧虑逻辑,或许可以从华为总裁任正非早在2007年1月的一次内部讲话中窥探一二。当时,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曾如此反驳“唯技术论”的荒谬——为了克服发展障碍,“我们也不全靠自主开发,因为等自主开发出来了,市场机会早没有了,或对手已在市场上构筑了优势,我们却没法在竞争的市场上获利,所以,我们经常采用直接购买技术的方式来缩短差距并构筑领先”。

“我们看中的并不是那些(专利)数字。”5月4日,华为副总裁、公司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对本报记者强调,“我们不想给大家一个错误的概念,即过度强调所谓的‘自主创新’和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因为过度强调是灾难性的,我们在这上面尝过苦头。”

宋一再强调说,公众应该在全球专利数据中注意到“华为榜样”背后的真相,即:华为除了通过自主开发技术提升竞争力,亦从未拒绝过以开放的心态,“站在巨人肩膀上”去获取商业的快速成功。

“我们去年付出的专利许可费用是2个多亿美元,可是我们换来了200多亿美元的合同销售额,狭隘和封闭的‘自主创新’意味着高成本,必然使企业陷入巨大的风险。”宋柳平说。

华为的知识产权价值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月份公布华为2008年位列全球专利申请榜首的消息后三个月,华为公布了其2008年财报。该财报显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2008年,华为全年销售额达到183.29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净利润达1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轻松跃进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前三”的行列。

让宋柳平苦恼的是,这两条信息被公众进行了“因果关系”的解读,并成为“三流企业卖劳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的简单例证。

而在华为看来,这个带着狭隘英雄主义的论断,并不能代表华为在创新以及知识产权战略上的核心价值观。

任正非在多次讲话中,都表达了华为对未来全球知识产权格局的判断,“今天,由于技术标准的开放与透明,未来再难有一家公司或者一个国家持有绝对优势的基础专利,这种关键专利的分散化为交叉许可专利奠定了基础,相互授权使用对方的专利将更加普遍化”。

他一再强调,要在开放和学习的心态下,进行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积累,从而获得国际“俱乐部”的入门券。

“任总想向社会表达一种声音,过度‘自主’地创新,是危险的。”华为人士说,华为关于创新的核心思想是,如何解决企业的竞争力,满足“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这四点要求,而不过度强调是不是“自主”开发和创新,“那是个舍本求末的东西”。

在专利交叉授权甚至直接购买的基础上,华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会针对容易被竞争对手忽略的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开发。

比如,2004年,华为开发的一款WCDMA的分布式基站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这款分布式基站没有革命性的技术,也不存在过多的技术含金量,仅仅是工程工艺上的改进而已。”华为人士说,但是它却为华为的欧洲运营商客户每年节省了30%的场地租金、电费等运行、运维费用。由于这款产品解决了欧洲客户机房租金高、设备用电量大的难题,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

宋柳平说,希望公众能更真实而客观地看待“华为榜样”背后,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进步与差距:一方面,华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启动知识产权战略,至今已加入91个国际标准组织,并在其中担任一百多个职位,累计申请专利35773件,近年专利申请量开始进入全球领先行列;但是,另一方面,华为与爱立信等欧美“百年老店”仍有着较大差距,“在欧洲和北美,我们的专利授权目前只是1000多件,竞争对手们有的是一万件或几万件”。

“必须尊重知识产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过程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宋说。

“自主”与“拿来”的商业杠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华为进入快速增长轨道之时,公司也同时启动了规模研发投入。

据宋柳平回忆说,华为最初对“创新的根本内涵”理解也是模模糊糊的,以至于华为早期在工程师文化引导下开发的交换机和传输设备遭到了运营商的大量退货和维修要求,因为这些产品过度地强调了“自主创新”,而忽视了通讯产业“对已成熟技术的继承是提高产品稳定和降低成本的关键”这一基本事实。

“那一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内部搞了一个‘反幼稚病’活动,我们把从运营商退回来的设备单板和由大量为运营商作维护的往返机票,‘奖’给了研发人员。”宋柳平表示,在此之后,华为开始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这种创新更强调对成熟技术的继承,“人家花了那么多精力投资搞的技术开发的成果,为什么要放弃不用,完全自己搞一套,那实际上是死路一条”。

在这个持续多年、关于创新的“反幼稚病”活动中,任正非曾在内部的一篇名为《任总看创业与创新》的讲话中,总结了“自主”与“拿来”的关系——“在我们未进入的一个全新领域进行产品开发,对公司已拥有的成熟技术以及可以向社会采购的技术利用率低于70%,新开发量高于30%,不仅不叫创新,反而是浪费,它只会提高开发成本,增加产品的不稳定性。凡是说:我的项目全部都是我做,未利用别人的成就,这种人一定不能加薪。”

这场反思后来成为华为于1996年引入IBM,对公司产品开发流程进行改革的直接动力之一。从IBM引进的集成产品开发(IPD)及集成供应链管理(ISC),就是为了避免公司在产品开发上被过渡“技术导向”和过渡“创新”所误导,从而悖离了“客户需求导向”的出发点。

“原来的开发模式是分离的开发模式,就是说我们的技术部门根据技术的发展情况设定技术路标,产品开发部门就根据技术路标去开发产品,再由市场人员提供给客户,进行推广销售。”宋柳平回忆说,华为深刻地感受到“技术引导”带来的危害性 。

IBM带来的集成产品开发思路,为华为带来了一种跨团队的产品开发和运作模式:市场部、采购部、供应链、研发人员、财务部门、售后等在产品立项阶段就开始参与,从而确保产品在最初立项到实现,全过程都是依照客户的需求而产生;与此同时,成本竞争力的考核也贯穿始终,系统地分析通过购买和自主开发两种方式获得的技术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比如一个核心芯片,我们首先要看它是否能采购到,是否存在关键的技术瓶颈,如果自主开发以最终产品上降低多大的成本,同时自主开发是否会影响到产品上市的周期。”宋说。

这场被任正非号召以“削足适履”的精神强制推行的管理变革,当时引发了公司上下强烈震动。据华为研发部门的“老人们”回忆,1997年,管理变革发起之时,很多主管离开原有岗位。这场变革除动摇了原有人事结构和职位评估外,更冲击到了原有研发技术核心人员的理念,过往研发策略和方向更依赖个人和资金,而新IPD流程更强调决策的流程化和组织化,强调研发为市场所主导。

事实上,任正非后来在公开场合也谈到过,这场持续而作风强硬的管理变革的代价是,当时有数百名管理干部离开了华为。

但是,阵痛的代价换来了华为自2001年之后实现了100%产品研发都通过IPD的流程化产生,为华为2002年开始的深入国际化,奠定了管理和文化的基础。

至今,华为展厅上展示的两句话仍是:“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这已经成为华为创新的核心价值观。

 

技术公司的“人均效率”指标

一家技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应该是什么?如何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

宋柳平说,外界对“创新型企业”存在巨大的误读,“微软的几个核心产品都不属于原创性创新,而是基于已有产品或技术的启发继续进行开发,在利用他人成果基础上取得商业成功的”。

比如,Basic来自于一位海军研究院的教授;DOS是微软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一位程序编制者手中购得并进行部分改写后提供给了IBM;微软最为成功的Windows操作系统,也是采用美国施乐与苹果公司的图形和鼠标技术开发完成的……

华为认为,过多的“自主”创新情结,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的形成。

除了微软,思科等通讯业的翘楚亦然。

在宋柳平看来,未来全球专利格局将进入“交叉许可”时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UMB作为公认的优秀技术,为什么却在市场上遭遇滑铁卢?”宋表示,原因就在于,相比UMB的“封闭性”,LTE胜出的优势在于,“没有哪一家厂商能独自占据所有的核心专利,从而把其他人挡在门外”。

在华为看来,专利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获得市场进入许可,同时获得产品以及成本竞争力的商业手段。

华为的主张,一方面是,“通过合理付费的交叉许可,创造和谐的商业环境”;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地积累自己的专利池,获得越来越多的筹码,并持之以恒地每年以超过销售额10%的比例进行研发投入。

“在所有工业化标准行业,你不用别人技术和专利的可行性是零。”1996年就加入华为,至今一直负责华为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的宋向记者透露,由于华为销售额的扩大 ,华为实际支付给各大国际巨头的专利许可费数目每年仍在增加,但是随着华为专利能力的提高和不断累积,“其中通过互换性交叉许可取得的专利许可比例在上升,直接付费的比例在下降”。

曾主持过华为与诺基亚、爱立信、高通、MOTO等几乎所有大公司的知识产权谈判、互换协议的宋柳平分析说,从全球来看,标准竞赛实际上是一种相互间的博弈,“一个国际标准的出台,很难说是哪一家公司的标准,它很可能是很多公司专利的综合结果”,华为2008年向国际专利组织提交4000多项提案,就是要参与到这场全球博弈中。

华为认为,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技术重要,但管理更重要。企业管理关键是面向市场做要素整合,把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研发、生产制造、企业内外产业链等面向市场竞争的所有资源和要素有效整合起来,并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这是管理的价值,也是管理的目标。事实上,整合前后,这些要素和资源本身并没有变化,很多企业也不缺资源和要素,但是有效整合的企业就更能成功。

华为管理整合的结果,就是效率的提升。2008年各大电信设备商财报显示,华为在几项研发关键性指标上已经开始与国际竞争对手持平——华为2008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为超过10%,“研发人员比例”为43%,该两项数字分别与爱立信的14%和25%相当。但是在各大高科技公司最为看重的“人均产值”一项上,华为仍有差距:2008年,华为人均产值为21万美元,爱立信为32万美元,思科为59.2万美元。

据透露,自今年初以来,华为内刊《华为人》关于“效率提升系列谈”的讨论,至今已经进入第二期,反响热烈。(21世纪经济报道)

5
发表于 2010-1-4 15:15:5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学习了。

 

飞猫很勤奋啊

6
发表于 2010-1-4 19:17:5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学习了。来看看,顺便顶!!!http://www.cmoceo.com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8:53:03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joexsl在2010-1-4 15:15:50的发言:

好文,学习了。

 

飞猫很勤奋啊

 

joexsl兄太客气了,只是转贴而矣。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