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0 21:17:4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糖横町的诞生
听听老一辈对战前上野站格局的描述,我有一种微妙的感觉。隔着一条大街,这边是上野火车站的出口,来东京谋生的东北地区农家少男少女怀着绮丽的梦由此涌入东京,街对面宗教团体办的职业介绍所、逼良为娼、拐卖人口的人贩子开的职业介绍所、警察局沿街呈一字排列,大张着嘴静候着对街客光临,好一幅地狱和天堂同在的图景,生死只隔一线。
战后初期的上野变成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这个车站与市场共存的街市上,既有流浪汉、娼妓、皮条客、兔儿爷、战争孤儿、地痞流氓、小偷、黑帮等被命运牵着鼻子走的人们,也有倒票的、替人排队的、黑市贩子、擦皮鞋的、卖报的、卖黄色图片的、摊商等与绝望苦斗的人们。糖横町有两张脸,合法的买卖和非法的买卖。"糖横"名字的日语发音是ameiyoko,"amei"在日语里既是糖的意思也是美国的发音的前两个,故糖横町的名字也可作两解,卖糖的糖横町和卖美国货的上野。名字里暗含故事。
此地原无地名,原是日本国有铁道公司所有的空地。只因来往人多被摊商看中,人聚得多了就成了市场。摊商中遣返者居多,为了生存不得不非法占据此地谋生。国铁的职员常来搅局,可摊商们撵走了再来,撵走了再来,跟国铁职员展开了游击战。后来,遣返者协会成立了,大家推举二战期间在满铁和国铁干过的遣返者为代表,与国铁交涉希望借用此地。1947年冬季获得了许可,这里成了正式的市场用地。遣返者协会就把这块地划分为30几个小间,按遣返者申请者人数分给了大家,每间由3、4人共同经营。
终于有了地盘,也搭起了天棚,可是卖什么呢?从前大家都是小买卖,一下子有了店,一无经验、二无资本该怎么办?想了半天,有人说卖塘吧,卖糖就卖糖,就那么定了。可没资本从那儿进货呢?又是一通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借鸡生蛋的法子。遣返者协会找来一批造私糖(糖当时是管制物品,不经许可,严禁私造)卖的人,跟他们说,我们可以廉价配给他们糖精,他们可以用我们的店卖糖,不过要把每天销售额的2%给我们。用具我们准备、买卖由他们做、每天有收入可拿,这对遣返者可是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可是,一开张感觉全变了,哇!卖的好快!出奇的快!完全出人意料。这动向很快被周围的店家们注意到了。没几天,周围的摊商们全都开始经营糖块,以遣返者的店为中心一条街300多家店一齐卖起了糖块。这事一下子成了新闻,沿着铁路线传遍了全国。不久,从各地上京卖糖的人源源而来,好不热闹。从销售额来看,一间3平米的店,一天竟达300万日元。卖得好的时候,周围300多家店一天的营业额常达1亿多日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亲切地称这里为"卖糖的横街"。
旗开得胜,当遣返者们也学了一点买卖的诀窍之后,自然不能让肥水光浇外人田。大家又动了番脑子,由遣返者协会出面联系和提供担保,为会员们在附近的大银行开了交易户头。这个户头的好处是,会员们的货款是进货后第二日用横格支票支付,而支票的兑现又要花一天。货款可以迟两天付,而这两天的时间大家早就把货卖掉了。一来解决了资金不足,二来提高了会员信用。附近资本不足的商家好多也乘此机会加入进来开了户,一举废止了以前的租赁制。
还有就是为了确保外地大宗的客人的进货,他们想代办托运。可糖是配给品,不能私自托运。依旧是遣返者协会出头到上野站里找关系,终于找到了以前的同事,把我们遣返者们组织自救的情况一说。对方很痛快,只限于你们协会的人,只要把品名写成玩具,其他由我们负责。从上野站向外地发货的渠道就这样建立了。
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米军物资开始大量流入糖横町。最初只是一、两个美军士兵遮遮掩掩地把香烟和洋酒拿来,后来就成群结队开着吉普把大量的货物运来。糖横町的店家回忆说:"赶到美国人回家的时候,把家具和电器都拿来变钱。这些个电冰箱和空调都被日本的民用电器厂家抢先买去。拿回公司分解了、搞清原理,再造成自己的制品出售。家电制品热最先从糖横町开始。"
牛仔裤、坤表、照相机、防风打火机、派克笔、皮制品、高尔夫用具等等都是先由糖横町最先出售,然后风行日本的。其他的如法国香水、舶来化妆品、各种宝石、贵金属等名贵商品,都是货真价实、还比百货店的卖的便宜。
糖横町舶来品便宜的秘密在于它的进货渠道,当时外国商品流入糖横町的渠道有四:
1 美军供应品的横流
2 美籍日侨寄回家乡的救济物资的横流
3 美国政府救济物资、海外团体募捐物资的横流
4 走私
朝战发生后,驻扎和路过的美军官兵增加,从美军供给处私下流出的洋酒、洋货、食品也急剧增加。这些物品最终都集中到上野,上野成了"走私货的根据地"。其后,由香港、上海、冲绳等地的走私来的瑞士手表、法国化妆品、宝石等也云集糖横町。日本政府为了管理方便,也对糖横町的外国货实行了"事后报关"制度。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怪现象。走私者如在运输途中被截获是触犯法律,而一当运抵上野就成了合法商品。
政府也想对上野的走私货进行限制,可最初由于方法不当、措施不得力,再加上媒体的渲染,反而替糖横町在全国范围作了免费宣传,"只要到了糖横町什么都能买到"的印象扩散开去。渐渐地"糖横町"前面的"糖"字被相同发音的两个片假名所代替,变成了"アメ横町"。念音虽没有变、语义却变了,变成了美国私货街的意思。对此,大约官方的定义最为权威,"糖横町既是走私货的零售区、也是批发基地"。
从黑市到市场
糖横町从战后的废墟成长为今天的市场,经历了35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始实施的1960年左右,糖横町的改造计划也开始酝酿,但计划的实施却是在1980年。从一张包袱皮或旧报纸的露天市场开始,经历了搭天棚、板棚的大排档时代,再到建起永久性店铺,糖横町又盖起了大楼。其中经历了走私大搜捕、大火灾、与官方和占领军司令部为对手的市场生存权的抗争、土地使用权抗争、合力盖大楼等大大小小的磨难,糖横町的商人们表现出了罕见的团结和行动能力、高度的智慧和不畏强权、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物美价廉的平民市场。在战后时代一起诞生的其他市场,随着物资困难时代的过去和东京重建逐渐消失了,只有糖横町像一只火凤凰历经劫难依然生命常青。
糖横町最初的摊商们,有很多人离上野而去,但糖横町对他们来说具有战场和课堂双重的意义、令他们终生难忘。摊商的清理一直是这里警察们头疼的问题。原因是片土地太神奇了,可称是寸土寸金。1981年,这里的一位无照摊商曾创下一个有趣的纪录,3年内被以违反道路使用法判罚金413次,金额达200多万日元。这位摊商老是和警察玩追逐游戏,被警察看见了就收起摊,警察一扭脸又支起来。既怕不交罚金被逮捕,又不愿耽误生意。就想了一个折衷的法子,把罚款单攒起来,每两个月交1次。对他来说一次罚款只有5千日元,而一天的赚头是10万日元,这点罚金只好当租场费。糖横町中心大楼建设预定地1300平方米的土地,曾是是105家店铺共有的土地,可见土地之金贵。
糖横町繁荣至今的诀窍是什么?你只要看看那里的商品价格、出售的商品、来往的客人,我想你会悟出点什么。这里始终是一个平民市场,不问贵贱、不鄙视讨价还价的顾客是它的第一特点;廉价进货、廉价甩卖、薄利多销是它的第二特点;敏感地捕捉时代的变化,不断地经营新商品是它的第三特点;最大的特点是他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无国籍的市场。最初的摊商有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还有美国兵。顾客更是各种肤色都有。看着手拿商品大声招徕顾客的老大们诚实中带着几分狡黠的微笑、雄健而又敏捷的动作、老练又不失于油滑的劝诱,在听听周围顾客南腔北调的对话,你会有一种仿佛不在日本的感觉。
《糖横町35年的激史》的作者盐野一曾说,糖横町有点像中国的破烂市,但那是黑市时代的上野。今天的糖横町更像北京的大栅栏、南京的夫子庙。市场的历史几乎和人类诞生的时间一样长,今日的市场已经发展到了外汇市场、资本市场、邮购、网上销售的阶段,市场可以仅仅是电波上的存在、或观念上的存在。然而,我依然钟爱着这看的见、摸得着、与诞生之初没什么两样的实实在在的市场。也许是因为市场本身就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吧。在日本有东京的糖横町、大阪的公设市场;中国则有北京的秀水街、南京夫子庙、各地的自由市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场依然是顾客盈门。
请看糖横町语录:
黑市是日本民族最初经历的解放区。――《东京黑市兴亡史》作者 猪野健智
重建日本的原动力来自这在黑市中求生深不可测的商人魂。――盐野一
黑市是我的故乡,是铭心刻骨地教会我"生"的意义的伟大教师。我的生命也因它的教诲而顽强了许多。――诗人 中西绿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