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联想的否定之否定 ---转贴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0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9-9 13: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联想的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毕竟还是肯定,虽然是让擅长PR者并不感觉到愉快的一种肯定。
  首先,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目前来看,联想还是中国企业中一家很不错的公司。但这并不代表它会一直不错下去,尤其是近年来一系列昏招迭出之后。近年来在棋坛上几乎销声匿迹的聂卫平前几天对记者说,他下棋的水平远超过曹薰铉和李昌镐,可就是在比赛的时候昏招不断。老聂把它归咎于天意所为,简直是爆笑级,棋下得越来越臭的老聂说话倒是增加了一点幽默感。
  然而,昏招并不是偶尔的天意,偶然性的失败存在于战略能力低下的必然性之中。时常处于裁员边缘的中关村小白领们绝对看不起的山区农民都知道,秋天的颗粒无收通常和秋天无关。要分析今天联想的困境,就要追溯到多年前的行为模式。
  如果套用法国人萨伊在100多年前提出的企业家概念(大意是说,企业家总是把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效率较高的领域),这篇文章准备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企业管理神坛上熠熠生辉的柳传志,只是个比较一般的企业家,最起码其优秀程度远远没有达到他身上那些耀眼的光环所应有的程度。
  柳传志最大的失误在于,首先,他在运营联想的时候,不完全具备一个“经济人”应有的立场;其次,联想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基本面的转轨过程,而后期的柳传志却妄图以所谓专业化之路的方式跨越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全然无视这一转轨过程的漫长性,从而在3年来IT产业机会和热点不断切换中,资金和品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联想一再错失机会。

  “经济人”立场何所在?
  屡遭媒体质疑的联想分拆,最终是否会成为联想的滑铁卢之役,现在断言的确为之尚早。
  不过,可以断言的是,做出这一决定的出发点,将注定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滑天下之大稽的笑柄。记得柳传志在解释分拆原因的时候曾经对媒体说(大意是),杨元庆和郭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让其中一个人接班,另一个就会离开,损失巨大。
  利用分拆从而技术性地将这两个人同时留在了联想,似乎这个说法把逻辑说圆了,但其中的逻辑断点是——如果联想是柳传志私人大股东所有的公司,他还会分拆么?
  这个问题媒体没有在两年前问柳传志,的确很遗憾。
  这其中的故事并不重要,动机很重要。
  当初和杰克•韦尔奇一同竞争GE董事长位置的几个人又何尝不是GE的顶尖精英,如果上述逻辑成立的话,《财富》500强们早就被分拆成上万份了。
  从情感上讲,柳传志似乎愿意将位置传给郭为,但从公司内部的势力斗争上看,杨元庆已经形成了难以逆转的拥兵自重。赛马中跑出来的好马似乎已经不怎么爱听主人的话了。分拆之无奈,加上一点准退休心态的“顺水推舟”,从而造就一个到今天仍然在内外部争论不休的分拆战略。
  从中国历史上看,划江而治从来就不是一个稳定的政治结构,统一是迟早的事,只不过往往是一方消灭另一方。按照港交所规定,神州数码在上市6个月内不得进入与联想有业务冲突的领域,但实际上双方都不是省油的灯,联想收购汉普进入服务,神州数码借力长城控制了一个足以和联想厮杀的PC平台。柳传志座前的两大弟子已经演变成了两大强藩,明争暗斗一直就没有消停过。试问,口口声声学GE的柳传志可曾见过杰克•韦尔奇也“发动群众斗群众”?

  公关三弄
  虽然琼瑶的《梅花三弄》好像是当初被出版社退稿的作品,但并没有影响改编成电视剧后播出的火爆收视率。据说杨元庆接掌联想之后,曾经说过三个定位——“服务的联想”、“高技术的联想”和“国际化的联想”,不过似乎这更是一场整合之后的大型公关秀,姑且称之为“公关三弄”吧。套用琼瑶的拙劣歌词似乎可以总结为——公关一弄让人迷,公关二弄让人晕,公关三弄让人吐。
  收购汉普之后的联想,从财务报表上看,“服务的联想”似乎离三峡工程完工的期限还有一定的距离,且不说这块业务亏损与否,单是业务收入的比例上,获得10%(大约20多亿元港币)就是一个现有中国市场上的Impossible Mission,别说收购汉普,就是收购了目前在中国的5大咨询公司,也达不到这个数字。而如果一个“服务的联想”拿不出像样的服务业务收入,说它是公关活动,想来联想的人也没什么不高兴的吧。
  而做了一个“LEGEND WORLD”的联想是否就是一个“高技术的联想”呢?仍然值得怀疑。没听说过任正非说华为是个高技术的华为,不过按照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2、3年前的一个统计数据,国内电子百强企业中研发费用能够达到当年业务收入百分比的两位数的企业,印象中好像只有华为,而联想似乎在3%以下。高技术不是某个人对着电视镜头神情紧张地吹出来的,而是像傻瓜一样拿钱堆出来的。柳传志似乎说过,倪光南搞研发的时候总是距离市场太远,然而IBM的一些工程师早在1960年代就在研究和IBM产品没什么关系的外太空空间轨道之类的问题。IBM的那些研究具体有没有产生效益,我没办法考证,我只能说这是个态度问题。联想的产品卖得不错,甚至在农村也颇有口碑,但很难说一个拿着一大把外壳专利的公司算是高技术公司吧。
  其实有没有技术也没什么特别的,被中国两院院士评为当年10大高科技项目的“铱星通讯”不也一样破产了么,66颗低空轨道卫星划破大气层烧毁的那一霎那,就向世人说明,高科技不等于高效益。这就像说某个女明星“波大无脑”一样,叶子媚身材好一样高片酬。联想与IBM相比,显然属于没技术的,这没什么丢人的,在中国联想的PC比IBM赚钱就好了。
  不过,对于“国际化的联想”倒真是无话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除了一个拉丁风味的标志之外,对联想的国际化尚未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或许是看上去最近情绪不好的杨少帅兑现一下当初的豪言壮语吧。柳传志和杨元庆到央视做客《对话》栏目,也没谈出什么东西来,除了柳传志的“把金子当银子卖”一语引起了曾经铩羽美国的明基舵手李琨耀“单纯价格战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奏效”的所谓“误解”之外,没发现任何有用的信息,当然这是绝密的商业情报,不透露也无可厚非。

  一条腿的企业家
  企业的成长之路无外乎内部管理型和外部交易型两种,联想似乎过于偏向于前者。而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企业的外部交易能力(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并购和投资新业务等投资能力)将决定企业的成长天花板。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杨元庆曾经说过,卖PC也可以卖进500强么。按照这个逻辑来猜想的话,似乎联想就沿着这条路一直跑到黑了。不过,康柏的没落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在IT硬件销售领域,渠道模式将让位于戴尔的直销模式,这两种模式根本不是竞争的问题,而是替代关系,就像来福枪替代了长矛、手机替代了传呼机一样,只不过是或迟或早的问题。联想以渠道的模式打倒了国内外的所有传统对手,也迎来了他的替代者戴尔,正是戴尔的到来搅乱了上至柳传志、杨元庆下至普通员工和代理商此前高昂的自信心,PC业务的一股独大,造就了联想的辉煌,也可能埋下联想的死亡陷阱。
  如果考虑到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的市场特点来说,业务单一化的风险实际上非常之大,特别是对于那些研发能力一般、主要靠市场营销拉动的企业。
  企业做大之后比的是投资眼光,联想在这方面的确逊人一筹。我们看到很多柳传志的土语录,讲了很多企业管理的问题,的确深刻、形象,不过似乎我们很难找到柳传志对投资上有什么心得。一个投资能力过于欠缺的企业家,好像谈不上是什么优秀的企业家,起码离李嘉诚的距离太远了。
  且不说联想已经连续两年跑输了中国IT产业发展的大盘,单单是这几年的产业热点切换就看出来联想在投资能力上并不成熟。先是在网络泡沫的时候搭了一把末班车,却又是最早下车的一个,结果赢时通整合失败了,FM365也早就没什么声音了,事实上就是这场网络泡沫对投身其中的投机分子也不完全是坏事,看看今天的三大网站高企的股价,最高的差不多已经是联想股价的200倍。再有,联想的手机业务进展过于缓慢,明显是因为投入不足,从而错过了国产手机业丰收的2002年。
  这些大多属于短线快钱机会的热点,联想都看到了,也都投身其中,不过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个中原因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明显退化。今天的联想已经不太敢进行大的战略投资,代之以撒芝麻盐的方式进行。今天拿出大笔现金储备来给股东加派股息的行为,除了短期对股价有点儿刺激以外,毫无可取之处,而且对其宝贵的现金储备造成进一步流失,从而更加削弱了联想后续的产业投资能力。
  偏执于PC业务而崛起的联想,今天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于平庸,没有鲜明的特点,没有超强的进取心,没有迸发的创造力,成了各科成绩综合发展的“三好学生”。这让我们想起了以前鲁迅说过的话,中国从来就缺少干单身鏖战的武人。
  可以肯定地说,联想是一个优秀的公司,但在从优秀到卓越的路上,它走得并不顺利。也许是我们对它寄予的希望多了些,所以希望这一否定之否定,能让“老夫聊发少年狂”,重新看到一个生龙活虎的联想。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