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Kaiser S.David Young: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司的现金资本总是很充裕,管理人员无须费心考虑如何去挖掘更多的现金。然而,经济环境一旦恶化,公司能够获得的资本和信贷就会趋于枯竭,客户纷纷减少采购,而供应商也不再那么好说话,同意延迟付款。这时候,公司急需的就是现金。那么,该到哪里找现金呢?答案就在公司内部。公司只需冷静审视一下自己的营运资金管理方式,纠正六种常见错误,就能释放出大量现金,安然度过眼前的经济危机。
1、不唯利润是瞻。在经济低迷时期,公司应该抛弃所有赢利能力指标,不要用利润数据而应该以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来评估管理人员的业绩。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会通盘考虑所有的成本和收益,避免让不必要的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大量现金。缩短客户的付款期,虽可能导致公司利润的下降,但同时也节省了资本成本,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权衡利润损失与资本成本孰高孰低,再决定是否要缩短客户的付款期限。
这一点适用于各类营运资金的管理。以应收账款为例。某金属提炼公司日本业务部门的应收账款水平极高。在该公司被一家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收购后,管理人员开始要求销售人员在应收账款到期前一周给客户打电话,提醒他们到时候付款。正如所料,销售人员对此惊恐万分,他们抗议说:“这压根儿就是把客户往竞争对手那儿赶。”
新上任的高级副总裁只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驳回了他们的意见:“如果我们故意延期交货,客户会怎么想?他们会不打电话催我们吗?”“当然不会!”销售人员回答道。“那么,如果我们给那些总是不按时付款的客户打电话,提醒他们货款即将到期,他们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明白这一点后,销售人员开始积极给客户打电话,敦促他们按时付款。结果,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85天缩短为45天,相当于回笼资金1.15亿美元,每年的资本成本减少800万美元。公司的销售收入的确出现了下滑,但由此造成的利润损失仅为300万美元左右。显然,与要求客户更快付款所造成的销售损失相比,公司从应收账款缩减中获得的收益更大。我们极力主张所有公司都考虑做这样一种权衡取舍。
2、不将销售人员的报酬只与销售增长挂钩。许多公司都根据销售人员实现的销量或销售额给他们支付报酬。这种做法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销售人员会不惜一切代价向客户赊销。另一方面,他们还可能在交易条件上做出让步,给予客户很长的付款期限,并大量持有不必要的成品库存。结果,公司高企的应收账款和库存水平占用了大量现金。其实,公司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激励销售人员,他们就会帮助公司很好地管理客户付款。
那家金属提炼公司就是这样做的。该公司制定了更为激进的应收账款政策。它要求销售人员与客户进行更多的接触,以了解每位客户的财务状况。这样,公司就能及早发现哪些客户可能出现坏账,转而采用货到付款(pay on delivery)的方式,而不用等到客户完全陷入财务困境才行动。如果其中一位客户真的开始违约,也无大碍,因为公司早已要求它们货到付款。最终,公司逾期应收账款或坏账比例从12%降至0.5%以下,每年由此带来的现金收入将近300万美元。
3、不过于强调生产质量。用质量指标来评估生产人员的业绩,虽然有助于降低产品保修成本,树立公司良好声誉,却往往导致生产周期延长,在制品库存大幅增加。公司高管必须考虑自己为提高质量而产生的额外成本能否转嫁给客户。如果略微降低质量要求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公司就既能保持声誉,又释放出大量现金。
欧洲一家发电传动系统制造商的年销售收入约为10亿欧元,公司给生产经理设定了每年减少次品数量的目标,并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目标的情况发放奖金。另外,他们的报酬还与不断增加各种新的产品特性挂钩。公司享有质量上乘的盛誉,这使它能够获得一些价值不菲的长期销售合同,但多年来,公司生产流程的日益复杂致使其生产周期差不多达到了竞争对手的三倍。 当我们问到客户是否看重公司为提高质量而做的额外努力时,该公司的高管马上指出,大家一致公认他们的产品质量最高。但是,我们又问,他们能否将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转嫁给客户?他们承认客户常常对产品工艺缺乏了解,无法感受到产品质量的小幅提高,因而不愿支付较高的价格。公司高管逐渐意识到,他们应该停止说服客户相信,他们的产品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削减在制品库存上,从而降低成本。于是,公司决定加快生产速度,降低非增值环节的质量要求,结果,在制品库存周转天数缩短了周期仍然较长,但通过减少库存,公司释放出了2000万欧元的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