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一个“金九银十”,到这一个“金九银十”,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这一年里楼市持续调整,拐点效应持续发酵。今年来,房地产行业的最低温正在上空盘旋,整个行业初步感受到了寒冷的滋味。 在阵阵冷风下,各家房地产公司的市值损失惨重,再回首一年前的千亿富豪、千亿市值犹如一场大梦,只有经历过无尽暴跌的K线摆在眼前。 行业市值出现巨幅下降 2007年10月份时,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股价高居在37元到40元左右,其公司市值在2000亿以上,是同期美国Pulte Homes、D.R.Hor-ton、Lennar、Centex等四大房地产公司折合为人民币的总市值之和。 面对万科市值冲过2000亿大关,当时有资深市场人士据此认为,目前A股市场上的房地产股明显出现了惊人的泡沫。但当时也有多位地产行业分析师却认为,万科超越Pulte Homes很正常,因为两国的房地产行业所处的大环境存在很大差异,一个处于上升周期,一个处于下降周期。言犹在耳,一年后,结果不证自明,近期万科股价一直在5到7元之间徘徊,公司的市值已经减少到了600亿到700亿左右,与巅峰时相比,一千多亿市值已经随泡沫而去。 在万科股价出现暴跌的同时,沪、深、港三个交易所的内地房地产股票都出现了大幅下跌,2007年10月时,碧桂园在香港的股价报收于13元港币附近,其市值规模已经超过2100亿元港币。时至今日,该公司股价已经下跌到2到3元港币之间,市值已经萎缩到400亿到500亿元港币左右,跌幅之惨比万科有过之而无不及。 金地集团(5.57,-0.29,-4.95%,吧)、北辰实业(2.95,-0.21,-6.65%,吧)、首开股份(5.60,-0.54,-8.79%,吧)、上实发展(6.70,-0.33,-4.69%,吧)、世茂股份(5.99,-0.58,-8.83%,吧)等上市房地产企业市值出现巨幅下降,很多公司股价都跌去了八成左右,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按沪深两市的房地产指数推算,在此轮暴跌中,房地产行业公司的市值损失在万亿以上。 大股东增持集中涌现 进入9月之后,面对似乎没有止境的下跌,部分房地产公司大股东开始出手增持,逆势购入大量地产股,以期保证公司市值。 招商地产(12.55,-0.35,-2.71%,吧)日前公告,9月23日其控股股东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已通过下属子公司达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增持了B股96.4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76%,增持的平均价格为7.15元/股,控股股东持有招商地产股份比例由50.86%上升至50.94%。控股股东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还表示,与其下属子公司拟在12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招商地产A股、B股不超过已发行股份的2%。并认为,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招商地产市值被市场低估,通过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表达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9月17日,华侨城集团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增持华侨城630.54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24%,平均价格7.77元/股;华侨城集团同时表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股份总数的2%。 9月16日,张江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购入张江高科(7.84,-0.51,-6.11%,吧)股份68万股,增持后,张江集团持有张江高科股份比例由52.74%上升至52.79%。9月17日,张江高科发布公告称,张江集团计划在6个月内,动用不超过3亿元资金,以不高于16元/股的价格,累计增持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此前,保利地产(13.53,-0.36,-2.59%,吧)实际控制人保利集团也增持了公司股份11万股,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保利地产不超过已发行股份的2%。此外,金融街(7.92,-0.28,-3.41%,吧)的董事和部分高管也在9月12日以个人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