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0后的管理和研究是现在一个比较时髦的话题,笔者仅就个人的管理心得对于80后的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记得笔者刚到目前任职的公司的时候,有一次和公司的老板聊天,这位老板认为:现在的年青人不好管理,以前和员工拍肩膀一点事情没有,现在拍个肩膀,员工的反应比较大。总而言之就是现在的员工不好管,现在的员工似乎也不太听话,但是笔者却认为主要问题还是没有深入地和员工进行接触,所以才有了这样认识上的偏差。
去年刚来这个公司的时候,公司的现场管理比较乱,厂牌管理很随意,又不戴厂牌的,现场管理杂乱无章,在饮水机处总是有一些人围着喝水,如果试着纠正错误,员工就和你叫板,一方面现场的管理者本身在这方面不上心,另一方面也片面的重视生产问题。很明显存在管理者认识上的问题。再者管理者自身不正,何以正人?自身的行为没有给员工一个好的表率,只是在关键的时候乍然对员工提出了一些标准和要求,员工何以突然的接受?自身都没有做到,何必这样强人所难?这种主观性极强的管理,导致了管理者管理的任性,也导致了管理者和员工思想和心态的两极分化,甚至是严重的抵触和对立。
以上所举的例子是80后行为特征的一部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管理的窘境,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缺乏交流和沟通所致。所有的管理都是直指人心的,没有没有达到心灵的沟通,那么所有的沟通都是无果的。要注意沟通时的态度、语气、语调等,沟通时的态度是否真诚,语气是否缓和,语调是否冲淡,此外表情是否自然、不做作,这些内容都会被员工所感受到,假如以上的内容有一项出现异常,员工就会作出极其敏感的反应,假如只是将员工当作被动的接受机器,将自己的话语当作员工理所当然应该接受的内容,那么是极其错误,这种管理和沟通是主管的管理,是完全建立在自身立场上的管理和沟通,这些都与员工自身的利益和需求没有交集,很明显这样的沟通是没有效果的。
与80后员工的沟通和了解仅仅需要上述的真诚和用心还是远远不够,最终还是需要持续的耐心,从长时间稳健的关注来换取员工的信任。被信任是需要付出的,假如没有一些东西来换取怎么可能会赢得员工对你的信任,这个道理最简单不过,可是许多管理者却常常不这样做,平时好逸恶劳,紧急时刻气急败坏。假如没有平时的积累和付出,如何能够真正赢得人心?为什员工会桀骜不驯,固然现在80后的员工个性比较鲜明,生活环境相较以前优越,接受的信息比较灵通庞大,普通的说教已经渐渐失去了作用,为什么不试试“不言之教”呢?或许管理者的行为已经远远地跟不上他的言辞,甚至言和行严重脱节,一些行为逻辑已经被员工摸透了规律,这是管理者的尴尬。以上情况的存在需要管理者认真反省自身,是否达到言行合一,是否做到知行合一,或许这两项要求是高了一些,但是最重要的不在于是怎么说的,而在于是怎么做的。或许一些人常常说得天花乱坠,经常吹嘘,好比圣人一般,但是那些吹嘘的内容经常是自身所缺乏的,所根本没有的,如果没有反省自身,经常这样一贯的行为会被人识破,于是欣然听之,心理鄙之。
任何沟通如果想要达到好的效果都必须以心换心,并在价值利益上达成一致或部分一致,以心换心是对于价值观进行沟通,并试图达到共鸣的过程。假如沟通的双方在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较为相似的条件下,那么沟通会较为顺利,但是如果生活和成长的环境不一样,那么就存在障碍了,可以用一个不太准确的名词来描述,那就是“代沟”。每个人都习惯于生活在自身的圈子中,这种圈子的形成还有自身禁锢的因素,但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想一想是不是存在这样的情况:管理者生活在主观自我的空间;对于员工的一些行为想法鄙视;经常失去耐心地批评员工的一些习惯;总是想着以前勤奋的人再也找不到了等等,以上都是管理者无意识中体现的思想和行为。这些情况的存在影响了管理者的思维模式,也强化了自身的价值观念,这样还能接受和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吗?
尊重80后的价值观念,给予80后以人格上的尊重,这是与这些员工交流和沟通的最好方式,不仅要这样,而且能对他们给予一以贯之的态度和尊重,才会有收获。至少笔者认为自身这个方面还处理得比较成功,员工已经接受在厂区戴厂牌,即使被发现有没有佩戴的情况,会被旁边的员工嘲笑;现场秩序改进明显,大家已经习惯了竟然有序的现场秩序,基本能够注意到日常的摆放;平时可以和员工拍拍肩膀,心态平和地指正其错误所在,员工也可以接受等等。而笔者所付出的是什么呢?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关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在天气炎热和寒冷的时候给予他们关怀,在他们受伤的时候很迅速地采取行动等等。
谁没有感恩的心呢?没有收获是因为没有付出,十分耕耘,一分收获,首先需要付出,然后才能得到员工的配合,假如没有持续的努力,假如没有用心的关注,管理者将会与这些员工一直存在隔膜,引发对立和冲突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沐易于2009年10月22日 汕头XX公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5 10:55: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