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讲是个经济形势转折点,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加入WTO第5年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风暴更是让中国经济界震荡不轻。整个国内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农村城镇化”和“大力发展第3产业”两大政策正在加快中国由产业大国向消费型国家转变的步伐,而在国外大资本的眼里,中国无疑又是毋庸置疑的最佳投资区域和最大的世界级消费市场。面临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如何应对,应该怎样适应环境、抓住机遇,新的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方法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职业化”这个词不是什么新词,从2003年提出到现在在管理咨询行业几乎泛滥,企业职业化建设无疑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由之路,但是到底什么是“职业化”,如何在企业内部建设职业化,到现在其实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和系统的思路。很多人在解释“职业化”其实就是对“职业化”最大的误解,“职业化”的核心是“职业人”--- 企业内部职业化的员工。“职业人”有3层含义:1、清晰明确的职位认知;2、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操守;3、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的职业化建设实际上是由组织结构扁平化、岗位设计明确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内部沟通透明化、企业文化人本化、绩效考核人性化和员工管理活性化7个方面的管理建设工作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的虚拟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同时实现企业内的管理科学化与人性化融合最终实现组织的精干高效管理法则。企业内部达到“职业人”标准的员工数量越多企业的“职业化”程度越高。
企业“职业化”建设的灵魂是企业管理的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本”是“职业化”建设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职业化建设实际上是中国儒家人文精神的文化复兴。在这个物质极度发达的经济阶段,如何让自己和员工找到属于个人的幸福,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成功”,如何认识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了实现被西方管理学界所误导的“企业利润最大化”,应该是21世纪中国企业家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