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以下是某大机构《才富》杂志企划主题:HR经理人/如何突破N年之痒“案例写真”,特邀约佟天佑进行专访的原稿内容(由佟老师提供)。 编辑: 佟老师,您好! 很高兴能够有此机会与您交流,在此也感谢您对《才富》杂志的支持。现在,我将需要了解的信息拟定为相关的问题,请您给予分享和交流:
四、从人力资源总监到做顾问讲师的转型,您有什么感悟?可与HR工作者分享的是什么?
可以说是感悟良多……在人生的职业征途上,无论是技能、还是技巧、是预测还是分析判断,都离不开你的信心和适合的思维。所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尤如指路明灯。 对一个竞技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锋利的宝剑和格斗术,而是综观全过程运筹帷幄的思考能力,经营好自己,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非常重要。 兴趣与性格是你选择或转型职业时首先要考虑的,但这仅仅是从自我角度出发。事实上,阴差阳错是经常的事,于是,调节是必须的。要想快乐工作,先从兴趣入手,而且与性格接近的话,感受自然是畅快多了,就如同一棵种子,在适会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开花和结果一样。
行动中,当你“底气”不足时,必须学会放下“无谓的自尊”;当你逐步加深能耐时,就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你的能力从量变到质变时,更要适当地加速。 本人的经历纵使有些唏嘘,也未曾有太多的“快乐”;即使在03年“沙士”肆意的日子,我仍然每个星期往珠三角跑一趟,但凭着这份执着,我没有后悔。可以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是对的,因为每每的投入其中,才会感受到“水到渠成”的乐趣,自然也就有收获的成果。 自勉、自立、自强不息。这份心思的着陆,正是我转型的写照和小结,恰如我与许多朋友所分享“我是半路出道的人,争取在未来的日子做到快乐地工作”。所谓“三此主义”此时、此刻、此地我能够为这经历注解,不正是一种释然,一份快乐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懂得自我校对和不断学习才会更上一层楼。曾有人问我:信不信命运,我说“命”是不可选择的,它是父母给的;但“运”是一生的过程,可以自己掌控的。我期望这份执着继续激励自己,在人生新的旅途上,演练出更加精彩的乐章:无憾自己,也无愧于今天…… 事实上,本人能够拥有“不谈大道理,只说实在事”的底气去策划和写作,正是得益于这次转型,不仅仅是职业角色的转换,更在于视野、思维、感受的收获和服务个案的累积。比如在03年策划《人力资源动态诊断手册》这本著作(成为国内首部HR全程应用工具书/入选北京大学经管本科生阅读书目)。其主要思维、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正是源自多个咨询和顾问项目的实践提炼。 正如本人在成功心理学著作《赢在过程》中写道:当你回首之时,要紧的是你仍拥有信心,你能够自编、自导、自演三合一角色的转换。事实上,无论你承认与否,当你踏上“职途”时,理想也罢,努力也罢,都将与过程紧密相连。那么,随着时间过程在变化、丰富,过程也在改变你……能够为每个人所获取的经历与感受着的过程喝彩——你就是你自己,步步为赢在过程…… 谈到这里,不妨拿一个本人在讲课时经常和学员分享的情景:一位年青人,到大城市找自己的理想,走近一个三叉路口时,见到大树下一位老人家在打瞌睡,他便问:“去那个大城市怎样走?” 老人家没有回答他,当他走到老人家跟前,再问一次,老人家依然没有回答他。随后这位年青人便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大踏步地前行…… 这时候老人家抬起头,看着这位年青人的背影说:“年轻人你很快就到了!”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情景,值得我们思索的是什么?路是自己选择的,当你找对了方向,就要加速度,目标自然就贴近了。得心应手的事情往往是和你的兴趣与爱好及工作特点有关,当彼此能够很好地组合时,如鱼得水便成为可能。
当前,正在策动和配合《人力资源诊断实务》著作出版的推广,这是一本帮助企业人力资源质与量提升之全过程量化改进的手册,希望让读者达成:学以致用是工具,恰到好处是钥匙。更期望分享之中的你,能够收获其中…… 至此,时间也差不多了,邀约和访谈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吧,最后与各位(HR工作者)分享的是: 第一,没有好的过程,何来好的结果;只有掌控的过程,才有预期的结果——而过程在于每个细节,关键在于做到实处。 第二,瞄准目标过程就不要松懈,不断的修正和进取;结果才是可以预期的。抓住过程不放松,便能牢牢把握着结果!
[em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