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荣智健逊位

[复制链接] 2
回复
52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4-20 17:0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财经    作者:王端 陈慧颖    日期:2009-4-12

  中信泰富炒汇事件问责升温,荣智健终告离职,但曾经独领风骚的“窗口”公司中信泰富何去何从仍存悬念

  4月8日下午6时15分,67岁的荣智健乘坐一辆灰白色私家车,从香港金钟中信大厦驶出。面对众多传媒记者的包围,车子加速驶去,坐在车上的荣智健用手抵着车窗,神色黯然。

  十分钟后,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乘坐一辆商务车快速离开。坐于后排中间位置的常振明,神情严峻。

  大约下午6时50分,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坐车驶出大厦,他则与传媒挥手致意。

  因为去年9月投资外汇衍生工具酿下巨亏,并引发严重后果,荣智健在当日的董事会上辞去了中信泰富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267,下称中信泰富)主席一职。被视为荣智健心腹的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亦随之辞任。

  中信泰富将由素有“救火队长”之称的常振明暂时接管。这不是他第一次临危受命。2000年,中信嘉华银行因原董事长金德琴贪污受贿;翌年,常振明出任总裁一职,大行改革,令公司盈利大增。2004年,中国建设银行前行长张恩照案发,常振明调任行长一职,率该行完成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及海外上市。

  荣智健的辞任则在外界预料之中。但压垮荣智健的“最后一根稻草”,是4月3日下午,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数名探员对中信泰富总部大规模的搜查行动。香港警方的高调介入,标志事件有可能触犯刑律。

  中信泰富自4月3日上午11时,以待发布股价敏感消息为由停牌。当日晚间8时发表公告,证实了警方的行动。

  4月9日复牌当日,中信泰富股价开市后低见9.05港元,下跌4.4%;但其后股价回升,一度高见11.24港元,急升19%;收市股价出现回吐,报收10.62港元,全日升幅为12.14%,显示市场对荣氏辞任消息总体持正面态度。

  被迫退位

  4月8日,中信泰富召开董事会,讨论主席荣智健的去留问题。荣智健在辞职信中称,香港警方日前对中信泰富总部进行搜查,要求本公司及其董事提供资金,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面对这个现实,相信退位让贤,对本公司最为有利。”

  同日,范鸿龄也辞任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一职。范鸿龄在辞职信中指出,与荣智健共事20年,深感荣幸,也极为难忘。在荣智健请辞的同时,亦是他辞任的适当时间。

  两人的请辞于当日即时生效,下午5时半在香港交易所发布了公告。

  中信泰富去年10月曝出澳元衍生品投资巨亏的消息后,中信泰富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立即引咎辞职。但市场一直就谁应真正为此负责、荣智健是否应该离任议论纷纷。现在对于荣智健的辞职,多位投资界人士均认为“属意料之中”。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Wilson Tong向《财经》记者表示,从公司治理角度看,荣智健先前就应该辞职,至少要对其领导的过失负责。

  此次直接引发荣辞职的,却是香港警方的行动。早于2008年12月中即有消息传出,香港警方正在调查中信泰富。当时中信泰富则回应,警方未与公司或者管理层接触有关事宜。

  今年1月2日,中信泰富对外公告,公司董事正接受证监部门调查。当时,中信集团一位内部高层曾向《财经》记者表示,警方的调查令其“惊讶”,但仍不相信相关人士会被刑事起诉。

  3月25日,即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业绩之时,荣智健曾出席新闻发布会。当被问及会否辞去主席职务时,他表示,“我现在仍是公司董事长,是否辞职由董事局决定”;至于何人需要对外汇事件负责,荣智健则表示,需待证监会调查结果公布。

  出人意料的是,调查事件不断升级。4月3日上午9时许,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高调地赶赴中信泰富总部进行搜查,从办公室搬走不少文件及电脑。

  中信泰富随后发布公告,证实了警方搜查的消息。公告指出,警方要求公司及其董事就2007年及2008年签订的外汇合约,及由2007年7月1日至2009年3月16日发出的公告提供若干资料,以调查他们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警方的这一行动震动京港两地。香港《明报》4月9日发表评论,用词严厉。社论指出,“个别企业兴衰事小,香港国际中心的声誉事大,只要秉承‘港事港办’,中信泰富事件的处理和解决,才能最符合两地的最大利益。”评论说,希望警方的调查不受任何干扰处理此事。

  警方介入后,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紧急南下,于4月7日上午亮相香港中信大厦进行“善后”及人事任免。

  “此次警方高调搜查公司总部,应该已掌握较确凿的证据。”一位接近中信泰富的人士推测说。

  香港一名资深大律师告诉《财经》记者,如果说证监会早前的调查是针对公司治理及追究领导责任,那警方的调查则表明有关董事可能触犯刑律。

  根据中信泰富的公告,警方的调查主要集中于公司董事是否做出虚假陈述,以及香港普通法提及的串谋欺诈。香港一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对于虚假陈述的调查,可能是针对有董事对公司投资大量外汇衍生工具的事件表示“不知情”。此外,中信泰富在记者会上公布,早在2008年9月7日已察觉外汇合约带来潜在风险,但在9月9日仍发布“财务或交易状况概无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的通函。

  对于串谋诈骗的调查,上述人士指出,可能是针对公司投资大量衍生工具录得亏损,在财务数据或报表上涉嫌造假。

  根据香港相关法律,串谋诈骗的最高刑罚为监禁14年,而对于公司董事虚假陈述最高刑罚为10年。若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虚假陈述最高刑罚为罚款1000万港元,或监禁10年。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7:04:41 | 只看该作者
 “窗口”时代的终结

  在香港,荣氏家族的影响力不仅来自于其家族的历史,也不在荣智健爱名驹、拥有私人飞机的行头,更在于荣氏家族以及中信集团在香港回归和发展史上所独有的地位。事实上,荣家与中信集团的关系因为历史原因,源远流长,错综纠缠。

  众所周知,中信集团正是由荣智健之父、曾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在1979年一手创办,成为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窗口”。1978年,荣智健南下香港,与亲属一同经营电子厂。1987年,荣智健加入中国国际信托(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香港),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据香港传媒披露,当时荣智健向中信集团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人事决策权,二是经营决策权。1990年,中信香港“借壳”泰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港上市,改名中信泰富,持股比例49%。

  1991年,中信香港将国泰航空有限公司12.5%的权益,以及澳门电讯有限公司20%的权益注入中信泰富。此后,荣智健以中信泰富批股获得资金,收购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下称大昌行)36%的股权,并于次年将大昌行变成全资子公司。

  依此模式,中信香港又陆续收购了香港电讯、化学废料处理中心、香港西区隧道有限公司、香港东区海底隧道公路段等公司的权益。公司市值不断扩大,于1992年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是当时香港市场上具有中资背景、最为著名的蓝筹股代表。

  “当时的中信泰富不归任何条条块块管,有政策和财务上的灵活性,在香港回归的特殊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是中信泰富当年成功的根本原因。”一位熟悉中信泰富历史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1996年12月,中信集团以市盈率19.7倍,即每股33港元的价格出让3.3亿股,售予荣智健为首的中信泰富管理层18%的股份,使得中信集团在中信泰富的持股降至26.45%。此次交易金额为108亿港元,为当时轰动全港的管理层收购案。据《财经》记者了解,荣智健等人的出资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其个人在香港银行以股权为抵押的融资,少部分是从中信集团获得的融资。

  从这时起,虽然中信泰富仍由中信集团相对控股,却刻上了荣氏家族的深深烙印。不过,在荣氏遇到困难之时,中信集团仍给予了鼎力之助。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信泰富的股价一路下跌,荣智健等人在香港银行的股权融资贷款需要追加抵押品,但个人已无力支付。据《财经》记者了解,当时荣智健向中信求助,曾获得10.625亿港元的贷款支持,利息10%。“两年后,这10.625亿港币的借款全部还清。”中信集团一位负责人称。

  虽然度过了这一危机,“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整体起飞,中信泰富‘窗口’公司的特殊作用日益消减。起初,中信泰富尚有资金和人脉的优势,掉头转而投资内地经济,也做了不少成功的投资,但随着时日推延,中信泰富的优势渐衰。”前述人士说。

  2000年后,中信泰富曾经想进入内地电信领域,但最终不了了之。近年又大举拓展特钢业务,在收购江阴兴澄钢厂、新冶钢、石家庄钢厂等企业的股权之后,中信泰富开始意识到上游铁矿石供应的问题。2006年3月,中信泰富购入位处西澳洲潜在的逾60亿吨磁铁矿石开采权,后又收购合共17艘将要建造的船舶。

  由于磁铁矿项目的支出,对澳元产生需求,也由此埋下了投资外汇衍生工具巨亏的伏笔。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7:04:58 | 只看该作者
 后荣智健时代

  在荣智健离去后,中信泰富不仅需要财务、人事上的重组,战略和业务的重整也不可避免。

  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披露了投资外汇衍生品而酿成逾百亿港元亏损的消息,随后中信集团对中信泰富伸出援手,救援方案已于去年12月24日完成,其中包括中信集团按116.25亿港元价格购买中信泰富可转债,及以约务更替方式为中信泰富承担91.55亿港元的澳元杠杆外汇合同损失。可转债到期转股后,中信集团将获得中信泰富14.5亿股股份,持有中信泰富股份将从原来的29%上升为57.56%,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今年3月25日,中信泰富发布2008年年报称,公司全年净亏损126.62亿港元,其中外汇合同所导致的变现及市场公允值的税后亏损,为146.32亿港元。

  这份年报亦披露,澳洲铁矿项目要推迟一年投产。“中信泰富是澳洲磁铁矿项目的控股股东,从公司管理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澳洲铁矿项目将是继澳元合同之后,考验中信集团的又一个难题。”有关市场人士分析。

  在常振明接任中信泰富董事长一职后,中信泰富最新的董事会名单包括16人,其中两人为新面孔。

  3月25日,公司宣布委任两名非执行董事。其中一名为53岁的张极井,现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助理及战略与计划部主任。另外一位是46岁的居伟民,现为中信集团董事及财务总监,同时担任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亚洲卫星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的非执行董事。

  在新一轮的董事会调整中,荣智健之子荣明杰仍然保留董事席位。目前荣智健仍持有中信泰富11.53%的股份。

  对于常振明一人兼任主席及董事总经理二职,一位接近中信泰富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常振明在中信集团还担任要职,料董事总经理一职只属过渡性质,之后会另觅人选。

  中信泰富管理层的变更,令投资者重拾部分信心。但摩根大通分析师吴希凌认为,管理层的变动对公司仅是投资者恢复信心的第一步,中信泰富能否获得中信集团的更多支持,如注入资产等,现在为时尚早。因此摩根大通给予“减持”评级。

  花旗也给出了“卖出”的评级,并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新董事长将会加速中信泰富非核心资产的剥离过程,可能涉及的项目包括电厂、香港隧道和国泰航空。然而,常振明需要花些时间来考虑如何改善中信泰富目前糟糕的资产负债水平。2009年100亿港元的投资和94亿港元的到期债务将要用掉中信泰富52%的现金及银行授信额度。”

  香港一名外资基金经理告诉《财经》记者:“常振明坐镇中信泰富,短期可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但中长期看,由于公司本身业务混杂,中信集团会否对其业务作出调整及整合,加之警方调查的深入,公司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去年11月,常振明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前一阵每天接到很多电话,问我们东西隧道要不要卖,大昌行要不要卖。我们的态度很明确,不会在这个时候卖中信泰富的任何资产。我相信,度过这场危机的中信泰富,还是个很好的公司。”

  中信泰富虽然为综合实业企业,但缺乏重点核心业务,投资散而乱,且不少业务和中信集团有重合。此前,中信集团的工作小组,已对中信泰富核心业务做了全面评估,这些业务包括香港东西两隧道、国泰航空、澳门电讯、大昌行(香港粮油食品及消费品贸易)、中信1616,内地的九家电厂、三个特钢制造厂、澳洲铁矿以及内地房地产等。

  市场人士分析,常振明接掌后,可能以特钢、铁矿等作为中信泰富重点发展业务,和中信集团重合的业务则面临整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