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验乐园的启示——问卷活动综述之六 在一些大学生的问卷反馈中,还流露出了这样一些困惑:明明知道自己就业的重要瓶颈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获得社会实习的机会却又是如此之难。这的确是个问题,最近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单位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力求改变用人单位不欢迎大学生实习的状况。这固然是个缓解大学生实习难的有效办法,然而如果凡事都要政府财政出血的话,我们有限的财政恐怕也是力不从心的。 上周末在“第一财经”的一挡商业地产的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报道:上海创办了首家角色扮演主题乐园“星期8小镇”,
小镇约有50余个场馆,能为4岁以上的孩子提供70余种职业体验,小镇设有医院、电视台、报社、银行、航空公司、电力公司、消防局等模拟真实社会的50多个场景,入园的孩子可先到“银行”换取专用的货币E币。在这里,孩子可以在仿真的ATM机上刷卡,也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获得工作,赚得工资,还可以在商店消费。孩子可以拿这个钱在园内的超市、冰淇淋店、汉堡店等处自行花费。小镇内有几十种工作可以体验,体验职业结束后,雇主都会发放薪水。儿童城市运行的道理和真实社会没两样。这种“角色模拟、职场体验”的游戏其实就是俗话说的“过家家”,儿童职业体验馆为孩子带来全新的成长体验,在扮演大人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动手创造、统筹协调、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我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小孩子可以通过这种情景体验获得对现实社会职业的基本认知和全新的职场体验,类似的尝试当然也可针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进行设计嘛。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知识多、实践能力差的现状,我们的大学中的确应该考虑设计一些体验式培训的课程。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就可以进行企业人际关系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提高具体提升有效沟通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可积累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市场营销专业也可采取代理若干企业的产品方式,对大学生们进行企业销售实务的演练。在电子商务专业中,更可运用便捷的网络条件,模拟具体的网络营销场景,通过让大学生们完成一些具体、典型的网络营销实战案例,彻底掀掉蒙在电子商务上面的那层神秘薄雾,使学生们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认知,真正进入到实战的层面。 记得一年多以前,有过一场很轰动的“职场精英,赢在校园——大学生职场生存体验大赛”,
是一项由知名的国际企业牵头,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助,并借助创新的互联网技术提升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力、创造力与团队力等核心职业竞争力的一项活动。种种信息表明:毕业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毕业生实际岗位操作应用能力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断层。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帮助即将步入社会的这批校园“准白领”更有效地发展个人爱好与实践能力、加强人际关系,进而提升自身在职场中的竞争能力,是和获得大学文凭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事情。类似这样的技能竞赛活动,每所大学都应经常以各种名目举办,从而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增强自己实践技能和经验的锻炼机会。 随着目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帮助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增强职业技能、丰富职场经验,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什么事情其实都有个物极必反的过程,相信针对“大学生应试能力强、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很快就会涌现出许多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而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但靠大学自身恐怕不太现实,仅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可能也是杯水车薪。真正有效的途径一定是综合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完成一项帮助大学生职前训练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应该以各大学为主,充当现实的试验载体,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通过吸引社会一些典型行业的各类企业,共同创办一些校园模拟企业或公益组织。通过定期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当具体的职业角色,以便真刀真枪地了解职场需要,增强职业技能,积累职场经验。至于企业的行业与类型,出产品还是做服务,那要根据每个学校专业的划分,进行灵活的选择了。可见,出现问题和困难并不可怕,通过积极的分析问题,必然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某种角度上说,问题就是商机啊,如果能够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索,促进大学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紧密合作和良性互动,我们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就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历史的遗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