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风暴中,私有企业的出路在何方? 现象1、肆虐全球的金融风暴似乎越来越让大陆的员工感到阵阵冬意。不少公司都开始低调的发布人员招聘冻结策略,大企业内部的垂直整合和并购仍在发生,但更多是仰仗内部的专业团队,当日重金邀请咨询公司和投行的动作在减少,似乎这一切都刚刚开始,而不是快要结束。 现象2、认真读完政府的10项行业提升报告,朋友在傍边说:这个行业大有希望了,那个行业机会良多呀! 现象3、06年冯仑高调宣布与天津泰达企业合并开发,提出“傍大款,走正道”的主张;王石敏捷的跟着政府的地产政策走向在整合旗下庞大的现金流布局;汇源和可乐的合并尘埃未定,杉杉与日企500强的合作又浮现在公众眼前。。。。。。 似乎私有企业的出路正越来越窄。 这个时候,我有机会聆听数位百亿企业主的心声。为什么在企业刚上规模时急于言退呢?真的是能力不行吗? 我把思绪拉回北洋时期,当时的私人企业做强做大的只有两类:要么依靠国家资本,要么和国外资本牵手联姻。100多年后,历史似乎正在重新播放。 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真正的企业主会苦于无力回天(他们的智商、情商和领悟政策的能力非常高,有接近天生的野兽般的嗅觉)。我担心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本质是他们嗅到了国家资本铁甲龙龙的前奏,私人资本在大陆注定是个配角! 其实,私人资本也好,国有资本也罢,没有天然的好与劣。关键是看企业对社会的财富重新配置过程中的效率和相对公平性。这一点,恐怕尽管西方出了这么大的篓子,还不能否定自由经济制度和凯恩斯主意博弈的合理性。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现象就是几乎每个人都对事务判断有正反两面的逻辑,这是阴阳相辅相成的思维结构。可惜这个现象只是停留在个人身上,没有出现在集体或者国家层面。反而,西方通过内生的自我辩证的政治体制,能够不断循环上升。 企业做到几百个亿,恐怕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企业层面了。外部的环境越来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企业主那颗敏感的心! 再看5年,我们的私有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化?有多少重要行业能允许他们的进入?国有资产和公民资产是同一个概念吗?谁授权国家企业帮助我们公民管理这个企业?越问越没底。 大家庭没有清扫好,谁来做饭都卖不出好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