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同时拥有许多的角色需要扮演,比如在一个家庭中,你既是儿女,又是父母,还可能是兄弟姐妹;在社会中,你既是别人的同事、朋友,又经常成为客户和消费者,更是国家的公民和社会的主人。在这么多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当中,绝大多数需要我们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惟有在扮演父母这个角色中承担的却是无限责任。对于这一点,以往我还的确没有认真地想过,在观看了央视《我们》栏目的一期“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的节目后,这个角色意识才变得如此清晰和明确。
认真地思考一下,父母对儿女的责任履行的确是没有穷尽的。世间的人绝大多数终将是要扮演父母这一角色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父母角色的履行,其难度也是在逐渐提高的。也许有人认为,履行父母的责任其实是人的一种本能,从一个幼小生命的孕育,到以后小小到大的养育,这些即便是那些低等动物也是可以胜任的嘛,何况我们人呢?然而,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智力、思考以及在社会属性上面的本质区别。之所以谈到了这样一点,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为人父母的尽管将自己儿女那鲜活的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上,但在履行其基本的父母责任上,却仅仅局限在了满足其吃喝拉撒睡这些基本的物质需求层面,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能够让自己的儿女衣食无忧,就算是尽到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即便他们也可能意识到在满足孩子基本的生存需要的同时,还应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将来能出落成一个成功人士,但他们由于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仅仅是出于一种本能去约束自己孩子的行为,而对影响其健康成长最为关键的人品、素养等方面的修炼则完全处于无意识的放任自流状态。在中国现存的庞大家长群落之中,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抚育和教养,的确有着太多的问题和误区。在“我们如何做父母”这期节目中,特别选取了两个家庭,并特邀了中国银行的副行长朱民做嘉宾,进行现场的对话交流。
在回答关于“家长与孩子应该处于一种怎样的关系?”的问题时,现场的家长给出了许多的角度,他们纷纷对此给出了自己对家长这个角色的别样理解。比如有人认为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朋友、应该是师生等等,而朱民认为,家长就是家长,朋友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和ersonName>老师的角色理解似乎都有偏差,都不够准确。因为朋友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和ersonName>老师对自己子女的责任都不可能是无限的,惟有家长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子女承担起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无限责任。我觉得,朱民的解读固然有他的深刻用意。而在我看来,一个家长要真正担负起自己所承担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来,其角色一定是多元的,其中的家长、朋友、老师的角色应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切换。比如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要实现平等、充分的目的,采取朋友的态度往往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在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和面对许多陌生的人生新课题的考验与挫折的时候,选取老师的角度,去耐心、细致、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地启发、引导孩子,勇敢正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从容面对接踵而来的人生挑战,无疑是非常明智、理性的选择。
对此,我自己就有很确切的体会,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和出国留学的过程中,生活上的照顾和经济上的帮助,比起意识上、精神层面的互动交流以及面对各种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抉择时,其重要性显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重心倾斜。因此,我曾明确地向女儿明确了我自己在她这个人生重要成长阶段的角色调整与重新定位。概括起来,我要在继续充当好女儿的经济后盾的同时,更加努力地胜任其求学顾问、人际关系与社会事务参谋、情绪宣泄的垃圾桶、各种突发事件与疑难问题的紧急响应系统等新角色。这些角色在留学生家庭中,显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当然也是我们这些家长在新的时代所必须面对的新挑战。那个节目中还聚焦了关于“代沟”的话题,对此我也很有共鸣,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家长要真正胜任自己的角色,与时俱进地不断学习则是必须的选择。如果你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新的东西和新的知识日渐疏远,要理解自己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进而能够有的放矢地给予其一些有益的帮助,那就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在实际操作上则几乎没有可能。这一点,大概是如今我们这些家长最应该引起重视和警觉的直接挑战和现实问题。
在关于“爱”的主题讨论中,我的感触也同样很深。在现场关于怎样做一个合格家长的讨论中,比较多地关注了“爱”的内涵。家长对于子女的全部责任都基于爱的本源,这种爱是最无私、最忘我、最毫无保留的,这种爱是任何其他人、任何其他物质的东西都绝对地无法替代。当然,这种爱也绝对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虚无飘渺的,它体现在家长能够平等地与子女的相处过程中,也表现为家长对子女的充分尊重上,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家长为子女的成长过程所作出的种种前瞻性设计和考虑之中。而要做到这些也绝非简单,需要每一个希望成为合格家长的人们,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并能够实现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惟有这样,你方能准确地理解你的孩子,给予孩子有益、到位的各种帮助,并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分享到充分的幸福与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