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人间正道私有化?——批判曹思源之三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0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9-12 01: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资本主义的当代形态是"混合经济"

记者:如果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并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那么你认为美国,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究竟是什么模式?是如何运作的?

何新: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存在"莱茵模式"(德法模式)与"盎格鲁模式"(英美模式)的区别,但其基础都已成为非纯粹单一私有制的"混合经济"。

记者:混合经济这个名词,过去很早我已知道。但我从没有认为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如果根据你的看法,混合经济已是当代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态。但是,多数中国经济学者一直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形态是私有制资本主义。

何新:这并不是事实。

法国经济学家让·拉费指出: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整个国民经济都变成了混合经济,以至看来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制度。

混合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混合模式',从理论上正是针对于计划经济中极端干涉主义明显失败和自由主义思潮鼓吹国家退却、鼓吹私有化和鼓吹解除管制而提出的具有双重意义的补救措施。"

记者:你能否详细地介绍一下西方的混合经济?

何新:法国经济学让·拉费、雅克·勒卡莱(Jean-Dominique Lafwy,J.Lecaillon)在所著《混合经济》中指出:"混合经济的根本思想,就是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及其计划机制实施市场调控和监督,从而对市场缺陷进行纠正和救治。"

他还指出:

"混合经济首先就是这样一种经济:它的数字表明,国家在经济上的作用,不论如何具体发挥,对市场来说都是很大的。任何一种混合经济都包括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而且一般说来,前者不仅包括非商业的行政部门,还包括以国有企业或国家大量参与为形式的重要经济部门。如以欧洲各国经济为参考,国有部门约雇用30%的劳动力(其中2/3以上在行政单位,1/4以上在国有企业),并提供1/4至1/3的附加值。公共开支可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50%。"

"混合经济并不是一种出自事先构想的制度,而是工业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演化的历史产物。主要是指对由于不受控制的"纯资本主义"而定期发生的震荡所作出的适时反应,而不是协调计划的结果。人们曾经提出不同方案,希望解决经济不稳定、严重通货膨胀或严重失业持续存在、倾向垄断和限制竞争等问题,因为对活动监督不够会引起"外部效应",引起公共商品与劳务供应不足,引起人们所认为的收入分配太不公平,等等。

由于70年代出现了经济危机,所有西方国家都不得不大幅度增加开支,特别是增加转移方面的开支。例如,国有部门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在法国超过了总产值的45%,在瑞典甚至超过了50%):因此,按照前面设定的统计标准,欧洲各国的经济基本上都变成了"混合"经济。"

记者:欧洲有一种"社会市场经济",它是否就是混合经济?

何新: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它一方面十分强调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又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而具有宏观调控功能。这种调控不仅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包括国家的计划和政府向生产者和失业者提供救助的政策。

在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中,各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和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形成了所谓的"莱茵模式"、"斯堪的那维亚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差异。但是,不论哪一种模式都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试图将市场竞争与社会平衡相结合,也即在保证个性自由,讲求经济效率的同时,追求社会公正和经济公正(平等/公平)。

法国经济学家拉费、勒卡莱指出,在欧洲的"混合经济"中:

(1)国家通过积极的制订、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市场经济,而且还在相当程度上通过制订出各种计划与规则来指导市场经济。法国是实行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制订国家指导性计划的代表性西欧国家。法国的国家计划主要为规定经济总量增长指标;确定国家中期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制订实现计划目标的政策手段等。

德国虽然不实行诸如法国所实行的国家计划,但是却通过制订《促进稳定与增长法》加强政府在稳定价格水平,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实行充分就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欧盟的其他成员国的政府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计划或法则来调控经济。

(2)国有制经济在欧洲社会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不同的欧洲国家拥有不同程度的国有或社会化的经济成分,但总体而言欧洲各国的国有经济成分都比较高。

英国在1945至1951年和1971年连续两次实行国有化,将包括英格兰银行在内的一大批企业收归国有,使英国的经济成为典型的私人经济和国有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法国的国有经济比英国的有过之而无不及。1944至1946年,法国根据第一个国家计划,对煤炭、电力和运输部门,以及法兰西银行和四家全国性大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80年代初,法国再度实施国有化,国有化的企业不仅涉及基础部门而且还扩大到某些竞争性很性的尖端工业部门,如达索飞机公司、马特拉军火公司等。德国、意大利等其他欧盟成员国也都程度不同地实行过国有化。

(3)国家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社会市场经济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一个最重大的特点。

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性原则,国家必须在市场之外通过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来保证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可以衣食无忧。通过种种税收措施和直接的资助补贴,国家主动地调节居民的收入,并进行某种程度的再分配,以保障社会的均衡和相对公正。与此同时,"国家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体系以帮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比较弱的个人、阶层或集团,使之始终能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形成一个稳定的占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从而避免因某个阶层的绝对贫困而产生的社会动荡。"(勒卡莱)

综上所论,混合经济的基本施政思想有以下三点:

(1)国家在调节市场方面发挥积极的干预甚至主导性作用;

(2)通过建立全民性的、从出生到死亡的社会保障体制,实行广泛的社会收入和财富再分配;

(3)私营部门和国有部门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国家根据社会总需求和国家发展总目标(计划),以作为合作者或作为开明监督者的角色对国民经济实施强有力干预。

6、中国的国情为什么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

记者:中国一些经济学者认为,社会福利政策是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因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就是通过激烈的竞争创造出高效益的经济。但是市场竞争不能保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因为市场的基本规则是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弱势社会阶层或集团应该被无情的市场淘汰出局。

何新:要知道,从历史看,正是这些失败者,往往会成为激发社会动乱和革命的强大储备力量。这是17-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不得安宁的总根源。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这种"失败"者,其实就是马克思当年所说的那种作为革命力量后备军的"无产者阶级"。

20世纪的现代资本主义与19世纪前的古典资本主义所具有的一个极其重大的不同之点,这就是:现代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社会制度中都建立了一个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体系为社会中的大多数正式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正是这个体系才保证了一个占有发达国家中社会人口多数的所谓"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因此,19世纪马克思时代西方社会中那个处于赤贫地位而人口众多的无产阶级已不存在。这就消除了从发达国家内部爆发暴力革命的主要危险根源。

实际上,这一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维持西方社会制度总体稳定的根本性安全阀。

记者: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何新:这一社会保障体系,又被称作"社会福利制度",于第二次大战后才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形成,并获得了广泛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曾导致深刻的社会危机,迫使西方国家采取和完善了社会福利措施。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老年人、失业者和孤儿、盲人等提供国家性救助。

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各国政府所实施的社会福利,项目尚不多,范围也较狭小,规模和费用不大,并且主要是救济性的,因而还不能说已经形成一套"社会福利制度"。

在二战后,"社会福利制度"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形成并获得了广泛的发展,从而从内部改变了发达国家内部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形态。

战后"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从二次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低标准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初步形成阶段。

战后初期,那些遭受战争巨大破坏的国家,都处于社会产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状态。这些国家的政府,就以保障每个公民获得当时条件下的一般生活水平为口号,开始建立起适应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需要的"社会福利制度"。

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后,先后通过和实施了社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四种社会福利法案。到1948年,工党政府宣称英国应当成为"福利国家"。

(二)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是"社会福利制度"获得较大发展的阶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各国政府进一步推行"高福利"政策,使各国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项目愈益增多,开支空前增长,并且在政府开支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到70年代初期,除个别国家外,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一般已占政府总开支的一半以上。"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发展为由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和项目所组成,并且各有一整套具体内容和详细规定的制度,它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空前增大。

如以1976-1980年间同1981-1985年间的平均数字相比较,则各国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在政府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值为:美国从48.7%增加到52.4%,日本从50.9%增加到51.1%,联邦德国从58.1%增加到58.8%。瑞典从56.8%增加到58.7%。90年代以来还有进一步的增长。

总体而言,自二战后的50多年来,西方国家所实施的社会福利,项目日益增多,范围涉及每一公民的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和教育等各个方面。在发达国家,教育基金也是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因此基本实现了初等及高等公立学校的免费或低廉费用的普及教育)。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它已经超过了个人直接收入的范畴,为每一个正式社会成员即使处在失业或伤残状态,仍可维持基本生存提供了根本性的安全保障。

据西方统计,到90年代末,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一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NP的20%-30%。由此可见,"社会福利制度"已经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主要形式。

自30年代以来,英、美、德、法都通过了大量的社会立法,从宪法和法律上确保这种社会保障系统的法定存在。它不是权宜之计,而被看作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根本大计。

实际上,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正是建立在这一社会保障体系之上,所以无论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发生怎样的政策争论和政府更迭,党派政见分歧,由于对社会多数民众基本生存利益损害不大,社会的根本基础不会陷于动摇。西方资本主义在17-19世纪几百年中动乱不已,社会革命频仍。而在第二次大战后则保持持续了长期的社会安全和稳定,其根本原因和秘密即在于此。

记者:为什么我们很少听到人们介绍西方社会中的这一重要保障体系?

何新:这是由于中国左右两翼的理论家都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和实际情况缺乏全面和正确的研究和了解。

左派由于无知而误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福利体制,认为它是所谓"欺骗"无产阶级的伪善。右派则有意忽视甚至掩盖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面,把当代资本主义宣传为单一私有化放任自由竞争、鼓励两极分化以至抛弃失败者的社会达尔文体系。

我曾多次访问欧洲,实地考察过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分配方式。

我注意到,西欧、北欧一些国家的经济,具有高度的社会化性质,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非常接近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初构想的社会主义模式。

前苏联和多数东欧国家,过去也已建立了这一保障体系。并且尽管经历了90年代的制度动变,这一体系在基本上并未废除,因此仍在发挥社会稳定阀的作用。这也是它们虽然引入了私有化和西方的多党制政治制度,国家却至今没有发生大的动乱的原因所在。

记者: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明白了。

何新:但是,中国情况则根本不同。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其中绝大多数农业人口是根本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系统支持的(过去毛泽东搞"赤脚医生",其实质是试图在农村中提供一个廉价的卫生保健系统。而"人民公社"既是一个生产组织,也是一个以集体经济向农民提供生存最低保障的社会组织)。在城市中,过去的国有企业提供了这一保障系统,维持了城市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但是,随着国企的破产化和大面积失业的发生,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特别是新增人口,几乎正在失去生存的最基本保障。这是当前国家和社会在基础上发生不安全、社会犯罪率不断升高的根本原因。

人们常常讲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认为最重要的不同点即在于此。

中国之所以不能搞激烈的私有化运动或政治改革,之所以不能引进西方发达国的那种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包括新闻自由);之所以若引进这种多党制和议会民主,中国必会陷入社会动乱,原因也就在此。

反之,如果中国也已有一个健全稳定的全民社会保障体制存在,如果社会中多数人口都可以得到即使失业仍可维持衣食无虞,病可医、老有养的社会安全状态(其实这正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标志),则中国也是可以加速推进全面社会政治改革的。

中国几千年的全部历史经验均表明,大量失业、无业人口的涌现,从来就是一个制度失败的表征,同时也是导致天下大乱、社会分崩离析的根源。

因此,从社会后果来说,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向中国灌输私有化理论者的动机--因为他们明知在中国意义上的私有化与西方及前苏联国家的私有化具有根本性不同;因为中国没有一个社会保障的国内安全系统存在。

他们明明知道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制度的安全性,正是建立在"福利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障体制基础上。但他们并不向中国人推荐资本主义的这种现代模式,却极力向中国人鼓吹18-19世纪那种社会不稳定的原始资本主义;亦即被历史学家称为"野蛮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斯密模式。

他们明知中国缺乏一个类似西方那种稳定社会的国家保障体制,他们明知当前中国社会中正在形成一个失去生存基本保障的危险社会集团(所谓"弱势群体"),却仍极力鼓动中国通过"政治改革",引进那种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民主"多元化制度。他们鼓吹政治人权,但却反对中国政府将对人权的注意力,集中到建立确保人类生存第一权利,即经济生存权的社会保障系统上,反而怂恿中国人"砸三铁",从而破坏了原有的企业内(类似日本大企业那种)终身雇佣制的社会保障体制。

那么,西方战略家不遗余力地向我们灌输这种如实施则国必乱的"政治改革论"和"自由主义私有化"理论,其真实目的究竟何在?是不是希望将中国及早引入社会动乱的烽火之中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