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不必讳言通缩

[复制链接] 0
回复
53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3-12 08: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然听起来很晦气,但它不管不顾地还是来了:通缩。

正如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国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出现了6年多来的首次下降,同月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更是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考虑到PPI传导到CPI需要一段时间,CPI有可能在今后几个月继续下行。

CPI和PPI的双双下降是否意味着通货紧缩?对此,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的结论是,这两个数据下降,主要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的传导,以及春节因素、去年南方雪灾导致基数升高等特殊因素影响,因此还不能就此判定出现了通缩。

据报道,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也表示,中国目前的价格下行与“典型的通缩”还有很大区别。比如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没有大幅下降,经济也没有步入衰退,即GDP没有出现负增长。

不过这些解释更多地像玩弄文字游戏。比如中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6.8%,但是不少经济学家都表示,如果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即按照季度环比来算,第四季度的增长率即使不是负数,也接近于零。

当然,官员们尽力要把坏事往好处看也许是自然的事情,尤其在“有据可依”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比如,美国前总统布什一直到去年4月份还否认美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理由是经济并没有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不符合“衰退”的定义。

但去年12月份,负责评判美国经济状况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宣布,美国经济从2007年12月就步入了衰退,为这场争论划上了句号。它依据的是失业率、工业产值、实际可支配收入等体现经济活动的数据,而不是传统的GDP数字。

其 实,中国经济是否应贴上“衰退”或者“通缩”的标签并不重要。对于负责宏观调控的政府部门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经济状况的实质,而不仅仅是数字。回过头 来看,不少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经济在2007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迹象,但很多经济学家和政府仍然做出了过热的判断,导致了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出 笼,错失了遏制经济放缓的良机。

讳言“通缩”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除了有可能影响决策者的决策之外,还有可能对市场造成误导。沪深股市周二 跳低开盘,但在数据公布后持续走强,最后以上涨报收。如果这是由于利空兑现,或者由于数据推动了对央行降息的预期的话,倒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只是受到了 官员们对于数据的乐观解读影响的话,后市就不妙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