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学习力是竞争力的根!

[复制链接] 1
回复
6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9-25 14:5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先讲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我得专业技能比他们强多了,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必须要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点评: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能够跟上时代信息变化的人,才能少走弯路。故事中的人物如是,经理人同样如是。
  
  学习力,是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已经具备学习力的经理人,有如何将学习力转化为竞争力的问题。
  
  从我的授课和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企业的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获得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个企业才是学习型组织。对于今天旅游企业的竞争,大家会说是人才的竞争、资源的竞争等等,但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竞争争的是有学习力的人才。道理很简单,学习力比较强,那么几年以后,不是人才会变成人才,是人才会变成高级人才。
  
  专家机构曾经分析:一个70年代中期毕业的大学生到1980年,知识的50%已经老化;到1986年,十年的时间,知识已经全部老化。而现在90年代的大学生,只要一毕业,在校四年所学的知识50%已经老化。您过去是企业的人才,怎么保证今天还是人才?我认为,如果您的学习力不强,今天的人才就会变成明天的包袱。人才是动态的概念,必须要看到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是企业竞争力之根。
  
  其实,古今中外,没有哪个管理者不是把学习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的。只有通过学习的形式来教化属下和臣民,使他们进步到合乎自己的管理需要,创造出符合自己的利益。正是人类这种不断学习和创造的精神,才使得我们的社会如此进步和发展。当有人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管理者无不推崇倍至,可见“学习型组织”符合管理者利益的需求。
  
  我一直强调:成功者不一定有学历,学习不一定到学校。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指没有上过学的人,而是指不懂学习的人。这也是为何有的经理人月薪3000左右晃荡了很多年,有的经理人提成拿个几万很轻松的原因。在学习力的提升方面,我曾对浙商群体进行过深入研究,颇有心得:
  
  万向集团的鲁冠球一般不陪客吃饭,不在外过夜,挤出时间都用来学习,因此,只读过初中的鲁冠球,已有多篇论文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发表,成为一个出口成章并著书立论、能写会说的“农民理论家”。
  
  王均瑶,早年辍学。他为了实现从草根浙商成长为新浙商的愿望,就不断超越自我,不但自己参加了长江商学院EMBA的学习,还让两个弟弟都成了MBA成员。
  
  奥康集团的王振滔,出生木匠。他认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取决于这个企业是否是一个学习性企业。而他自己也一直在学习,在北大读完MBA后,2003年起参加了中欧国际商学院总裁班的学习,后来又去长江商学院读EMBA。
  
  除了这些大型企业的老板忙着学习充电,许许多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也在各大商学院和培训机构穿梭。
  
  如果我们的经理人真的忙惯了,闲不下来的话,我真心建议企业高管去学习一下,人家柳传志、俞敏洪、江南春、马云、郭广昌也都在学习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习,不进步呢?
  
  要知道,现在是靠智慧、实力和知识赚钱的时代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更有效率地挣更有质量的钞票。我坚持认为最核心的学习能力不是简单地从培训中开发出来的。通常高级管理人员说我们应该构建学习型组织,结果就要下面的人去参加培训,单单把自己排除在外了,结果反而是最严重的心智模式得不到解决。
  
  其实很多企业家都清楚,一线团队能否承当,还在于公司文化形成的场。如何打造公司文化场,使得一线团队勇于承当?我想到了都江堰,想到了李冰父子治水真经“深淘滩,低作堰”。
  
  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都江堰所以能够持续至今,还要归功于李冰父子治水留下的清明智慧“深淘滩,低作堰”。
  
  “深淘滩”中的“滩”指的是风栖窝下的一段内江河道,每年洪水过后这里会有沙石淤积,必须每年勤修。“低作堰”指的是飞沙堰要低作,切忌用高作堰的方式在枯水季节增加宝瓶口的进水,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飞沙堰过高,虽然枯水季节宝瓶口可以多进水,但洪水季节却会造成严重淤积,使工程逐渐废弃。为了保证枯水季节的灌溉用水,每年必须淘滩淘到一定深度,不可有任何懈怠。为此,相传李冰才在河床下埋石马,明代起改埋卧铁,作为深淘标志。
  
  “深淘滩,低作堰”是对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概括。就拿华为来说,任正非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学习能力强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随时清空那些既定的经验和做法。20年来,华为从一个2万元的小公司跻身世界一流公司军团,是中国现代企业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任正非却能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到了一个转折点,到了要否定华为以前成功的经验、做法、体制、流程等等既定东西的时候了。华为只有“低作堰”,才能把公司积沉下的淤泥不断排除,才能让华为保持一双单纯的眼睛,才能把公司外部新的东西不断引进来。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使华为上下坚定不移地“深淘滩”。他呼唤地头力,呼唤一线追求极致的创造,就是这种不断精进精神的体现。
  
  其他企业也是一样,我认为:“深淘滩,低作堰”才能在公司内外形成一个强势的场,充分释放公司全员的地头力,承担起提升中国产业的使命。
  
沙发
发表于 2009-9-30 14:43: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才能提高,才能创新。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