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中国大陆直到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真正意义的金融理财,即以客户状况和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理财服务。至2008年为止,金融理财的先驱们已经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而中国大陆需要理财的群体也逐渐形成规模。未来的五年可以说是这个市场从萌芽走向初具雏形的一个时期,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中国金融理财市场:客户群体,金融机构,金融理财专业人士,希望对中国大陆金融理财师们对现阶段市场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些借鉴意义。
一.客户群体 2007年,中国大陆高端客户(除去房地产外资产净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财富超过16000亿美元,高端客户数量超过32万,排亚洲第二,人均近500万美元。更重要的是,这一群体的财富增长速度预计达到每年15%左右,5年后将翻一番。每个金融理财师的高端客户一般是50-100人,5年后中国大陆的高端市场大约需要8000-10000个金融理财师。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地域性和时间性,大量的高端客户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的主要城市,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等。除此以外,在中部和西部以开采和销售当地特殊资源的一批人也迅速致富。 中国城市富人致富的原因简而言之,是“市场化的结果”。按照曹子玮的分析,市场化过程与结果分成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化的最早期,是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最主要进入这一领域的是待业青年,相对文化层次较低,统称为个体户。通过相对简单的方式迅速获取财富,由此形成了中国的第一批高收入群体。 第二阶段:生产资料领域的市场化。这一时期开始于80年代后期,当时的“双轨制”政策是导致钢铁、木材还有土地等十分容易取得超额利润。这样就诞生了中国的第二批高收入者。 第三阶段:金融领域的市场化。随着金融债务、上市公司的大量出现,中国又诞生了第三批高收入者。这一时期在90年代初。这一批高收入者又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首先是上市公司本身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更容易获得原始股,其次是部分股民。 第四阶段:知识与技术市场化。发生于90年代中期的这一过程,比前面的所有过程来得更为迅速。他们形成了中国的第四批高收入者。前三个领域的市场化是呈爆发式的,所以也会很早就成为过去。而知识与技术的市场化由于门槛较高,将会有相当时间的持续,而未来会更多地产生富裕者。 从收入角度看,高收入群体中比例最高的是30-40岁的人,占城市高收入群体的37%。该年龄段的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精力充沛,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而成长起来的。其次为40-50岁的人,占城市高收入群体的31.3%。该年龄段的人经验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事业有成,收入较高而且稳定。排在第三的是20-30岁的人。该年龄段的人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较新,年轻而且富有开拓精神,相当一部分人是IT和金融业从业人员. 美林和凯捷研究发现,中国富裕人士的财富增长主要是来自实业投资;私募股权、对冲基金,衍生产品等,而对股票的投资比例仅为14%。
高收入家庭拥有住房、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在购买保险、子女教育方面舍得花钱。 二.提供中高端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1. 保险公司财富管理 这种类型的财富管理并不只是指通过保险理财为客户量身订做保险方案,而是直接或间接管理客户的金融资产以达到保值和升值的目的。大型的保险公司一般有独立的资产管理部或者财富管理部,这些部门除了将已经存在的金融产品介绍给客户,同时还会为某种客户设计一款金融产品,其风险与收益比都是经过精心测算过的,更容易为目标群体接受。 目前这方面做的比较国际化的有法国的AXA集团和加拿大的宏利金融集团,其中宏利集团管理的资产总额几乎等于整个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这种类型的财富管理部门从根本上讲还是从属于保险为核心的金融集团,在具体业务上或多或少总会倾向于向客户推荐更多的内部产品,保费的过多占用可能将使得客户流动性和收益性降低,这是金融理财师和客户都应该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