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情
2009-12-5
……
一颗心葬了几滴泪
一生情背我往前飞
记住这天地中的美
沧海世界 一眼成灰
……
--《木兰情》
深夜,总是适合听细腻恢弘的音乐。场面宏伟的画面,结合低吟的曲调,将《花木兰》推到了商业片中的风头浪尖。木兰女十二年的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写意了一幕“关山度若飞”的场景,这一个传诵了千年的故事,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高尚,不是保卫家园,而是替父从军。在民间真实的含义中,家园的道德始终高于国家的说教,替父承担就是保护家园。只不过,从“家园”到“家国”这样的具象,慢慢被抽象至“国家”,那一刻,所有人的喉咙被扼住了,在“国家”面前窒息、噤若寒蝉。好一个历史深处,不可追究的“移花接木”。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位温柔贤淑的良家女子,在金戈铁马的风云岁月中,从此替爷征,你能想象她牵马而出,为老父为家园现身战场时的无奈吗?为了守护家人,才得保卫家国。国家,这只不过战争行前的一樽烈酒,令人壮怀激烈而已。难道你不能听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幽怨吗?基于美好的意愿,民间的历史,也会刻画一些动听的故事,花木兰从军十二年,成为一代名将。所谓“自古美人如良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在这个传奇中永久地不出现。
烈女子,应当保卫家人和家园。甚至不惜对抗那个被反捆着的“家国”。
花木兰替父从军成为千古传奇,唐福珍纵火自焚点缀凄楚和谐。同样是守护家人和家园,前者化作勇毅,后人诠释悲剧。这是历史不言而语的徘徊和迷茫。千军万马,花木兰背后飞扬着帅旗;孤胆雄心,唐福珍身后血染出国旗。疆场上,寒光照铁衣;小楼处,火光耀盛世。
一曲娓娓的《木兰情》,“我想喝家里的井水,却吞下生死的滋味,就让我敬往事一杯,对自己说,绝不后退”,这音乐应该出现在成都唐家小楼上,更为贴切。多年以后,犹如电影的谢幕,人们在跳跃的人体火光中,伴着浅吟低唱,达到了凄情的高潮。也许,人们会相拥而泣,为他们曾经不幸的过去,还有懦弱可怜的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