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自朋友处借来一本《玄奘西游记》,钱文忠(季羡林关门弟子)的著作,百家讲坛较为成功的话题之一。
此书共三十六讲,较为清晰的讲述了玄奘法师自出生直至圆寂期间的重要经历,将玄奘这充满神奇色彩的一生展示于世人面前。
大部分人知道或是了解一点玄奘经历的人,主要是基于吴承恩的《西游记》。但那是小说,加入了神话演绎的作品,所以不真实,甚至是和历史相悖的。
玄奘确实去西天(印度)曲取过真经,但却没有齐天大圣、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的保护,而是披荆斩棘独自一人踏上取经之路的。
虽然没有徒弟保护,也不可能有妖魔鬼怪跳出来想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但这一路下来却真是困难重重,惊险程度决不亚于《西游记》中的神话故事。
玄奘取经的大历史背景是唐朝初期,为保障国家稳定,政府是限制国人流动的,况且是出国行为。所以,他最初的身份是偷渡客。虽然目的是求得真经、普度众生,但也是违法行为。
当时出了玉门关进入新疆地界便算是踏出国门了,因为那里是西域诸国。除了躲避政府追查,更多的是一路的艰辛。
开始的旅程是徒步,而且是穿越延绵几百公里的沙漠。(比达喀尔拉力赛可困难多了)
出现的最危险的事情是在沙漠中迷失方向,并且唯一的水囊不慎落地。在没有水的情况,即便是现代社会也不会有人敢冒险穿越无人区。玄奘却依靠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客服困难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除了自然环境的危险,途中遭遇强盗打劫若干次,甚至被外道作为人祭,险些丢了性命。
也许吉人自有天相,也许是玄奘本身的素质特质,使他一次次化险为夷,终于在当时佛教的最高学府求得真经!
玄奘西游的目的地就是那烂陀寺,他做到了。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那烂陀寺,拜当时的高僧戒贤法师为师,潜心学习佛经。从一名支那国留学生到享誉全印度的法师,从摩诃耶那提婆奴到摩诃耶那提婆,他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影响佛教发展的一名得道高僧。
取经十九年,译经十九年。
从西天求取真经只是艰苦工作的开端,玄奘在唐太宗的帮助下开展了纷繁复杂的译经工作,直至圆寂,一共翻译出来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高难度佛经。不仅如此,还将《老子》等中华经典翻译成梵文,向全世界推广。
玄奘在人生的最后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他一心想使佛教成为唐朝第一宗教,但未果。又因福生一事落下指责。
但当他如卧佛一般圆寂时,一切尘埃落定,玄奘离开肉身真正追寻佛祖去了。
玄奘的一生首先是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同时,他留下的文献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客观的记录了西域诸国及印度的风土人情等,很大程度上帮助这些国家或地区完善了历史记录。(中国是唯一历史未断、且都有文字记录的国家)。
从玄奘出生的悲惨身世,到印度求学达到顶峰,再到回归祖国完成译经心愿,直至最终并不清静的晚年。这本《玄奘西游记》给我们展示很多很多,刻画了一个意志坚定、品德高尚、聪慧好学、机智勇敢的玄奘法师。
当全书读完,合上最后一页,眼前似乎还能清晰的看到玄奘法师的身影。
在荒漠绝境中依然平静诵读《心经》的玄奘法师;
为维护那烂陀寺及大乘教法声誉挺身而出的玄奘法师;
万人空巷欢迎真经队伍抵达长安,而自己却在寺庙中静心读经的玄奘法师;
一丝不苟带领译场僧人、居士翻译经文的玄奘法师;
如卧佛般安详,留下“得生”二字后圆寂的玄奘法师。
即便千年之后再读玄奘法师的取经、译经经历,让人不得不对这位得道高僧崇敬有加。
更感谢钱文忠的文稿,让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现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