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学会心理养生,提升修行——宽容、善良、乐观

[复制链接] 2
回复
7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5-19 12:2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会心理养生,提升修行——宽容、善良、乐观

 

人的心理变化与人的性格有密切关系,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时,反应不一。但自我修养而加以控制,达到自我调节,对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一、宽容养生的调节阀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认识和理解其重要性,便会自觉的去修养。

    1、宽容养生的实质:宽容也叫宽恕。宽容是心理养生调节阀,不致使心态反映过度而失控;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对人和事的理解和谅解;宽容也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的一种表现,显示出气度和胸怀。宽容养生的结果能达到乐观处事,心身健康。 

    一个不会宽容的人会苛求别人,或把自己的意志强压于人,甚至得理不让人,往往使自己心理处于紧张和愤怒状态,导致人的交感神经冲动,过度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胃肠消化液分泌减少、蠕动受到抑制,则不利于心身健康。

   2、宽容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心理养生:达到“两个减少”和“两个增加”

    一是减少被伤害的感觉:遇到对自己、对事物有伤害的事,本能有和中反应。如果宽容对待,会减少伤害的感觉。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两个孩子打架,一个孩子被打受人欺负了,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拉着孩子到打人的孩子家去,大吵大闹,甚至去打人家的孩子,结果本来是两个孩子打架,便又成了两家打架,问题没解决,反而结下了仇恨;另一种做法,拉着孩子到打人的孩子家中,先说明两个孩子打架,我们的孩子怎么会和你们的孩子打起架来呢?两个人本来都是好朋友,怎么会打成这个样子,今天我是来给你们两个说和的了,今后要互相帮助,可不要再打架了。这时打人孩子的家长看到这种情况一定会批评自己的孩子,不但缓解了孩子间的仇恨,还会使两家和睦相处。两种做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减少了被伤害的感觉,做到了心平气和地解决了问题。

    二是减少了愤怒与压力:遇到伤害的事,马上会有一种愤怒,此时“沉默半分种”再反应,就可避免了不理智的行动,说“过头话”、做“过激行动”,事后又后悔。否则,一时激怒,既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又伤了和气,甚至彼此产生仇恨。如果宽容一下,就不会发怒,也减轻了事后的心理压力。

    三是增加了信心:能够宽容待人,“有理何必噪门高”。表现了自己的信心和力量,显示了自己的高尚。也会带来热情更愿意宽容人。

   四是增加了快乐:做了一种宽容人的事,感到自己的修养在成熟,得到一种自我安慰,乐在其中。

     (2)有利于身心健康:根据美国史丹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宽容不只是一种美德,也有益健康。在2003年美国《美国与年龄》一项报道中指出,《史丹佛宽容计划》发现,宽容可让:70%参加人士减少伤害的感觉;20.3%的减少了因压力而带来的身体疼痛、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10.3%的人减少了愤怒的情况。

    3、宽容的心理修养

   (1)首先要学习: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想做到心态平和,要学习人际关系,知道如何处世待人;学点糊涂学(有这方面的专著)。其实“糊涂”并非是贬义词,与“认真”并不矛盾。糊涂大多数是“装糊涂”,心里是明白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水至清则无鱼”。但大事要明白,小事可装糊涂;学点心理学和传统的中医七情生理学,了解人体几种脏腑功能,以及心理与重量的关系,了解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正常心理活动,过或不及在致病中的作用,达到自我控制和调节。

   (2)写日记和亲友交谈:根据《史丹佛宽容恕计划》涉及的内容,除参加听课学习外,写日记与亲朋好友谈话也是一种方式。通过写日记,把自己宽容的话记下来,经过思考,把感性的感觉升为理性的认识;把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事与亲友谈谈,既是一种释放(发泄)情感,也是一种交流。

   (3)用名人名言时刻提醒自己:名人至理名言,往往对人能起到座右铭的作用。如“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慢车,亦君子乎。”意思是指,当你的思想、理念或做的事,不被人们理解的时候,而不要生气,不也是一种大度的表现吗?不要去责怪别人,坚持自己要做的事。

二、善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物质的营养来自食物,而心理的营养来自于精神。“心理——生理相通”,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引起有益的心理变化。在社会群体中,与人相处,心地善良,会始终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能调节血液的流量和把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

    古人把“行善积德”看成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当别人有困难或遇难时,乐于助人,而从不要求回报,这在我国已形成一种社会风尚。当某一个地区出现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人民群众会自发的捐钱捐物;甚至当一个人发生严重疾病或意外事故时,也会解囊相助;为了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人们为“希望工程”添砖加瓦等等。

    同情心和相信他人是善良的思想基础。古人说:“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把做好事看成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本份,不是为了出名和求得回报,这是一种同情心的自我安慰。

    但是目前社会上出现一种玷污善良的丑恶现象。有的人做了好事,反而惹来了麻烦,如媒体报道,有位老人被车撞了而肇事者却跑了,热心的出租司机看到此种情况,发扬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迅速把受伤者送进了医院救治,然后通知其家属,结果怎样?不但没得到感谢,反而被误认为是肇事者,要求赔偿医疗费用。这样的事情引起群众的公愤,受到了斥责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破坏了社会公德,产生了负面影响,以后谁还敢做好事呢!人们相信这只是个别现象,不会抹杀善良者之心。“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培养善良的人格,应从小时候做起。有一位从事教学的教授,人们羡慕他的女儿能考上哈佛大学,并取得好成绩。但他却说:“我培养女儿的目标是:健康、活泼、聪明、心地善良、积极上进。”把“心地善良”作为目标之一,就是希望孩子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厦门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止于致善”。

三、乐观——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态,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还能够医治寂寞、失意、忧郁、痛苦、失望。要保持乐观,心境青春常在,要从三方面养生:

    1、做到“知足常乐”与“永不满足”的统一:知足常乐,即是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肯定,感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活得到了改善,比过去好多了,工作尽心尽力了,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就会心安理得;但又不满足,这又是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甚至“人老心不老”,所以说:“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2、想得开:在困难情况下,多看积极因素。如下岗了,没有职业,另辟路径,发挥自己的专长,搞第二次创业。事实上已证明,许多下岗的人,把过去在“别人指使下工作”,现在变为“指挥别人工作”,并做出了辉煌成绩,已屡见不鲜。大家知道,香港富豪李嘉诚最初是靠三轮车送货起家的。

    工作的挫折或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受过任何挫折和失败,他就不会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因为他没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含义也就在于此。

    3、充满信心永不放弃自己:在任何时候不要放弃自己是一种信心和力量。只要有这种心态他就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现在和大胆的去迎接未来。据说,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在上中学的座右铭是:“我是国家未来的总统”,他即使在监狱坐牢时,也没有放弃这一理念,后来真正成为了韩国的总统。

    人生不管处境如何,要正确面对现在,看到未来,永远不要放弃自己。

 

 

感谢支持,请点有用,加倍分享!O(∩_∩)O~

沙发
发表于 2009-5-31 11:14:12 | 只看该作者

去青城山游玩,那会两本关于道教宣传的小册子。内容有点类似,其实在人世间生存原本就存在着很多的无可奈何。如何放下时道、佛等多数宗教所宣传的一种境界。凡人和神仙的区别大概就是放下的问题。拿起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放下却需要很多的智慧和悟性了 吧。

闲人闲语。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1:25:2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topman在2009-5-31 11:14:12的发言:

去青城山游玩,那会两本关于道教宣传的小册子。内容有点类似,其实在人世间生存原本就存在着很多的无可奈何。如何放下时道、佛等多数宗教所宣传的一种境界。凡人和神仙的区别大概就是放下的问题。拿起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放下却需要很多的智慧和悟性了 吧。

闲人闲语。

呵呵,说的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