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巴比伦放债人的忠告第21节 巴比伦的历史缩影(1) Characters主要人物 ●汉谟拉比(Hammurabi)———巴比伦历史上最著名的第六任国王。建立了鼎盛的古巴比伦王国。 ●瑟密拉米丝(Semiramis)———苏美尔人的女王,巴比伦帝国和城墙的创始者。 ●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r)———新巴比伦王国的开创者,终使城墙大功告成。 ●班扎尔(Banzar)———曾经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后担任城墙保卫战时的守卫。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考德威尔教授与什鲁斯伯里教授联手工作已经半年多了。这段日子以来,他们一直都以极其紧张而兴奋的心情忙碌着,差不多常常是夜以继日,除了吃饭和必要的睡眠之外,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挖掘、翻译和整理那些珍贵的泥板之中。 迄今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应该说令他们相当满意,这不仅验证了考德威尔教授最初的直觉,而且也逐渐验证了那条似乎理所当然的逻辑:即远古巴比伦既然是如此的富强,那么就一定存在着使巴比伦富强起来的致富秘诀和法则,而这些秘诀和法则也一定是可以广泛传播和供人学习的。 前几章经过翻译和整理过的泥板记载完全说明了这一点,它们使这条逻辑越来越显得更加清晰有力。坦白地说,就连两位教授自己对此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这片被历史风尘掩埋了数千年的残墙断壁之下,竟然隐藏着如此珍贵和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秘密! 他们几乎每天都对翻译出来的每一行文字都感到震惊不已,震惊于巴比伦人竟然能用泥板这样古老的方式将这些原则记载并留传下来,震惊于巴比伦人在超过5000年前就能发现并实践这些关于理财和致富的伟大原则,而最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是,这些伟大的财富法则虽然经历了沧桑巨变的岁月洗礼,但在今天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竟能历久弥新,仍然闪耀着璀璨夺目的迷人光辉! 今天的财富创造和理财技术也许不能和当时同日而语,但任何事情的复杂性却永远都是人类大脑和心灵的敌人。不可否认的是,陷入令人眼花缭乱、信息泛滥成灾的环境之中,现今的人们非常容易自欺欺人,从而忘记或漠视一些朴素而基本的道理和规律,这恰恰也许正是远古法则之所以正确而伟大的根源所在。因为远古的商业环境更加清晰纯粹,人们的心灵也更接近自然规律的本质。很多时候,简单的常识就意味着有效,也意味着真理和智慧。 远古的法则经历了一连串的传统和文字记载影响到今日,这得感谢历史学者、考古学者和语言学者。他们根据古代实物、记录和民族的习尚演变来进行分析研究,使这些神奇的伟大的法则得以重见天日,从而让我们今天能有机会领略和学习这些不朽的智慧。 当然,远古的事实是片断的、不尽晓的、难于缀合起来的,只有各个专门领域里的专家们才能辨识,而且很多时候需要他们的通力合作才能构成一幅连续而合理的图景。 考德威尔教授与什鲁斯伯教授则正是这样的专家,他们之间搭挡合作真可谓是珠联璧合,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不仅让我们认识了巴比伦一些著名的富翁,如达巴希尔、萨鲁·纳达和马松等,聆听了他们充满睿智的理财课程和财富教诲,而且也勾勒并浮现了巴比伦的历史缩影和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远古场面。这些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本书完整的理财课程和财富故事无疑提供了最好的背景和帮助。 第三部分 巴比伦放债人的忠告第22节 巴比伦的历史缩影(2)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另一支闪族———阿摩利人攻占了这座小城。骁勇善战、争强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特殊魅力。 根据泥板文献记载,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就是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他真正缔造了巴比伦帝国。他登上王位后,即着手进行统一两河流域的战争。汉谟拉比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外交政策,首先与拉尔萨(Larsa)结盟,灭掉了伊辛(Isin);接着又与马里(Mari)联合,征服了拉尔萨;征服拉尔萨后,他又掉转枪口,挥兵直逼马里城下,迫使马里俯首称臣。除北部的亚述外,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最后定都巴比伦。 汉谟拉比在巴比伦帝国建立了君权神授的中央集权制度,全国大小官员都由他亲自任命。他还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独揽军事大权。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还表现在对经济方面的控制。国家对地方征收各种赋税,并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利系统。他在位时,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在基什(Kish)和波斯湾(Persia Gulf)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这条运河的开凿,不但使大片荒地变成良田,而且使南部许多城市永绝水患之灾。总之,在汉谟拉比时代,豪华雄伟的宫殿,巍峨壮丽的神庙,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大桥,跨海运输的商船……这一切都无不显示出巴比伦的辉煌与兴盛。因此,巴比伦城不仅是强大王国的首都,而且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庶和繁华的大都会。 有道是星移斗转,沧桑无情。巴比伦这座盛极一时的城市在汉谟拉比之后历经数百年的变迁和战乱,其繁荣和威望由盛而衰,最终被波斯人攻陷,逐渐沦为杳无人烟的废墟之地。 直到数千年之后,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拨开掩盖其上的厚厚尘土,才逐渐露出这个历史名城早已残破的街道、倾颓败缺的神殿和皇宫。站在这片废墟上,今天的人们只能凭借考古研究和无穷的想象力去勾勒当时的繁荣,昔日那些富丽堂皇和冠盖云集的景象,以及肥沃的农田、宏大的都市和一列列满载货品的商队已经不复可寻了。 尽管巴比伦昨日的光辉已然殒落,但是它的历史和它的智慧却有幸能够存留于世。我们不得不因此而感谢他们完整的原始记录,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智慧,使今天的人们受益良多。在那样遥远的古代,尚未发明纸张或者印刷术,他们将文字刻在潮湿的泥板上面,刻完之后,再将泥板拿去烤干硬化。这些泥板的体积大约是六英寸宽,八英寸长,一英寸厚。 巴比伦人便是用这些所谓的泥板来做记录,就像我们今天用书写等形式做记录一样。这些泥板上常刻有当时的一些传奇故事、诗词、国王的命令、当地法律、土地财产权状、契约书等,甚至还刻有书信,由信差送到远方。从这些泥板中,我们甚至还可以窥见当时巴比伦人十分隐秘的私事。例如,有一块显然是一位乡村商店主人所拥有的泥板,上面刻着日期和某个顾客的姓名,以及这位顾客牵了一头母牛来兑换七袋小麦,其中三袋已经交货,另外四袋随时等他回头来领取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本书中讲述的所有理财课程和财富法则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珍贵的泥板。 这些泥板在古城遗址的地底下保存得非常完整,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泥板有成千上万块,足以塞满好几家图书馆。这些泥板就像一位忠诚的历史守护者,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向今天的人们讲述了发生在遥远时代那些真实的故事,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否认,巴比伦的确是有明确历史记载以来最古老和最鼎盛的人类文明。 翻开整个古代文明史,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能确认,这一时期世界上绝然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勉强与巴比伦比肩。一提到巴比伦城,就令人联想到恢宏、繁荣和无尽的财富,英文中的巴比伦一词就有富庶和奢华淫靡的大城市之意。 据说当时巴比伦城的黄金和珠宝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对于这样一座如此富裕的城市,现代人都很可能自然地联想到,巴比伦必定位于热带物产丰富之地,四周满是富饶的森林和矿产等天然资源。其实不然!原始的巴比伦位于幼发拉底河畔干涸的山谷间,没有森林,也没有矿产,甚至连建筑用的石头都没有,而且降雨量也不充足,难于种植任何作物。 然而,巴比伦人却巧妙地利用了他们仅有的两种天然资源:土壤和河水。无数的工匠和苦力经历了长年累月的劳作,他们利用水坝和巨大的运河使河水分流,并精心设计了一整套的排水系统,这不仅造就了历史上许多数一数二的伟大工程,也使得巴比伦这块干涸的山谷平原经过充足水源的灌溉和滋养,变成了农业生产和畜牧的天堂,从而带来了生生不息的人气和令人赞叹的富饶与强盛。 巴比伦所创造的奇迹,完全是人定胜天的一个最好例证,它用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了人类意欲达成的伟大目标。而支持这个城市的所有资源,都是通过人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包括它那些令人悸羡的所有财富! 巴比伦的城市建造可以说并不逊色于现代城市。当时城里有许多街道和商店,也有摊贩在住宅区内兜售各种货品,而祭司们则在宏伟庄严的神殿供职。城内还包括气势宏伟的皇宫禁地,据说皇宫的围墙比巴比伦城墙还要高。 巴比伦人非常精通各种古老的工艺,包括雕刻、绘画、编织、金饰设计、铸造金属武器和农业用具等,许多聪颖而灵巧的珠宝商也会创作富有艺术气息的豪华饰品。目前陈列在世界一些大博物馆中的许多艺术珍宝,就是从一些巴比伦富翁的坟墓中发现的。 当地球上其他区域的早期人类还在使用石头做的斧子砍树,或用削尖的打火石制成矛箭狩猎及打仗时,巴比伦早就在使用金属制的斧头、矛和箭了。 巴比伦也拥有非常精明的资本家和贸易商,这正是巴比伦之所以繁荣富足的原因所在。繁荣的商业是当时最吸引人的景观之一,现存的各种商业形态似乎都能从巴比伦追溯到源头。就目前所知,他们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以货币进行交易、订立借据或契约,以及设立土地财产权状的民族。 第三部分 巴比伦放债人的忠告第23节 巴比伦宏伟而坚固的城墙
昔日的巴比伦是如此的富有和昌盛,以至于今天的人们禁不住会发出一个自然而然的提问:在那样一个各个民族、城邦、部落纷争不断,烽烟四起,战事连年的时代,巴比伦人是如何守卫和保护自己的财富、繁荣和盛世的呢?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做到这一点的呢?当人们为这个问题寻求答案时,巴比伦最著名的一项奇观———巴比伦的城墙就会当仁不让地进入人们的眼帘。 相传巴比伦帝国的创始者,苏美尔人的女王瑟蜜拉米丝(Semiramis),就是在巴比伦历史早期建造第一道城墙的人。但是现代的考古学家一直未能挖掘到任何有关巴比伦原始城墙的蛛丝马迹,也没有人知道这些城墙究竟有多高多长。根据早期的记录,这些由泥砖造就的城墙,估计约50-60英尺高,城墙外还有一条很深的护城河。 晚期建造的城墙比早期更为著名,它是在公元前600年,由当时的纳波帕拉撒王(Nabopolassar)建造的。重建城墙的工程规划极其浩大,纳波帕拉撒王生前并未来得及亲睹这项改建工程完工,后来由他的儿子尼布甲尼撒王继续未完的工程,最终大功告成。尼布甲尼撒开创了新巴比伦王国。 凭借可靠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为改建后的巴比伦城墙勾画出相当清晰的轮廓。它大约有160英尺高,相当于现代15层办公楼的高度,而其总长度约为9-11英里,其宽度厚到墙顶上可以同时供六驾马车并排奔跑,可以让一辆四匹马拉的战车转身调头。城墙的两端起于幼发拉底河畔,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城楼,河对岸是巴比伦的新城区,一座大桥横跨幼发拉底河,使新城区跟主城连在一起。所以,这座城墙不仅是巴比伦人用来抵御敌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护巴比伦城不受河水泛滥之害的可靠堤防。此外巴比伦城还有100座铜制的坚固城门,因此希腊大诗人荷马(Homer)又把巴比伦城称为“百门之都”。 这样壮观的建筑结构如今却荡然无存,仅可见部分残破的墙垣基座和护城河遗迹。除了风蚀雨浸和战乱的摧毁以外,阿拉伯人挖走城墙的砖块去做别的用途,也是城墙消失的主要原因。 巴比伦城墙下,尽是昔日征战者相继践踏而过的足迹,每一个试图征服巴比伦的民族,几乎都是当时战无不克的强者。许多其他帝国的君王都曾率重兵包围过巴比伦,但是总被巴比伦军队击退,阻挡在坚固的城墙之外。当时侵略巴比伦的敌军不在少数,历史学家曾估计,一次大规模作战也许要动用10000名骑兵、25000辆战车和1200团的步兵。要应付这样的战争,通常需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预备作战物资、囤积粮食并设计行进的路线。 巴比伦一直到公元前540年左右,才最终被敌军攻陷。即使那时,巴比伦的城墙也未受到损伤。有关巴比伦沦亡的故事非常离奇。当时试图征服巴比伦的波斯王塞鲁士(Cyrus)大帝,重兵攻打巴比伦城,想拿下这座难以攻陷的城池。巴比伦国王纳波尼杜斯(Nabonidus)的幕僚大臣劝他,亲自出面迎战塞鲁士,而不必等到塞鲁士围城。结果纳波尼杜斯王战败后落荒而逃,塞鲁士因此毫不费力就进入了敞开的巴比伦城门,并搜尽了城里所有财宝。 由此我们不难想见,巴比伦坚不可摧的城墙本身铸就了它最有力的一道防护,即便到了最终的危急关头,如果纳波尼杜斯王能够坚守住这道城墙,那么历史也许就会被重新书写。 这绝不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或臆想,因为从下面一段泥板文字中,我们便不难窥斑见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