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会飞的猫 - 

[长篇转载]徐慧君:确保台湾在中国

[复制链接] 29
回复
2090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23:59 | 只看该作者
  在文化上陈水扁当局继续推行李登辉主政期间的"本土化"阴谋,他提出要以"文化立国",建设以台湾为主体的"台湾文化",实质即搞"文化台独",为建立"台湾国"确立思想文化基础。
  "文化台独"始于李登辉,但大力推动与落实则是民进党执政以后。在李登辉时代推动的修改台湾中小学教材即《认识台湾》教科书,是"去中国化"的重要举措,就是有意将原来以中国文化与历史为主的教材,修改成删除"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与"中国人"概念,鼓吹宣扬"台湾魂"、"台湾精神"的所谓"台湾文化"。陈水扁上台后开始落实这一政策,《认识台湾》教科书开始在中小学推行。同时自李登辉时代起,台湾当局就大加推动所谓的"母语教育"或本土化教育,试图以"台语"代替普通话的"国语",并发展成为未来"台湾国"的"新国语"。
  台湾当局于1999年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为中文译音方案,民进党上台后,进行翻案。2000年底,台湾"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由民进党籍的"教育部"副部长范巽绿主导)公布了"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试图用所谓的"台湾通用拼音"取代国际上通用的"汉语拼音",作为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译统一规范。2001年初,台湾"教育部"鼓励台湾高校设立"台湾文学系",此举本无不可,但却有取代"中国文学系"的政治企图,要将"中国文学系"并入"外国文学系"或"东方文学系"。还把魔手伸向中小学生,一些民进党执掌的中小学校不再进行升"国旗"的仪式。
  为了推动"文化台独",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幕后策划成立了一批包括不少台独理论家在内的台独人士组成的"南社"、"中社"和"北社",肩负着配合陈水扁从文化上"去中国化"与建构"台湾文化"的重任。
  陈水扁当局刻意把台湾草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割裂开来,声称要让"立足台湾的本土文化与华人文化、世界文化接轨",任命老牌的"台 独"分子为故宫博物院长,改变布展方式,割裂台湾历史。台湾"国史馆"馆长张炎宪在民进党当局的指示下,竟然放弃"中华民国史"的编撰,编著出版歪曲历史的《从"戒严"到"解严"》一书,以"民进党党史"作为主轴,以民进党的历史来取代台湾历史﹔其实就是"台独史",这是民进党独立建国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民族与身份认同上,陈水扁当局刻意构建"台湾民族"。这是台独势力与民进党长期争取与建构的目标。民进党执政以后,当权者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且以种种奇谈怪论回应"国会议员"的质询。执政当局有意去掉"中国人身份"的认同,要变成"台湾人身份",为构建新的"台湾民族"创造条件。现在执政当局所提的所有"认同"口号就是"台湾优先"、"台湾精神"、"台湾主体"、"福摩沙精神"、"台湾命运共同体"或"台湾生命共同体"等等具有建构"台湾民族精神"与"台湾国"的口号与宣传。
  在体制与制度上或"国体"、"政体"上,民进党当局刻意构建"台湾国框架"。陈水扁执政后的台湾是一个错位的"国体"与混乱的"政体",陈水扁虽身为"中华民国"的"总统",向"中华民国宪法"宣誓,向"中华民国"效忠,但他上台后的所作所为却是一个"违宪总统",不遵守"中华民国宪法",一系列"去中国化"或"台湾化"的政策与施政作为是明显的"违宪违法"行动。在体制与制度上的施政更是有选择性的,有关统一的、有关"宪法一中"原则的不做,而有助于推动实质"台 独"的就大做特做。陈水扁上任两年来,拒绝出任"国家统一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及不召开相关会议,将"国统纲领"束之高阁,相反 却大力推动一切"去中国化"的政策。
  货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权力的象征。台湾长期以来是由台湾银行发行地区货币即新台币,只是"视为国币"。在李登辉执政后期,就推动由"中央银行"发行"国币"。民进党上台后,加快推动与落实,于2000年7月起由"中央银行"首次发行所谓的"国币"新版2000元钞券,2002年7月起将全面以新钞取代旧钞,台湾"国币"的发型将预示着"台湾国"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中华民国"的"国家"象征--"中华民国国歌",也被民进党改了,取掉了歌词,变成有曲无词的不伦不类的"国歌"。原来,"国歌"中有"吾党所宗"一句,民进党原期望将意指国民党的"吾党"改为"吾民",但又认为"所宗"乃指"三民主义",不符合民进党推翻国民党一贯主张的"三民主义"的理想,乃最后取消所有歌词。尽管台湾的"中华民国"也有"国旗",可是在台湾领导人出现的海内外公众场合,"台 独"及其支持者手中挥的却不是"中华民国国旗",而是一片绿色的"民进党党旗"。
  在人事安排上,更可窥出陈水扁推动"台 独"的战略布局。掌握大陆政策的"陆委会"由"两国论"的草创者蔡英文掌控;"外交部"由曾任"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的FAPA中央委员田弘茂出任,现又由李登辉的人马简又新出任;"国史馆"馆长由有强烈分裂意识的原中央研究院社会科技所研究员张炎宪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由主导编写《认识台湾》教材的杜正胜出任。
  最近新一批的内阁人事,掌握两岸政策与文化的基本上是有李登辉背景或倾向台独人物,除蔡英文与简又新外,还包括"政务委员"黄辉珍、"新闻局长"叶国兴,"总统府秘书长"陈师孟、"行政院发言人"庄硕汉等。在"国策顾问"或"总统府资政"中,更是集结了一批重量级的台独人物,陈水扁甚至将否认中华民国及公开主张建立"台湾共和国"的台独分子金美龄聘为"国策顾问",这足以显示陈水扁要金美龄扮演消灭"中华民国"与建立"台湾国"的重要角色。[37]
  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在为如何消灭具有中国象征意义的"中华民国"大动脑筋。尽管他就职上任时表示"没有更改国号"的问题,但接下来的施政演出,却是一部消灭"中华民国"与构建"台湾国"的剧本。
  在2000年"5·20就职"演说中,尽管陈水扁不得已9次提到" 中华民国",但41次提到"台湾"两次提到"福摩沙"。2002年1月1日,台湾《中央日报》发表《元旦危言--日渐消失的中华民国》社论,对陈水扁执政后有意消灭"中华民国"的做法进行了精确统计:在2000年6月7日,陈水扁在第七届CSIS台北圆桌会议开幕典礼致词中,没有一次提到"中华民国",14次提到"台湾";在2001年10月9日,在废除"刑法"100条十周年纪念活动致词上,陈水扁将在讲稿中唯一出现的"中华民国"以"台湾"称之,并5次提到"台湾";在2001年10月10日"双十节"的所谓"中华民国国庆"大会上,"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却未提一次"中华民国",而15次提到台湾或福摩沙。尤其是在2001年3月"世界台湾人大会"上,陈水扁将第十任"总统"读成"台湾国总统",可见,陈水扁内心对"台湾国总统"的向往。
  在对外关系上,陈水扁延续李登辉推行的"亲美化"、"人权化"为主体的"外交"策略,大搞"实质外交",谋求扩大"台 独"空间。他说"我必须以台湾是一个主权和独立国家领导人的身份走入国际社会……台湾的全民政府能够带领人民重返联合国"﹔他利用小布什调整对华政策、中美"撞机"危机之际全面投靠美国,大肆购买美式武器,加强军事合作,大搞"过境外交";同时,利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机会,推动李登辉访日,充当西方反华势力"以台制华"战略的"马前卒",谋求提升与美、日"实质关系",增强台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力度。
  为了扩大"国际活动空间",台湾当局大搞"金元外交",陈水扁、吕秀莲、张俊雄等多次"出访"中美洲和非洲等"外交重镇",以"元首外交"、"金钱外交"化解"断交危机",转移岛内矛盾焦点和民众视线。以所谓"民主牌"、"人道牌"、"人权牌",迎合西方国家鼓吹的"人权高于主权"谬论,旨在以"国际人权保护伞"争取西方国家的同情与支持,加速"台湾问题国际化"。此外,台当局还妄图在WTO架构下讨论"三通"议题,谋求"两岸对等地位"和"三通问题国际化"。
  按照陈水扁的指示,台湾"外交部"将"中华民国护照"上的"中华民国"英译名称"Republic of China"改为"Taiwan",明目张胆地以"台湾"来代替"中华民国"这个"国家"名称,实质上等于改国号﹔"外交部"宣布"国家外交标志"不再使用延用已久的"青天白日""国徽",换成代表台湾的梅花图案﹔还准备将目前台湾在外国的原"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的名称一律改为"台湾经济文化办事处",以提升所谓"国际间对台湾的认知",如此等等,真可谓挖空心思。
  近几年来李登辉与陈水扁,想尽办法在挑拨周边东亚国家与中国大陆的矛盾。2000年陈水扁主政台湾之后,破坏中国大陆与东亚国家的关系,成了他的"台 独"战略的重要内容。尽管陈水扁知道,要与东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除了"台 独"之外别无可能,但是他照样以非凡努力去争取有利于"台 独"的发展。
  朝鲜、蒙古、柬埔寨、越南、老挝、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台湾当局无处不插足。民进党陈水扁的策略并不复杂:向这些国家宣扬与美国发展友好关系,与美国保持一致的经济政治价值;刻意张扬夸大中国发展经济,会在利益上与东亚国家形成竞争而使他们受损;推销亚洲联合制衡中共霸权的战略;制造中国完全统一之后,会控制台湾海峡及东海通道,进而控制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命脉,形成对他们的巨大威胁的国际恐怖。
  2000年台湾当局从南沙群岛撤出守礁部队的目的,就是要制造并挑拨中国大陆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在这些岛礁主权上的争端。
  陈水扁多次声称:中国大陆是亚洲安全的最大威胁,而台海"独立"则是东亚国家安全的最好保障。不管这是对错,不管它是否荒谬,事实是起到了作用。[38]
  在有关中国与台湾的符号或象征上,台湾当局全面推动去中国化的"台湾化"。民进党一上台,就将"总统府"广场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招牌去掉;"行政院新闻局"出版的2001年英文版《中华民国年鉴》,已在封面加上"TAIWAN",在年鉴内的中国全版地图与台湾省地图位置互换,将以往首页的中国全版地图改为台湾省地图。
  李登辉创造了"中华民国在台湾";在陈水扁时代,"中华民国"逐渐成为历史名词。"中华民国"的消失,事实上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中华民国的国号",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国家--"台湾国"正在逐渐成形。
  陈水扁"去中国化"的"软性台独工程"并不会就此停止,还会继续下去。
  陈水扁在FAPA大会上不仅宣布了护照加注"台湾",更重要的是他向参加FAPA大会的台独人士呼吁"大家继续打拚"。"打拚"什么?显然陈水扁是要号召台独人士继续为实现"台湾独立"、建立一个不再有"中华民国"招牌的"台湾国""打拚"。
  民进党党内机构设置上,设有"中国事务部"而不是大陆事务部,认为这样做才能突出台湾是一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提并论,在去年上海APEC会议后,民进党已正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称大陆。民进党已开始筹划各界关注的"修宪问题",尽管阻力重重,但仍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推动,可能将进一步界定台湾的主权与治权范围。[39]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24:21 | 只看该作者
  2002年3月17日,"世界台湾人大会"在台北市的三军军官俱乐部举行年会,此次年会的主题是"台湾正名,国家制宪"。 陈水扁几度出席会议的一些活动,亲吻"台 独教母"金美龄,并表示,他非常赞成会议的"主题","无条件的、真心诚意的支持"这次会议。他还对"台 独"分子说,"各位所梦想的,阿扁都知道,阿扁也永远不会忘记。阿扁所做的,各位也都看到,各位也都能够了解、能够体会。"并叫嚣,"台湾一定要站起 ,要走出去!台湾是海洋国家,不是大陆国家"。[40]
  众所周知,"世台会"鼓吹台 独,早已无药可救。所谓"台湾正名",就是要正式推出"台湾共和国",所谓"国家制宪",就是要废除"中华民国宪法",制定"台湾共和国宪法"。
  事实上,民进党已经筹划通过所谓"公民投票",要在2004年后制定"新宪法"、确立"新国号"。[41]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将台湾当局这些一点一滴的举动联系起来看,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绝不是小事,种种动作皆基于政治企图,刻意从文字、标记到法律、意识,由表及里,割裂两岸,切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磨灭台湾民众的中国意识;确立"台湾核心"、"台湾主体",培植所谓"新台湾"民族观、"国家"观。见微而知著,陈水扁正在岛内进行"台 独"的内化和深化,使台湾"国家化"。
  在这样一步步地推动下,一个新的"台湾国"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这就是目前岛内形容的陈水扁的"蛋壳论",即"四不一没有"就是一层保护"台 独"的蛋壳,"去中国化"的"台 独"政策就是正在孵化的蛋卵,一旦时机或环境成熟,"台 独"小鸡就会破壳而出,成为一个独立的"台湾国",从而使大陆找不到使用武力的借口。[42]
  2002年05月中旬,上台将满两年的陈水扁在接受美国某电视媒体采访时公然声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更扬言:"统一是不可能的。"[43]
  2002年7月,李登辉首次明确提出台湾独立建国的主张,而且以2008年为限,具体提出了台湾独立时间表。李登辉在接受台湾强调本土意识的OPEN周刊专访时指出,2008年是台湾关键的一年,因为2008年是现任总统陈水扁下台(陈水扁的总统任期在2004年届满,李登辉显然认为他会蝉联执政)的时候,刚好也是中国大陆最兴盛的时期,台湾必须在所剩的短短六年内"好好加强推广台湾认同",并表示"台湾现在才要开始建国"。
  在进一步解释这个概念时,李登辉说:"三峡水坝2008年就会建成,南京到重庆的快速道路在2008年左右也会完工,同时北京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做下去,哗!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将强到会吓死人。"[44]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在向日本举行的极端台独组织"世界台湾同乡会联合会"发表谈话时,悍然声称"台湾要走自己的路,走出台湾前途",狂妄地表示"即使中共愿意放弃对台动武,台湾并不会改变既有的现状",明确地主张"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和对岸的中国是'一边一国',要分清楚,而所谓的'一个中国'原则或'一国两制',其实都是对台湾现状的改变,台湾不可能接受",并且公然呼吁台湾要加紧推动"公民投票"立法,以选择和决定"台湾的命运及台湾的现状"[45] ,陈水扁图穷匕首见,从根本上违背了他本人在2000年就任总统时的"四不一没有"的政治承诺,把遮掩的面纱都撕掉了。这表明陈水扁决心要在任内后半期,甚至孜孜以求地要争取连任,以便在他手中以推动公民投票立法为开端,通过修宪的途径,实现"台湾法理上的独立",即公开"台 独",与李登辉呼吁"2008年建国"两相呼应。陈水扁的"一边一国"比李登辉的"两国论"更激进,就是把台湾"独"的位置已明确定位,至于要"统"则须公投决定。
  种种迹象显示,在台湾岛内,"台 独"势力的急独倾向越来越明显,"台独'分子似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台 独"要求。
  陈水扁利用大陆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机会,不仅抓紧推行所谓"本土化"﹑"去中国化"或鼓吹"两国论",或大搞只做不说的"两国论",宣扬"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在"实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加紧投靠美﹑日反华势力,为"决战境外"而大肆采购进攻性先进武器,想方设法"以洋拒统"和"以武拒统"。甚至妄想先发制人,对大陆实行"先制攻击"。
  2000年6月16日陈水扁首次提出所谓"决战境外"的军事战略。台湾当局提出"决战境外"的思想,并逐步向政策和战略的方面演进,这并不偶然。台湾最早的军事战略立足于"光复大陆",后来终于面对现实,改为"决战本岛",其核心是"毁敌于水际、歼敌于滩头"的"滩岸决战"。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机后,台提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军事战略,对原战略进行了调整,突出了"威慑"和"反击"的一面。为此,台军方一方面加强本岛防御性体系的建设,积极谋求加入美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另一方面也竭力研制和外购攻击性武器装备。
  陈水扁提出将"决战境外"作为台"建军备战的方向"后,马上就有一批人附议。台"国防部"高级官员称,台军方在此问题上与台领导人的理念一致,台军要"拒敌于彼岸,击敌于海上",最好远离本土"与敌决战"。据台媒体报道,台军方还表示,"决战境外"指一旦两岸开战,台驻外岛的炮兵将对大陆进行炮击,海军潜艇攻击上海等主要港口,空军F-16和"经国号"战机等亦对大陆进行打击云云。2002年夏,更有台湾军界的一些高层人士扬言,一旦两岸开战,台军将不惜一切代价对香港和上海进行"报复性打击"。[46]
  "决战境外"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完全是强者直扑弱者的手段,以海峡两岸的客观情况,根本不适合台湾。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和军方均不提"决战境外",转而强调建立"吓阻能力",发展、配置具有扩大台军事战略纵深,以制空、制海、反登陆为主体的装备。"国防部长"伍世文将这一构想具体化为,一旦受到攻击,台湾会以先进武器,在海峡中线附近与大陆决战,避免造成台湾严重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台湾军方的计划中,"瘫痪战"是这一吓阻战略的重心。通过积极筹建源头打击力量,建立三军联合作战能力,以瘫痪战取代消耗战,建成瘫痪大陆对台发动战争的能力。
  为此,依照台湾军方的规划,未来陆军将换装新型自走火炮与火箭,筹建防空武器及反装甲武器,以增强地面火力、防空及反装甲能力,换装车载式、人员携行式防空导弹编成防空部队,以提升外岛及军团级防空作战能力;筹建战术区域网路、电子战系统等。空军将建立一个战术空军型态武力,下辖各类型新一代战斗机,以制空战主要任务;更新地面防空武器及筹购低空防空导弹,建立十个快炮导弹混合营,并配合先进低空防御及多目标火力分配系统,强化重要地区防空能力;建立远距侦搜功能,争取地对地导弹"早期预警"及反制能力。海军则规划筹建新一代作战舰、远洋扫雷舰、大型导弹快艇等。台军准备在10年内添建12艘"光华三号"500吨"锦江级"巡逻舰,29艘"光华六号"隐型导弹快艇,继续向美租借相关舰艇;续购潜水舰、潜水舰发射武器;完成岸置导弹环岛部署;强化陆战队防空、反装甲及机械化作战能力等。此外,台湾海军也计划通过"基德"舰或"宙斯"舰等大型舰作为"旗舰",执行远海机动任务,以长程投射武力方式扩大台湾战略纵深和作战半径,使未来战场"不只局限在台湾海峡",以"不对称"、"不平衡"、"以小制大"战术增加大陆"作战计划的不确性",达到影响大陆对台作战的目的。
  在导弹防御方面,中低空防御体系集中了法制"西北风"、美制"复仇者"、"鹰式"、"天弓"型导弹,部署于陆军的"爱国者"反导弹系统2000年完成配备,2001年试射成功。除现已服役的三套"爱国者"二型改良型外,台湾还准备组建九套"爱国者三型",构成低端防御体系;海军一直想组建四艘"宙斯盾"级驱逐舰作为中层TMD,在"宙斯盾"无法购得的情况下,可能用被称"前宙斯舰"的"基德舰"代替;在高空以"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为目标。
  在导弹打击方面,秘密研发中程攻击性导弹。此类计划属台军保密范围,不对外公布。据透露,台湾武器主要研制开发机构"中山科学院"自主研发的"雄风"三型战术导弹已十分成熟,三型导弹具备地貌识别能力,类似巡航导弹,属地对地导弹,其速度、射程超过大陆的日炙导弹,可用于遥攻、防空、制海、反辐射用途。而另一项由"参谋本部联合防空暨联合反制小组"专案管制、被外界称为研制"台湾战斧"的"雄升计划"已实行多年,以美制"战斧"巡航导弹为蓝本的攻击型导弹,射程目标是1000公里,有效范围涵盖大陆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在内的大陆海岸高价值军事目标。该导弹具远射程、次音速、贴地飞行、对地攻击、一弹多目标、沿途投弹能力。此外,台湾军方也进行代号"逖靖"的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天弓二型"短程导弹研发。[47]
  民进党上台一年的时间里,购买了总额近60亿美元、包括攻击性武器在内的美式先进武器,台湾向美国采购了包括4艘"基德"级导弹驱逐舰、12架P-3C"猎户座"反潜直升机等在内的大量武器装备,2001年更要求购买"宙斯盾"舰预警系统和常规动力潜艇、反潜飞机以及大批"爱国者三型"导弹等,图谋加入美国计划部署的TMD安全网,构成"美台军事一体化",与美国结成准同盟关系,甘心充当美国战略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另外,频频进行军事演习,强化海空兵力建设,幻想增强"以武求独"的筹码。
  以往军队是反"台 独"的中坚力量﹐但民进党上台两年多来﹐台当局指令台军取消反"台 独"教育,拆除军营有关"国家统一"的标牌;军中不能谈反"台 独"﹑不能谈促统一﹐"国家统一万岁"的口号拿掉了﹐使得三军迷茫﹑分歧﹐大家目标分散﹐不知为谁﹑为何而战﹔现在定调为"为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而战"﹑"为人民的安全与福祉而战"﹐却不提是什么国家﹐替最终"为台独而战"铺路。此外,陈水扁在一年中创记录地二十多次视察军队,共拔携了一百一十五名将官,拉拢关系,培植亲信,全面消除国民党在军中的势力,企图将一向反对为"台 独"而战的"国军"培植成"扁军",为民进党执政及进一步公开宣布"台湾独立"保驾护航。
  陈水扁一而再、再而三地乞求美国和日本支持和帮助,2000年7月16日陈水扁在接受美国《华盛顿时报》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地表露出三点希望:其一,希望美、日、台三家合作,共同对付中国大陆的"导弹威胁";其二,希望能够加入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其三,希望与美军搞联合军事演习。[48]他是世界上唯一主动表示愿意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政府领导人。
  历史上,国民党曾用"攘外必先安内"的做法来对付共产党,导致兵连祸结,内斗不已,使日本侵略者乘虚而入。如今的民进党当局又采取"拒内迎外"、即拒绝"和共"、引狼入室的做法,想当"儿皇帝",这岂是中华民族的福音!
  如果不是怕解放军打来,台湾早就宣布独立了。民进党主流联盟领导人沈富雄,在与金美龄侃"台 独"时说:"关键在于对岸。只要对岸中共同意,台湾一夜之间立刻可以实现独立。"
  台湾当局现在是打著"中华民国"这一旗号,埋头只管做"台 独"。"中华民国"这一称谓源自大陆,沿袭历史,宪法中含大陆,而修正法中又除去了大陆,"中华民国"到底是什么,讲不清楚。台 独就利用这一模糊:既有一中的影子,又有台 独的意味(即"中华民国"在台湾),名上左抗中共,右抵岛内还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族群,而得以实行台 独之实。这也就是陈水扁所谓的中间路线。让大陆不好找藉口打来(因为有一中的影子),又让美国满意(美国要的就是一中的影子,台 独的现实)。 不必太喧哗,到时水到渠成。这就是台湾当局的如意算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7 9:26:45编辑过]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39:06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 "台 独"是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绞索(上)

 

  历史的伤口

  我们伟大的中国拥有足以傲视天下的5000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曾经有过令人眩目的荣耀与辉煌,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儒学道家,曾经是东亚各国文化乃至文字的图腾;唐诗宋词,至今仍是世界文坛上的奇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获益非浅。
  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步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中国长期不开放,除宋明以来的极端专制的儒家理学的阻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太好了。中国周围环山面海,历史上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外其他方向上很少有外敌入侵。北部是冰原大漠,西部是4至5千米的世界屋脊,东临大海,南部是热带丛林。除了航海,陆上只有一条非常狭窄而长的丝绸之路可将我们带到中东和遥远的西方。由于中国地处北温带,周边与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都差于我们,这造成古代中国人把自己看作世界中心,唯我中华文明,四周皆蛮夷的自我优越感。
  近代以来,这种盲目自大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阻力。在农业社会的历史里,我们的经济总量一直占全球的1/3 至 1/4。 直至19世纪初鸦片战争前夕,还是如此(26%)。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在清朝康乾时代,达到其颠峰,从乾隆末年(18世纪末)开始,这强盛国势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虽然在明代中叶,中国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已走进了死胡同,成了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利用"毁灭人种"的下流手段,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2万多箱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发出狂妄的战争叫嚣,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侵略战争爆发了。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铁则。在英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击下,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其主要内容是:(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皇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49]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一百多个,五十余种。
  其要者如下: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签订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
  中法《黄浦条约》1844年10月24日签订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签订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6月27日签订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5月签订
  中俄《天津条约》1858后6月13日签订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6月18日签订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10月24日签订
  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
  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7月28日签订
  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12月1日签订
  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2月24日签订
  中英《烟台条约》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1884年5月11日签订
  《中法新约》又称《越南条约》,1885年6月9日签订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签订
  中日《交收辽南条约》1895年11月8日签订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签订
  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屈辱的历史!
  每个不平等条约不但使帝国主义者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中国向它们开放市场,而且强迫中国不停地割地、赔款。
  中英《天津条约》: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中法《天津条约》: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法《北京条约》: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日《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1895年11月8日签订的中日《交收辽南条约》,竟要清政府以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
  《辛丑条约》: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九亿八千多万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国乘虚而入,从1858年开始,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以东中国巴尔喀什湖以南44万平方公里。
  1881年2月,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从中国夺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此外,苏俄趁中国辛亥革命以及抗日战争内忧外患之际,乘人之危,又策划支持外蒙古独立,从中国国土上分裂出去的面积达157万平方公里,由此导致中国近代丧失了总数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清朝的版图是一个海棠叶形,而今的中国版图却成为公鸡状,原因就在于失去了这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相当于12个英国的大小,而中国现有的国土总面积也不过960万平方公里。
  与俄国相似,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是疯狂地侵占、掠夺中国最起劲、最无耻的一个。
  1874年4月,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与中国有"宗藩"关系的琉球,改为冲绳县。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在日本武力胁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卖国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平银,是日本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六倍;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日本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的欲望。
  甲午战争后,列强各国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古老的"天朝上国"瓜剖豆分,成了殖民主义者人人争噬的肥肉:1890年和1893年,英国与中国签订《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把势力伸入到西藏。 1895年,法国迫使清政府开放云南的河口、思茅为商埠,并取得在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的开矿权。1896年,俄国取得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修筑中东铁路的权利,并取得对铁路沿线地区的管理权。1897年,英国以"永租"的名义,强占云南的猛卯三角地区,并取得在广东西江航行权,还迫使清政府开放广西梧州和广东三水为商埠。1897年,法国不允许清政府将海南岛割让给他国,把海南岛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1897年11月,德国把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898年3月,俄国迫使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并取得修筑中东铁路支线的权利,俄国以东三省和蒙古为它的势力范围。1898年4月,法国强租广州湾,并取得滇越铁路的修筑权,法国以云南和两广的一部分作为它的势力范围。1898年6月,英国强租九龙半岛,7月,租占威海卫并取得津浦铁路南段的修筑权,迫使清政府宣布长江流域各省及两广的一部分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日本除了侵占了台湾以外,在1898年,又强迫清政府答应福建省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39:49 | 只看该作者
  1900年9月7日,秋风乍起,阴霾弥天。没落的清廷全权代表奕匡力和李鸿章在谈判桌前互相投下了无奈的一瞥,与耀武扬威的11国列强代表,在最后协定书上签字,签下了将中华民族推入苦难深渊的《辛丑条约》。由此,中国完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奴役性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银四亿五千万两;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行为,违者处死;拆除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炮台,外国军队居扎在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12个重要地区;清政府承认"纵信"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各国"道歉",惩罚"首祸"诸臣……各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这个条约,进一步在中国攫取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侵略权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深重的灾难。
  《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地沦为帝国列强的殖民地,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走到了最低谷。从此国家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丧失殆尽,经济彻底崩溃。《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要给八国4亿5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加上各地被焚毁的教堂和被义和团杀死的外国传教士的赔金,清政府战败赔款达10亿多两白银。按照当时清政府的国库收入,在不计算利息的情况下,要赔11年的时间!
  1901年,八国联军要求清政府严惩抵抗侵略军的各级官员,短短的一年时间,清政府有一半官员死于自己愚忠的朝廷。他们中没有一个说得清自己为什么死的,因为他们不是死在抵抗洋人的战场,而是被自己的朝廷降旨称为"十恶不赦"---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吞泥而死,步兵营统领庄亲王载勋自缢而亡,奉旨而死的还有军机大臣启秀、山西巡抚毓贤、山西藩司李延萧、刑部侍郎徐承煜……
  《辛丑条约》意味着有着漫长边防线的中国被剥夺了所有的国防安全,一个巨大的国家从此大门洞开,"领土完整"这一概念将不复存在。在八国联军船坚炮利的现代化武器威慑下,有着4亿5千万人口的大清帝国在只有几万人组成的八国联军面前不得不低下它那曾经高傲的头。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近百年时间里,中国的锦绣河山成了殖民者的狩猎场,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冲直撞,所到之处,掠夺财宝,杀戮平民,强奸妇女,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无穷的痛苦。
  从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连侵略者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1900年6月6日前后,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国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联合侵略华北,八国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惨绝人寰。8月14日,八国联军2万余人分三路攻入北京后,到处奸淫、烧杀、抢掠,仅在庄王府一处,就烧死、打死了1700多人。"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货财任人掠夺者有之,妇女任人凌辱者有之,不能自保……"(社论/言论/天下事 2002-08-23"义和团"帽子满天飞 徐弘炯(荷兰))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时至今日,中国历朝历代大量的珍贵藏品仍然留在欧美国家的博物馆里,这是殖民主义者抢夺偷盗的"战利品",也是强盗蹂躏中国的铁证。
  1900年7月16日,沙皇俄国趁列强各国出兵中国华北镇压义和团之机,一手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被俄军惨杀,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国侵略军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被赶入黑龙江淹死,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国军队占领齐齐哈尔;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其它如日寇在旅顺、在华北、在南京屠城,美国大兵光天化日之下在北京的大街上强奸中国妇女……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在哈巴罗夫斯克市俄远东军区军官俱乐部大厅里,悬挂着二幅巨幅油画:一幅画的是一群哥萨克猎杀一只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围着篝火,烤着虎肉,饮酒欢乐的场面;另一幅画的是中俄瑷珲条约签字的场景:趾高气扬的俄军将官身躯伟岸,胸佩勋章,手握刀柄,用轻蔑的眼角余光扫视着被迫签字的瑷珲将军及其幕僚。
  而画面上的清朝官员则个个象鸦片烟鬼,垂头丧气地在瑷珲条约上签字。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俄罗斯来说,征服这片土地是哥萨克们建立的丰功伟绩,并为征服而欢乐和自豪。对于中国来说,则是国土沦丧的悲伤与耻辱。请看中俄边境地区俄国城市的名字吧: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葳),意思是"征服东方",标志着俄罗斯疆界已越过乌拉尔,穿越西伯利亚,直到太平洋,完成了"征服东方"的帝业;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意思是"报喜城",取意于在该城签署瑷珲条约后,向沙皇报喜,俄罗斯终于占据了几代沙皇梦寐已求的黑龙江流域。[50]
  从签订《辛丑条约》之日起,前所未有的屈辱感便折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由于刚正不阿的清廷全权大臣杨儒拒绝在《交地约稿》上签字,俄国人恼羞成怒,最后竟然将他从楼上扔下摔成重伤。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全权大臣满面鲜血地躺在异国的街道上,大清朝廷竟然连抗议的声音都没有。一年以后,杨儒因伤不治死在俄国。其子悲愤至极,自杀随父而去,双双客死异国。
  据统计,从1842至1949年,中国历届政府共签订了1175宗不平等的条约、协定、章程和合同。仅从1840年开始的战争赔款和从1894年至1937年支付的利息,就分别达到13亿两白银和7.29亿美元。国家利益由此受到极大损害。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充满血和泪遭受殖民主义者侵略和丧土辱国的心酸历史。国土沦丧的悲伤与耻辱,这些浸透着民族屈辱和血泪的历史,这刻骨铭心的伤痛,实在不是时间可以冲淡得了的。
  中国人民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表现出的近乎偏执的敏感与自尊,显然是与这段历史密不可分。
  忘记过去就意谓着背叛。经历了割地赔款被动挨打的切肤之痛,目睹了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中国人,绝对不会允许历史重演。
  "台 独"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事情往往是这样,当厄运到来时,坏事就会一个接一个找上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遭遇是明证--一旦"台 独"取得成功,则来自西南、西北和北部边疆地区的民族骚动将得到极大鼓舞,"疆独"和"藏独"就会接踵而至,中国就会面临前苏联那种"解体"的危机,国将不国。
  新疆早在汉代、西藏早在唐代,既已加入中华统一的地理空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从本质上讲,无论"疆独"还是"藏独"都是百多年来西方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国际大博弈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简单回顾一下"疆独"和"藏独"的历史,就会一清二楚。
  大博弈一词,源远流长,该词最初是指从19世纪早期直到20世纪初沙皇俄国和大英帝国之间为争夺亚洲腹地(中亚)控制权的殊死较量。当时英国已经把印度纳入版图,俄国则在远东和蒙古扩张。俄国的目的是在确保突厥斯坦的前提下南进(尤其是梦寐以求的暖水不冻港),英国的目标则是在稳占印度斯坦之外继续北上,进而控制中亚。伊朗和阿富汗遂成为两大强国势力范围冲突的焦点。这场极为激烈的大博弈历时一个世纪,对弈双方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现在这个词又成了大国争夺的新名词。目前中国西部面临的两大分离主义运动即"藏独"和"疆独",都是这场大博弈的余绪。
  摊开世界地图,沿着欧洲巴尔干半岛到中东的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然后到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再至伊朗、阿富汗,随后折向西北,经里海两岸前苏联境内诸国至土耳其划一个大圈。这就是国际大博弈的主战场。这里似乎理应格外的繁荣富庶:这里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储备、最大的内陆湖里海;这里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这里是世界主要文明的交汇地,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巴格达曾经是古巴比伦和阿拉伯帝国的都城。但这块土地却仿佛受到了诅咒一般。尤其是自从这里发掘出了黑色的金子之后,各大强国的冒险家们便云集此间,勾心斗角。他们带走的是财富,留下的是战火、饥荒、哭泣、流浪、葬礼,还有不灭的仇恨……[51]
  要了解大博弈,首先必须明确中亚的范围。按最狭隘的定义,中亚包括五个前苏联共和国: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和乌兹别克。正式讲,上述五名均需加以印度--伊朗语词根后缀"斯坦"(-stan ),义为"土地"。这五国构成所谓(俄属)突厥斯坦。
  但是中亚的范围并不限于旧突厥斯坦。新疆常常被别有用意地称为东突厥斯坦,阿富汗(斯坦)自然也属于中亚,在观念上与中亚颇难区分的还有包括西藏的所谓"亚洲腹地"(Inner Asia)。与土库曼隔里海相望的阿塞拜疆也牵涉在内。阿塞拜疆在语言文化上与塔吉克之外的中亚四国关连,在宗教和民族上则与伊朗有密切关系。
  从地理上看伊朗,东邻什叶派少数的阿富汗,东北部是逊尼派的土库曼族人口,北接里海,西北部则集居伊朗最大的少数民族阿塞拜疆族。在大博弈的棋盘上,阿富汗和阿塞拜疆都躬逢其盛,伊朗自然也在劫难逃。而新疆在清朝晚期开始出现的各种分离主义运动,始终和大博弈休戚相关。
  清朝末年,原中亚敖罕国的和硕伯克(Yaqub Beg ,清史称帕夏)侵入新疆,为当时与俄罗斯争夺中亚的英国提供了机会,于是"英人阴助之,欲令别立为国,用捍蔽俄。"[52](从此新疆成为国际大博弈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西为英并,即北折而入俄耳"(左宗棠当时对新疆局势的精辟分析)。
  出身湖南湘阴的左宗棠,不顾各种内外阻力,克服重重困难,率兵击败英国在幕后支持的近代史上第一个"疆独"政权,并以军事力量作为后盾,迫使另一觊觎新疆的强权帝俄从伊宁撤军,恢复了中国对新疆的主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瓦解崩溃,所谓"泛突厥主义"应运而生,迅速成为新疆分离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泛突厥主义的目标,便是所有突厥民族的政治大一统。而惯于利用各种民族矛盾为其帝国利益服务的英国,马上抓住了这一机会。
  辛亥革命之后,新疆长期为几位军阀强人控制。由于中国中央政府积弱,军阀控制下的新疆不得不在英国和俄/苏势力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寻求生存。这几位军阀的政治信仰和个人操守可以另当别论,但是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努力维持中国对新疆的主权,其历史功绩不可抹杀。
  清帝逊位后第一个控制新疆的杨增新,云南人,光绪己丑科进士。他具有相当的政治眼光和策略。为了对付近在隔邻的帝俄-苏联对新疆的蚕食,在中国国力软弱之时,杨增新不得不借用英国力量予以抗衡。但此事的副作用是位于南疆喀什的英国领事馆影响猛增,成为英国策划各种阴谋的间谍中心。英国领事艾泽敦(Percy T. Etherton )在其回忆录《亚洲腹地》( In the Heart of Asia )中,就坦率承认当时英国深深地卷入了新疆分离主义运动。
  杨增新于1928年被刺身亡,与其有师生之谊的甘肃人金树仁在混乱中取得政权,但是金树仁的政治能力远不如其老师。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后,新疆发生哈密事变,动乱迅速蔓延到鄯善、吐鲁番等地。金树仁政权不久垮台。
  在英国和日本的支持活动之下,南疆的泛突厥主义组织借机发动暴乱,于1933年11月成立了"东突厥斯坦(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都"喀什公开打出了"独立国"的招牌。由于当时英国和日本是同盟国,这个"独立国",不仅代表英国的利益,更可以说是日本支持的新疆"满洲国"。可是这第一个"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被具有传奇色彩的甘肃回族军阀马仲英击溃瓦解,马仲英随后又被苏联支持的盛世才击败。后者在新疆长达十一年的统治由此树立。
  但是新疆的泛突厥主义势力并没有因此消失。随着其在次大陆的统治受到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威胁,英国对新疆未免越来越力不从心。但是苏联对新疆地区的渗透却日益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1944年发生了所谓"伊宁事变",在苏联的主导和泛突厥主义分子的合作下,出现了"东土耳其斯坦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控制了伊梨、塔城、阿尔泰三个专区,实际分裂了整个新疆。
  第二个"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事件,固然由斯大林导演(苏共党员、"教育部长"赛福鼎是其中真正实力人物),但其中泛突厥主义的成分极重,例如主要人物之一伊敏(Muhammad Emin Bugra )事败后便终老土耳其。此外,原"东土耳其斯坦人民共和国"部队后来被中共改编为第五军,所部祖龙太也夫(ZulunTahir )少将,1958年元月还是"新疆军区副参谋长",六十年代却在安卡拉露面。成为公开的泛突厥主义分子。
  第二个"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的结束,归功于当时南京政府派出的代表张治中采取的政治解决方案。随后由于国共内战中中共的迅速胜利,斯大林不得不让步,所谓"三区自治政府"和军队被中共收编,包括阿合买提江在内的几位主要领导人死于一次神秘的苏联飞机失事。[53]
  中国西北边疆地区所有的民族分裂运动,都有幕后的黑手。"疆独"的幕后黑手就是"东突"。
  2001年上半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在一篇名为《新世纪新挑战》的文章中写到:"中亚目前正处在国际恐怖活动威胁的风口浪尖上。在这一地区,恐怖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合为一体,兴风作浪,目标是使该地区民主过程倒转,推翻该地区的合法政府。"[54]
  一位中国专家阅读此文后断言,与中亚国家毗邻的中国现在也正处于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风口浪尖上!把中国推上风口浪尖的邪恶力量源自"东突"。
  "东突"一词不是中国的地理名词,也不是新疆或新疆的少数民族,"东突"问题是在国际势力支持下由极少数分裂分子为制造分裂而炮制出来的,把新疆称为"东突"本身就是别有居心。
  2001年10月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前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严正声明:"中国人从来没有使用过、也不接受'东突'说法。使用这个词本身就是典型的分裂主义。"
  作为一个组织的称谓,"东突"是"东突厥斯坦"(也译"东土耳其斯坦")的简称。据专家说,"东突"是1944年在新疆建立的一个谋求新疆独立的反动组织,上个世纪50年代流亡欧洲。据称,类似的流亡组织在海外有50多个,他们把中国新疆称作"东土耳其斯坦"。"杀回灭汉"是他们的口号,目的是以民族问题为借口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与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合并成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风马牛不相及。分裂分子妄想以"泛突厥主义"为理论分裂新疆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新疆的情况也与前南斯拉夫问题不同,在1918年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之前,南斯拉夫各族本身就不是一个整体。而新疆恰恰相反--她和中国各民族从来就是一个整体。
  事实上,有关"突厥斯坦"的地名来源和演变,与维吾尔民族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维吾尔族的祖先丁零人远在贝加尔湖北岸放牧,到公元前后才来到北疆。而在他们进入新疆之前,中国汉王朝已经开始统治新疆楼兰等地了。
  从族源看,虽然维吾尔民族族源复杂,与塞种人、匈奴人、羌人、汉人,或龟兹人、突厥人、蒙古人等等都有所关联,但是其主体显然与突厥人无关。
  有学者考证指出,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东突厥被回纥人(维吾尔族的直接祖先)所灭,西突厥被唐朝所灭,突厥人从此失去了发展成为当代民族的历史机会。西突厥的两个部落西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斯曼伊斯兰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凯末尔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流入咸海的锡尔河边(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北部),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当突厥人占据了从里海到罗布泊的广大地域后,"突厥斯坦"才获得了广泛的含义。但"突厥斯坦"的名称并没有非常确切的含义,在这个名称之前加上"东""西""南""北"的界定,也是很随意的。1722年,《帖木尔伯克史》一书,将整个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叫做"北突厥斯坦",将"中国突厥斯坦"叫做"南突厥斯坦"。1829年,比丘林将"布哈拉突厥斯坦"称做"西突厥斯坦",而把中国新疆叫做"东突厥斯坦"。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西突厥斯坦"和"东突厥斯坦"的名称出现在俄罗斯东方学家格里戈利耶夫的著作中,才正式传播开来。
  由上述事实可见,关于现代泛突厥主义理论所制造的"东突厥斯坦"问题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突厥斯坦"作为术语充其量是一个地理名称而已,作为名称的确定也是十九世纪的事,距离突厥人的国家被维吾尔族和汉族联军所灭亡,已经有好几百年。
  对于"东突"分子产生的原因,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受历史上"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影响。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40:27 | 只看该作者
  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教国家,创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开始了泛伊斯兰主义的传播。泛突厥主义运动源于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的鞑靼人,其目的是要联合从小亚细亚到中亚的所有突厥斯坦语系的民族,建立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这两种思潮在新疆的表现就是"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
  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新疆,到民国初年略具规模。土耳其人艾买提·卡马尔和从土耳其留学归来的维吾尔知识分子麦斯武德,是宣传这两种思潮的代表。20世纪30年代初,新疆时局混乱,东突厥斯坦运动趁机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直承袭至今。[55]
  塔利班宗教极端分子与中国"疆独"运动的关系,人人皆知。但这只是其中的宗教层面。"疆独"运动的民族文化层面,是"泛突厥主义"。
  中国西北地区聚居着回、维、乌、哈、塔、吉等少数民族,早在七世纪中叶就接受境外伊斯兰教的传播。因此,境内外的同一民族在宗教、文化和习俗上存在着"同质性"。"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根深蒂固。它们宣扬"天下穆斯林是一家","所有突厥民族应建立统一的国家"等等。它们甚至号召通过"革命"和"圣战",实现"新疆独立"。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民族分裂势力确实呈现出极端的色彩。
  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东部边缘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使得新疆与国际恐怖主义有着紧密的"地缘联系"。该地区贫穷落后,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汇集了三股黑恶势力:分裂主义势力、极端宗教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已成为三股恶势力对中国进行分裂与恐怖暴力活动的"前进基地"。境外的极端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组织,不仅以中亚为根据地,频频在国外制造分裂中国的舆论,试图扩大国际影响,而且竭力向中国西北民族地区渗透。他们向新疆境内的民族分裂势力提供资金和武器弹药,为其培训武装恐怖分子。据外电报道,2000年,两名新疆分离主义势力的成员在车臣战争中被俄罗斯军队俘虏,遣返中国。盘踞在土耳其、中亚等地的民族分裂势力还试图联合蒙、藏等宗教分子搞破坏活动。由此可见,新疆的民族分裂势力与境外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已狼狈为奸,同流合污,中国西北边境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渗透和冲击。
  与此同时,一些披着宗教外衣的恐怖主义组织纷纷成立。据披露,在境外的"东突独"组织就有50余个。在新疆境内,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的恐怖主义组织也有40多个。一些组织已形成一定规模。
  这些以分裂国家为目的,以一定组织形成出现的恐怖主义组织对新疆地区的稳定与安宁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它们培训暴力恐怖分子,积极筹集武器弹药,实施恐怖破坏活动。以1997年伊宁大规模骚乱事件为标志,新疆民族分裂活动进入活跃期,带有"圣战"色彩的暗杀、爆炸等恐怖暴力活动频繁发生。[56]
  有两件事足以反映出"疆独"问题的严重性。
  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会聚上海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并共同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解放军报》称:"(公约签署)实现了由签署政治文件到签署法律文件的突破。"这一公约与前一年"上海五国"发表的《杜尚别声明》所不同的是,"恐怖主义"的排序由第二位上升到了第一位。
  2001年5月20日,由香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率领的大型西部访问团启程访问中国大陆西北地区,以了解西部大开发计划。中国境外的新疆分离分子表示反对,声称将有对香港考察团不利的举动。
  此事居然惊动了正在南亚访问的朱镕基总理,出面保证说:"在大陆是中央政府说了算,不是疆独说了算!我们完全有能力保证他们的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访问团不必害怕!"
  与官方学者认为新疆"东突"分裂恐怖主义难成气候[57]相反,有实事求是的学者指出,实际从上层到下层,新疆"东突"思想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强劲的号召力,"赶走汉人"的宗旨可以获得热烈地响应。在新疆自治区主席位上,为什么出了那么多国家民委主任、人大副委员长?从赛福鼎、司马义到铁木尔,都是上调中央来削弱实权。[58]
  "藏独"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帝国和沙俄帝国争夺中亚的国际大博弈。今天的"西藏问题",很大程度上便是这前一轮大博弈的"遗产"。
  在第一轮国际大博弈中,俄国密使德尔智(俄名多尔日耶夫)入藏潜伏25年,成为藏名村哓堪钦的西藏僧官兼哲蚌寺僧人。他曾经七次赴俄活动,往返圣彼得堡拉萨之间十多次,策动所谓"西藏抗英独立",终于落空。因此,英国荣赫鹏(Younghusband)上校的大举侵犯西藏,攻占拉萨等地,便被西方史家视作英国在第一轮大博弈中赢得的最后一场血腥胜利。
  尽管当时荣赫鹏率领英军在西藏一路烧杀掳掠,坚决抵抗的藏军和其他无辜僧俗民众死伤巨大,后来的"藏独"人士却视其为友,当今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更美化荣赫鹏的侵藏为"远征",正是"拜荣赫鹏远征之赐"(达赖本人原文),才有拉萨英国代表团和荣赫鹏迫拉萨所签条约,因此证明西藏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云云。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苏维埃势力迅速获得胜利,面对苏联的崛起,英国加紧了对包括西藏在内的亚洲腹地的动作,而辛亥革命后中国内地的军阀混战,为英国加紧渗透西藏提供了机会,因此出现长时期内藏军军官用英文发号施令、藏军军乐队演奏"天佑我王"之类的奇妙现象。
  北伐胜利后,蒋介石领导的南京-重庆国民政府,在极为困难的处境下,对维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包括在亲英的第十三世达赖喇嘛逝世后派黄慕松入藏,后来又责成马步芳护送年幼的青海灵童即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及其父亲等家属到拉萨等等。吴忠信代表国民政府入藏,"主持"达赖喇嘛坐床大典,更是伸张中国主权的大事。此后亲中央政府的热振活佛出任年幼的达赖喇嘛的摄政,进一步限制了西藏亲英势力。同时国民政府在大量藏族人口聚居的地区设立青海和西康两省,并在西藏地区发展中国国民党地下党,加强中央政府对藏区的影响。
  国民政府另一项意义深远的成功是其回族政策。无庸讳言,满清对回族长期歧视,甚至到所谓"同(治)光(绪)中兴",仍出现许多迫害回族的"恶性事件"。而南京政府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赢得绝大部分回族对中国的认同和忠诚。在回族名将白崇禧的细致工作下,甘肃青海一带的回族马氏势力对中国始终忠诚不二,成为对英国策划的"藏独"运动的致命障碍。这从今天达赖喇嘛的著作里还可以经常品味。就是在今天,回族仍然是"藏独"运动的最大障碍之一。
  抗战初期,中国政府命令马步芳在青海玉树修建可供轰炸机起落的军事机场,使得后来蒋介石可以公开宣布:如果拉萨噶厦政府某些成员继续其离心动作,重庆政府将"进军西藏"。同时中国国民党大力支持印度国大党的独立运动,迫使英国在1943年正式警告拉萨,如果重庆中央政府进军西藏,印英将爱莫能助。
  但是英国并没有因此停止支持藏独,同时印度国大党不顾中国对其早先的支持,俨然以英帝国的当然继承人自居。西藏亲英势力因此不仅将热振活佛排挤出拉萨政权,在英国驻藏代表黎吉生(Hugh Richardson )的直接参预下,于1947年关押热振活佛并将其秘密处死,同时支持热振活佛的三大寺之一色拉寺的大批反英喇嘛被屠杀,而达赖喇嘛的父亲也在此际不明不白地死亡。此事的巅峰,是在印度独立后,马上有人企图在印度领土上宣布"西藏独立"。
  同时,随着英帝国的衰亡、国共内战中中共的胜利和冷战的开始,美国政府一反多年来支持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开始接收英帝国在中亚的衣钵。早在1948年,美国驻迪化(乌鲁木齐)领事包懋勋(Paxton)和副领事马可南(Mackernan )便帮助组织"保卫宗教反共反苏委员会"。1949年4 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电告美驻印度大使:美国希望西藏的军事抵抗能力暗中得到加强。1949年9 月,在中共军队入疆前夕,马可南仓惶经西藏逃亡,并对"反共"人士留下指示:"从西藏去巴基斯坦有个地方叫太吉努尔,…在那里可以得到美国的帮助"。从此际起,在新的外国主顾下,藏独运动逐渐进入"现代"阶段。
  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维护中国对西藏主权的措施,加上英国从次大陆撤退,"中国军队"入藏成为一个迟早的历史大势。解放军1950年10月越过金沙江和半年多后"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无非是这一历史大势晚来的兑现而已。
  值得一提的历史事实,是在二次大战前后,美国政府一直相当坚决地支持中国在西藏的主权,这也是二战时美英在亚洲的一个矛盾。但是由于国际政治的变迁,美国全面接手第一次大博弈中英帝国争夺亚洲腹地的传统和"资产",西藏不幸成为"冷战"的战场和牺牲品。这是西藏的悲哀,也是全中国的悲哀。
  美国从1950年代就认识到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矛盾"对美国亚洲战略的利用价值。于是在北美,美国国务院等开始大力资助对中国边疆地区的"学术研究";在中国,美国则直接在军事上卷入西藏和其他边疆地区,"鼓励"少数民族对中共的"反抗"。
  早在1950年代中期,美国中央情报局便秘密卷入策划西藏的"秘密战争"。1957年起,美国中央情报局不断空运大批受过训练的藏族特工和武器进入西藏,同时美国在琉球(即日本所谓冲绳)到科罗拉多州的各秘密基地,集中训练藏族武装人员。西藏反共的"四水六岗"武装组织,完全是美国一手策划和装备的。仅从1957至1960年,美国即给西藏"游击队员"空投了400 多吨物资。1950年代初期北京和拉萨"蜜月"的结束和1959年西藏"武装起义",就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出现。"起义"前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作用,包括空投武器、人员、弹药,直到指引达赖喇嘛"奔印"具体路线,连达赖喇嘛自己都不否认。
  另一必须指出的事实,是美国导演的这新一轮藏独运动,一开始完全是彻底的"暴力"行动,而达赖喇嘛及其家族从最初就直接卷入。其实达赖喇嘛几位兄弟和美国中情局的密切接触,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中期甚至更早。而根据在美国出版、为藏独宣传的《最后一个达赖喇嘛》一书,远在1959年西藏"武装起义"之前,目前以"慈悲和平"面目到处游说的达赖喇嘛,便已经向坚持"暴力斗争"的四水六岗组织秘密传送了八封"鼓励信"。
  西藏的这场"武装斗争",是冷战中一场标准的"代理人战争",一如在越南战争中武装利用印度支那半岛苗族来对付越共,是美国在冷战中唆使煽动"民族矛盾"以实现政治军事目的的拿手好戏。一旦事情不成,或美国国际"利益"有变,华盛顿马上始乱终弃。在越战败局已定,特别是美国准备"联华抗苏"之时,华盛顿全面放弃支持"藏族武装斗争",任四水六岗组织被尼泊尔皇家军队全歼,其无情无义程度,令许多当事的中情局特工为之汗颜,甚至有因而"放下屠刀"而"出家"的。此是后话。
  "塞翁失马",尽管在军事上惨遭"出卖"抛弃,由于美国地缘战略的变化,特别是苏联瓦解后对崛起的中国进行"离强合弱"的需要,达赖喇嘛"流亡政府"改走"和平"路线,近年来在美国行情大涨。[59]
  十四世达赖喇嘛于西藏问题的国际化"功不可没"。今天,十四世达赖喇嘛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西方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了西方自己的宗教领袖。他通过自身成功地引导了国际社会对西藏问题的瞩目。
  达赖喇嘛与西方打交道几十年,堪称精通国际事务的大师,他很懂得利用西方社会心理和操纵西方传媒,掌握在国际事务中打开局面的方法。他身边有长期为他服务的西方顾问,在美国雇佣最好的律师事务所为他进行院外活劝。他在世界各处发表讲话的内容总是与西方的关注热点相连:人权、环保、和平、反核……阐述的价值观念和语言的表述方式也与西方非常一致。深谙西方人文气象的达赖的聪明之处还表现在,他领导的运动不采用纯粹的政治路线。譬如他避免直接谈及西藏独立,总是表示最关心西藏文明的延续。他提出的解决西藏问题建议是将西藏建成一个没有军队、没有环境污染的自然文化保护区,一个受国际社会监督的和平区。这幅蓝图与西方人理想中的净土完全吻合,因此赢得广泛支持。
  1989年10月5日,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宣布授予达赖喇嘛诺贝尔和平奖。获奖以后,达赖在国际上的表演空间和活动能量猛增,西方各国都对他打开大门,各国领导人纷纷出面会晤,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也以邀请他为荣,西方传媒更把他当成焦点,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明星。
  达赖喇嘛的个人成功带动流亡藏人的运动在国际社会取得巨大进展。1990年西藏院外活动集团在挪威、加拿大和意大利策动建立了议院委员会;28个国家的代表在印度召开"西藏之友大会";稍晚,34个国家的代表又在伦敦召开"西藏国际协商大会",谋求将世界各地支持西藏流亡者的议员联合起来,冰岛首相出席了那次会议;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法案,拨款援助西藏难民,并在白宫会晤了达赖喇嘛,而在过去,达赖根本拿不到美国签证;131名美国众议院议员签署了一项协议,称西藏为"被占领的国家";1991年,达赖推动了"国际西藏年"的活动,仅10月一个月,西藏流亡者组织"西藏之家"就在全球36个国家举行了60次活动;至今,流亡藏人在纽约、苏黎世和新德里设置了与联合国打交道的办事处,另外在伦敦、东京、布达佩斯、日内瓦、加德满都等地派驻了代表;大批西方最红的影星歌星叁加了支持流亡西藏的活动,带动了成千上万的西方青少年成为达赖喇嘛的崇拜者和支持者;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通过了谴责中国在西藏"侵犯基本人权和自由"的决议,那是1965年以来联合国机构第一次通过有关西藏的决议;欧洲议会五次通过有关西藏问题的决议,对中国进行谴责;俄罗斯下议院1995年11月通过决议,敦促政府承认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纽约市政府规定每年3月10日为纽约的"西藏日";1994年,达赖喇嘛一年出访17个国家。到1994年为止,他访问过的国家已达49个(对许多国家多次访问)。1997年,他还访问了台湾,而好莱坞则在1997年一年之内推出三部关于西藏的影片……达赖六十岁生日时,世界各国四百多名政要和名流叁加庆祝会,使其荣耀达到举世瞩目的高峰。[60]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40:45 | 只看该作者
  在西藏问题上,西方政府和传媒另一件不愿声张面对的事实,是近百多年来,真正遭到"文化灭族"和"民族清洗"的原藏语和藏传佛教地区,决不是在中国境内,而正是被原英帝国强占的大吉岭(原属锡金)、锡金(即哲孟雄,原属西藏)和拉达克等地。它们今天都成了印度的正式领土,那里的藏语文化频临消失。中国境外唯一的藏语国家不丹,也面临印度巨大的政治经济压力和效忠达赖喇嘛的"西藏难民"双重威胁。[61]
  印度在历史上的孔雀王朝时期(公 元 前324~151年),曾是北起喜马拉雅山,南到迈索尔,东抵阿萨姆河西界,西达兴都库什山的南亚大国;中世纪莫卧尔王朝时期(1526~1857),印度的版图曾再次接近这一规模。英国统治印度期间,英国以印度为中心,使自己在亚洲的势力伸展到北至阿富汗和西藏部分地区,南至印度洋, 东至东南亚地区。
  印度独立后,俨然以大英帝国在南亚的继承人自居。尼赫鲁雄心勃勃,梦想以大印度"联邦" 的形式全盘继承英帝国留下的这份"遗产"。他在《印度的发现》中写道:"让我们暂时把当前的问题忘掉,并且向前瞻望一下吧,印度成为一个强有力而统一的国家,成为一个和它的邻邦密切联系着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由许多单位组成的联邦而涌现在我们眼面前。它是那些拥有能够自立的丰富资源和能力的少数国家之一。今天类似这样的国家大概只有美利坚合众国和苏联。"这里所说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国。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使尼赫鲁的"大印度"梦想遭到首次重挫。印度分治后,尼赫鲁痛心地说:"巴基斯坦是一个具有不可能实现的神权概念的中世纪国家。它不应该成立,而且要不是英国人支持真纳的愚见,这件事决不会发生…… 总有一天合并必然会到来"。
  中国是尼赫鲁实现其大印度" 联邦" 不可回避的近邻大国。1950年中国进军西藏,年底印度三次向中国政府提出备忘录和照会,反对中国出兵西藏,要求中国政府用和谈来解决 "西藏自主"问题;1954年印度与中国在联合公报中第一次公开提出按五项原则发展两国关系;但就在同一年,印度政府修改地图,并照尼赫鲁"应沿边界全线建立一系列的边境哨所 ,特别是在可能有争议的地方,必须建立边境哨所。"的指示实行"前进政策 "。1959年尼赫鲁在人民院发表讲话公然支持发生在中国西藏的武装叛乱并鼓吹"西藏独立 "。印度蚕食中国领土的行为到1962年达到高峰,中国政府被迫实行反击。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顺利平息少数藏人叛乱,以 及1962年对印作战的胜利,使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的设想受到自印巴分治以来最沉重的打击,以至尼赫鲁在1962年印度军事失败后不久逝世。但是,尼赫鲁外交政策的内在矛盾及其失败教训不仅未引起印度后来政府的足够重视,相反,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的思想却为印历届政府所继承并在其实践中以不同(温和或强硬)方式使之进一步转化为地区霸权主义外交政策和实践。
  1965年印度对克什米尔继1947年后再次采取军事行动;1971年由印度军事支持导致的巴基斯坦分裂;1975年印度正式吞并锡金王国。80年代中期,由于印度国内经济日益下滑及国际间斗争日益向经济竞争转化,执政的国大党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国内,为发展经济注意改善和发展对华及与其他邻国的关系。90年代拉奥政府改革,印度经济有了长足进步,90年代中期,经济自由化的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加上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的影响,印度国内的民族沙文主义情绪骤渐抬头,最终把反映这种情绪的印度人民党推向印度政治舞台中心。
  印度人民党原主席阿德瓦尼在2000年2月大选之初就声称:"印巴分裂不符合印度任何一派的利益。"阿德瓦尼这句话与尼赫鲁的思想是一致的:在印度人民党眼中,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应与印度是一个整体。由此看来,印度" 大国"概念的潜在含意应是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中国西藏乃至印度洋沿岸诸国都被纳入印控的"联邦"的历史概念。
  印度人民党的"国家安全"概念与印度从尼赫鲁以后所追求的南亚霸权目标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印度的所谓"国家安全"概念分南北两面。在北面印度要求对巴基斯坦-西藏- 孟加拉的实际控制权,南面印度则要求对印度洋的实际控制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回避北方中国纯粹是由地缘因素产生的所谓"威胁",几年前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就说过"中国是(印度的)最大的潜在威胁。来自中国的潜在威胁要大于巴基斯坦"。而要解除这一所谓"威胁"的最根本的途径,按印度霸权主义的主张,就是促成西藏与中国分离。[62]
  印度近年来"大国梦"膨胀,其情报部门公然招募"精通汉语、藏语、尼泊尔语……的年轻人"。另一方面,印度又面临国土面积有限、人口爆炸的严重威胁。中国之外大吉岭、锡金、拉达克等原藏语区遭到印度的"非藏化",实在为"藏独"运动提供了不祥的前车之鉴。[63]
  中国与印度接壤线目前长达1450公里,加上被印度吞并或控制的不丹与锡金,两国实际接壤线长达2250公里,全部都在西藏境内。
  印度梦寐以求的是西藏的独立,西藏独立可以使中印之间出现一个缓冲地带 ,这可使印度在避免腹背夹击危险的条件下,在南亚大陆继而在印度洋地区采取更为大胆的行动。只要印度不放弃其孜孜以求的南亚霸权目标,印度就不会放弃对中国的挑衅。在印度某些人看来,只有促成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印度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因此,由印度所谓"安全利益"引起的与中国的矛盾是地区性的。而西藏是中印矛盾的核心。
  印度经过90年代的改革,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印度在多极化的历史潮流中已发展为独立的一极。1995~ 96年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16位;军事上看今天的印度已成为以核武器和高科技为后盾的军事强国,其空军自封世界第四,海军已挤入世界10大海洋强国之列。这一变化使印度的政治眼光已不再局囿于克什米尔那样的弹丸之地,印度所要谋求的已是"在国际事务中要起到与其国土面积和实力相符合的作用并要得到相应的大国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与30年代德国、日本及80年代伊拉克面临的两面夹击的形势一样,印度必须先从北方解决问题。北方在印度看来最不能绕过的就是中国。不与中国从地缘上隔离开来,印度在南亚的所有霸权目标就只能是空想。为此印度必须把加速西藏与中国分离作为实现南亚霸权的首选步骤。
  长期以来,印度给所谓"西藏流亡政府"以庇护,2001年2月2日,印度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正式给予噶玛巴难民地位并取消了对他自由活动的限制。印度一直反对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但希望西藏问题国际化。用使西藏问题迅速卷入国际化的方式,而不是与中国发生全面冲突的方式,以及在主权概念上用迂徊(比如达赖所谓"高度自治")的方式,而不是向中国主权概念直接挑战的方式,很可能是未来达赖集团、印度及国际反华势力达到实际分离中国西藏目的的基本策略。[64]
  1950年11月18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总理在写给他的同事萨达尔。帕特尔的信中说:"我们不能拯救西藏,虽然我们希望这么做,我们救它所做的努力越大,给它带来的麻烦也越大。我们不但没有能力有效地帮助它,反而给它带来麻烦,这对西藏来说是不公平的。然而,我们有可能帮助西藏维持最大限度的自治。"
  尼赫鲁加了以下的话,其意义对今天来说都是有用的:"必须记住的是英国、美国、以及任何一个强国都没有对西藏或那个国家的未来特别感兴趣。他们所感兴趣的只是找中国的麻烦。"[65]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42:58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 台 独是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绞索(下)


  除了地缘政治因素外,印度对"藏独"的影响还表现在宗教层面。
  自古以来,西藏对印度一直有很高程度的精神认同。印度是佛教起源地,笃信佛教的藏民族因此对印度始终保持一种精神上的崇拜和向往。地理上,印度与西藏的交通比从中国内陆进藏方便快捷。清末及民国,从中国内陆到西藏上任或办事的官员,不少人取道印度,即使绕一大圈,也比从中国境内走快得多。1950年以前,西藏绝大多数贸易与印度进行,贵族子弟到印度上学,从西藏寄往中国内地的信也由印度中转。有风险即去印度,亦成为本世纪以来西藏上层人物的习惯动作。
  1980年中央对西藏地方政权实行两项重大措施,一是将西藏的汉人干部职工大批撤回内地;二是授予西藏可以不执行中央命令的"尚方宝剑"。汉族干部空出的职位迅速由藏人顶替,使西藏政权从那时起转向民族化和本地化。藏族干部中信教(或暗中信)者的比例相当高(尤其在基层),信教就要拜神,而达赖既是西藏宗教之神,又是对国家政权而言的敌人,那么信教干部双重之身,是以拜神为先,还是以对敌斗争为先,就成了一个始终处在微妙状态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之下,如果其手中再有一柄被允许"不听中央"的尚方宝剑,其中的变数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将会非常之多,后果也将非常难以预测和控制。
  目前的西藏政策有一个"怪圈"。怪圈为:改革开放后中国西藏政策的主要进步是落实宗教自由,这一进步只可继续,不可逆转藏人全民信教。宗教本质决定信教者对宗教领袖的盲目服从,达赖既是西藏宗教领袖,同时又是中国政府的敌人和西藏反对派的政治领袖。达赖喇嘛是形成这个"怪圈"的关键一环。他以宗教领袖身份对全民信教的藏民族所拥有的精神影响力,可以非常容易地转化为引导藏民族跟随他反对中国统治的政治号召力,从而把西藏宗教顺理成章地转化为他的政治工具。
  目前有一种治藏思路,是以推动西藏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去争取民心,瓦解宗教控制,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解西藏分离主义的影响,同时,现代化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西藏与中国内地一体化融合,也会成为对分离主义的制约。根据大致统计,从解放军进藏的1951年至今,中央政府给西藏自治区(不包括其他藏区)的钱物总值约为400亿元人民币。按此数平均,西藏自治区全部人口平均每人每年都能得到500元左右。也就是说,即使一年到头西藏所有人甚麽都不做,坐等的收入也超过内地大多数百姓一年辛苦的收入。在西藏,凡是需要花钱的事,只要去追踪钱从哪来,源头几乎全是中央拨款或内地支援。如果离开内地供养,西藏现有的社会体系(至少是城镇)连几天都难以维持。对西藏的拨款越给越多(1993年给西藏的财政拨款比1952年增加163倍),问题是对于上述治藏思路,效果到底怎麽样?
  市场经济对宗教的确有消解作用,尤其是卷进市场活动较深的城镇藏人,宗教意识已渐淡漠,开始热衷世俗享受。今天去拉萨,可以强烈感受到那座古老"圣城"的世俗化。不过,在经济发展淡化宗教影响的同时,传统宗教让出的空间却被现代社会的另一种准宗教即民族主义所填充,甚至宗教的被削弱还可能成为民族主义的蔓延条件和催化剂。在这层意义上,达赖的力量并没因为宗教的削弱而变弱,因为他不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也是其民族主义政治领袖。西藏社会世俗化进程在削弱他宗教领袖之影响的同时,同时加强了他的政治领袖之影响。
  事实表明,目前世俗化程度最高的西藏城镇青年,反而更具有离心力强.民族主义情绪严重的特点。他们是近年西藏进行反抗运动和街头骚乱的主要力量。拉萨骚乱时的囗号之一虽是"吃糌粑的赶走吃大米的",然而喊口号最响的,往往都是早已不吃糌粑、热衷汉菜和西式点心的人。
  另一方面,不管城镇的宗教如何受到物质主义瓦解,在西藏广阔的牧区和农村,高原的严酷生活却注定了藏人与宗教保持不可分离的关系。钱对生活在大山雪原中的藏人只是某时有用,神对他们却是时时刻刻都有用。没有神的指引,人在那种环境中是支撑不下去的。从这种角度来看,西藏宗教又是不可能在西藏广大地区和多数人囗中被真正瓦解的。由此,民族主义和传统宗教同时成为达赖可以左右开弓的利器。
  从考虑危机的角度看,西藏比新疆问题更大,原因就在新疆已经有了500多万汉人在那里安家(其中有近200万人在农村和基层),无论历史发生什么,他们都会是中国主权在新疆根植的坚实土壤。而数量只有几万的在藏汉人,现在是人身在藏心不在,他们家在内地,脚下无根,有风则散,到那时,主权就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依托。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未能如控制新疆和内蒙古那样牢固地控制西藏呢?"无人进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里"人"指的是以汉人为主的中国内地人。作为世界第一的大民族,几百年来人口压力就使汉人不断向周边扩散,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内蒙古和新疆也成为汉人移民的投奔之地,为什么唯独绕过身边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藏而不去呢?原因就在于西藏高原的高海拔所造成的缺氧、恶劣气候和荒凉环境,是被农耕文明培育的汉民族从根本上不能适应的。中国的人再多,对控制西藏有意义的却是能够进藏的人有多少,如果都不进藏,再有人口优势也没用。
  西藏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如果独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谅其自己力量无法建立有效的边防。这一点,先天地决定了西藏不可能不依靠一个大国,以获得建立边防的人力物力,或者干脆就由那个大国为它承担整个防务。地缘位置决定了它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因此它不是依靠中国,就是依靠印度,没有别的选择。而西藏独立是其对中国的摆脱,仅凭分离的惯性,也会使它自然倒向印度。何况达赖喇嘛及他治下的数万西藏难民,还受了印度收养几十年之恩惠呢。达赖对此曾坦言:"我心中毫无疑问地认为印度比中国更有理由声称领有西藏主权"。
  印度是能够为西藏提供边防、足与中国匹敌的大国吗?中国人爱回顾1962年中印战争的的印度军队如何不堪一击。然而今非昔比,驻守西藏边防的中国军人最清楚这一点。中国边防至今还有一些段落靠骡马运输(甚至人背肩扛)保证后勤,印军却已经普遍使用直升飞机。印度的综合国力不如中国,军费开支在80年代却曾达到中国的近两倍。即使中国在90年代大幅度增加军费,也仍然没有赶上印度。1962年那场失败的耻辱使印军卧薪尝胆,1971年印巴战争印军表现就已经相当出色。据国外军事专家评价,印度目前具有全世界最优秀、吃苦性最强、装备最完善的山地部队,能够成功地抵抗中国的任何进攻。[66]
  从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开始,出现了新一轮国际"大博弈",当前的新一轮大博弈,完全可说是老一轮大博弈在新国际战略组合下的延续,只不过大博弈的主角换成了美国,美国在这一大博弈中有地缘政治和经济两大目的,两者又密切相连。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在政治上,美国的目的和策略都是世界强权斗争中传统的"离强合弱"("抑强助弱"),其主要对象为俄罗斯、中国和伊朗。对于俄罗斯,美国的目的是确保本区前苏联各共和国的"独立",削弱俄国对它们的控制和影响,进一步蚕食俄罗斯在中亚、里海和高加索的势力。对于伊朗,美国企图长期遏制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并通过支持原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威胁伊朗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甚至最终肢解伊朗。
  中国近二十年来在经济上突飞猛进,无疑是对美国独占世界霸主地位的最大挑战。而中国的崛起,必然引起丝绸之路的复兴,中国必须发展和利用中亚的市场和自然资源。美国对此是以攻为守,以第一轮大博弈中应运而生的"藏独"和"疆独"两大分离主义运动,直接威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西部的发展。
  在经济上,美国的目的更加明确,其中心便是前苏联里海地区和各中亚共和国尚未开发的巨大石油蕴藏,阿塞拜疆共和国早已以其石油储藏著名于世。此外,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与英国--挪威北海油田不相上下。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第五位。总之,本区的石油总储量估计至少在250 亿桶以上,与已经长期开发的科威特油田总量相仿,超过阿拉斯加北坡和北海油田的总和。
  目前美国和西方对中东和波斯湾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正日益受到伊斯兰什叶派势力崛起的巨大挑战,迫使美国寻求更为长远稳定的能源资源。
  与此同时,根据当今布什总统自己的说法,美国正面临短期和长期的能源危机。布什不仅食言而肥,违背自己保护生态环境的竞选诺言,还冒天下大不韪,取消前克林顿政府对京都国际协议的承诺。因此不难理解某一美国战略研究人士的结论,认为中亚和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对21世纪西方地缘战略和经济利益生死攸关。"
  在西太平洋,从白令海峡、朝鲜半岛直到台湾海峡,美国的战略是依靠日本,因此日本的二战翻案运动愈演愈烈。而美国新中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利用北约盟国土耳其。其结果是苏联崩溃后在中亚"徘徊的幽灵"--泛突厥主义。所谓"疆独"运动,便是其组成部分。
  苏联瓦解之后,中美反苏"轴心"寿终正寝,而原苏联中亚和里海高加索地区各共和国纷纷独立,为美国直接涉足中亚,提供了大好机会。土耳其由于其独特的民族特性和地理位置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宠儿。
  在新疆,当年的独立运动的背景支持是苏联。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插手新疆三区革命,为三区革命政府培养、训练、输送干部的过程中,灌输"民族自决"思想,对新疆政局影响是深远的。斯大林当时的意图,乃是建立一个外蒙古式的仆从国,或者干脆加入苏联,成为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
  今日新疆的民族分离主义与苏联当年长达二十年的以"民族自决"为题的反华煽动是脱不了干系的。现在的情况是,"疆独"的指挥大棒由美国的铁杆盟友土耳其国接过,"疆独"分子梦想成立东土尔其斯坦共和国,最后好与土耳其合并。
  中亚除了塔吉克斯坦之外的四个共和国,都是以突厥民族为主体,作为最大的突厥族国家,土耳其是"泛突厥主义"运动当仁不让的旗手。土耳其各界领袖纷纷发表有关新疆的狂热言论,例如已故总统欧扎尔就公开声称:"土耳其的利益区是从亚得利亚海直到中国长城。"同时在新疆地区,各种爆炸和骚乱事件开始不断出现,近年来愈演愈烈,海外特别是土耳其境内的各种"疆独"组织的声浪也越来越大。"疆独"运动形成第三次高潮。
  在美国方面,从"中情局专家"到有关"学术界"人士,不断放出"新疆局势不稳","中国可能分裂"的言论。美国政界和美国国会,则不断出面表示对新疆突厥族人"受压迫"的关注。同时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等美国政府主办的宣传机构,全力以赴,加强对中国新疆地区突厥语各族的宣传广播。2001年3 月,美联社发表专评,公开称此宣传战为一场"高科技手段的大博弈"。
  美国中亚战略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美国国务院之外的军事和情报机构的职责,特别值得注意。早有美国学者揭露:美国中央情报局针对中国新疆和西藏地区的"公司路线",是"中国可能分裂"。
  苏联瓦解后,美国军方的四大世界辖区之一--"中部军区"(Central Command,辖区是非洲、中东和中亚)在中亚的活动急速增长,成为极重要的区域司令部(Regional Commanders-in-Chief,简称CINC)。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过去十年中美国国务院的预算屡屡被削减,但是军方区域司令部对外不公开的预算却不断增加,以致区域司令们特别是前不久退休的中部军区司令兹尼上将(Anthony C. Zinni)得到了"四星外交家"的美称。
  从历史角度讲,中国正在向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演变,而一个强大的中国必然导致两项发展:"丝绸之路"和南洋海陆空商路的繁荣。由于与东南亚华人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南洋商路备受各方注目。中美撞机事件,表明南洋商路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并作为对美国新一轮中亚大博弈战略的回应,中国加速开发大西部、复兴丝绸之路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一历史性过程中,正如南中国海上的撞机事件,作为大博弈一部的"疆独"运动,决不会消失于中亚的政治舞台。随着美国全面加速其战略重点向亚洲的转移,"疆独"的热度将会不断上升。[67]
  与此同时,美国对"藏独"运动的支持也日益升温。2000年5月9日美国参议员范斯坦和众议员兰托斯等分别在参众两院提出《2001年西藏政策议案》,这个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尽一切努力,"促使北京政府坐下来与流亡海外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进行对话",要求"设立西藏问题协调员,拨款275万美元用于对西藏难民的人道援助,给流亡藏民提供奖学金和西藏人权活动团体的资助"。估计国会将会通过这个法案,如果总统签署生效,美政府就会借口"法律依据"利用所谓"西藏问题", 放手干涉我内政。5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任命负责全球事务的副国务卿为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这是自1997年以来任职最高的官员担任这一职务。鲍威尔表示:"西藏事务协调员办公室能帮助国务院制定出有助于藏人和中国人和解的政策。""美国应该让中国知道,西藏问题将会影响美国与中国的全面关系"。23日,正值中国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决西藏办法的协议》签署五十周年之际,达赖在会见鲍威尔之后又受到布什及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在白宫的接见,布什"声明坚定支持达赖喇嘛为倡议与中国政府进行对话所作的不懈努力"。[68]
  有网友指出,在美国国务院关于西藏的网站中居心叵测地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在西藏屠杀了400万藏民,殊不知,当时西藏的总人口也没有这么多,按美国人的说法,西藏的藏民岂不是绝了种?
  美国插手西藏和新疆,是基于地缘政治和石油利益的双重考虑。
  20世纪的美国外交策略的要点是:用不断制造小国、特别是海上岛屿小国的方法,确保海上运输线和地缘及资源关键地区控制在美国及其盟国手里。对世界的控制首先表现为对欧亚大陆中心即中东中亚地区的控制,对中东中亚地区的控制首先是对其两翼即巴尔干和南亚地区的控制。
  美国从自己的建国经验中得出,国家强大的首要基础是拥有广大的版图,而阻止一国崛起的最彻底的办法,就是肢解它的版图,让它在分裂中内耗,在内耗中为大国所操纵。二战后,西方用这种办法肢解了德国,英国用这种办法削弱了本可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印度。20世纪末,西方又用同样的方法促成了强大的苏联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到21世纪,在安排好欧洲地缘政治版图之后,美国及其盟国就可能如法炮制,把目标指向崛起的中国,使中国在(有限的)分裂中彻底失去成为世界级大国的机会。
  从美国亚太地缘政治的需求看,使台湾、南沙群岛继而西藏地区与中国事实分裂,符合美国及其盟国称霸世界的长远战略。
  台湾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最直接的门户,是日本南下必经之途。控制一个与中国分离的台湾,美国就北可遏制日本,南可威慑东盟,西可堵截中国;而动摇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地位,就可使中国失去最接近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基地,从而进一步失去对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这一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战略要地的天然控制力。目前台海两岸政治分裂和南中国海主权纷争的现实,已为美国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良机,而日美防卫合作范围的扩大及美国在东亚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设想的提出,是美国在21世纪促成台海两岸无限期分裂、南中国海主权纷争长期拖延下去(也是变相分裂)的切实步骤。
  西藏是中国进入中亚中东及印度洋地区的前沿地区之一。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围绕着占世界石油储藏量2/3的中东地区以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展开。中东和中亚是世界能源和地缘的中心地带,是美国国家绝对利益所在。苏联解体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出现的中亚五国已把俄国与中东富油区隔离开来,目前除中国外,这一地区已无有实力的大国。因此,在21世纪,分离中国西部、特别是中国西藏地区,并以此阻止中国力量向中东中亚地区伸展,将是美国及其盟国对华重要的战略目标。[69]
  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围绕着世界石油储量三分之二的中东地区以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西线是由波斯湾经红海、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航海线;东线是由波斯湾经科伦坡、马六甲海峡、马尼拉、关岛、夏威夷到美国的太平洋航海线。只要观察一下本世纪美国历次重大外交举动,基本都是沿着这两条线索展开的;反之,都不会引起美国外交太多注意。二战前,日本在中国东北、华北长驱直入,对此美国坐视不管。一旦日军靠近上海,美国才认真起来;两伊战争中,只要伊拉克向西部和北部扩张,美国就慷慨资助。然而,一旦伊军调头南下,那就遭到美国"沙漠风暴"行动的打击。海湾战争前,美国外交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对中东石油实现直接控制,而美国在中东"首要国家安全利益"是海湾的石油利益。
  目前,在中东和中亚周围除中国外,已没了有实力的大国。这样在二十一世纪,分离中国西部,特别是中国西藏地区,就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国家的目标所在。在把俄国推向北方之后,再在中国和中亚中东石油国之间设置一道象西藏和新疆这样的政治屏障,这在西方一些政治家看来,符合他们永久控制中东中亚石油的战略利益。
  据统计到2010年亚洲石油日需求将为3000万桶,是今天的两倍,而同期亚洲的日产量只有800万桶,除非出现新的能源产地,否则,亚洲石油进口90%以上将来自中东和中亚。亚洲对未来中东中亚石油进口依赖性的巨大增长,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意识到抢先取得中东中亚石油控制权对它们,特别是对于已完成北约东扩和日美军事合作关系的美国,所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中国有着非常有利的地缘战略优势。我国广袤的版图不仅处于亚洲中心,而且还处于左右逢源的地理位置:它东接太平洋,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特别是对日美等发达国家开放,以获取中国发展不可缺少的资金技术,促进贸易拓展;它西直接与中亚富油地区接壤,这利于我国获取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石油资源。这种东接财源,西接能源的地缘优势,在当代世界各大国中是较为独到的。如果再考虑到"亚洲太平洋时代"到来这一难得的"天时"和中国人民为现代化目标而奋斗的共识,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已有了极好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在经济发展初期,中国东部的地缘优势对我国对外开放和贸易大规模展开,发挥了巨大作用;21世纪随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西部的地缘优势将满足我日益增长的石油进口需求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地理条件。20世纪前半叶,经济崛起的日本为了控制通往中东的石油运输线,在30-40年代,用武力把中国东部沿岸自北而南地肢解成几个小"国"之后,它又用了几乎是全部的国民财富与美国在太平洋进行了殊死却又是失败的血战。对资源极贫乏的日本和对中东石油有相当依赖的美国而言,控制经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西入印度洋,北上阿拉伯海,终达波斯湾油区的航线,实在是太重要了。为此,在这条线上美国和日本结下了百年不解的生死宿怨。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43:2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新疆地区与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石油国家直接接壤,与里海乌兹别克、土库曼斯坦等石油富国亦相距不远;中国与巴基斯坦历来是友好邻邦。中国西藏与巴基斯坦接壤,出了巴基斯坦就可直达霍尔木兹海峡;中国云南与缅甸为邻,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与缅甸的友好关系,在缅甸铺设输油管道,将中东的石油海运到缅甸的港口卸下后,再通过输油管道,输送至我国西南,则同样可以避开繁忙的马六甲海峡。
  与美国和日本由本土至波斯湾的海上运输线相比,中国西部这几条陆路油线不仅对中国石油进口,而且对与中国接壤的中亚南亚诸国石油出口或转运来说,安全系数要高得多。因为这些线路的主要部分都在中国的主权范围内。即使从军事安全的角度说,这些线路地处中国境内纵深地带,远离海岸线,有利于发挥中国陆战优势。
  因此,只要我们牢牢掌握住中国西藏新疆的主权,我们就能保障贯穿于中国境内的这条直通中亚和中东并很可能要变为现实的石油大动脉的安全;只要搞好中南亚诸国的关系,我们就可以保证这条线路的畅通无阻。与其他大国相比,要做到这一点,对中国来说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中南亚国家向中国乃至东亚的东向石油出口线路与经阿富汗或其他国家的南向路线相比,不仅风险最小,并且因市场巨大利润回报也相当丰厚。正因此,1997年9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开发里海东岸的石油并铺设通往中国新疆的输油管道等内容的总额为95亿美元的协定。《亚洲周刊》直称与这条石油管道连接,中国大陆铺设的石油管道可望直通太平洋,俄罗斯《独立报》称"这当然要比把管道通过不稳定的阿富汗铺设到海湾要好,也要比在通向海湾的道路上成为被禁运的伊拉克的人质要好。" 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 经中国境内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欧亚大陆桥迄今已开通5年,可以预计,连接中亚南亚和太平洋的石油管道的铺成,也将在21世纪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条线路不仅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发展,尤其是对东北亚日本的下世纪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都十分重大。
  不仅如此,贯通经中国内陆通往中亚南亚乃至中东的石油线路,对我也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为这条线路可以使中国摆脱日美间为控制太平洋石油运输线冲突,从而就可以使中国以更为超脱的地位来处理目前大量存在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双边或多边矛盾。远东地区的大量矛盾都集中在由美日经太平洋通往中东富油区的运输线上:为了控制这条运输线,美日之间发生了旷古未有的大血战;部分是由于借助了这条线上的枢纽地位,东盟才具有了傲然于世界的国际地位。21世纪中国在石油战略资源的进口上若能摆脱纵横于太平洋上的这条运输线,中国就可以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抽身于日美间的历史宿怨,从而使自己拥有更为超脱的大国地位。
  美国世界战略的要点是中东石油;美国对华外交的重要目标是在地缘政治上阻止中国国力西进并打断由此引起的中国与其接壤的富油地区直接联系。美国已用促成苏联解体的方式使俄国远离中东富油区,下一步美国也会用同样的思路即分离中国西藏来在中国达到同样的目的。就西藏本身而言,它并无太大意义,但分离西藏却能在中国和中东富油区间再楔入一道政治屏障,这符合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战略利益。所谓"西方七国集团"实质上是世界石油资源垄断地位共享集团。他们的投资利益可以不同,但在石油垄断利益上,他们是一致对外、毫不含糊的。这就是西方大国在对待达赖分裂主义活动一致持倾向态度的原因。
  为了中东石油,美国可以把伊拉克搞得颠三倒四;同样为了石油,美国也会不惜让中国在西藏新疆地区与祖国的分裂中血流成河。 美国所谓"西藏人权",其实质就是石油控制权。控制了中东和中亚,就控制了石油;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这是美国的逻辑。对中国而言,稳住了西藏新疆,就有了完全的石油供给线;只要有了完全的石油供给线,中国经济的新世纪发展才有切实保证。[70]
  现在,美国及其盟友已经在中国东南沿海拉紧了围堵中国的"环岛锁链",9·11以后美国大兵又驻扎在中国新疆门口,此结果令人不寒而栗--一旦失去对台湾事态变化的控制力,中国就失去了在中国主权范围内的进入太平洋的入海口,一旦失去西藏新疆,中国就失去了进入中东和中亚富油区的通道,一旦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关系出现紧张,我们就会面临在经济腾飞需要大量能源的情况下,连陆地上的石油进口线也会被截断,还奢谈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西藏的历史表明,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控制发生问题,前提只能是中国内地失去稳定。现实看,"藏独"的唯一可能是由于中国实力不济,在与台 独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元气大伤,今天的西藏分离主义者无疑也在昼思夜想地等待这个前提再次出现。
  现在台 独与"藏独"分子正打得十分火热。2001年3月31日,达赖喇嘛以"西藏自由的代言人"身份访台,达赖在台湾广泛会见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等"朝野"首脑,鼓吹西藏人有民主自由决定自己前途的权利,鼓励中国境内分裂势力的反共反政府行动,"两独"合流,共同对抗祖国大陆。[71]
  西藏流亡者要求的西藏独立,或者是达赖喇嘛现在主张的西藏高度自治,范围所指都是"大西藏",即现在和历史上藏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整个青藏高原:即今天全部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省,以及国民政府时期的全部西康省、即今四川省整个西部包括进去),事实上,50年代的"西藏叛乱"首先起自安多(青海)和康区(主要是四川西部),大批参与叛乱的藏人和他们的家属因躲避"平叛"而逃到卫藏。在达赖喇嘛出走之后,他们也随之流亡。
  如果"大西藏"的250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分离,中国的西部边疆将向腹地收缩上千公里。如果在中国版图上打两条对角线,交点也就是中国的中心在甘肃天水。"大西藏"独立,天水离"新边界"只剩100`多公里距离,现在的中国中心就变成了边疆。中国以往出现国难危机,腹地四川往往被当作"大后方",或"偏安",或"陪都"。而四川的省会成都,距"新边界"也只有100多公里,成为边防前线。[72]
  蒙古原为我国的外蒙古,本世纪二十年代被苏联控制,成为拱卫苏联西伯利亚(包括重要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南部的缓冲区。1966年,苏蒙结成军事同盟,百万苏军推进到中蒙苏边界,此地与北京的直线距离仅680公里,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973年苏联远东部队曾举行过代号"东方73"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目标是七天之内攻至北京城下。
  外蒙的丧失对我国北部安全影响极大。我国华北的国防线等于内推了一千余公里。在现代战争中,有辽阔的战略纵深可以令敌人不敢贸然发动地面进攻,并为防御来袭的导弹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尽管这种时间可能非常短暂。[73]
  所以,一旦西藏独立并且别无选择地与印度结盟,印度就可以不发一枪一弹长驱几千公里,把军事力量径直部署到中国腹地,其导弹借西藏高原能打遍中国全境。失去西藏天险屏蔽和不怕战火的西藏高原之迂回空间,战争就将在中国内地进行,人民的生命财产必会遭受重大损失。可想而知,让中国失去如此广阔的屏障,暴露出致命的"软肋",从国家安全角度是绝对不能接受的。[74]
  对中国而言,西藏分裂将使位于中国腹地的高科技重工业暴露于前沿地带,并使中国失去政治经济纵深发展的空间;更为危险的是,在东部地区水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失去中国两江之源的西藏(和青海)地区,无疑将对中国的未来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是,汉族人口虽占中国总人口的 93 %,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却占中国领土面积的 60 %、草原面积的 89.6 %、森林面积的 37 %、木材积蓄量的 49.7 %、以及水利资源的 50 %以上。中国严峻的现实人口爆炸、空间拥挤 ,资源匮乏,是中国不可能以苏联解体的模式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制约所在。[75]
  稀土是极其珍贵的战略物资,广泛应用在电脑、飞机、火箭、航天器等高科技产品中。邓小平曾经自豪地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0%,而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就占中国总储量的80%。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而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以致必须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土地、百分之二的财富来养活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相比较于美国可以奢侈地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土地、百分之二十六的财富来养活不到世界百分之五的人口的状况,显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由此而产生的紧迫的经济建设任务使中国无暇精心细致地去建构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之间的调节机制,而中国传统的各类社会调节机制又已经被不断的动乱和资本主义膨胀的物欲所粉碎。因此今天的中国社会仍是相当脆弱的,各地区、各族群之间的矛盾、纠纷和隔阂纷繁复杂,不一而足。台 独一旦取得成功,极可能引发中国民族分裂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中国的全面解体,酿成空前浩劫。[76]
  新疆和西藏两地加在一起就是四百万平方公里面积,超过了中国领土的 2/5。若不幸"疆独"和"藏独"取得成功,必将割断中国军事经济文化的地理依存,割走地下丰富的能源,割断中国汲取中亚五国油气的通道,将中国的腹地裸露在敌对军力的直接打击范围内,让十几亿人生活在空间拥挤、资源匮乏的东中部地带,那无疑将使中华民族陷入灭顶之灾。[77]
  回首百年多来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第一轮国际大博弈期间英俄对局的三个主要地盘即阿富汗、伊朗和中国新疆,新疆受到的伤害最少,而伊朗与阿富汗的内忧外患至今没完没了。这无疑反证了维护中国主权对新疆以及西藏地区安定的重要性。
  新疆、西藏的隐忧不小,如果对台 独处置不当,二者的"隐忧"就会变成"显忧",中国极有可能变成南联盟第二,这肯定不是善良的中国人所愿看到的,也绝非中华民族之福。
  台 独必然会导致中华民族的衰亡
  台湾地处东亚海上要冲,中国未来的经济和战略生命线,都处在台湾和南中国海方向。台 独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国土概念,而且决定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空间。如若让台 独阴谋得逞,不仅会出现国家分裂,而且会出现极为不利的海洋战略环境,中华民族就丧失了必要的生存发展空间,其结果不难逆料--衰亡或毁灭。
  中国东部、特别是广东上海沿海地区已成中国经济产值最高、增值最快的区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势必要求我们绝对不能把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引向内陆而应尽可能远地将其推向海面。台湾的独立,就将中国大陆繁荣、富裕的华南东南暴露于敌对势力的枪口之下,失去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一旦发生战争,即使我们最后胜利了,也将付出远比敌人更为沉重的代价,这是万万不可接受的。[78]台湾独立将切断中国的东南海上通道,从而制约中国的长远发展。
  从军事地理的视角看,台湾是中国突破太平洋第一岛链、跨入太平洋的唯一跳板,是敌人扼杀我国与我国求生存的死生之地。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台湾是不能"独立"的,其宣称"独立",也不会真的"独立",它一定会依附在某个国家的身上,这个国家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日本,绝不是"中国"。不难逆料,台湾一旦获得独立会立即和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的军事存在很可能很快就会重返台湾,从而堵死中国的海上门户,完成战略上对中国的包围之势。美国与日本和南韩本来就有军事同盟关系,在日韩两国都驻有重兵。东盟现在虽然和中国关系总体上不错,但其成员国多和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有不可解决的纠纷,况其原本为美国支持的反华组织,而美国在东南亚也有可观的军事存在,所以美国只要施加足够大的压力,东盟是很有可能在中美之争中彻底倒向美国的。西方强邻印度历来对中国抱有敌意,在地缘政治上视中国为对手。北面的俄罗斯,普京政府是其历史上最亲西方的政府,急需大笔美圆援助以振兴其经济,加上与中国的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因素,很难想象它会和中国在战略上合作对抗美国。所以,一旦台湾独立加入西方阵营,中国就会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在战略上处处受制于人,使中国很容易重新陷入被孤立和被封锁的境地。[79]
  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正处在初步崛起并全面走向世界的前夜,中国是一个大国,而近代史中的任何一个大国的高速发展,都不可能完全依赖本国资源,而没有高速发展并由此形成的包括现代化国防在内的强大实力,在现代国际舞台上,中国就不仅不会有被其他大国尊重的地位,而且连自保都很困难。
  对中国未来得经济发展来说,最重大的瓶颈是两个,一个是科学技术,一个就是能源,随着经济实力的扩张,中国对能源需求与依赖会越来越强。
  中国自一九九三年起成为原油净进口国,进口量也随经济增长而不断攀升,对进口石油的倚赖度愈来愈高。过去十年间,原油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为4%。目前中国每年三分之一的原油依赖进口,2000年中国原油净进口已超过7000万吨,这一数字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压力。
  中国目前在石油产品消费方面占世界的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的石化企业的石油库存量只能维持七天左右的生产用量,与美国目前的一百二十日和日本的一百六十日存在极大距离。以我国于二○○五年的石油消耗量约为二亿四千三百万吨计算,日均消耗石油六十六万六千吨,六百万吨石油储备仅能维持九天用量。增加三倍的话,也只能维持廿七天。[80]
  去年美国发生"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以后,中国原油价格曾一度飙涨6%、达到三十一美元一桶的高位。中国的石油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
  根据权威估计,世界石油产量将从2004年开始下降,其中,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石油产量将急剧下滑。因此,如无重大技术突破,至2010年,世界石油供应将出现严重短缺。[81]
  目前中国年产石油一亿五千吨,但几个大油田如大庆油田已经面临枯竭。新疆的塔里木油田油藏虽不小,但因油田属于那种不连续的众多小油田,开采很是困难,并且即使采出,其输送也耗费极大。是很不合算的事情(每桶中东石油只要一到二美元,运到中国也才三美元左右, 而从新疆开采则达五到七美元一桶以上。[82]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需要大量的石油供应乃是理所当然的事。目前中国人均用油不及美国的三十分之一,一旦中国民众对家用车辆抱有更大的兴趣时,就很可能刺激中国成倍地增加对石油的需求。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44:06 | 只看该作者
  据荷商壳牌石油公司预测,随著汽车使用量的增加,中国在二○一○年石油消耗量将占总能源消费的80%。由于缺乏新油田提供油源补充,保守估计,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中国的产油增长率不会超过1。5%,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占石油总消耗量的30%到40%,到2015年左右中国净进口原油将超过1 亿吨,占总需求的40% 以上,并在二○二○年底前攀升到50%以上的相对高峰。50年之后,这一进口额将会达到90%!对于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这是非常严峻的前景。[83]这不仅会给国家外汇支付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会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国际上有一个经验,当一个国家的石油需求有30% 依赖进口,这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就等于攥在别人手里。
  为了保证石油安全,中国大陆一直坚持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其目的是降低风险。中国曾设想铺设管线,增加从中亚地区及俄罗斯进口原油的数量,并已与俄罗斯达成有关协定。但"九一一"为美国人进入中亚地区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藉口,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使原来单纯的环境变得格外复杂。
  曾经有一个经济学家说过,如果一个国家的石油对外的依存度达到了50%以上,就意味着它已经站在了战争的边缘。
  石油是黑色金子,是软黄金,它既是经济的血脉,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石油往往还成为战争的起因和一些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也成了战争打击与破坏的主要目标之一。1940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石油和控制石油资源。20世纪的四次中东战争,基本都是以石油为背景,为控制和夺取石油资源而发生的。海湾战争是因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石油资源之争而引起,而美、英等国的军事介入,主要动机就是为了控制海湾丰富的石油资源,以保证其经济利益。美国以反恐的名义积极发动阿富汗战争,除了打击以本·拉丹为首的恐怖主义、推进全球战略部署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准了中亚地区存在的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想借反恐之机在中亚地区建立军事存在,以达到控制全球和控制中亚地区石油资源的目的。[84]
  中东石油经过印度洋,穿过龙目海峡,到达南中国海,最后无论到达中国,韩国或日本,都需要经过可能的动荡或局势混乱的区域。
  一九九九年,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约占进口石油总量的46。2%,从亚太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约占总量的18。7%,从非洲的进口量占19。8%。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进口中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进口总量的64%,而马六甲海峡一直是美国舰队控制的区域。[85]
  最近,美国加大了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日本也借口助美反恐,突破宪法制约派遣自卫队舰艇游弋。印度不仅已经称霸印度洋,而且还欲把触角伸到太平洋,这些都是中国海上石油供给的隐患。[86]
  世界大多数国家没有石油蕴藏,或者产量很有限,要依靠进口,而能够出口石油的国家非常有限。石油又不是可再生的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价格肯定会上升。而我国石油的储备几乎为零。万一石油进口中断,不出一个礼拜我国的经济和生活就会立即陷入严重混乱。
  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36%,即通过对外贸易所创造的价值已经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强;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资源需求也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外部进口。[87]
  中国能否顺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仅仅取决于中国本身的意愿,更重要的是要看在现实的国际环境中有没有可能。中国要开放,最起码的条件是要能够保证自己的海上门户畅通,历经内忧外患的中国,面对广阔的太平洋,最低限度,也必须能够拒敌于千里之外。[88]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中国海外贸易在没有海权的情况下不是发展得挺好吗?但问题是这是没有保障的发展。如果有一天,美国像对待南联盟那样,随便给中国找一个莫须有的借口,对中国实行禁运,中国怎么办?现在中国经济1/3,甚至1/2的部分依赖海外市场拉动。一旦遭到禁运,这时已发展起来的巨大的生产力就会反过来成为毁坏我们国家的一种力量。强大的生产力一定要有它畅通的吐故纳新的渠道,吐出的是产品,因而它需要国际市场;吸纳的就是资源,因而它必须走向世界。没有这两条,在市场经济中已解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对国家反倒是很危险的事。
  对一个走上市场经济的国家而言,当国家生产力在资本的推动下发展起来并使生产对资源有越来越大的需求的时候,发展,若没有滋养这种发展的资源支撑,就会变异为一种破坏自身的力量,国家经济从而国内社会就会发生危机,严重的还会发生带有暴力性质的社会动乱。这是任何已走上市场经济的国家不可免而今日中国正在试图避免的经历。
  美国的发展是靠吃世界。它靠全世界的资源喂养它。而在中国,现在大家已经感觉到资源利用已达到极限。比如沙漠的蔓延、生态环境的破坏,这都是资源的问题,而美国则放着自己国内的资源不开发,将它留作战略储备。事实上,国家经济发展的良性模式应是在生产力发展曲线向上升的同时,国内资源消耗的曲线向下降、形成一个剪刀差,差值越大,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越健康。中国经济发展一直是与资源消耗成正比例上升,这更使中国经济与世界资源产生了不可断绝的联系,而获取世界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拥有强大的海权。[89]
  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越来越与海洋体系息息相关,我国四大外贸航线有三条需要南下。台湾海峡的航行畅通对我国民经济均恒发展和外贸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台湾海峡长约220海哩,平均宽度约90海哩,是我国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也是西太平洋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日均通过的商船达百艘之多。
  台湾和南沙群岛是中国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直接或最前沿的出口,若失去了台湾与南沙,中国也就失去了对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海线最低限度的控制力。[90]
  在许多场合,人们往往把国家的"领土边界安全"及"国家安全边界",这两个概念混淆使用,往往把一国的安全边界的扩展混同于领土边界的扩张,因而称之为"威胁"。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事实上,这是既有联系但又相互不同的两个概念。任何一个进入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有主权范围内的利益和主权范围外的利益即融入世界的利益及其安全需求。
  领土边界安全是指国家对其主权范围内的领土的可控制和保卫的程度。领土是主权的物质载体,因此,领土边界安全从相当的意义上说就是主权安全。而国家安全边界则是指国家对其分布于主权范围之外的利益的可控制和保护的程度。比如,美国领土边界仅限北美洲部分地区,但由于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因而它的国家安全边界几乎覆盖全球。中国的领土边界与美国差不多大小,但与美国相比,由于中国海外军事力量严重不足,因而在中美冲突中,其安全边界则不出中国领土之外,尽管中国的许多政治经济利益已广泛地融入世界。
  民族国家一旦参与全球化,它就有保护自己的已被融于世界的国家利益的权利,而关心和保护其海外利益并不就是对其他国家的"威胁"。因此,只要不扩张领土边界和侵犯他国的主权,那么,在尊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为自卫在全球范围延展其安全边界的行为,就应当被看做正常合理的国家行为。假设国家领土是一个常数,领土边界安全则是一个基于国家安全边界推展的近乎无限的变数:国家领土边界安全度取决于该国的安全边界在世界范围推延的广度和深度;一国领土边界安全系数与国家安全边界的系数的比值便是该国的国家安全值。假设一国的国家安全边界系数与领土边界安全的系数比值大于1,那么,这个国家则相对比较安全;如果小于1,则说明该国处于非安全状况。比如目前的伊拉克就是这样。如果等于1则说明该国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重合,国家的边界安全已达底限,处于被动防卫的境地,并具有相当程度的脆弱性。比如瑞士就是这样。
  台湾和南沙群岛属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领土,但美国人并不十分尊重中国的主权。只要有重要利益,美国就会动手。中美飞机相撞事件及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的行动再三表明,在中美矛盾中,中国的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接近重合,这本身就是极危险的。确切地说,如果将中国台湾地区的主权安全也考虑在内的话,中国东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太平洋中部即东经150度,中国就没有可持续的安全保障;如果中国安全边界不能扩展到台湾东部即东经125度海区,那么中国就不能保障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主权安全。中国的西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中亚富油区,中国就不能保障未来经济发展必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1962年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人就很恐慌,觉得影响到它的安全;同样,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中国人也觉得影响了自己的安全。这说明,国家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安全是既联系但又相互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国际斗争中,没有外延空间保证的安全承诺是绝对靠不住的。这个空间的外延就是一个国家应当具有的安全边界。安全边界的扩展并不意味着国家领土的扩张,但它却意味着国家领土边界安全系数增高。中国人打赢了朝鲜战争,中国东北地区的和平形势一直保持至今,但中国并未扩张半寸领土。
  领土边界安全必须要有一定的外延空间即国家安全边界来保证。目前,我们国内已形成了强劲发展的生产力,而要维持这样的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就不得不依赖海外资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拥有相当的海权。
  从地缘战略的角度考察,台湾不同于中国其它地区。台海处于海权和陆权的交叉点,没有台湾,中国就没有进入太平洋最起码的和有安全保障的可能;而没有海权当然中国也就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发展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捍卫中国正当的海权就是捍卫中国的发展权。
  如果我们失去台湾,接踵而来的就是失去南沙群岛,而失去这两个地区,就意味着中国将彻底失去作为一个大国崛起最起码应据有的保证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外延空间。[91]
  当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将人类生存的陆地弄得不堪重荷之时,众多的目光投向了包裹着陆地的海洋。那浩淼的蔚蓝色正展示着它特有的魅力--它占有地球面积的70.8%,它拥有的矿物资源、海洋食物资源是陆地的千余倍,它所提供的水产品至少能活300亿人口,曾有这样一件事:在距日本京都千余公理的海洋上,有一个叫冲鸟岛的地方,岛屿很小,涨潮时,岛的最高处离海面仅有45厘米,其露出面的长度不足五米。岛上既无矿藏,也无人烟。但是日本政论却投资数亿美元修葺小岛营造建筑,以"填海造田"的气势保留这块孤悬在汪洋的小岛。[92]
  精明的日本人是从来不做亏本生意的,日本这样大兴土木图的是什么呢?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而岛屿可以像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沿海国有权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2海里领海和24海里毗边区为依据,向广阔而富绕的海域索要"海洋国土"。因此,岛屿具有数万倍的增值能力。正因为如此,凡涉及海岛的主权归属,各国绝不相让。
  中国80%的石油沉睡海底。
  以目前中国的原油产量,现已发现的储量再过二十年即告开采完毕。
  而南中国海中国传统疆域内的的石油储量为六百亿吨,够用一百年。南中国海的可燃冰储量足够用上几万年。南中国海的其它资源价值在一万亿美元以上,这对中国这一人口众多而陆地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来说,简直是起死回生之地。同时南中国海又是东亚与西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交通运输的咽喉和枢纽。
  据科学家计算,就生产热量而言,两亩浅海海洋就相当于一亩良田,我国沿海约有这样的"良田"2亿亩,而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的水产品及鱼类生产能力,不亚于沿岸浅海,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大陆粮食面积的总和。在不久的将来,南沙将要成为中国人的第二"粮仓"。
  南中国海诸岛是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约900多公里。诸岛礁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南至曾母暗沙,西起万安滩,东至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通常依据岛礁距水面的上下,分别称为岛屿、沙洲、暗礁、暗滩和暗沙等。南沙海域一共有230余个岛礁,露出水面的岛屿和沙滩有36座。太平岛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0.43平方公里。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点。
  从1802年开始,英、美等国先后非法在南沙调查、测量。他们发现,在这里只有中国人存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没有人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提出异议。二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舰队挺进南海,使南海诸岛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951年美日签订的《旧金山和约》未明确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由此引出事端。新中国成立后,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指出,南沙群岛一直是中国的领土。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美、法、苏等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及各种文献和权威的百科全书均清楚地将南沙群岛标属中国。[93]
  然而,由于中国海军长期积弱不振,我们对南中国海的主权没有保障。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南中国海海底发现石油、天然气,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纷纷派兵抢占岛礁,宣布拥有主权,印尼、文莱等国也非法进行石油开采。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数目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组珊瑚礁群。西面隔南海主要航道与越南相望;东面隔南海辅助航道与菲律宾相邻;最南面的曾母暗沙距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来只有几十海里;北面的太平岛距西沙群岛约400 海里。
  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它是控制南中国海的钥匙。而且,其周围海域资源十分丰富,仅石油蕴藏量就达200 亿吨,确系中华民族繁衍发展所需的一个资源宝库。
  我国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布的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约为300 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美、日、菲、越、印尼、印度等国宣布的管辖海域面积却相当于本国陆地面积的3 倍以上,甚至达10倍。
  南沙群岛由230 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虽然单个岛礁的面积很小(最小的太平岛只有0.43平方公里),但是分布面积却达24.4万平方海里,约8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海上通道,每天约有400 艘船只通过这里。南沙群岛不仅能扼制南海的海上交通线,而且能对马六甲、巽他和望加锡等海峡(美国要控制的咽侯点)产生重大影响。各占据我南沙岛屿的国家都在把南沙问题推向国际化,以图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肆意掠夺南海资源。
  按已知储量和目前开采量计算,南沙海域的海底石油尚能开采17年,天然气尚可开采40年。在1986年以前,越南是石油进口国,石油产量只有6 万吨。自从80年代开始大量掠夺南海石油以来,91年石油产量超过450万吨,目前石油产量已达700 万吨,使越南成为石油输出国,石油工业已成为越南经济支柱产业。
  马来西亚自从在中国南海发展海上石油生产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石油出口总值已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0% ,海上石油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
  就连文莱这个只有5770平方公里、人口27万的小国,也使从南海掠夺的石油成为其主要收益。
  目前南沙岛群中中国仅控制着9 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
  有关国家抢占我南中国海岛礁约50个。其中越南占据着南沙的28个岛礁,菲律宾占据9 个。印度尼西亚2 个。马来西亚抢占9 个。文莱1 个。
  南中国海之争,表面上看是岛礁之争,实质上是资源之争。
  越、菲、马等国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40个岛礁和大片海域,并加紧寻求侵占的法理依据和政治支持,不断强化军事占领,抛出各种否定中国主权的解决方案,还企图使美、日等地区外大国卷入以遏制中国的行动。只要中国在南沙群岛稍有行动,越、菲、马就大叫大嚷,其他东盟国家也在外交上联合对中国施加压力;而越、菲、马继续侵占岛礁,并在岛上大兴土木,增派驻军,扩大警戒范围,向中国在这一海区作业的渔船开枪,抓捕中国渔船,其他国家则默不作声,使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遭到不公正对待。
  黄岩岛扼马六甲海峡至台湾、巴士海峡的南海航线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中国领土,中国历史上许多文献都有中国对该岛享有主权的记载,中国曾多次对该岛命名或更改名称,对该岛行使主权管辖。国际社会普遍承认黄岩岛是中国领土,菲律宾对此从未表示过异议。但从1997年4月以来,菲律宾多次出动军舰和飞机在中国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对中日美三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参加的探险活动进行无端跟踪、监视和干扰,菲国会议员还数次登岛竖旗立碑,菲军舰和飞机至今仍对该岛进行监控。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9:44:26 | 只看该作者
  而美国也不失时机的频频插手南海事务,并积极与东盟接触,联合菲律宾等国举行罕见的大规模军事演习。1999年,美军与南海周边各国的联合军事演习多达14次,2000年更达16次之多,这两年的演习仍有增无减。美国意在激发和巩固东盟与中国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决心与斗志,以便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狡猾的美国人不用自己前来挑战,东盟便成为美国借刀杀人的利刃![94]
  中国保持快速发展的前提是中国要有一个持续稳定和畅通的海外资源、能源及海上贸易交通线。保护海上贸易所必需的海军力量存在的前提是海上基地。中国所面临的最有争议的问题也与近海岛屿的主权争端直接相关。从地缘角度看,台湾和南沙群岛这两个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领土,对中国下一步的发展生死攸关。[95]
  台 独与南中国海的问题是紧密连在一起的,如果中国失去了台湾,紧接着就会失去南中国海。因为一旦台 独取得成功,就表明肯定是中国实力不济,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就会趁火打劫,争相掠夺南中国海的领土与领海,那时中国也没有能力进行制止,南中国海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就会拱手让人。
  与南海相比,东海、黄海不过是池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失去台湾和南沙地区属于中国的海上岛屿,中国海军就失去了发展的依托,而没有强大的海军,中国的未来就没有希望。反过来讲,一旦中国成功统一台湾,台湾岛和台湾海峡优越的地理位置将为我所用,我国防实力将成倍增加,将其威慑力投射到几千公里之外,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会知难而退,中国在南中国海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
  中国如果再度丢失台湾,台湾将很容易地再度变成受人操纵的航空母舰。凭借这个不沉的航母,将封锁住中国大陆所有的出海口,这样,世世代代都为中国领土的宝岛不仅不能有益于祖国,相反它却会变成插在中国腹部的一把匕首。中国的国防将危如累卵,更罔论现代化建设了。遭受沉痛挫伤的,不只是中国的海洋事业,还有文化社会诸多领域,整个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将受到严重伤害。或如明眼人所评论:"如果不把台湾拿过来,中国就可能永远难以外向,永远困守在中国大陆"。[96]
  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台湾"独立"了,西藏和新疆的分裂就为时不远了,中国四分五裂,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人民,这方面苏联解体的教训太惨痛了。
  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美国研究俄罗斯问题的专家斯蒂芬·科恩在《失败的征战》一书中引用的统计数字使人触目惊心。书中说,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地区国民收入下降了50%以上,与之相比,美国在大萧条期间也只衰退了27%;前苏联地区的工人收入减少了一半;牲畜和奶牛减少了75%。
  1989年,前苏联地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有1400万;到了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前,这一数字已剧增至1.47亿,相当于俄全国人口的总和。"休克疗法"造成了空前的社会灾难,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数量超过了苏联卫国战争的伤亡人数(2000余万)。与此同时,霍乱、伤寒、酗酒、卖淫、吸毒和艾滋病流行,数百万儿童营养不良,成年男人寿命骤减。[97]
  我国人口增长很快,每年要增长一千多万人。尽管我们的国土面积较大,但真正能够开发利用的并不多,人均耕地很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相 当严重。北方地区的沙漠化、南方地区的荒漠化很严重,河流的污染很厉害,北方几乎所有城市都缺水。而且我们现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进口量越来越大,比如石油,现在我们供不应求,每年进口的数量已经超过总用量的30%;我国现在使用的铁矿石每年也有相当比例从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每年的铜、铝进口也不少;另外,化肥、农药、木材、纸进口的比例也相当大。
  中国的耕地面积、水资源的总量分别占世界的7%,却养活着占世界人口总量21%以上的人口。而中国有限的其他自然资源及资本资源、知识资源等,也增加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还能退到那里去。
  一个民族要生存,就必须拥有相应的陆地、海洋和领空。
  陆地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础,而且,国士辽阔,回旋余地大,应付突发事变的能力就强,相应地生存安全系数也大。
  俄国历经拿破仑、希特勒二次打击而幸免于难,中国抗日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都充分证明了国土辽阔对于一个民族生存的关键意义。
  二十世纪清王朝一再割地之后(总共割掉了一百五十余万平方公里),中国仍具有一千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比明王朝要大三倍(十七世纪明王朝的疆域已萎缩到三百余平方公里),使中国具有翻身的凭借。50年前,我们不得已失去了外蒙古一百五十余平方公里的领土,几十年来使得华北的安全险象环生;台湾是中国试图成为一个海洋大国的命脉所系,她关系到中国能够否维持长远的经济发展,关系到中国能否在东亚地区有力地抗衡其它大国,今天,如果我们再失去了台湾,必然会导致中华民族的衰亡。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