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国人过节似乎就是为“吃”找个理由,比如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元宵节就是吃元宵等等。而这些饮食都属于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结构成分,如果从健康的角度上说,似乎都属于饮食上的陈规陋习。我想,这种习惯的养成恐怕与我们以往曾经物资匮乏、吃糠咽菜、没有条件讲究健康饮食不无关系。如今我们的日子好了,许多我们眼中曾经的美味佳肴,现在却成了十足的垃圾食品,被崇尚健康的人们敬而远之。因此我们的确有必要超越“吃”这一物欲的狭隘追求,深入挖掘我们那些传统的节日深刻的文化内涵,还中国传统节日以本来的面目。fficeffice" />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就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传统节日。种种习俗中最著名、流传最广的,就是对于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端午节期间赛龙舟,吃粽子,以怀念屈原,这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事实上,古时的端午是祭祀诸神的节日,享祀者除了屈子,还有孝女曹娥、药王、蚕神以及善降鬼魅的道教人物张天师和钟馗等。端午的食品如粽子,最初也非为投祭屈子,而是用以祭祀水神。端午的许多风俗都与驱鬼避邪禳疫祈福有关。古时有“恶五月”之说。这是因夏季燥热潮湿人易生病,古代多有瘟疫流行。再加卫生不好毒虫繁殖咬人伤人,因人们有此信仰所以种种求平安,禳解邪灾的习俗应运而生。从两千年前古人就有佩带香囊以除毒防疫去邪之习俗,端午节时更必佩带。只是由于“纪念屈原说”影响广泛,这个观点的持续传播,也使得端午节成了“爱国主义教育节”。
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应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创新,特别需要与当下民众鲜活的生活节拍与韵律相协调。举例来说,由于气温升高,各种疾病容易爆发,我们的祖先懂得顺应这种自然的变化,所以端午节要插艾草,抹雄黄酒,以驱邪避瘟,免灾去病,这其实是节日传承的一种古老的卫生防疫措施。有些民俗专家就表示,“端午节”的涵义其实是期望人们防御疾病,和顺健康,平安幸福的。在农耕文明时代,“祛病”成了人们最大的期望。端午邻近夏至,虽然盛夏还没来到,但持续的高温天气已让人非常难受。这个时候是各种病菌肆意繁殖、传播的时期。今年的端午期间,正值世界性的甲型流感肆虐,我们不妨旧俗新用,开展全民的夏季爱国卫生活动,提高人们的健康防疫意识,让端午节成为现代的“全国卫生防疫节”。遗憾的是,我们的卫生防疫部门未能将防疫理念与民众的传统民俗有机结合,以更有效地动员民众提高防病的自觉意识,这的确有些可惜啊。
在快速消费的现代社会,不少人对古老节日的传统所知甚少。端午节本来丰富的习俗,在今天不少人看来,就只剩下“吃粽子”了,于是有人戏称端午为“粽子节”。 今年临近端午之时,各地举行的相关活动名目繁多,让人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其中虽也设置了划龙舟等种种习俗,但对于现代人的吸引力如何,能否改变端午只是“吃粽子”的习惯,这的确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思考,也完全有可能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对传统的习俗加以改造和优化,这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历史进步啊。当然,在如何发掘、传承和创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更好地融合方面,也的确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探讨和深化。事实上,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其中蕴含娱乐成分,可以满足当时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让现代人简单重复古人的行为,很明显不可能获得同样的愉悦感。如何发掘端午使人“乐”的内涵,从而真正融入现代人生活,仍有待探讨和实践。可见,无论怎样挖掘传统节日质朴美好的一面,最终目的都是唤起现代人失落已久的敬意,以及对于祖先和传统的尊重。做不到这一点,怎样过节都是徒具其形而已。
此外,由于我们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上在对待传统节日的问题上渗透了过于浓重的功利色彩。各种商业机构机制有关政府部门借过节之际,一味强化各种商业行为,使传统的中国节日统统挂上了商业促销、经贸唱戏的标志。从某种程度上,各种商业机构成了各种传统节日的真正主角,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意味形成了巨大的讽刺,以致成为一个个商业与文化的怪胎。长此以往,对于广大中国普通民众而言,除了能够满足一些对传统饮食的食欲之外,这些古老的传统节日就必然失去了其本来的文化味道,而充斥着商业和金钱的气息。这种局面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任期继续下去的,毕竟经济发展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啊。如果任这种功利主义、惟利是图的行为泛滥,借过节之名行巧立名目的营利之实,也许过了许多年之后,我们国人除了经商赚钱之外,连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也遗忘殆尽了。那时我们也许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却再也称不上是一个文化大国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