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节目日益成为国人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最近有关央视决定对老牌栏目《新闻联播》栏目进行改版的消息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这个栏目是国家大事的集中展现,也是被民众关注最多的节目,尽管它有太多的毛病,但善于容忍的国人,还是对这个栏目情有独钟。刚刚因病去世的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罗京,引发了举国民众的哀痛,似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闻联播》节目在全国民众心中的份量。
出于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晚上的央视新闻联播总要看上一段,一般情况下经常是看个开头、知道一下提要,然后主要看下半段。因为开始一大段内容的新闻性很差,基本都是中央几位首脑的工作日程纪实,按照规范的排序逐个点名,让全国人民耳熟能详。我对各位领导并无意见,只是觉得他们的许多活动与我们百姓没啥关系,只好换频道回避。另外就是觉得这个栏目的政治性太强、各种会议报道太多、每逢重要会议那些长长的领导人名单听下来,的确有些浪费时间。所以我经常想给央视提意见,干脆将这个栏目改个更加恰如其分的名称,比如高层动态、会议集锦、政坛晴雨表一类。又一想,这都是瞎操心,也不会有任何作用,只有不看就是了,眼不见心不烦嘛。我在20多年前也曾有过新闻行业的工作经历,我知道减少会议报道、压缩对领导人活动的报道频率等内容,一直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点。然而遗憾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并不被老百姓待见的内容却是越改越多,开始人们还时常发点牢骚,但时间长了,这种状况依然如故,人们也就逐渐麻木了。
我始终相信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最高领导是不情愿自己时时处处都成为新闻焦点人物的,自己的工作日程成为电视关注的基本内容也绝非出自他们的本意。据报道,在此次央视《新闻联播》的改版计划中,一大亮点就是要大幅压缩国家领导人的活动报道,并提到这是中央高层亲自干预的结果。闻此消息,我由衷地认为:早该这样做了呀。其实,这样的事情症结主要是出在那些敬业的“抬轿子”人们身上,他们惟恐领导的权威树立不起来,惟恐领导不被百姓们真心拥戴,于是就使用了如此强制性的“漫天轰炸”方式,“管你愿不愿看,不看也得看”,岂不知是在给领导帮了倒忙,领导的权威是否树起来无从查考,但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民众的逆反心理却是真的。通过这件事情也证明了这样一个基本的道理,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只要不符合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事情,就一定要实施变革。在有些问题上这样的变革也许会来得迟了些,但终究会来的,毕竟民意不可违啊。况且,我们的各级领导毕竟要在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履行自己的相应职责的。
央视《新闻联播》改革的又一重点就是加大有关批评方面的报道力度,新闻媒体针砭时弊历来是题中应有之义,记得当年我在报社工作的时候,批评报道是报纸最受读者欢迎的内容。后来,由于怕危及稳定的大局,批评报道逐渐在报纸版面上没了踪迹,电视中的批评报道也是一再压缩。这种文过饰非的作风,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在媒体中占了上风。此次央视在《新闻联播》栏目中,重新加大批评报道的比重,无疑是体现了中央高层向社会阴暗、腐败等现象宣战的坚定决心。这应该视为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的媒体终于又重新拿起了批评的武器,相信这又是一件深得人心的大好事啊。
此次《新闻联播》还有一个明显、积极的变化是引入时事评论员角色,就是在重点新闻报道的同时,由专业评论员就其相关背景和前因后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观众多角度、清晰准确地理解新闻的深刻内涵。这种新闻报道方式是国际媒体通常的做法,在这方面,凤凰卫视就做得很出色,他们拥有一支专业、干练、出色的时事评论员队伍。其中不乏一些鼎鼎大名的人物,其对国际、国内新闻时事的精彩点评,的确使节目增色许多,并为观众打开了更宽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时空。和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相比,央视的确有些弱视和低档。其实谁都知道,央视没有在新闻播出中增加评论分析的成分,不是没有专业的人才,而是不认可别人的模式,更非一味地坚持自己原有的风格。一旦决定改弦易辙,凭央视强大的实力和广泛的影响,建立起一支新闻评论员队伍自当不在话下。而对于国内的广大电视观众而言,多年不变的老口味终于要改变了,《新闻联播》将会更加生动、深入、贴近生活,这一积极的、与时俱进的变化,定会赢得国人真心的拥护和支持的。人们同时也坚信,这个栏目的改变必将意味着我们的国家电视台会更加亲民、更加深入生活,更加体现鲜明的国际化特征,更多的变化会随后到来。对此,我们有理由持有更多的期待。
fficeffi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