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打好基础〉读后感

[复制链接] 9
回复
193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0-14 23:5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选择了很久,最近终于将研究课题定位为中小企业管理瓶颈的突破,打算从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人才梯队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中小企业管理瓶颈的成因,并制定解决对策。目前工作还处于整理资料阶段,最近一个阶段在图书馆寻找相关的书籍资料,然后再起草我的论文的结构框架,最后将我的实际咨询案例填充进去。

  从今天开始,我每本看完的书,打算写出读后感,最后再汇总整理。

  今天要写的第一篇是李华刚著的《打好基础》读后感,作者有着部队、外企、民企、顾问的丰富工作经历,以他的实践出发,总结了该书的主题——“基础薄弱”是本土企业的核心败因。

  基础薄弱的成因作者从文化的层面分析了两点原因:浮躁和农耕意识:

  作者这样描述“浮躁”

  浮躁是一种沸腾的情绪,无法冷静和理智,总是希望走捷径、冒进、浮夸、急于求成是浮躁的集中反映。fficeffice" />

  浮躁单纯追求速度,单纯追求总量的增加,追求表面的发展速度,忽略可持续发展。不仅企业老板浮躁,很多企业的员工也浮躁,有这样一类“三悠”先生

  没事上人才市场转悠

  聘上就去企业忽悠

  发现不是那块料就炒悠

  浮躁拒绝长远规划,拒绝严禁缜密的工作方式,拒绝对基础的强化巩固。

  浮躁的三大成因:

1、  急于求成的心态

2、  盲目自大的性格

3、  未经磨砺的缺陷

  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随机性,阶段性,间歇性,多变性。工业文化是以规则化、机制化、标准化、制度化、体制化为基本价值取向

  事务主义和项目主义思维方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完全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和多变性,是一种农耕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延续

  任何企业都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红色,代表规范程序化管理,代表计划和控制,一种是黑色,代表懈怠,松弛、散漫和失控,这两种力量始终存在着尖锐的斗争,无法调和。

  在制度层面,作者列举了他的日本导师山本一木列的十七条检查标准

1.      100%的设备有〈设备操作指导书〉

2.      〈工资及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3.      每月一次物料大盘点,准确率在99.5%以上

4.      ISO9000文件的实际执行率99%以上

5.      产品图纸、〈BOM材料清单〉、〈生产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图〉、〈材料消耗定额〉,齐全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9.8%

6.      年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计划,100%执行,全年培训不少于150次

7.      物料编码表完整并执行

8.      会议管理制度

9.      设计控制程序

10.  供应商档案、客户档案

11.  组织结构

12.  人事行政基础文件

13.  禁烟

14.  例会不许请假

15.  工作服

16.  设备档案

17.  会议决议,执行率达98%以上

  企业如何夯实基础呢,作者提出了五大建议:

1、            转变观念,决绝浮躁

2、            配备资源

3、            处理好变革与日常管理的冲突

(1)              执行计划

(2)              夯实基础优先

4、            跟踪到底,持之以恒

5、            敢于付出代价

  本书的特色是作者的实践经验丰富,很多案例的表述非常生动。对文化和制度的分析也非常具体,提出了作者鲜明的观点。

  下面,我再谈谈我对作者一些观点的看法。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用辩证的角度去看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找到不合理中合理的部分,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牛鼻子。如果我们按照外企的标准来审视中小企业,很多优秀的企业会体无完肤,要完善的问题一大堆,日常业务还要继续开展,管理变革便无从下手了。我们要结合一些大背景去看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

  首先,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低廉的生产成本,这些外部环境都给了企业非常宽阔的前景空间,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只要能产出产品,只要有好的关系,就能生存、就能赚钱,这个外部环境就注定了只会有少部分的企业家会看到长远的问题,多数企业都是注重眼前的。今年以来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会改变这个现状,会给企业更多的压力去抓内部的管理变革。

  其次,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促使人们逐利行为,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企业将眼前利益看得很重,企业的利润目前往往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最近发生的奶粉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点,连蒙牛、光明这样的企业都深陷其中,更何况一些中小企业了。我国社会法制、监管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也将企业推入了恶性博弈,最后落得行业地震的结局。

  还有就是中小企业主群体的构成,思路决定出路,企业家的气质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家思维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深度。这代中小企业主的成长、教育、工作的经历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他们这代人有着鲜明的优点和不足。

  最后一点,从企业本身的发展历程上来看,每个企业在成长阶段都是伴随着灵活性和规范性的冲突与调和,我们要辩证的来看,灵活性正式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问题是要在灵活性的同时要兼顾规范性,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看,基础不牢的成因是什么,作者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我梳理了一下该书的内容,作者主要是从文化和基础管理制度这两方面来分析的,我觉得还缺少了一个维度就是“人”,文化和制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各级“人员”造成的。

  文化的分析作者用了很多的篇幅,提出了浮躁和农耕文化两个论点,遗憾的是如何改造文化,该书没有多少描述。而制度部分的分析作者谈了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彼此关联,解决问题的主线、切入点作者也没有详细的描述。

  最后有重要的问题需要继续思考,作者提到当夯实基础和日常管理有冲突的时候,建议夯实基础优先,要求企业老板为长远利益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在实际中这是一个让企业老板很难抉择的问题,放弃眼前利益就以为这利润下滑甚至亏损,放弃就以为这错过宝贵的机会,当然我们可以说:“大舍是为了大得”,但是能迈过这个关的老板并不多。

  解决该问题的上策是有一个既能夯实基础,又能改善业务的变革流程和方法,如果这样会满足各级人员的利益。但是这样的流程管理实际当中存在吗?

  如果一定要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那就看变革者、员工的魄力和承受能力,和外部市场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当企业面临一贯合作的国外客户的订单,为了改善管理,可都不接或少接,相信很多企业老板会选择客户优先,因为他们害怕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就很难说了,因为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一旦这种犹豫的因素在增加,推进变革成功的隐患也就越多,一些计划好的事情就变得虎头蛇尾,很多企业的管理变革都是这样痛苦反复挣扎的过程。企业过来了就上了一个台阶,过不来就被卡住了,这个阶段企业的管理层压力都会非常大,所以这可能也是企业在这个阶段喜欢和咨询公司合作的原因,可以把变革推进外包出去,虽然代价高,但是回报可能也会加快。

  可以说以上两点是变革过程中的关键点,处理不好对整个变革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沙发
发表于 2008-10-17 14:20:34 | 只看该作者

 

[em17]佩服楼主,最大程度把书的精华梳理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结合自己的阅历分析,期待更多分享哈
板凳
发表于 2008-11-16 11:50:38 | 只看该作者
想找本这样的书看看
4
发表于 2008-11-16 16:31:37 |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一本书    

5
发表于 2008-11-17 07:42:40 | 只看该作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企业不重视基础,其未来是可想而知的。
6
发表于 2008-11-17 09:09:44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期待!
7
发表于 2008-11-17 20:27:14 | 只看该作者
坚持很重要
8
发表于 2008-11-18 12:50:17 | 只看该作者
lz很仔细,谢谢,有空拜读
9
发表于 2008-11-19 11:03:04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10
发表于 2008-11-27 08:05:5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还真不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