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人声嘈杂的都市,置身名来利往的人群,我越来越发现,人们的外表是愈来愈光鲜了,形象是愈发动人了,但内心呢?——焦躁、揶揄、抓狂甚至于隐隐的恐惧,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群体表象了。 细细历数起来,我们的内心缺少很多东西,但就根本来说,最为稀缺的是一种“从容”的态度,更缺少一种“从容”的境界。 现在需要修炼的东西非常多,但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从容”!你离从容的境界越近,你生活的品质就会越高! 一、从容与“成功”与否无关,但与对生活的态度正确与否高度相关 普通人容易有一个错觉:那就是从容是与事业的成功度高度相关的,如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等表现得都比较从容。其实这是一个较大的误区。这些看起来很从容的人,的确有着比普通人更多的历练自己心智的机会与实践,但如果他的起始的生活态度就不正确的话,其修炼的最终结果就未必是“正果”。 从邓小平身上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什么是从容,但从晚年的林彪身上我们也可以明显感觉到什么是不从容。 企业家中我还是比较推崇王石,有负面而不避讳,直面处之实为从容;而有多少所谓的超级富豪,有财富目标而没有个人人格目标,其内心紧张而不从容。 最为感动的是乡村当中看到的不少纯朴农民,有着简单清晰的目标,有着世代传承的基本价值,不为喧嚣所困,不为时间催促心慌,他们的步伐与笑脸是一种比较原始的从容。 对于学人来说,不学而有术是最大的不从容:本来自己就没有多少底气,还要负起对有底气人指手画脚的“义务”,其内心的惶恐可见一斑……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从容与否和对生活的态度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二、哪些人比较容易不从容? 1、没有比较明确个人目标追求的人 2、在特定年龄段没有积累起应有的知识体系的人(指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 3、不大愿意与别人分享其所思所想的人 4、在生活与工作中有追求完美倾向的人(多属A型性格类型) 5、气质类型中属于典型抑郁质的人 6、固执己见而不愿意开放心态的人 7、生活情趣比较单调而不知变通的人 8、没有阶段性“成就”事件标志的人 9、工作、学习、家庭三者畸形发展而不平衡的人 10、
不善于时时总结、归纳与自我暗示提高的人 ……
三、从容的境界是如何达成的? 从容本质上是与急功近利水火不容的,但从容也需要一些基本的物质基础。世界上最为从容的人首推北欧的一些小国国民,如瑞士、挪威等;再有就是那些占人口极少数的原始部落式生活的人们,那是一种原始的从容。 从中国的实际来说,要达到从容的境界,恐怕要首先从小注意、从家庭抓起并注意从价值观起步: 从小注意方面:我们的教育体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学科指标、技能证书,但唯独对健康心理的检测、训练与矫正大大滞后,特别是在极小年龄的时候,就过多地给孩子注入了“紧张”的感觉,让他们在各种应试指标中疲于奔命,丧失了心性的自由成长,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让那些从容的引子根正苗红,长大了自然容易成为“歪脖子树”而不可收拾。 从家庭抓起方面:家庭是一个小社会,彼此的相互影响非常巨大。从容的境界就是一种“贵族”的境界,而培养一个贵族是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的,其最基本的细胞就是家庭这一社会的载体。家庭方面的具体“抓手”主要体现在一是家庭主要成员的性格相容性方面,必须要做到在家庭中不同性格类型的人都要有意识地向对方靠拢,营造一个从容的家庭性格环境;二是要有比较明确的家庭物质、精神方面的追求目标,特别是精神方面的目标往往不被人们提到议事日程,这些精神追求并不要高大全,但必须要符合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底线的要求,关键的关键是要把它们用具体要干一些什么事来加以体现。 从价值观起步,其实是根本的根本:中国社会有着数千年的等级观念、优仕优贵观念,在新时代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更特别容易打上物质数字的符号,这些对于少数人达到从容境界也许有效,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种灾难。按照我的观点,尊重普通劳动者、持续营造平等人权和个人成长中追求多重目标是三个最需要注意的地方,而且,个人的价值追求应该与民族、国家的追求有着更多一致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有长远意义的。可以预见的是,一个从容和谐的社会会有更多从容自在的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