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这句话我记得是出自周总理之口,是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表的演讲题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是很好,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建立,没有几个国家承认或与新中国建交。国为周总理的这次演讲,让世界各国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刮目相看,之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好转,纷纷与新中国建交。fficeffice" />
从管理的角度,我们也需要有“求同存异”的思想。“求同”是企业管理之根本,求思想之统一,求目标之统一,求愿景之统一,求执行之统一。“存异”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存思维之不同,存策略之不同,存观点之不同,存模式之不同。求同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团队,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存异为了让我们在“同”的前提下,思维得到碰撞,心境达到开阔,能够找到更好的方式促进企业发展。“求同存异”要有一个平衡点,企业才能有可持续的长足发展。
从营销的角度,“求同存异”是一种制衡,也是一种博弈。“求同”,营销的本质就是了利益的最大化,大家为了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而努力寻找最优的方式方法;“存异”,有了替代品和新的营销模式的出现,才有了打破制衡的出现,才会有更多的精英公司和人才的出现,才会实现行业和营销创新的发展。
求同,在企业发展中,我们最需要的是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和价值体现。人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发展的载体。因此,共同点是这些人是对企业有用的人,是对企业发展能做出贡献的人。把他们聚到一起,还需要整合他们对于企业战略的的统一认识,对于企业发展的中遇到问题的统一看法。这个是我认为最难的,优秀的企业能够快速的发展,并能够平稳的立足于社会,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企业的人员对于思想的统一,对于企业的忠诚与信任。纵观企业发展史,企业在创业初期,几个人,两三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间办公室,没有多高的收入,就这样的企业日后做成了年销售额几个亿,十几个亿,几十个亿,上百亿的知名大公司,可是企业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飞速发展,这个是需要我们认识回首和深思的。阿里巴巴的马云创业初期,给员工开着白条,让员工把自己的钱拿来供公司运营,就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家伙,把这么一个神话一样的模式带入到了中国,并把他做成功了。阿里巴巴的马云也不是大叫一声“芝麻开门”,大门敞开,里边出现了大量财宝的。我觉得马云是最懂得“求同存异”的企业家了,也是运用的最恰当的企业家之一。
我们现在的很多企业,为什么发展没动力呢?很多的原因都归结到企业人员没有求一个“同”。“同”一了思想,“同”一了认识,“同”一了策略,“同”一了团队,你去做一件事,没有不成功的。去年有部经典大片叫《斯巴达三百勇士》,把“聚天下人,为天下事”表现的淋漓尽致。国王挑选了军队中与他有共同认识,共同勇气的勇士,他们都愿意追随国王去与侵略者打仗,视死如归,绝不后悔。因此在战斗中,三百人可以抵挡上百万人的进攻。每次看这部电影,我都心情激动,这三百人真像是一个人在战斗。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反面人物,一个有生理缺陷的小人,这个人想加入这三百人中,但国王没有人同意,告诉他这不是靠一腔热血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小人就加入到了罗马国王那边,出卖了国王的三百勇士,结果国王被打败了,全军覆没,小人也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这个国王能成功是他选择了“求同存异”,国王选择三百名可以谓之“求同”,没有一味打压议会,也听取了议会的不同意见谓之“存异”。最后的失败反映出了,求同中出现的思想和认识不同导致的后果。
在我们的企业中,大部分人都是希望把企业搞好的,一心向公的。有一小部分人,整天吃饱饭没事干,钻营的是个人情绪与收益。而这大部分人如果找不到一种好的方法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企业的发展也是缓慢前行,如若这一小部分没有统一思想的人,再去搞些事出来,或者说成事不足坏事有余,那企业更多的事情就会发生的内耗上,而不是抛开一切去为公,为团队,为企业考虑。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为了救国人于水火之中,赶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放些阶级斗争和信仰,与蒋介石合作,就是“求同存异”的完美体现。结果是国共合作打败了小日本。企业如果能集结优势资源和人才,共同向着一个愿景和目标前进,企业才会有进步。因为有了不同的声音,企业才会规避风险;因为有了不同的方案,企业才会减少损失;因为有了放弃私利,专心为公,才会有了企业稳定。
此文希望与广大朋友共勉,让我们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在人生的旅途中,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勇气和专注之心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