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也是细节的较量 刚刚收到几个大学生就业问卷反馈的邮件,看后心中有了一些感慨,不吐不快。这几位同学的老师是我的大学同学,他对这个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调查问卷很上心,专门打印出了一些问卷交给这些同学回答。结果我收到的几分同学的问卷反馈就成问题了,他们根据书面的问卷在给我的反馈邮件中纷纷列出了一连串的数字,我猜想可能是题号与选择答案的序号组合,必须要对照问卷才能了解个大概。而且,这些同学的文字写作基本没有分段的概念,一气呵成、密不透风,读起来真累。可笑的是,这些学生似乎和我都很熟,不署名不落款,也不打招呼,不留任何联络方式,把内容往我的邮箱里一丢就扬长而去。似乎我具有凭借一串数字就能读懂是那位神圣的妙笔生花,直接的感觉就是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一项任务,好歹交差了事。 我无意对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示什么不满,毕竟是在给我的公益之举捧场不是?我只是觉得从这些细节中反映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的确有些难度,但我认为其难点并非是社会上的就业岗位不足造成的,而是我们的大学生们没有做好就业的切实准备。首要的当然是就业心态上的调整,刚毕业就想马上端上金饭碗,当上大权在握的公务员,那样的难度当然就太大了。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能够眼光向下,真正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积累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为自己的职业未来先夯实基础,我相信社会上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必定会有根本的扭转。其实,寒窗苦读十几载,经历了那么多的大小关口,如今总算是毕业了,谁不想立马干上一个又体面、又滋润的工作呢?但是,社会是公平的,职场是讲理的,对于没有在心理上、技能上做好充分准备的大学生,在求职之路上屡屡碰壁其实是一种必然。我这里主要是想强调一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应该注重的细节准备。 还是以上面那个问卷反馈为例吧。你的邮件反馈是要给人家看的,但你想到如何为对方的阅读提供一些便利了吗?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的头脑中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他们仅仅从自己方便的角度出发,就完成了问卷答案的选择和反馈。也许是这个事情对他们无足轻重吧,他们犯不上也要来上一个换位思考。但我想强调的是,良好的职业习惯就是要从细节入手,在一些生活小事、沟通细节上,不断地完善自己。以后在求职的竞争中,才可能表现得彬彬有礼、训练有素、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我知道,现在大学生们对求职的许多细节还是蛮在意的,比如去面试要专门穿上一套考究的职业装,递交的个人简历也是经过了费用不菲的专业包装。其实这些大家都注意到的环节可能并非是竞争之中决出高下的关键环节,而一些细微末梢的小事,如自觉进行换位思考的行为习惯、彼此交流过程中的自信和从容、阐述求职动机时的长远考虑等,却可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加分因素。 也许有些同学觉得因为一个邮件的内容与格式,就说了这么多,是否有些小题大做和吹毛求疵呢?这毕竟是无关我们职业前途的小事一件嘛。真的到了职场竞争中,我们一样会表现得很优秀的。这样的想当然我实在不能苟同,因为习惯的养成是要通过无数个生活细节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但愿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真正从未来的职场竞争这一实战需要出发,从小事开始逐渐培养和积累自己的职业素养,从而保证在自己接受社会选择的时候,切实能够做到从容不迫、攻无不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1 16:21: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