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论人性的本质与三重境界

[复制链接] 1
回复
55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2-26 13:3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性并非简单的善与恶,善恶仅仅是一种视角,而且是社会性视角。高度不够。

人性也并非是理性与非理性那么简单,因为目的结果论在实践中并不是最佳视角。

什么是俯视人类的最佳视角呢?利益的背后是人的三重属性

地铁里每天都可能发生的小摩擦和冲突,其实表现的是一种动物性利益的零和博弈。甚至连博弈都谈不上,而是一种动物性的自我保护本能。这种感悟让我突然意识到,人的动物性一面是很常见的,人面临威胁时,瞬间反应一定是基于动物性的本能保护。比如脏话,或者肢体反应,或者怒发冲冠。这种东西很难用善恶或者明确的攻击目的来衡量。

由此,真正的视角应该是从超越人类与动物界的高度来看人性背后的利益,人的利益来自人的三重属性。人的动物性、社会性和神性。动物性是人作为动物界的一个物种的属性。社会性是人作为人类的一种属性。而神性则超越自然与人类,作为宇宙一份子的属性。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性衍生出三大典型需求,依次是欲望,权力和信仰。人们如何发挥三种属性,哪个属性更占主导,也决定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凡人的欲望世界,政客的权力世界,宗教家的信仰世界。“凡人”的生命意义在于基因与文明的一对一传承,“政客”的生命意义在于帮助周围有限的人获得成功,并传播文明,而“宗教家”则是为最多的人传播文明与信仰。然而人的真实境界不是取决于你做什么,你是政客(或领导)不代表你就处在权力世界,你是传教士不代表你是宗教家。处在哪一重境界不在于你做什么工作,而是你内心的三种人性是如何分配,谁来主导的。拥有普渡众生情怀的打工者一样可以进入神性的信仰世界。而一个堕落的神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被欲望奴役的凡人。贪污腐化的高级政客和企业高管比比皆是。

三大宗教与三个基本矛盾

人的三种属性面临三个基本矛盾。人与自己的矛盾意味着如何控制欲望,人与人类社会的矛盾意味着如何分配彼此权力,人与宇宙的矛盾意味着如何履行使命,实现世界大同。分别有三个宗教来试图解决,依次是佛教,儒学,(基督教与科学)。因为三大宗教的重心不同(虽然原教旨差异不大)导致了三种结果。佛教重在向内看,强调自我修为,导致了人在“道”和终极问题上的思考。儒学和基督都是向外看,一个分配权力,一个改造世界,所以都利于“术”的发展,儒学导致了中国政治智慧的巅峰,基督则使得以物理为核心的西方科技在全球独领风骚。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能源技术,基因生物,以及智能机器人达到一定阶段时,如果人类不毁灭,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将不再是资源(比如走出地球),而是全球政治文明与管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尼斯·阿尔文在88年提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另外,在中国,儒释道三种哲学一直并存发展下来,也说明中国历史在智慧上是兼容并包的。这造就了连续的五千年文明,华人的智商和财富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不仅仅是因为勤奋。而近百年的衰败是咎由自取,比如为什么中国智慧的巅峰是2000多年前?为什么古代中国的诗词歌赋如此发达,韵律平仄叹为观止?就像饱暖思淫欲一样,人一旦富贵必然开始想干别的,提升境界,自己小康之后,第一步就是分配权力,管理和领导别人,第二步实现世界大同。个人如此,企业和国家也如此。中国,古罗马都努力过也都失败了,美国取代英国之后,这半个世纪也把自己的能量折腾的够呛。最后,大多英雄晚年皆皈依于佛教或重新反躬自省,和自己玩去,直到一切结束。

与马斯洛的对话

回到现实,当我们看待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时,动机不是简单的善恶或者理性感性,而是他是基于动物性的欲望本能,还是基于社会性的权力影响力,抑或基于神性的世界大同呢?

同样,你会发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更加进步(德鲁克亦十分赞同马斯洛)。在1970年马斯洛把需求层次由5个修改为7个,进一步丰富了理论。在我看来,这些需求层次仍然可以从三重属性中得到对应。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和安全需求(safety needs)都属于动物性的一面,而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属于社会性一面。而知的需求(need to know),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自我实现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则有些神性的味道了。而且从马斯洛的学说中,你可以看到这位大师充满善意和人文关怀,应该讲,每个人其内在的三种属性权重都不相同。也因此决定了人生的境界高低。

从这个意义上,斯蒂芬·柯维的四项天赋(身体/头脑/情感/灵魂)也比较接近。

压力多来自动物性反应,动力多来自社会性和神性自觉

多数情形下,人的瞬间反应与动物无二,比如大部分地铁里的冲突多属此类。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试图解决人如何通过习惯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多用社会性和神性发力,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都有选择的自由,而不是用简单的动物性本能来反应。

大部分共识都是愚见,那是立场和利益调和的产物。真知灼见往往是隐藏着的,如同真相一样。索罗斯的“反身性”理念与我大学时的“集体非理性”论文是一个东西,他在二战时逃亡的刺激与这次金融危机感觉一样。这些皆是源于一种动物性的危机本能。从源头角度讲,压力激起了人的动物性危机本能,而动力则多是来自人类使命感的自发自觉。压力虽然能制造,却瞬间即逝,所以逼着你不断制造压力,而动力虽不易产生,却能持久,绵绵不绝。这种差异反过来告诉做管理和做领袖的,压力有其价值,比如通过界定责任来达到持续稳定的压力,但压力不可滥用,经常人为制造压力的后果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机器式的麻木,一个则是爆发反抗。动力则不然,动力是唤醒每个人内在的心声,当每个人的神性被唤起时,人会自驱动,而且效果远不是外在的压力所能比拟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6 13:40:27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9-5-15 21:24:50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好,人的三重境界。分析的很客观也很充分。人是一切矛盾的根源,人的动物性、社会性和神性。有理有据。引出三大宗教的矛盾做为支持加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深出潜出的讲解。很受启发,谢谢您的分享。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