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丰田们背后的真相

[复制链接] 0
回复
96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0-8 05:2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说中国制造业最熟悉的日本企业的名字,十有八九会是丰田。丰田的精益生产思想和高水准一直是中国同行津津乐道的话题。据调查,以“丰田”命名的图书已经超过1000种,这还不包括各种盗版和改名换姓的DIY“丰田”图书。有的图书甚至已经把“丰田”上升到人生哲学图腾的高度,比如有一本书就叫《谁都能成为一流员工:丰田成功学》。
然而,如果你看过《三井帝国在行动》之后,就会发现“丰田”实际上只是一个“小角色”,真正可怕的是丰田背后的三井财团。和丰田一样得益于日本财团体制的企业还有很多:新日铁、NEC、东芝、石川岛播磨、松下、三洋……既便如此,这些企业单独拿出任何一个都是业界的巨头。
《三井帝国在行动》这部书,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用“三井”、“综合商社”、“财团”这三个概念作为一条主线,将众多热点事件、中日企业竞争与合作、重点产业分析等以案例的写作形式联系起来。本书不仅揭开了丰田等三井财团企业的身世之谜,更重要的是暴露出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在中国众多产业上的隐秘布局和扩张战略,以及它们拓展市场和控制商权的手段,从而展现出三井财团在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石油、核电、高速铁路等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开辟出的众多战场。
日本崛起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其中装备制造业更是其战后复兴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热潮席卷全国的时候,《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又带给行业同仁另一种视角和震撼。粗略来看,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三点启示:

分工协作专注主业
丰田汽车之所以能够实现精益生产和零库存,固然与其本身高超的管理体系有关系。但是,离开社会化的协作体系,离开众多为之配套的零部件和模具企业,或者离开三井住友银行和三菱UFJ银行这样的财团主力银行,丰田汽车都将寸步难行。
其中,综合商社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丰田汽车不仅有来自三井物产这样财团核心企业的支持,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综合商社——丰田通商。在落户中国的过程中,丰田通商合纵连横,为丰田汽车的顺利投产和迅速扩张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丰田通商还在丰田汽车前进的道路上默默地做好铺垫,为丰田集团的未来未雨绸缪。
要观察财团体系分工协作的威力,可以去观察广州汽车工业的情况。日系三大汽车制造巨头齐聚广州,与身边聚集的众多配套企业精诚合作。从零配件、物流、金融到情报,财团的协作体系提供的支持无所不包,让丰田、本田和日产等得以专注于制造环节,达到同行无法企及的境界。

开拓蓝海的舰队
中兴、华为是中国电讯行业的佼佼者,每年的营业额都高达数百亿元,在世界电讯设备制造领域也是数得上的大企业。既便如此,在中国3G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它们还是要和来自日本的由NEC领衔的“日本军团”密切合作。而在NEC的背后,则是三井物产为首的财团“舰队”随时恭候提供“炮弹”。
在日本3G通信网络建立的过程中,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协调以NEC、松下、NTT DoCoMo等3G主力企业,涉足芯片制造、服务营销、软件开发等方方面面。被称为改变日本人生活的i-mode服务,正是在财团各成员企业通力协作下的经典之作。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了消费经济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庞大的财团面临从重工业化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大众消费品主导的时代转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财团机制的统合与协调,日本经济转型就是空中楼阁。在盲目无序的转型和竞争浪潮之中,大量的企业自顾不暇,根本不可能有余力进行研发和其他转型的准备工作。

攫取全球利益
在《三井帝国在行动》最后一章里,作者白益民给出了日本企业选择财团机制的根本原因——财团就是力量。财团不仅是日本人对抗欧美列强坚定意志的集中体现,而且通过合纵连横和网状联系,以及忠诚的经理人队伍,争夺全球的商权。走出国门,攫取全球利益,可以说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溶入了财团企业的血脉之中。
虽然经过广场协议引发的金融风暴和亚洲金融危机两次重大的打击,日本财团始终没有停止在世界范围内的布局和调整。与以往相比,新的日本财团行动更加隐蔽、组织更加分散,但相互之间的联系在实质上更加紧密。不信的话,可以看看“失去的十年”中真正倒闭的日本骨干企业有多少?或者说因为金融风暴日本的产业元气损失了多少?几乎没有。
21世纪初连续数年的铁矿石价格暴涨,让加入WTO的中国人领教了什么是世界资源控制权的威力。三井财团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澳洲和巴西这两个全球最主要的铁矿石产地布局,同时还在中国深度介入宝钢的建设,三井财团也因此掌握了全球铁矿石贸易的商权。中国钢铁企业的痛苦,正是来源于此。
不仅在铁矿石领域,除了石油等属于欧美势力范围的战略资源以外,三井、三菱等财团的触角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回顾历史,几乎每次中国企业遭遇的资源产品“狙击”都来自于日本财团。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77499&page=1&fromuid=98567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