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楼主的文章,飞猫深表认同,真知灼见也,因为这是衡量判断中国改革开放真正成功与否、实现复兴的标准之一。 中国经历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从一穷二白、百废待新的困难格局里重新走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使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这与毛主席等开国功臣们的英明领导、党的功劳是分不开的,人们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党对人民的功劳远大于过失。不过,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至今,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道德风气日益低下的情况日趋严重,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日趋艰难,很辛苦,很危险。 近十几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3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已突破1000美元,2004年GDP增长9.5%。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基尼系数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标准,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增加。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这个国家就进入了社会转型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社会结构不稳定的社会“矛盾凸显期”。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在这个阶段,如果各种矛盾处理得好,能平安渡过,一个国家就可能比较顺利地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轨道;如果处理得不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酿成严重危机,将使社会陷入停滞、徘徊,甚至倒退,多少年缓不过劲来。它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往往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在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后进入这个时期,但后来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些发展顺利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东亚一些国家,如今人均GDP已达到1万到2万美元;而另一些没有解决好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的国家和地区,至今人均GDP还停留在不足4000美元左右的水平,并且社会矛盾非常突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经济学界常说的“拉美陷阱”或“拉美病”、“拉美化”。所谓“拉美陷阱”或“拉美病”、“拉美化”,指的是一些拉美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调现象。20世纪80年代起,拉美各国曾经相继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短期内和局部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如阿根廷1991、1992年分别实现GDP10.6%和9.6%的高增长。但由于发展中失调,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现象。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增长、轻分配。美洲开发银行的一个专题报告显示,拉美占总人口30%的穷人仅获得国民收入的7.5%。这一比重为世界最低。在收入分配的另一端,占总人口10%的富人则拥有国民收入的40%。二是城市与农村发展失衡。与霓虹灯和摩天大楼相对应的是城乡结合处的贫民窟。在那里,居民享受不到基本的医疗、教育、供电和排水等生活设施,社会治安状况极差。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得不到和谐发展。就森林生物量而言,1981年—1990年全球共失去了25亿吨,其中拉美占13亿吨,非洲和亚太地区分别为4.8亿吨和7.3亿吨。四是社会治安状况恶化。90年代,拉美国家的谋杀率为万分之十三,是除非洲以外所有其他国家的4倍。总之,“拉美陷阱”的种种现象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刻而丰富的经验教训。 目前,目前我们中国人均GPD已经突破了3000美元的标准线,但处于今天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大格局下,中国已经处在一个很关键的十字路口上,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和各类矛盾的凸显期。这将给国家经济、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和压力。 ………… 我们也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正确的认识今天,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身上,看看他老人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远见: 两极分化就是改革失败:邓小平对中国的10点警告
警告一: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1986 年P161~162) 警告二:如果搞两极分化,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1990 年P364) ——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1987 年P229) 警告三:如果改革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985 年P123) ——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P139) ——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P110~ 111) 警告四:20世纪末,就应突出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 年P373~374) 警告五: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年P65) ——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着手。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 1984 年P77~78) 警告六: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 ——这种“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现。(《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 P43) ——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5年P145) 警告七:如果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就会误大事,应要负历史责任 ——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于发展和改革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或者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是不那么重要了。……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1985 年P120~121) 警告八: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P380) 警告九: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谈话》1986 年P160) ——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1986年 P164) ——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坚持改革开放政策》1987年 P202) 警告十:政治体制改革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障碍 ——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障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政治体制改革……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 ……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1986 年P176~177)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 政治体制改革的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到千千万万的人,主要是涉及广大干部,不仅是我们一批老人。(《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 年P237~240) 摘自《邓小平文选》 ………… 治国之道,在公与平。凡政令措施,不能普及全民利益,则民心散矣;民心既散,政令不通,国必衰疲。……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世事本无十全,故利害权宜之处,所审尤慎,即目今民主原理之真谛,亦以多数民意为依归,此古今政治不二之理也。国家如此,企业亦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2 11:31:5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