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各种管理理论层出不穷,眼花撩乱,对于目前中小企业管理中出现低级、低效,甚至低能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在经济学意义上十分稀缺的资源,以人力资本为例,纷纷向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企业流动,使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步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变革可能会死,不变革必然会死,中小企业管理者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究竟怎样的变革才是积极稳妥而又有效的?在这里,笔者不提倡跟风行为,而建议中小企业管理者首先将基础工作做扎实,然后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一切充满期待的变革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从而提高变革成功的可行性。
目前无论在管理理论界还是实业界都十分流行的TPS、6sigma、FMEA、SPC等等管理工具固然以各种实例为证取得了具有诱惑力的成效,但是也不能忽视众多失败的例子。企业纷纷推行ERP的时代,追捧ERP的时代,也不能忽略一个惊人的数据:企业ERP实施成功率仅为10%~20%,如果以中国倍受关注的企业集团海尔为例,ERP实施也不见得成功。因此在使用各种流行的管理工具、管理系统的同时一定要慎重,要选取企业自身适用的管理系统和管理工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自身的情况、实力、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局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提倡盲目上马,最后因为决策失误而摔断腿。
组织变革原因更多来自于外部压力,而目前中小企业面临问题中最迫切地还是自身的管理问题,无论是程序性、例外性的管理还是常规的、经常性的管理,但是所有的问题总不能希冀于一日解决,所有的目标不能也不能希冀于一日成功,但是如何去做,却需要况日持久的积累,从基础做起,从基本工作做起,将基本工作理顺了,其它工作也就理顺了。在管理者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思维,希望基础工作的积累和新型管理工具的引进同时进行,反映了一种并行原则,希望将这两种工作同时做好,这是一种思维的同时也是一种倾向,一种对于外部变革和变化赶超的心理。管理者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计划,并制定了一系列紧凑的行动步骤,但是企业的管理转型却依旧缓慢,甚至在变革中呈现一种倒退的现象,固然任何的变革都是曲折而反复的,进三步退两步也是一种进步,通过组织的磨合和调适来使组织适应这种稳健的变革,但是企业的改革者们也因此被垢病着。
面面俱到可以让众多的观众无可非议,但是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吗?变革管理过程也是一种将资源重新调配的过程,反映到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拉弹簧,弹簧拉得过度过猛,其反作用力也同时非常强大,但是如果将弹簧拉一小段后不放松,使弹簧逐渐适应这种长度。然后再拉再停留一段时间,长久以往,弹簧就被逐渐地拉到预定的长度,当然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耐心,而我们最缺乏的无疑也是耐心。由此看来不管是何种性质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出在管理者身上,是否经过了心性的修炼?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否有超凡的压力?是否有非凡的魅力?
变革性管理是对原有制度进行突破的过程,是脱离了旧有风格、习俗、模式、规律等以后一种崭新的行为模式和活动规律。这才是真正的变革性管理。但是如果原来管理比较松散,现在用制度来规范,做到类似于法律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效果,这并不是变革,顶多叫做加强管理。这显然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概念,但是许多管理者们却以变革者的姿态来做加强管理的事情,这样的思路无疑是错误的。原来无管理,现在要管理,叫做加强管理;原来有管理,现在要变革管理,叫做企业变革,这是对以上内容的简单描述。在工作之前,首先要将问题定义清楚,然后再准确地切入解决问题,这才是工作的正确思路。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不幸地是很多人不断地在重复这个错误。
变革管理的过程是不断颠覆的过程,因为旧有的体制证明已经不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进一步需要,需要新的管理体制来实施管理战略,完成生产经营目标,同时变革管理需要的不是维持和延续,而是考虑构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并且以新的思维指导来实现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加强管理的内容却与变革管理截然不同,这是一种不断完善、不断渐进的过程,追求一种有效而规范的行为模式,将经验升华为标准,是一种标准化的过程,也是一种以规矩形成方圆的过程,而这个规矩就是为管理者们广泛知悉但是没有贯彻的“公平、公正、公开”三大原则。变革管理与加强管理的共同点在那里?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必须不断连续而稳步地进行,管理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管理不是一件一蹶而就的工作,管理是一个水滴石穿的故事。
水滴石穿的过程是一个同外部诱惑进行搏斗的过程,要对自身的需要有清醒的认识,饥饿的人需要的是一块面包,而饥渴的人需要的是一杯清水,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情形,首先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再采取进一步对策,先将工作的思路,工作的方向作了正确而清晰地分析之后,其余的工作就可以按步就班的开展了。每个组织都有其特殊的工作节奏,在这个组织普遍的频率下,组织进行着一系列活动,有条不紊,但是如果改变了这个工作节奏,组织就开始混乱了,要么前面太快,后面跟不上,要么前面太慢,后面挤一堆,总之都是一种混乱。不管是变革管理还是加强管理首先都要承认这种节奏,然后逐渐改变这种节奏,这显然也是一种水滴石穿的过程。如果漠视了这种现实,那么工作的结果只能是一团糟,所有的工作和投入最终只能证明是一种浪费。
变革管理是寻找“主义”的过程,而加强管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将这个“问题”与“主义”之争先明确,现在是什么问题,形势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管理者首先要将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的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解决,千万不要将工作路线混淆了,因为所有的决策都面临着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压力和威胁。错误的决策造成的错误是一连串的,而正确的决策却会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一正一反,这种效益和差距同原点相比是双倍的。同样花钱买教训带来的损失也是双倍的,管理者千万不能怀有这种大条式的思维模式,企业经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招不慎,都可能满盘皆输,所有的机会只有一次,这一点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而每一次停顿和反复都会将情形弄得更糟。
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使得管理者在决策中不容许出现犯错的机会,任何带有主观性和倾向性的看法都会在行动之前给管理者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管理者无疑需要工作的激情,但却绝对不能容忍这种情绪性的偏见,因为这种偏见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全局性的,而导致的错误可能是方向性的。将过去的经验移植过来以期套用在新的情况下,将过去的经验当作普遍的真理,将以前的成功方法当作是唯一的法宝,不愿改变甚至是一点点,这是一种“刻舟求剑”的错误,然而真的可以求到“剑”吗?这是一种简单而又愚蠢的幼稚,然而不幸地在重复上演着。一开始是喜剧,然后是闹剧,紧接着是悲剧,最后是哑剧。
上善若水,水无常势。刚时似铁,柔时如缕,没时如烟,正因为这种特性,水才能在大自然中同时以这三种形态同时出现,既不是虚无缥缈的烟雾,也不是浑厚结实的冰块,以液体的形态存在者,可以浇灌大地,也可截断山脉。如果管理者有水滴石穿的耐性和韧性,那么工作便可以在微小的影响中取得成效。不管是日常性的工作还是决策性的工作,都需要以稳定的情感来完成,连续不断,锲而不舍。水的哲学是什么?水无常势。兵圣孙子同样也说兵无常势,管理要向水学习,那么管理也应该是--------管理无常势。
工作就是要解决问题,问题就是一块块坚硬而顽固的石头,需要用管理之水或冲刷,或贯穿,或粉碎,将问题解决或者将问题甩在一边,不管要从事何种性质的工作都需要向水学习管理,学习水的哲学,那么管理也必将会赋予更灵活的方式和技巧,水滴石穿也将不再是一种神话。
沐 易于2006-12-22 东莞XX公司
该贴来自群组:栖息谷公益智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30 10:57: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