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抓“业绩”还是抓“辫子”

[复制链接] 1
回复
93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2-17 10:4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抓业绩还是抓辫子,这是个很低级的问题,问题是很多企业正在犯这个低级的错误。

企业就像一个漏水的木水桶,木水桶做的再好,也会有缝隙。这就像企业的非营销系统(生产,供应,研发等),你的管理再规范他们也是在花钱,有些浪费也是在所难免的。木水桶的盛水量多少关键取决于倒水的速度和倒水量——这就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我们称之为拉长板。即便缝隙漏水,如果倒水速度和倒水量足够大,水桶一样会满。一个企业经营做不好,漏洞补得再好(我们称之为补短板)企业也难以发展。

笔者有两个朋友都是企业董事长,都是“木桶理论”的忠实践行者。所不同的是甲董事长深信“拉长板”能够推动企业发展,所以把抓业绩放在首位,把创造有利润的销量作为企业最大的政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不拘一格聘用人才,只要是能创造价值的他都大胆启用。而乙董事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补短板”上,戴着放大镜专找漏洞,成立“审计”、“稽查”部专抓辫子。结果不言而喻:同时建厂的企业,现在甲企业年销售额几十个亿,中国知名品牌,企业充满活力,蒸蒸日上。乙企业销量徘徊在几千万,人才凋敝,死气沉沉,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潭。最糟糕的是乙董事长到目前还没有认识到他的错误,沟通时最得意的是企业团队听话、成本低,没有人敢贪污受贿。的确就连他子女的小辫子他都不放过。谁还敢留小辫子?

这让我想起三国的魏、蜀两国,曹操和刘备都是白手起家,都志在统一中国。所不同的是两个国家的领导人用人策略的不同。魏国用人重“才”和“能”。只要是有能力、能够为魏国统一大业做贡献,能攻城略地的,不管什么出身,什么名分统统招入麾下。例如曹操赤脚迎接袁绍老部下许攸,听取许攸之计大败袁绍,创造了以少胜多、著名的官渡之战。就连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也给予高官、厚禄、美女,想把他挖过来。标准的目标导向。以至于谋士、战将如云,为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而蜀国用人用“忠”。进入核心团队难度很大,必须根正苗红才能加入,所以除了五虎上将,诸葛亮、李严、法正、糜竺等之外,没有几个名垂青史的。魏延倒是个厉害角色,诸葛亮却以其背叛主人,不忠不义之名要杀他,刘备爱才将之留下。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戴着放大镜看人,说魏延有反骨,一直不予重用。以至于贤才、良将凋敝,最后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蜀国不灭那才奇怪了。
不管是一国之君还是一企之主,时刻都要明白自己的使命。做国君的是为了让子民过上好日子,做企业老板的是为了让企业盈利。忘记使命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个例子。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清廉、百姓安居乐业的王朝。于是颁布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法令: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者,立杀!同时鼓励检举揭发。最绝的是他的耳目遍布全国各地,随时举报随时处理。1386年全国13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的,大部分都被杀掉了。以至于朱允做皇帝时,朱棣造反,小皇帝无人可用。这不是我们要讲的,最主要的是朱元璋的劲用偏了。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最大的目标,人人清廉未必能使百姓安居乐业。什么样的导向决定什么样的结果。

做企业抓业绩是挣钱,挣的越多,企业发展越快,队伍士气越高,战斗力越强。抓辫子是堵漏洞,省钱。不广开财源,怎么堵都得花钱。抓业绩企业需要的是英才,抓辫子的结果身边是一群庸才。因为有能力的人都在做事,做事不可能不犯错误,犯错误你就把他干掉。身边可不就剩下一群庸才。一群庸才的企业还谈什么发展? 做企业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业绩,一手抓辫子。特殊时期是抓业绩还是抓辫子,还需斟酌而行。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8 15:19:4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
其实木桶理论有另一种解读:现实中,环境是多变的,短板也是难以避免的,决策者们要做的就是及时调整木桶的角度,让长板和短板摆正位置,尽量发挥长板的长处,规避短板的短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