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 兵者,过去讲的是带兵、练兵、用兵。在今天,于企业来讲,兵者同样道理。从现代企业的职能划分同古代或现代军事来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的相似之处。 军事上是从入伍招兵开始,而后进行编制,再进行训练、管制、考核、提升,以备战时之需。在战争开始后就要进行行兵打仗,各种的战略、战术、兵法就有了其用武之地。战场上有将士在卖命撕杀,在前有侦察兵、工程兵等进行开拓的兵种,在后有后勤兵、通讯兵、医疗兵等保障支援的兵种,只有三方很好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再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要先进行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人员的招聘,而后把招聘来的人按其能力与企业需要进行分配,在对其工作表现进行考核以进行奖励和惩罚等,还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素质等方面的培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需要,这些工作就是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后在企业中还要协调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的关系、调节资源在其间的合理分配以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在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流通,这是管理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工厂车间内工作的工人、销售人员就是在市场中创造价值的战士,而财务、技术、客户服务、公关、市场等部门就是为战士门创造条件以及进行保障支援的协同作战部队。 把中国的兵法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早已经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国外,日本早已经把孙子兵法奉为宝典,世界上最著名的哈佛商学院也把中国很多的典籍翻译为英译本。而在国内的图书市场上也可以看到这方面的著作。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关于企业的价值的讨论,一直都是理论界同企业界争论的焦点,但大家基本已经公认的就是企业有两方面的属性。一是企业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企业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二是企业要获取必要的利润以维持生存。而争论的焦点也就是何者为先的问题,其实也就是这两方面的属性,何为企业过程价值、何为最终价值。但无论那一个为先,企业的都必须要获取利润,也就是说要求取经济绩效。这就像军事上无论你是为保卫祖国而要打胜仗还是因为打了胜仗而保卫了祖国一样,首先你要打胜仗才可能谈其他的事情。 因此,如何才能打胜仗,如何才能取得经济绩效,就成为了企业所关注的问题。企业在作出任何一个决策,采取任何一个行动时,都必须将经济绩效摆在首位。只有它产生了经济效果时,它才有存在的价值。也许它可能产生一些很重大的非经济成果:企业成员的幸福,对一个群体的福利或文化的贡献等。但是,企业如果不能生产出经济效果来,那它就失败了;它如果不能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供应消费者想要的货物或服务时,它就失败了;它如果不能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或至少是保持住用生产资源制造财富的能力,它就失败了。为了实现企业取得经济绩效的目标,企业就需要慎重的审视企业的管理、行销等各参数。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将道”是兵家重中之重,老子也有一句很有名的“道可道,非常道”;中国更有“天道酬勤”,古时揭杆起义更是“替天行道”;中国有伦理道德,现在也有职业道德。 此道?彼道? “道”字。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而此兵法中的“道”应当就是第二种解释。既然是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由原文可以看出,孙子认为顺民意是兵者的道。这点不难理解,回顾中国历史,那次改操换代不是由于当政的朝廷昏庸无道,而逼得人们要推翻他的压迫,正所谓替天行道顺应民意,无怪乎李世民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顺应民意如此的重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论断,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因此“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