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keye广州记游系列
作者:silkeye
转自:新浪旅游论坛
广州记游 - 美食色诱
我爱广州,大半是因为爱那里的吃食,老火靓汤,各种粥食。尤其喜欢在广州吃早茶,等那满载美食的小车缓缓地推过来,车上一个个袖珍的蒸笼,打开,或是豉汁凤爪红亮诱惑,或是荷叶糯米鸡鲜香勾魂,有或者是南瓜饼的甜糯爽口……当然还有海鲜。粤菜讲究鲜味,调味并不重,品的是食物本来的味道,甚和我心。对广州的怀想如果沉溺在美食之中无疑就是对自己的虐待了,但没办法,想起广州就不能不想那些美食。
在众多的美食中,我喜欢肠粉。去之前就听人说过,广州有家老字号的布拉肠粉店叫做银记,本来想着这次一定要畅快品尝,可惜还是没能如愿 - 因为在找到银记之前我就饿了,一头撞进了荔湖湾公园门口的泮塘酒家,然后就被那里的小吃勾住了魂,大快朵颐之后再见到银记,已是有心无力的了。不过还好,我还是点了肠粉。喜欢肠粉,开始是因为它的卖相:你看师傅将磨好的米粉蒸成薄亮透明的粉皮,摊在案几上还有袅袅的热气,或牛肉、或虾仁的馅料被三下五除二利落地卷在里面,镲镲两下用小铲子切开,浇上些红亮的豉汁盛在白色的小碟中递到你的眼前,深色的调汁顺着光滑的肠粉表面滑落,或深红,或粉嫩,或鹅黄等等馅料的颜色隐约地透将出来,未等提箸已然先被如此色诱了,口舌最先缴械投降,忙着分泌津液,做好一切品尝的准备。入口,肠粉的滑软劲道妥帖地安抚着齿颊,舌上的味蕾也欢欣起来……
广州的粥是鼎鼎有名,有时甚至想,广州改了“广粥”也是适宜的。广州的粥从做法上有老火粥和生滚粥两种,所谓老火粥,是将做粥的原料和粥一起老火慢煨,熬得不分彼此;生滚粥则是要提前准备好作为粥底的白粥,有客人点餐时再将材料放到滚开的粥底中,配料熟了即可。算来我在广州吃的大抵都是生滚粥一类的了。初去广州的时候常点些鱼片粥、皮蛋瘦肉粥什么的,对于诸如状元及第粥,艇仔粥这一类的不大敢尝试,因为名头花哨,想不出其中到底是什么货品。后来看了许多关于广州粥品的文章,才知道这状元及第和艇仔原来是有大大的来头。状元及第粥的主要原料就是猪肝、粉肠等,有的还要加上猪心、猪肚等对应状元、榜眼、探花三及第,有的会有三个猪肉丸,“丸”的谐音“元”,也是讨彩“三元”的意思。及第粥的味道当然不错,不过如此广受推崇,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有了好意头啊。艇仔粥的来历也很有趣。艇仔粥的主要原料是鱼虾等海鲜,本是荔湾的船家划着小艇售卖的,客人点了粥,他们就在船上做好,递到岸上或游船上,慢慢地就叫出了艇仔粥的名字。我最喜欢的还是皮蛋瘦肉粥。广式的粥和北方的粥不同,北方的粥通常米粒还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广州的粥中,米粒差不多都煮成了糜状。皮蛋瘦肉粥的配料很简单,不过是家常的皮蛋、猪肉片加上些姜丝、葱花什么的,端上来的时候,看着猪肉分红,皮蛋青暗,姜丝嫩黄,葱花翠绿沉浮在乳白色的粥糜之中,忍不住让人食指大动,及到入口,鲜香滑软,美味非常。大多数的皮蛋瘦肉粥用的都是猪肉片,有一次我在中酒的食街吃到的粥中,瘦肉是絮状的丝,淡淡地混迹在粥中,味道也相当的不错,可是后来就再也没见过了。在北京也去一些广式的茶楼吃粥,还曾经吃过一家粥火锅,锅底就是一份白粥的,也还好吃,但总不是在广州吃到的味道,或许真的有水土的关系,也未可知。
广州的另一种色诱美食就是烧腊。常看到烧腊的铺子,挂着艳红油亮的各种烧腊,并且变本加厉地用红热热的灯照着 - 总觉得烧腊铺子的颜色有一种很暧昧的肉欲味道。那些烧腊原是用油盐糖酒等诸般调料腌渍如味,在烧烤的过程中还要抹上蜜汁。好吃的烧腊只能在广州等南方的城市才能吃到,在北京曾经买了真空包装的,那些冷了的肉品不再有鲜活的诱惑,作罢。
对广州的怀想如果沉溺在美食之中无疑就是对自己的虐待了,但没办法,想起广州就不能不想那些美食,我的唇舌总是先于我深切地感受我对一个地方的想念,比如此刻。
广州记游 - 游园惊艳陈家祠
一路走一路问,我的目的是陈家祠,广州的地铁有一站就叫做陈家祠的。走在午后广州的街,阳光很烈,灼烤着皮肤有钟沙砾砾的感觉。不远处有黄振龙的凉茶铺子,靓女问:苦的甜的?当然……还是甜的喽。凉茶是我在广州最中意的饮品,不管是王老吉、黄振龙还是别的什么牌子。我也只有在广州的时候才会想起凉茶,买回家的冲剂无一例外地被我束之高阁。
问问走走地终于来到了陈家祠的门前,门口有几个雕塑,有孩子在雕塑间攀爬玩耍,完全不理会头顶上炎炎的烈日。陈家祠现在是广州的民间工艺博物馆,馆内有岭南地区及全国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剪纸、刺绣、雕刻……,不过最吸引我的是陈家祠本身,可以说是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大成。
曾经在电视中看到过关于陈家祠的一个专题片,但当我真正站在陈家祠门前的时候,依然有惊艳的感觉。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是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族人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供奉陈氏始祖,同时也为广东各县的陈姓子弟赴省城读书应考、诉讼、议事等事务提供临时性局所。清朝年间,因为有的大家族借助修建宗祠的名义,聚众与政府对抗,遭到了清政府的大力绞杀,严禁兴建祠堂,所以陈家祠就托了书院的名头建起来了。书院建成两年之后,有一位叫陈波涛的人种了探花,在广东历史上,中探花、状元等的很少,所以清政府特赐殊荣,允许在门边立起两个高2.45米直径1.4米的大石鼓,基座雕刻了岭南地区的吉祥花木,以示彰表,成为陈氏书院门第与功名的象征。书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以“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穿插六院八廊,其间木雕、砖雕、石雕、灰雕、陶塑、灰塑,铜铁铸艺等各种建筑装饰艺术不胜枚举,是典型的岭南祠堂式建筑。
厚重的木门上,两个四米高的彩绘门神画的是秦琼与尉迟恭,这两员虎将曾经守候唐王太宗夜夜的安眠。门神像色彩艳丽,神态轩昂,装饰有两个直径60厘米雕刻精细的铜制辅首,威猛的狮头口中衔着门环。门口左右个有一个笑意盈盈的石狮,看起来不似北方石狮那般严肃威严,倒是透漏出一派活泼天真的模样。
正门的东西两边共有六幅巨型的砖雕。广东的砖雕与北方、江南地区不同,它所使用得青砖是专门烧制的,规格与砌墙用的砖大小一致,工匠会逐一挑选好之后,依照整幅图的要求,将青砖安曾排列,再一次雕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才逐层逐块镶嵌在墙上。各种雕刻技法的应用,特别是深刻技法,线条归整流畅,纤细如丝,被称为“挂线砖雕”。在不同的光线下欣赏,人物的花纹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非常生动。西边三幅砖雕中,正中为“梁山聚义图”,表现了梁山好汉汇集在聚义厅的场景,甜王晁盖高高踞坐其上,军师吴用手摇羽扇站在当中,众位将士的盔甲、衣褶乃至人物表情无不尽其祥。“聚义图”的两边分别是“桐柳杏凰群图”,和“松雀图”,画边分别有名家诗句,其中“桐柳杏凰群图”为范仲淹《登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为行书,笔迹流畅,刀法钢劲,充分体现了书法的魅力。落款为“黄南山作”,是那时砖雕大师的杰作。东面墙上的砖雕与西面对称,中间的大副为“刘庆伏狼驹”图,取材于西汉时刘庆降服西夏进贡的一批名为“狼驹”的烈马的故事,左右两边分别是“百鸟图”和“五伦全图”,其中的五伦即五常,后来人们以凤凰、仙鹤、鸳鸯、鹁鸽和黄莺五种禽鸟代表五伦。画图的两边同样陪衬着名人诗句。这几幅砖雕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雕刻技艺上,都可称为南派砖雕的代表,在全国也属罕见。除了这六幅大型的砖雕,在门边,檐下还有许多小幅的砖雕作品,或者人物,或者花鸟,具体而微,其精巧丝毫不比这些大的作品逊色。
进门便是首进正厅,迎面就是一具四扇镂空双面雕屏门,隔开隐约可以看见里面院落的光景。屏,是中国建筑中常用的,可以暂时阻隔一下视线,有先抑后扬的功效。这四扇屏门雕琢得非常精细:上部均采用镂空雕法,每个画面又被分成三部分。郑重的两扇门布局相似,最下面是“渔舟唱晚”,画面上晚来收工的渔人们泊船岸边,渔网被高高地悬挂晾晒起来,渔人们聚集在船头吹拉弹唱,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哺乳的婴儿微笑回望,那边,淘气的孩子身上绑了水葫芦正在戏水游玩。整个画面表现了劳作一天的渔人们晚来休闲时悠然自得其乐融融的场面。两扇屏门的中部分别是“金殿比武”和“金殿赐赏”,两幅木雕布局相似,细节上有所不同,相互映衬呼应。两边的镂空木雕还有“太史第”。“太史”是过去的关称,太史第当然就是太史的府第了。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因为中国的太史太多了),广州也有一家江氏太史第,就在广州河南同福路,是前清太史江霞江孔阴的私宅。木雕中得太史第多半是用来借指官宦豪宅的,画面上一行人有的敲锣,有的打鼓,还有几个人物这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地向着太史第而去,门前还有人站在栏杆后面观望,大概是什么节庆时分的情景吧。镂空门板的雕塑中还有“英雄图”,画面为飞鹰和黑熊,取其谐音“英雄”相遇的意思;而“渔樵耕读”,“衣锦还乡”则是木雕中常见的题材了。下面的门板不再镂空,为实木雕,最突出的一幅是一个“福”字,由一株老竹蜿蜒盘曲而成,笔力遒劲,笔划间点缀瑞鸟灵芝等,旁边有题字“青春发达,大器晚成”。另一个门板图画为室内陈设,一雕花几案上供奉一个宝鼎,烟气袅袅上升,盘旋成“寿”字形状,旁边有五只蝙蝠托举。画面题字为“英雄吐气,福寿连绵”。两幅“字”画构思精巧,画面精美,令人赞叹。
转过屏门,迎面是聚贤堂,两条长廊分在左右,大红的灯笼在廊下悬挂,廊上装饰着广东地区独特的灰塑。左右手分别为厢房,东厢房辟作了广州明清家具展,里面按照西关大屋的摆设,分书房、厅堂、等,还有按照新婚洞房布置,有新娘带来的梳妆台、妆奁什么的。陈列的家具多为酸枝等硬木制造。桌、椅、几、床,气派豪华。其中半椅半榻的罗汉床是明清家具的代表之作。与这边的豪华相对比,还单独有一块地方陈列广东自梳女所居住的“姑婆房”陈设,不过是一几、一凳、一柜的简单。“自梳女”是岭南一代的习俗。过去的岭南女子多留长辨,出嫁时由女长辈为她挽了发髻,表示已婚。如果女子自愿选择了独身,在自梳仪式上,会由自己或者年长的自梳女将其头发盘起,以示不再嫁人。姑婆房就是自梳女门自己集资盖的居所,通常都很简单。她们自成一个群体,与别的人群很少往来,男子更是不能进入姑婆房中的。中国有个电影《女人花》就是反映自梳女的生活的。东厢房的玻璃很哟特色,为套色蚀花玻璃,蓝色为底,银白色的图案或者花卉鸟兽或者人物,透过玻璃的阳光柔柔的,厢房中参观的人并不多,显出一种静静的闲适来。
出厢房,便是书院的主体建筑聚贤堂,本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者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前有月台,灰白色的石制栏杆上以花鸟果品为主,连枝缠绕,最特别的是其中镶嵌着黑色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醒目,极富装饰性。台阶两边的望柱头雕饰狮子,小而精巧,中间的铁艺为“龙戏珠”的图案;正面六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月台的东西两侧铁艺一为“鱼戏莲池”,一为“三羊开泰”,周围或装饰盛满禾穗鲤鱼的花篮,或者为鹿和凤凰及鹰、熊等,用其谐音寓意“年年有余”,“富贵福禄”等。在书院大门两边的石墙上也有许多石雕,多是些有寓意的图案,如“宝鸭穿莲”中莲鸭寓意脸颊,比喻学子在殿试中连登榜首;“麒麟送书”则来源于孔子的传说:据说孔子出生时曾有麒麟光临,口吐玉书,不久孔子就出生了。麒麟送书比喻人才辈出的意思。还用用雀鹿谐音爵禄、玉兔比喻蟾宫折桂等。聚贤堂前的石栏板上,院中的立柱横梁、雀替、柱头,精美的石雕随处可见。聚贤堂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它的20扇雕花门档,东厅四扇为《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有“长坂坡救阿斗”、“赤壁之战”、“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中间聚贤堂门档雕刻的内容为从商周到宋代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有《隋唐演义》中的“太白退番书”,《说唐全传》的“郭子仪上寿”,《封神演义》的“渭水访贤”、“黄飞虎反五关”,“携琴访友”,民间传说中的“龙王八仙朝玉帝”,以李白诗意描绘的“夜宴桃李园”,“荣归故里”,《前汉演义》的“韩信点兵”“薛仁贵东征”;《说岳全传》的“岳飞大破金兵”等共计12副。西厅四扇为《水浒》中的“拳打镇关西”,“血溅鸳鸯楼”,“三打祝家庄”“枯井救柴进”。这20扇门档被人们誉为“木刻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实不为过。欣赏这些木雕最好在一个闲情的日子,一幅一幅慢慢地看过,画面和记忆中的故事逐一吻合:你看看垂钓渭水的姜太公怎样地怡然自得,胸有成竹;再看看赤壁之战中那些出没于波涛中的战船;看看三顾茅庐中张飞的不耐烦、刘备的礼贤下士、诸葛亮的运筹于胸;你还可以在心中默默地吟诵李白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和桃李园中的文人雅士们一起享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欢娱……总之,你尽可以让自己的思绪尽情驰骋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之中,放纵一场精神的行游。书院的各个厅房现在已经做了展厅,你可以看到足可以称为“砚床”的端砚,看到可以雕至40层,层层皆可转动,人称“鬼工球”的象牙球;看到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剪纸和麦杆画……
终于要说说书院中的陶塑和灰塑了,这是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陶塑一半用于屋脊的装饰,以十万烧制的陶塑脊饰最为著名。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原本用于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豪宅,后来更被广东人带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石湾脊饰使用黄、绿、宝蓝、褐、白物色,或者花鸟瓜果,动物走兽,或者是人物故事,亭台楼阁。从大的轮廓上着眼,适合从下往上观看的欣赏效果。陈氏书院共有十一条陶塑脊饰,规模宏大,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脊饰的兽吻是凌空翱翔的鳌鱼,两根长须伸向长空,显得非常的优美。鳌鱼不但符合民间流传的兽吻防火避灾的用意,同时也显示了人们希望子孙能够独占鳌头的愿望。聚贤堂的脊饰最为规模宏大,据说总共有224个人物,可惜太远了,总觉得看不真切,下次一定要带着望远镜,好好看看才是。灰塑也是广式民居常用的装饰手法,通常人家只是在山墙的两边用石灰堆塑成简单的卷草纹样,称为“草尾”。陈氏书院的灰塑规模非常宏大,主要集中在首进园中的两条东西连廊上,有“竹林七贤”图,“公孙玩乐图”等,还有以“羊城八景”为题材的灰塑,叛变装饰着花鸟瑞首的图案。灰塑的色彩十分艳丽,在古朴的院落中间非常醒目。在首进山墙的上面还有六对灰塑的独角狮,朱红色,大眼睛,金色的鬃毛,张嘴翘尾的看起来威严而不失可爱。据民间传说,独角狮本来是人们用来吓跑怪兽,以怪制怪的产物,节庆时分,广东人舞的也大多是这种独角狮。人们将它放在垂脊上,同样也是为了避邪以保平安。
在陈氏书院流连了整整一个下午,着实地被如此精美,如此众多的各种装饰工艺给深深地震撼了,一方面感叹书院的豪奢,一方面对过去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叹服不止。我想,陈家祠会成为我每次去广州得必游之地了,下次,下次,如果再来,我一定还要仔仔细细、清清楚楚地好好看看这个地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6 2:24: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