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刚毕业的我们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呢,圣人为什么不给我们定义一个呢?
其实人生是残酷的,它先给我们于美好的想象,让我们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万物都会开花的,给我们的未来鼓足了气。然而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并没有书本上和老师所讲的那么美好,有时甚至是那么的丑陋。人生先给我们以美好出面,然后用事实再一点一点的扼杀我们的想象,最后把鲜明的现实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难道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吗??外国的教育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用这种的成长模式?用扼杀梦想来让自己长大,成熟,认清这个现实的社会。
在未踏入社会前我们是天真的,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在毕业前心中充满了信心,将要为自己的将来拼搏,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终于摆脱了学校的束缚,不用整天面对那些无聊的课本,不用担心考试不过关的补考。但当我们真的摆脱了学校,进入了无人管辖的社会,然而不如学校自由,是社会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锁链,比考试更可怕的圈圈。
此时我们迷茫了,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走,在学校知道怎么应付老师,应付作业,应付考试,这些对上学的我们是小事一桩,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但面对陌生的社会却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应付,怎么适应。此时是多么想念学校,甚至想念书本,想念考试,想念学校的一切,一个不经心的小事都值得自己回味半天,甚至以前自己讨厌的事现在都是那么的美好。
处于这个时期的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些呢,是我们在毕业前没有做好准备,还是我们的适应能力差,以前接触的太少。为什么我们以前的梦想只能是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