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会飞的猫 - 

[讨论]中国人已患上了制度迷恋症

[复制链接] 59
回复
628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4:35:3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williamjen在2009-4-5 12:22:01的发言:
忽然发现楼主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
发现有些地方讨论的有些混乱。
有必要明确一下 你所指的 制度 的含义。有些人讨论的制度指狭义的我们制定的条文规章,有些人指整体社会秩序,有些人指我们的国家机制。所以有点讨论不清了。。。。

  兄台所言有理。看上去,好像有些定义不清。其实,企业与国家的制度,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乃“万道同源,殊途同归”也。

  探讨制度与人,与探讨企业管理的集权与分权是一个道理,骨子里都是什么动机呢?那就是钱,是利益,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这也是中国为什么始终把经济建设为中心放在战略首位的缘故。同时,也是国家、企业忽略了领导干部、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的培训教育,导致今日道德败坏、世风日下、素质不强的原因所在。这也是毛主席为什么始终重视思想文化教育的原因所在;为什么在红军革命队伍里,破天荒的设置了政委一职的原因所在。这也是跨国企业始终注重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品质原因所在。

  赚钱是人人都必须追求的高尚目的,是义不容辞的神圣的天职、光荣的使命。它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现代职业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创业精神、创造财富、创建基业的根本基石与动力。不断的创造财富,是老板和所有员工最大的、最为一致的目标,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明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
  但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不能误入到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违法乱纪的迷途中,因为它是社会动荡、民风败坏、人心不正……的根源。正如易经的辩证性思维一样,什么东东都有正反两面性。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免受一种特殊力量的驱使,这种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剥落紧裹我们人性的外衣,将我们完全裸露在阳光下,并公正地将我们圈定在纯洁与肮脏的图版上,以致让我们所有的辩护都变得苍白无力,无论我们多么伶牙俐齿,它就是检验我们人性的试金石——“利益”。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它面前,一切与道德、伦理有关的本质都将现形,且一览无余。

  利益似乎无坚不摧,它可以把本可彼此平静度日的人、种族、国家,拉将在一起,彼此尔虞我诈,刺刀见红。在那些投机、骗局、陷阱乃至诽谤、污蔑和诋毁,以及残酷无情的血腥争斗和强盗式的掠夺中,我们都会发现追逐利益的影子。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我们是自己心灵的主人,倒不如说我们是利益的奴隶更准确。先哲司马迁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这个世界上,除去神,除了真正圣贤之人,没有不被利益迷失过心智的人。可这二种人(俺是无神论者),在我们的人生长河之中,能见过几个?!人情千古多重金,常人难以抗拒诱惑,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正如财富、权力、智慧、成功之道往往只掌握在这些少数的圣贤之人手中一样。他们可以视其为奴隶把玩于掌上,而我们则视其为宝贝性命,由此可见人与人的差距有多大!

  正如“华尔街之子”J·P摩根在“金钱托拉斯听证会”上对众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主席所说的著名论断:“在金钱、财产、人格三者之中,人格最重要,金钱买不到人格”。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只有无能的人才会干那些令人不齿的勾当。摩根相信自己,哪怕现在突然失去所有财富,他依然可以凭籍自己的智慧与努力,东山再起,再创辉煌。亦正如美国超级资本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的一句话:“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

  人们夺取利益的动机有三点(有第四点吗?!):

  1、许多人看到高于自己的人欺己太甚,心理就不舒服了,凭什么“你作威作福,我须受苦受欺?” 纵观历史,国家、企业的败亡原因,大都源于此。
  2、一些人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人占了一些便宜,心理便不平衡,凭什么“你吃肉、他喝汤”呢? 国家、企业内部的腐败、争权夺利、推诿懒惰,大都源于此。
  3、少数人能力确实高于众人,看到自己与他人享受同等的待遇,心理更不平衡,凭什么“拿他们跟俺相提并论、鱼目混珠,俺真是羞于为伍!”国家、企业内部的分裂、闹独立,大都源于此。古之名将韩信和盗国奸雄袁世凯,就是历史的见证;今天的步步高总裁段永平因为“观点有分歧,发展受限制”离开小霸王,就是典型的案例。

  ……

  中华智慧古书《黄石公三略》有云:“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

  治国之道,在公与平。凡政令措施,不能普及全民利益,则民心散矣;民心既散,政令不通,国必衰疲。再者,世事本无十全,故利害权宜之处,所审尤慎,即目今民主原理之真谛,亦以多数民意为依归,此古今政治不二之理也。国家、企业亦然也。

  纵观历史,持德者寡;展望当前,持术者多,此乃常规也。


  从远古直至今天,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的行为将无法长期持续下去!这是人类所具有不可磨灭、不可颠覆的天性,因为这些天性,所以古今中外的争端和战斗在不断的产生、演变、进化、轮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5 20:07:40编辑过]
32
发表于 2009-4-5 14:37:21 | 只看该作者
制度迷恋--违约--诚信--信仰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4:40:41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finlly在2009-4-5 14:37:21的发言:
制度迷恋--违约--诚信--信仰

  说得好!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7:40:03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asdf123在2009-4-5 14:23:20的发言:
简单粗略看一下回复,提一下自己的浅见:
1、封建社会也有制度,绝非皇帝一家之言,没制度下面怎么做?都请示皇上?各朝都有自己的律法
2、所谓象形思维,偶想没有绝对科学吧。。要有就不用人了,直接拷贝输入程序,执行就是了!
3、制度应该是制定者要提倡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益,区别在于是私利还是公利!
4、制度是要和实际结合的,好高鹜远,只是纸上谈兵。
5、制度是要执行的,执行靠人,人有私心,怎么办?中国用自律,外国用监督,来保证执行。谁优谁劣?
6、中国千百年来都是用统治者自律来保证制度执行,所以有因人兴,因人衰。但封建社会有个好处,就是国是自家的,就象是私企,做为私营企业主当然想经营好。但现在,是职业经理人在经营,这种经营靠职业经理人的道德良心来自律,可能吗?
7、最终说到底,是利益,是利益决定做不做?如果制度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他们当然不做!
8、所以说要人主观能动性,那也是扯淡,只适合于个人修练。
9、偶们需要的是华为的说法:狼来了!制造出个敌人,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10、古人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估计很多人宁愿死于安乐,包括偶们的统治者!
总结:
 法是根本,无法不行。德是修饰,有德才公。因时而变,因势而动!自然界因为天敌的存在才繁荣。让你的敌人监督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吧!

  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根本的要素。制度、法,都是因人而生、因人而变的。君不见,秦始皇的法,可谓周密严明残酷吧?为什么胡亥继位之后,大秦帝国就崩溃瓦解了呢?这难道不是老子与儿子的巨大差距吗?封建社会“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血统高贵的思想对吗?

  人比制度更重要,并非否决制度、法的重要性。制度与法的重要性,在于监督领头人在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的前进路上,尽量避免和纠正自己的错误、迷失方向。正如唐太宗的名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另外,唐太宗规定自己的诏书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英明决策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有点象他的学生)。一个昔日全球人民都朝拜尊奉的帝王有此胸怀,实值得人们反思学习呀。在这里,飞猫不由想到一个令人深思的小故事:

  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顾名思义,这种毛毛虫喜欢列成一个队伍行走。最前面的一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从。生物学家法布尔(Jean-Henri-Fabre)曾利用列队毛毛虫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诱使领头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绕圈,其他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可以是队伍的头或尾。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几天后,毛毛虫们被饿晕了,从花盆边沿掉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飞猫:思考,而不要盲从。决策需要民主,领导需要权威,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上若政出多门,下必乱行其道。正如像道路交通法规一样,正如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一样。可惜的是,今天这个制度,有些名不符实。一贯英明有远见的毛主席被捧上了神坛,被林彪、江青等居心叵测的人所利用,犯下了大错,就是历史见证。

  至于德与法谁更重要的问题。我想历代朝代兴亡更替的历史,同样可以解释清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5 18:17:47编辑过]
35
发表于 2009-4-5 17:40:2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迷恋制度,而是说明制度本身还是有问题!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8:23:3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gavinshi1在2009-4-3 13:35:04的发言:

楼主真是忧国忧民的大好中年

最近在准备考试,其中有种题目叫论证有效性分析,有点养成习惯了,也把楼主的文章当题目来简单分析一下,若有不当之处请指点:

1.文章题目有歧义,中国向来就注重制度,只是过去是王权当道,制度是为了方便管理人。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制度,人们的重视与理解更强了,正如前面说的言必称制度。至于用迷恋一词就不太恰当了。

2.制度与“有效的制度”之间有混淆,不能因为不好的制度没有效果而批判制度本身,应批判的是那不好的制度

3.以偏概全之处较多,绝对性的话太多,例如“今天的中国,如果你与任何一个自以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进行一次涉及当前某些现实问题的谈话,那么你必定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是制度问题”或者“那是机制问题”。”

4.真正关心制度的人,不会是单一的某个人,要么是管理层,要么就是整个社会群体的共同结论,至于中国人已患上制度迷恋症,用中国人更加注重制度对绩效的影响才更恰当。

5.制度是属于结构性的因素,而个人是属于运营性的因素,结构大于运营已经是业界的公认。另外人与制度也不是二个对立面,作者一味的比较希望突出人更重要意义不大。“人才,是国家、企业首要和根本的要素。就经营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人都是第一重要的。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差距。”企业最初的创立者是人而不是制度,这个时期人是最重要的,但是到了成熟期,就如今日的肯德基、GE等大公司,换人并不会换公司的价值观和使命,影响的无非是业绩的高低,但是它靠的根本还是制度(其实这个“制度”这个词本身这里的范围就被扩大了)

  飞猫今天发了一些贴子,不知兄台看后,现在持什么观点?

37
发表于 2009-4-5 19: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楼上飞猫:

1、偶不谈法与德,偶谈人。人是变化的,会变成有德,也会变成无德,这个因素太不稳定
2、在围绕制度这个点上,制度是为了减少这种不稳定的因素
3、但是,这个制度又是由人来执行的,这个制度就会因为人的不稳定而不稳定。
4、所以,最终得解决人的不稳定,使这不稳定的因素变的稳定
5、如何减少人为因素,这个世界各有各的招。谁好谁坏也很清楚。
6、偶想说,如果当年国民党象现在的国民党,那中国就是国、共两党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7、没有一个人会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在自己的头上架起制度这把刀。。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9:29:1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国民党也并不比以前的国民党强多少,陈水扁执政多年,台湾经济都是呈下滑状态。蒋介石只是碰上毛泽东这个百年一遇的伟人,人比人,气死他了。

第七点,有问题。回顾历史,古今中外的先贤们,都有架起制度放在自己头上伟大事迹,例如毛泽东、周恩来、华盛顿、林肯、洛克菲勒……,只是这种人是少之又少,属于熊猫级别的稀有国宝。还有比尔·盖茨等富豪勇于捐献自己财产给社会的现实例子,都是光照人性优秀一面的镜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5 19:35:34编辑过]
39
发表于 2009-4-5 20:00: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1、偶不否认有这样的人,但偶更相信,来自于未来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2、如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执行制度。GCD没压力,他为什么要严格执行制度?管理者没压力,干嘛执行?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给压力,让他们动起来,而不是仅仅发挥自观能动性。
3、美国企业也是被日本人打的一塌糊涂才重新振作。因为他们当老大当惯了,太安乐了,没压力了!

另外:对于捐款,偶不相信仅仅是因为人性的伟大,而更多来自于更深层次的思考!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19:1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asdf123在2009-4-5 20:00:38的发言:
呵呵。。
1、偶不否认有这样的人,但偶更相信,来自于未来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2、如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执行制度。GCD没压力,他为什么要严格执行制度?管理者没压力,干嘛执行?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给压力,让他们动起来,而不是仅仅发挥自观能动性。
3、美国企业也是被日本人打的一塌糊涂才重新振作。因为他们当老大当惯了,太安乐了,没压力了!

另外:对于捐款,偶不相信仅仅是因为人性的伟大,而更多来自于更深层次的思考!

  人性的伟大还是有的,例如母性伟大无私的一面。另外,将自己绝大部分财富捐献给社会,中外法律上有这一条硬性规定吗?世界比尔·盖茨能有什么压力呢?美国人民仇视他的财富吗?毛泽东为革命一家死了六七口人,巨额稿费全部捐给党,后人也没有享受什么福;周恩来死时个人存款只有七千多元,没有一分钱海外存款,没有子女,中国老百姓所熟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你说,这是人性的伟大,还是被迫于更深层次的压力?

  换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伟人能像母亲一样坚强,人民好比子女一样弱小,你说伟人有没有可能像母性的光辉一样伟大无私?当然,依现实世界的常规而言,人性更为丑陋一些,深层次的顾虑也是有的。

  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没有人民的愚味、自贬,何来社会精英阶级对基层人民的奴驯、贪婪自私呢?何来组织由盛而衰的腐败、灭亡呢?同理,没有追随者的德才兼备、精明强干,又何来时代伟人们人性光辉伟大的一面?何来组织的由弱变强的繁荣富强呢?

  在西方,反映早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规律内在要求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和理论广泛地传播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并经过长期的历史的积淀内化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到后来,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大众心理基础。

  如果没有这样的大众心理基础,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能成功吗?

  …………

  西方著名的《君主论》一书里有这么一句话: 

  “依靠封疆大吏们的帮助来维护国家的生存发展,比依靠广大官员的帮助更加难以维护。因为君主发现周围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是同他平等的。因此他无法按自己的旨意随意指挥或管理他们。而君主如果是在广泛获取一致共识的民意基础上来维护权力,他就会发现自己是鹤立鸡群的人,周围没有人不服从他或者只有极个别不服从者。” 

  中国古代的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令”策略,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就是领导人在广泛获取一致共识的民意基础上来维护权力的策略。

  今天的华为,任正非说:“……在超越平均线以上的部门,要对正利润、正现金流、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行排序,坚决对高级管理干部进行末位淘汰,改变过去刑不上士大夫的做法,调整有一线成功实践经验的人补充到机关。 ”这同样也是“推恩令”策略的翻版。(见“任正非: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一文。另外,据媒体报道,任正非个人只拥有华为1%的股份)

  …………

   同样,如果领导人能将征途中的每一个阻碍、困难,视为了解、强化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自怨自艾,这会让自己更强大。而自己越强大,别人的影响力就会越小,这并不是件坏事。领导人就能在领导危机的高墙外找到出路。困难、压力越大,进步才越大,反之亦反。正如毛主席的一句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走过艰难之路——布满艰辛、不幸、失败和困难的道路,不仅会铸就领导人坚强的性格,领导人赖以成就大事的实行能力亦将应运而生。在苦难中向上攀爬的人,知道什么叫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方法、手段,让自己得救。处心积虑地去吃苦,是卓越领导者笃信的成功信条之一。正如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也许有人会讥讽,认为没有比想吃苦再傻的了。不!没有不幸体验的人,反而不幸。很多事情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那些实现了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梦想的人们,有谁不是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吃苦所得到的,是将你的事业大厦建立在坚实的地面上,而不是流沙里。人要有远见,只有长时间的吃苦,才有长时间的收获。

  圣人大过,贤人小过,庸人无过。人们除非历经了许多艰难和教训,否则无人能够变得伟大或更优秀。我们喜欢享福、轻松、团结、和谐,但只有危机、艰难、对立、冲突才能激发人类进行深层次反思、吸取教训,这也是乱世之中英雄、哲人辈出的原因。例如古代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秦朝时期……,英雄、哲人,层出不穷。历史,往往会惊人的不断重复着。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一管之见,请多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6 9:27:53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