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王永慶的經營理念:只要做就對了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3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1-1 19:0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永慶曾自述成功的要素——「多吃苦,多用心做事,享受是附生於工作之上。」在世人眼中,王永慶就是毅力和堅持不放棄的代名詞,而在他「人活一天就做一天,只要做就對了」的堅持下,台塑集團雖然才成立半世紀,卻締造出多項輝煌紀錄!

從一家生產塑膠粉工廠發展成全球垂直整合最完整的石化集團,並跨入科技、生技、醫療、汽車等領域,總體營收穩居2005年台股龍頭,股票市值也拿下第一(8家市值合計1.8兆元),集團員工總人數達7.5萬人。

但是,綜觀台塑集團的成長過程,也不是每項都很成功,例如台塑轉投資的台塑訊科技(生產通訊零件)與台塑光電(製造電漿電視),分別於2005年11月、2006年1月關閉;規畫跨足鋼鐵產業,卻未符合環境評估要求,尚在爭取階段;汽車營運則屬留校察看,預計今年底併入台塑汽車貨運公司,在此皆不贅述。

本文將介紹台塑集團石化(塑化中下游、上游煉油)與科技兩大版圖,另外,還在萌芽初期的生技事業也有專文介紹。

在說明石化與科技版圖前,要先提一下大家長王永慶的經營想法,以及台塑集團的優勢。

「台塑集團強項是大量生產、降低成本,王永慶經營的核心思想是生產的產品一定有人買,不需要行銷,大宗原物料的塑化、DRAM、鋼鐵等皆符合以上標準,才會被選為發展重點,」寶來證券研究部分析指出。

為了讓集團穩定成長,只要是需要的原料一定想辦法自己生產,且為鞏固獲利,各家公司的產品都互為所需,並進行交叉持股,讓獲利可以超越產業的不景氣,維持一定水平,而當產業景氣好轉時,集團整體獲利就可以直線上衝。

就這樣透過「原料、產品、股權交叉互通」,形成目前各公司持股相互交叉,獲利相互影響的情況,也才有台塑集團基於穩定經營權、進行股權安排等進場買進自家股票的動作。

因此,台塑集團發展成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石化王國,或由塑膠加工跨入以塑膠為原料的銅箔基板(CCL)、印刷電路板(PCB)、標準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等產業的做法,也就不難理解。

而進軍中國大陸、越南,更是事事以「降低成本」為優先的王永慶之必定選擇。如同王永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所說,具有人工與設廠便宜優點,又是全球最多人口與廣大市場的中國,將是台塑集團未來成長動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以下說明可協助投資人快速掌握台塑集團的發展動向:

石化版圖  台塑化是火車頭

1954~1973
年,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福懋(1434)相繼成立,台塑集團以約20年時間,建立中游塑膠與下游塑膠加工、紡纖事
業。其中,福懋董事長雖是王文淵,目前卻只能算是半個成員,最快今年底前才會全面納入台塑集團體系,除轉型為紡織一貫廠外,也跨足科技轉投資成立封測廠福
懋科(8131),南科(2408)為其主要客戶。

隨後,考量到美國是塑化產品主要市場,王永慶從1979年起,10年內在美國複製台塑、南亞經驗,建立美國台塑集團。

麥寮六輕則是台塑集團獲利大幅跳躍的關鍵。王永慶為了掌握石化上游原料,把握住政府解除民營公司投資輕油裂解廠的禁令,申請興建六輕廠,積極推動石化王國大計,當時是1986年,王永慶69歲。

麥寮六輕花8年完成,是50年來亞洲區兩個最大工程投資案之一。麥寮六輕讓台塑集團上中游一貫整合,也是全球單一地區最大的石化垂直整合專業基地。

台塑化(6505)是整個六輕計畫核心,於1998年開始量產,6年後(2004年)適逢中國大陸需求暢旺、高油價時代來臨,自此,台塑化盈餘暴衝,帶動整個集團營收與獲利大幅躍升,台塑成為全球最大PVC廠,南亞、台化也分別成為全球前3大聚酯纖維、芳香烴大廠。

科技版圖  南亞是操盤手

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長期深耕石化產業的王永慶體會到油源掌控在產油國,經營風險大,適逢1980年代個人電腦快速成長,跨入科技業分散經營風險,成為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至於為何跨入標準型DRAM?除了DRAM符合可大量生產,產品一定有人買外,外傳張忠謀創立台積電(2330)時曾找王永慶出資,王永慶拒絕,眼看台積電壯大而深感遺憾,於是在1995年由南亞轉投資成立南科,這也是集團積極發展科技的開始。

而南亞會跨足PCB,也是核心產品延伸的結果,群益證券研究部專業經理張治家解釋,南亞生產的CCL是PCB的材料,多年與PCB廠商互動熟悉專業技術後,南亞具材料與技術優勢,遂於1997年成立南亞電路板(代碼8046,簡稱南電)。

科技事業發展初期並不順遂,一度拖累南亞獲利,小股東為此多次在股東會上砲轟南亞經營階層。根據了解,自2000年開始,王永在每周都與南亞內部「電子業5大天王」吳欽仁、連日昌、高啟全、張家鈁和吳嘉昭(現任南亞發言人)開會,顯示積極發展科技版圖、挽救獲利的決心。

為了取得國外DRAM的技術與經驗,由南科在2003年與歐洲3大半導體業者之一的英飛凌(Infineon)合資成立華亞科(3474)。

近2年,科技版圖的成績終於有明顯起色,南電已經是全球第2大覆晶基板廠商,預計2007年將成為全球第1大,華亞科則是台灣生產成本最低的DRAM廠,南科母以子貴外,也積極衝刺DRAM事業。

據產業界人士指出,台塑集團在未來2~3年將全力衝刺DRAM事業,原擔任南亞塑膠協理、王永在小兒子王文堯今年7月已赴南科擔任資深副總,參與首座12吋廠興建,內部更有「哪天CEO由姓王的擔任,南科在集團份量就吃重」的說法。


單來說,南亞就是整個台塑集團科技版圖的掌舵者,來自科技與塑化的獲利已經各半,反觀台塑發展科技事業的成績就遜色多了,電漿電視、通訊零件皆宣告失敗,
只有台灣小松電子材料(生產矽晶圓)表現爭氣,近期更加碼百億元,興建12吋矽晶圓廠,供應南亞科技與華亞半導體12吋晶圓廠所需矽晶圓,潛力甚被期待。

掛牌8寶  台塑化、南電長期潛力最讚

目前石化版圖的獲利與成長皆穩定發展,科技版圖也有後來居上的潛力,法人預期,台塑集團一定會朝股價、經營獲利極大化努力,但投資人還是好奇哪些是最有錢景的金雞母?

本刊訪談多位法人,從產業景氣、產業地位、競爭優勢等條件評估,石化版圖中,長線最看好煉油廠台塑化,化纖一貫整合大廠台化居次,台塑與南亞則平分秋色,福懋雖居末位,但建議觀察納入台塑集團體系後,其經營方向與績效調整的實際表現。

科技版圖部分,未來3年內南電表現優於華亞科,雖然短線股價華亞科較有機會,但長線仍是南電較優,南科則暫居榜尾,至於尚未掛牌的2大「錢寶寶」:小松電子(第9寶)、福懋科(第10寶),因各擁利基且有集團訂單挹注,法人預期將是台塑集團未來最可能申請掛牌的公司,持續密切觀察中。

而還在初步萌芽的生技版圖──台塑生醫與長庚生技,雖然是對的趨勢,但法人預計3~5年內對台塑集團的營收與獲利貢獻度不高,對整個集團的本益比並沒有加分效果,列為長線觀察標的即可。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